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该文主要对深圳水库排污隧道斜井交叉口施工技術进行探讨,针对交叉口地质、设计参数、以及多年来积累的施工经验,对施工方案进行优化。
关键词:排污隧道;斜井交叉口;施工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TU9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4-0366-01
一、工程概况
(一)工程概况。深圳水库截排隧道斜井与正洞中线垂直相交,相交点里程为k5+498.76m,交叉口分为B、C、D三部分,属大跨结构,其中B、D为加高加宽渐变段,B断面为调车洞施工范围(竣工后作为检修车调车洞使用),B断面长10.145m,净宽为3.5~6.7m,净高为4.4~7.72m;C、D断面为正洞施工范围,C断面长6.18m,净宽6.7m,净高7.72m,D断面长9.67m,净宽为4.57~6.53m,净高为4.8~5.78m,交叉口结构示意图如:
(二)地质情况。该段地质为新鲜长石石英砂岩、石英砂岩,RC=60~70MPa,裂隙较发育,属Ⅲ类围岩,岩石坚硬,围岩整体性好。
(三)施工方法。采取微台阶式钻爆施工,网、锚、喷及格栅钢架的施做组成,钢架之间设双层纵向连系筋,每榀钢架设四根锁脚锚杆,同时在B、C、D断面的中部设有I12.6的工字钢竖向支撑。在施工的同时及时埋设拱顶下沉桩和收敛桩,根据及时监控量测反馈出来的数据来反应支护的动态情况。
二、施工方案优化
该工程交叉口是斜井施工与主隧道施工的一个交叉阶段,其交叉口施工的技术方案多种多样,但根据地质、设计参数、施工经验可采用不同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案的选取直接决定隧道施工进度快慢、施工安全、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交叉口设计在B、C、D断面的中部设有I12.6的工字钢竖向支撑,进入主隧道时首先要破除C段面直边墙处的喷射砼和格栅钢架,然后才能进入主隧道的下一道工序施工,但是根据实际开挖揭露的围岩情况,经过技术人员的讨论研究及历年来积累的施工经验,在结合地质围岩的实际量测情况,我们决定取消竖向支撑和直接进入主隧道的施工方法,该方案优点:大大改善了交叉口的机械运输,增大了有利的运输空间,为电瓶车的运输提供方便,安全性高,并提高了运输速度,为施工的进度提供了保障;另外可保证斜井与井底车场的运输轨道中线一致,使矿车运输即安全又稳定。同时节约了成本,施工后初支表面平整圆顺,观感好。井底车场空间简单明了,交叉口轨道和各种管线布置井然有序。
针对该工程的特点,特对该工程交叉口的通常做法和方案优化后施工方法作如下比较:
(一)通常做法。交叉口进入正洞施工开洞门的传统方法,既C段面施工完毕后,在其直边墙上破除喷射砼和格栅钢架,架立正洞洞门处第一榀格栅钢架,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施工“稳扎稳打”,适合较差围岩洞门的施工,缺点是重复工作和材料浪费较多(C段面直边墙施工既要架立格栅钢架又要喷射砼,D断面洞门施工既要破除喷射砼又要割除C段面直边墙的格栅钢架)。
(二)方案优化后施工方法。在施工C段面时要综合考虑开正洞洞门的施工技术,因C断面的格栅钢架上拱脚要落在D断面洞门处第一榀格栅钢架的上方,不同里程处的C断面格栅钢架上拱脚落在D断面第一榀格栅钢架上方的高度不同,内业计算出落在D断面洞门处第一榀格栅钢架上方的C断面格栅钢架的加工尺寸,洞门范围内C断面直边墙无需架立格栅钢架和喷射砼。具体做法为:C断面只施工上台阶,按开挖里程分别架立不同高度的C断面格栅钢架上拱脚,加强拱脚处锚杆施做,全部C断面格栅钢架上拱脚部分喷射砼完成后,封C断面上半部分的堵头墙,清走两洞门处的渣土,留中间渣土,架立D断面两洞门处第一榀格栅钢架的上半部分,把C断面格栅钢架的上拱脚与D断面两洞门处第一榀格栅钢架的上半部分焊接在一起并完成喷射砼,继续清走两洞门和堵头墙下部分的渣土,尽快完成封闭两洞门处第一榀格栅钢架和堵头墙的施工,最后清除中间渣土,C断面仰拱与两洞门和堵头墙处的仰拱焊接在一起封闭呈环,这样C断面、两洞门和堵头墙即交叉口施工完毕,井底车场形成,下部进入正洞第二格栅钢架的施工。
三、施工监测
施工时主要对该段开展了拱顶下沉监测和净空收敛监测,以量测结果指导施工。各断面监测点布设情况见下表:
