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地方性氟中毒发病机制研究的重要性和热点问题

来源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yin2286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方性氟中毒(简称地氟病)病因清楚,致病途径明确,长期慢性摄入过量氟后,可造成机体多器官、多系统的广泛性损伤,这种现象在国内外已得到广泛的认可.地氟病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至今仍未完全阐明清楚,对地氟病的有效防治和药物研发带来一定困难.因此,关注地氟病发病机制研究,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临床实践意义. 关键词:氟中毒;发病机制;科学研究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实时超声检测野百合碱所致兔慢性肺动脉高压模型的建立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新西兰大白兔32只,实验对照组8只,其余用于建模,给予99%野百合碱溶液腹腔注射,同步实时超
目的 调查并排除一起人间布鲁杆菌病爆发疫情.方法 对在同一个集体单位、布鲁杆菌病(简称布病)最长潜伏期内发病的已构成布病诊断的3例新发布病病例与流感进行鉴别诊断,调查内容包括病例的流行病学接触史、临床症状体征及血常规检测.血清试管凝集试验(SAT)检测病例及其接触的流产病牛布病抗体并进行布鲁杆菌分离;采集病例扁桃体、咽部分泌物,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流感病毒RNA.结果 3例病例都有与流产病牛或其
流行病学资料表明,砷是一种明确的人类化学致癌物,长期砷暴露可引起慢性砷中毒,引发多种病症[1].由于砷与机体作用十分复杂,且没有建立致肿瘤动物研究模型,故到目前为止,砷毒性作用机制仍未明确.近年研究表明,砷毒性作用机制主要涉及氧化应激、表观遗传改变和细胞增殖凋亡异常等方面.在众多的砷毒作用机制假说中,砷诱发氧化应激日益成为研究重点,并被认为与砷致肿瘤密切相关[2].近年来,不少学者提出了一些砷化物
氟中毒病变复杂多样,主要分为骨相损害和非骨相损害,其中以骨相损害为重,骨骼损害表现为氟骨症,包括骨硬化、骨软化、骨质疏松、骨周软组织化骨以及软骨和关节的退行性改变,氟骨症的发病机制困扰医学界多年.其中成骨活跃和骨转换加速是氟骨症的病理基础[1-2].氟中毒对骨骼的损伤机制主要与骨组织代谢密切相关的蛋白因子如核心结合因子α1(又称Runx2)、骨形态发生蛋2(BMP-2)、核转录因子抗体Osteri
目的 探讨核苷酸切除修复基因切除交叉互补基因6(ERCC6)、着色性干皮病基因(XPA)的多态性与贵州省燃煤污染型地方性砷中毒发生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技术检测贵州省205例砷中毒患者和187例健康人群的ERCC6 A3368G、ERCC6 C-6530G、XPAA23G的基因多态性,计算发病风险(比值比,OR).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ER
目的 研究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超声与病理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将64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24只)和模型组(40只),模型组动物通过高脂饮食建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模型,分
目的 分析2002-2012年宁夏碘缺乏病网络实验室外质控考核结果,为碘缺乏病流行病学监测和防治决策提供可靠的实验室质量保障.方法 收集2002-2012年宁夏的省、市、县三级碘缺乏病实验室盐碘和尿碘外质控考核数据.结果 省级实验室盐碘和尿碘连续11年反馈率和合格率为100%.市级实验室盐碘连续11年反馈率和合格率也为100%;尿碘反馈率自2005年以后均为100%,合格率自2007年以后连续6年
广西德保县属于大石山区,是国家级重点扶贫县,历史上曾有地方性甲状腺肿和地方性克汀病流行.1994年我国开始实施全民食盐加碘预防控制碘缺乏病措施,全县碘缺乏病得到有效控制,为评估德保县碘缺乏病防治效果,掌握其流行规律,为下一步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现对2007-2012年全县碘缺乏病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调查内容:①2007年对全县12个乡(镇)185个行政村2~ 1
鼠疫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是以发病急、传播快、病死率高、传染性强为特征的烈性传染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鼠疫的发生有一定的静息期,在静息期内没有或者仅有较少病人出现,这样会给人们一个错误的认识:鼠疫已被消灭或者根除.而当野生啮齿动物与家园周围的动物接触后,鼠疫就有可能发生.事实上鼠疫的复燃并非单一因素所致,而是多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既有生物环境因素的影响,也有社会行为
目的 探讨超声破坏载紫杉醇微泡后对官颈癌HeLa细胞株的增殖抑制及凋亡诱导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宫颈癌细胞,将细胞分为5组,即紫杉醇组,紫杉醇联合超声辐照组,载紫杉醇微泡联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