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甚至可以说科学的发展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直接体现。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归根到底就是这个国家的经济实力与军事实力。不管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还是一个国家的军事发展,都是以这个国家的人才储备为根本的,只有科普人才储备达到一个数量才能满足这个国家不断发展的需要。而当前我国科普人才的培养不管是模式还策略都不能满足当下我国发展的需要。我国科普人才培养的问题亟待解决,这是我们当前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科普人才 发展模式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1(b)-0131-02
1 我国科普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我国的经济发展也进入了快车道,但与此同时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大,对人才的专业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我国也越来越重视科普教育及科普人才的培养,甚至把科教兴国作为我国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战略。近年来国家也逐渐在调整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策略,并学习美国等发达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模式。如美国就公布了为国家利益发展科学的政策性文件,在这个政策性文件中公布了国家的目标和具体的措施[1]。其中的两个目标分别是为21世纪培养最好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另一个是提高全体国人的科学素质。相对来说我国科普人才的培养的策略还不够完善,相关的政府扶持政策力度不够,目前主要以高校培养专业科普人才及夜校培养兼职科普人才两种形式为主。
但就事实而言,我国在科普人才教育方面的建设相对来说是比较薄弱的,并且相关的支持政策也不尽完善。就目前而言,有资料调查表明我国从事科普工作的人员年龄普遍偏大,并且在60岁以上的工作人员甚至超过了80%,这在其他国家是很难想象的[2]。可以说我国科普人才培养方面,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年龄问题。科普人才的严重老龄化现象影响了我国科普人才的储备和发展。而老的科普工作者,虽然能力比较强、专业素质比较高、文学的修养也比较深,但是他们的知识相对来说较为陈旧,不能很好的与时代接轨,与时俱进,没有我国现在所急需的创新能力。而我国在青少年科普教育的方面,存在有一些薄弱的环节,所以科普人才的培养和产生相对来说周期较长、效率较低,科普知识覆盖率更新速度远远落后于当今时代科学的发展速度。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我国教育的体制问题,我国教育体制文科理科很早的就分开了。这样的教育体制造成学生的知识面相对单一、综合知识基础相对较差,但是科普工作要求从业者要有很强的综合知识,所以科普人才的培养和产生相对来说比较难。
2 国外科普人才培养模式
相对来说,国外许多国家都比较重视科普人才的培养,许多国家都在尝试调整政策、建立制度来提高本国人民科普人才的专业素质,甚至以制定基本国策的形式制定目标,来保证其国内科普人才的培养。诸如美国政府就曾公布了《为国家利益发展科学》的政策性文件,在文件中把“保持的科学领域和工程学领域,在世界的领先地位”作为这个国家科学发展的基本要求,并确定了达到这个要求或者说是目标的具体实施措施。在他的措施里面有两个很重要的内容,其中一个就是为这个国家培养最好的工程师和科学家;另一个就是提高本国人民的科普素质。从中看出,外国政府对科学普及率及其覆盖率的重视程度和政治扶持力度是很大的,相对来说在国内是很难想象。
当然,国外培养科普人才的方式同我国培养科普人才的方式整体来说是大同小异的。主要也是通过两种方式来进行科普人才的培养,其中一点就是在高等学院或者大学设置专业的科普人才培养课程,培养专业的科普从业人员;第二就是通过短期的培养或训练如夜校等培训结构培养兼职的科普人才或者是通过交流合作来培养兼职的科普人才。其中在高等院校设立科学传播专业、科普教育专业、科普知识的研究专业、科普实践专业等课程就是培养科普人才的一个很好的培养方式。在美洲和欧洲的许多国家有很多大学都设立了科学传播、科普教育、科普知识的研究、科普实践等专业招收一些愿意从事科学传播或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而这些人员毕业以后也通常在传播科普知识或者从事科普知识的研究等。如美国的哥伦比亚大学就有这样一个双硕士学位课程名称叫做地球与环境学科新闻,以培养科普人才为目的,从事科普知识的教育与宣传工作。无独有偶,在英国也有这么一家大学创办了一个科幻创作课程,整个科幻创作课程里面有很多关于科学传播和相关教育的知识。这些高等院校的成立和学科的设立都为本国的科普人才培养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为科普人才的培养建造了一个良性循环系统。
另外一种科普人才的培养方式在国外也是比较流行的,如欧洲和美洲的一些国家,有很多的科普人才培训学院,进行类似短期的培训或者交流合作,来进行科普人才的培养。比如美国又或者说是日本都会进行定期的或者说是不定期的科普人才培训活动,定期组织科普人才进行交流或组织其进行娱乐活动,展开充分的交流与探讨,以增加本国科普知识的普及率。如美国科普教育机构每年将大概5%教育经费,用于科普人才的培养中的各种活动经费,科普人才培训活动或是交流活动,从而大大加快了本国科普知识的传播速度及普及速度。而且在这些国家还有很多的类似于科技周、交流会之类的大型的科普宣传或者说是科普教育活动。而且他们对科普人才的管理制度相对来说比较完善,这些相对完善的管理制度会对已发现的科普人才或者科普人才团队进行统一的科学的管理。这样的科普人才管理制度大大促进了,新一代青少年科普知识的向往和对成为一名科普人才的渴望。有力的缓解了国家科普人才的交接问题,不会出现科普人才老龄化问题,造成科普人才青黄不接的现象,阻碍国家科学技术的发展。
3 怎样更好的培养科普人才
根据我国国内科普人才培养的基本情况及国外发达国家对科普人才培养的先进模式进行对比和分析,我们不难看出,我国要想改变现有的科普人才贫瘠情况,必须从教育入手,在科普教育制度方面下功夫。总的来说应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就是在国家层面设立本国科普人才培养的目标和任务量,并确定达到此目标或者说是任务量所必须的保障措施和制度;再有就是筹建科普人才培育的高等学校或者在高等学院里面设置专门的科普人才培养、科普知识教育和科普技术研究专业;最后就是加大对科普人才培养或者科普教育人才培养的投入,建立完善的制度加强对科普人才培养机制的管理和对科普人才的管理,就如注册安全工程师、注册会计师一样,来对科普人才进行管理。 首先就国家制定科普人才培养目标和科普人才培养任务而言,制定科普人才培养的保障措施是非常有必要的。就如我国每相隔五年制定一次经济发展规划一样,只有进行有目标、有计划的逐步发展才能真正发展我国的科普人才培养计划,提升我国科普人才的比率,提高科普知识的传播速度和科普知识的覆盖率,帮助我国科学技术高速健康的发展,从而实现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发展自己经济实力、军事实力,使之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长盛不衰。
其次是筹建科普人才培养的专业高等学院和在现有高等学院中设立专门的科普人才培养、科普知识教育和科普技术研究专业的问题,应注意不同背景下或者是不同环境下的科普人才培养。要统筹考虑科普人才培养的专业差异要求、区域发展情况的要求,不能想当然,造成区域发展、专业培养严重失调。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对我国的高考制度进行改革,要求我国的教育体制做出相应的改变。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是关注专业性人才培养,早早的把功课分化,把中学生分为文科生和理科生,使之在某一方面出现明显的短板,只能做专业性很强的人才。但同时这样的人才因为受极强专业性的影响很难跳出专业圈子,进行发散思维思考,有阻碍了专业行研究的发展,进而阻碍国家在经济或军事上的发展。所以说过早的文理分化对于我们来说是弊大于利,我们要尽快改变这个现状。只有让中学生全面发展、全面了解这个社会上的事物,他们才会有更多的思考,而且在以后进入更高的学府进行学习时,才能更好的发现自己的爱好,进而进行专业学习不,从而促进我国科普人才的培养,加快科普知识的传播速度、提高科普知识的覆盖率。
最后的制度建立和政策扶持,是起初发展任何一项事物的基础,尤其是在我国这样的体制下。建立完善的制度是必须的,只有建立制度,才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才能杜绝不良现象的出现。坚强对科普人才的管理,就是要保障科普人才的社会地位、基本权利,只有让科普人才的有效权利得到最大化的保护,才能吸引更多的青少年来学习科普知识,进而从事专业的科普工作。只有从事科普工作的人多了,各级年龄均匀分布,不再有老龄化出现,杜绝了青黄不接现象的出现,才能保证科普技术的发展。在这各经济全球化、军事两极端的世界上只有创新能力出众、前沿技术突出,才能真正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前沿技术的培养都是以科普知识为基础的。
4 结语
该文通过对我国科普人才培养现状的解读以及对国外科普人才培养情况的分析,大胆预测了科普人才培养对国家经济发展、新技术发展的推动作用;并在此基础上从三个方面入手提出改变我国科普人才培养现状的可能性方案,让读者对我国科普人才的培养模式及其发展对策有了更直观的认知。
参考文献
[1] 万群,沈杨,杨湘杰,等.高校科普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对策研究[J].学会,2009(2):43-46.
[2] 赵大中.对加强高校科普工作的思考[J].南京理工学院学报,2006(3):45-48.
关键词:科普人才 发展模式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1(b)-0131-02
1 我国科普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我国的经济发展也进入了快车道,但与此同时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大,对人才的专业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我国也越来越重视科普教育及科普人才的培养,甚至把科教兴国作为我国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战略。近年来国家也逐渐在调整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策略,并学习美国等发达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模式。如美国就公布了为国家利益发展科学的政策性文件,在这个政策性文件中公布了国家的目标和具体的措施[1]。其中的两个目标分别是为21世纪培养最好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另一个是提高全体国人的科学素质。相对来说我国科普人才的培养的策略还不够完善,相关的政府扶持政策力度不够,目前主要以高校培养专业科普人才及夜校培养兼职科普人才两种形式为主。
但就事实而言,我国在科普人才教育方面的建设相对来说是比较薄弱的,并且相关的支持政策也不尽完善。就目前而言,有资料调查表明我国从事科普工作的人员年龄普遍偏大,并且在60岁以上的工作人员甚至超过了80%,这在其他国家是很难想象的[2]。可以说我国科普人才培养方面,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年龄问题。科普人才的严重老龄化现象影响了我国科普人才的储备和发展。而老的科普工作者,虽然能力比较强、专业素质比较高、文学的修养也比较深,但是他们的知识相对来说较为陈旧,不能很好的与时代接轨,与时俱进,没有我国现在所急需的创新能力。而我国在青少年科普教育的方面,存在有一些薄弱的环节,所以科普人才的培养和产生相对来说周期较长、效率较低,科普知识覆盖率更新速度远远落后于当今时代科学的发展速度。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我国教育的体制问题,我国教育体制文科理科很早的就分开了。这样的教育体制造成学生的知识面相对单一、综合知识基础相对较差,但是科普工作要求从业者要有很强的综合知识,所以科普人才的培养和产生相对来说比较难。
2 国外科普人才培养模式
相对来说,国外许多国家都比较重视科普人才的培养,许多国家都在尝试调整政策、建立制度来提高本国人民科普人才的专业素质,甚至以制定基本国策的形式制定目标,来保证其国内科普人才的培养。诸如美国政府就曾公布了《为国家利益发展科学》的政策性文件,在文件中把“保持的科学领域和工程学领域,在世界的领先地位”作为这个国家科学发展的基本要求,并确定了达到这个要求或者说是目标的具体实施措施。在他的措施里面有两个很重要的内容,其中一个就是为这个国家培养最好的工程师和科学家;另一个就是提高本国人民的科普素质。从中看出,外国政府对科学普及率及其覆盖率的重视程度和政治扶持力度是很大的,相对来说在国内是很难想象。
当然,国外培养科普人才的方式同我国培养科普人才的方式整体来说是大同小异的。主要也是通过两种方式来进行科普人才的培养,其中一点就是在高等学院或者大学设置专业的科普人才培养课程,培养专业的科普从业人员;第二就是通过短期的培养或训练如夜校等培训结构培养兼职的科普人才或者是通过交流合作来培养兼职的科普人才。其中在高等院校设立科学传播专业、科普教育专业、科普知识的研究专业、科普实践专业等课程就是培养科普人才的一个很好的培养方式。在美洲和欧洲的许多国家有很多大学都设立了科学传播、科普教育、科普知识的研究、科普实践等专业招收一些愿意从事科学传播或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而这些人员毕业以后也通常在传播科普知识或者从事科普知识的研究等。如美国的哥伦比亚大学就有这样一个双硕士学位课程名称叫做地球与环境学科新闻,以培养科普人才为目的,从事科普知识的教育与宣传工作。无独有偶,在英国也有这么一家大学创办了一个科幻创作课程,整个科幻创作课程里面有很多关于科学传播和相关教育的知识。这些高等院校的成立和学科的设立都为本国的科普人才培养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为科普人才的培养建造了一个良性循环系统。
另外一种科普人才的培养方式在国外也是比较流行的,如欧洲和美洲的一些国家,有很多的科普人才培训学院,进行类似短期的培训或者交流合作,来进行科普人才的培养。比如美国又或者说是日本都会进行定期的或者说是不定期的科普人才培训活动,定期组织科普人才进行交流或组织其进行娱乐活动,展开充分的交流与探讨,以增加本国科普知识的普及率。如美国科普教育机构每年将大概5%教育经费,用于科普人才的培养中的各种活动经费,科普人才培训活动或是交流活动,从而大大加快了本国科普知识的传播速度及普及速度。而且在这些国家还有很多的类似于科技周、交流会之类的大型的科普宣传或者说是科普教育活动。而且他们对科普人才的管理制度相对来说比较完善,这些相对完善的管理制度会对已发现的科普人才或者科普人才团队进行统一的科学的管理。这样的科普人才管理制度大大促进了,新一代青少年科普知识的向往和对成为一名科普人才的渴望。有力的缓解了国家科普人才的交接问题,不会出现科普人才老龄化问题,造成科普人才青黄不接的现象,阻碍国家科学技术的发展。
3 怎样更好的培养科普人才
根据我国国内科普人才培养的基本情况及国外发达国家对科普人才培养的先进模式进行对比和分析,我们不难看出,我国要想改变现有的科普人才贫瘠情况,必须从教育入手,在科普教育制度方面下功夫。总的来说应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就是在国家层面设立本国科普人才培养的目标和任务量,并确定达到此目标或者说是任务量所必须的保障措施和制度;再有就是筹建科普人才培育的高等学校或者在高等学院里面设置专门的科普人才培养、科普知识教育和科普技术研究专业;最后就是加大对科普人才培养或者科普教育人才培养的投入,建立完善的制度加强对科普人才培养机制的管理和对科普人才的管理,就如注册安全工程师、注册会计师一样,来对科普人才进行管理。 首先就国家制定科普人才培养目标和科普人才培养任务而言,制定科普人才培养的保障措施是非常有必要的。就如我国每相隔五年制定一次经济发展规划一样,只有进行有目标、有计划的逐步发展才能真正发展我国的科普人才培养计划,提升我国科普人才的比率,提高科普知识的传播速度和科普知识的覆盖率,帮助我国科学技术高速健康的发展,从而实现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发展自己经济实力、军事实力,使之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长盛不衰。
其次是筹建科普人才培养的专业高等学院和在现有高等学院中设立专门的科普人才培养、科普知识教育和科普技术研究专业的问题,应注意不同背景下或者是不同环境下的科普人才培养。要统筹考虑科普人才培养的专业差异要求、区域发展情况的要求,不能想当然,造成区域发展、专业培养严重失调。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对我国的高考制度进行改革,要求我国的教育体制做出相应的改变。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是关注专业性人才培养,早早的把功课分化,把中学生分为文科生和理科生,使之在某一方面出现明显的短板,只能做专业性很强的人才。但同时这样的人才因为受极强专业性的影响很难跳出专业圈子,进行发散思维思考,有阻碍了专业行研究的发展,进而阻碍国家在经济或军事上的发展。所以说过早的文理分化对于我们来说是弊大于利,我们要尽快改变这个现状。只有让中学生全面发展、全面了解这个社会上的事物,他们才会有更多的思考,而且在以后进入更高的学府进行学习时,才能更好的发现自己的爱好,进而进行专业学习不,从而促进我国科普人才的培养,加快科普知识的传播速度、提高科普知识的覆盖率。
最后的制度建立和政策扶持,是起初发展任何一项事物的基础,尤其是在我国这样的体制下。建立完善的制度是必须的,只有建立制度,才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才能杜绝不良现象的出现。坚强对科普人才的管理,就是要保障科普人才的社会地位、基本权利,只有让科普人才的有效权利得到最大化的保护,才能吸引更多的青少年来学习科普知识,进而从事专业的科普工作。只有从事科普工作的人多了,各级年龄均匀分布,不再有老龄化出现,杜绝了青黄不接现象的出现,才能保证科普技术的发展。在这各经济全球化、军事两极端的世界上只有创新能力出众、前沿技术突出,才能真正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前沿技术的培养都是以科普知识为基础的。
4 结语
该文通过对我国科普人才培养现状的解读以及对国外科普人才培养情况的分析,大胆预测了科普人才培养对国家经济发展、新技术发展的推动作用;并在此基础上从三个方面入手提出改变我国科普人才培养现状的可能性方案,让读者对我国科普人才的培养模式及其发展对策有了更直观的认知。
参考文献
[1] 万群,沈杨,杨湘杰,等.高校科普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对策研究[J].学会,2009(2):43-46.
[2] 赵大中.对加强高校科普工作的思考[J].南京理工学院学报,2006(3):4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