经过监测人员对施工监测的数据和成果报告进行分析(施工监测成果报告没有附上,内容太多)显示,该施工方法对拱顶下沉和净空收敛都在规范的允许范围内。
结束语:(一)从施工角度考虑该方案的优点是把交叉口和洞门的施工结合在一起,洞门范围内C断面直边墙无需架立格栅钢架和喷射砼,更无需用风镐凿除喷射砼和割除格栅钢架,减少了施工工序;(二)从整个施工情况来看,采取此种施工方案既省工、省时、省材料,又施工简单、初支面观感好;(三)量测成果分析表明该方案对交叉口的拱顶下沉及净空收敛影响不大,该施工方法要加强监控量测检测频率、及时进行成果分析。(四)该方案使用于围岩的整体稳定性非常好,自稳能力足以保证施工安全的情况下才能优化该施工方案。
作者单位:北京中铁隧建筑有限公司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关键词:排污隧道;斜井交叉口;施工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TU9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4-0366-01
一、工程概况
(一)工程概况。深圳水库截排隧道斜井与正洞中线垂直相交,相交点里程为k5+498.76m,交叉口分为B、C、D三部分,属大跨结构,其中B、D为加高加宽渐变段,B断面为调车洞施工范围(竣工后作为检修车调车洞使用),B断面长10.145m,净宽为3.5~6.7m,净高为4.4~7.72m;C、D断面为正洞施工范围,C断面长6.18m,净宽6.7m,净高7.72m,D断面长9.67m,净宽为4.57~6.53m,净高为4.8~5.78m,交叉口结构示意图如:
(二)地质情况。该段地质为新鲜长石石英砂岩、石英砂岩,RC=60~70MPa,裂隙较发育,属Ⅲ类围岩,岩石坚硬,围岩整体性好。
(三)施工方法。采取微台阶式钻爆施工,网、锚、喷及格栅钢架的施做组成,钢架之间设双层纵向连系筋,每榀钢架设四根锁脚锚杆,同时在B、C、D断面的中部设有I12.6的工字钢竖向支撑。在施工的同时及时埋设拱顶下沉桩和收敛桩,根据及时监控量测反馈出来的数据来反应支护的动态情况。
二、施工方案优化
该工程交叉口是斜井施工与主隧道施工的一个交叉阶段,其交叉口施工的技术方案多种多样,但根据地质、设计参数、施工经验可采用不同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案的选取直接决定隧道施工进度快慢、施工安全、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交叉口设计在B、C、D断面的中部设有I12.6的工字钢竖向支撑,进入主隧道时首先要破除C段面直边墙处的喷射砼和格栅钢架,然后才能进入主隧道的下一道工序施工,但是根据实际开挖揭露的围岩情况,经过技术人员的讨论研究及历年来积累的施工经验,在结合地质围岩的实际量测情况,我们决定取消竖向支撑和直接进入主隧道的施工方法,该方案优点:大大改善了交叉口的机械运输,增大了有利的运输空间,为电瓶车的运输提供方便,安全性高,并提高了运输速度,为施工的进度提供了保障;另外可保证斜井与井底车场的运输轨道中线一致,使矿车运输即安全又稳定。同时节约了成本,施工后初支表面平整圆顺,观感好。井底车场空间简单明了,交叉口轨道和各种管线布置井然有序。
针对该工程的特点,特对该工程交叉口的通常做法和方案优化后施工方法作如下比较:
(一)通常做法。交叉口进入正洞施工开洞门的传统方法,既C段面施工完毕后,在其直边墙上破除喷射砼和格栅钢架,架立正洞洞门处第一榀格栅钢架,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施工“稳扎稳打”,适合较差围岩洞门的施工,缺点是重复工作和材料浪费较多(C段面直边墙施工既要架立格栅钢架又要喷射砼,D断面洞门施工既要破除喷射砼又要割除C段面直边墙的格栅钢架)。
(二)方案优化后施工方法。在施工C段面时要综合考虑开正洞洞门的施工技术,因C断面的格栅钢架上拱脚要落在D断面洞门处第一榀格栅钢架的上方,不同里程处的C断面格栅钢架上拱脚落在D断面第一榀格栅钢架上方的高度不同,内业计算出落在D断面洞门处第一榀格栅钢架上方的C断面格栅钢架的加工尺寸,洞门范围内C断面直边墙无需架立格栅钢架和喷射砼。具体做法为:C断面只施工上台阶,按开挖里程分别架立不同高度的C断面格栅钢架上拱脚,加强拱脚处锚杆施做,全部C断面格栅钢架上拱脚部分喷射砼完成后,封C断面上半部分的堵头墙,清走两洞门处的渣土,留中间渣土,架立D断面两洞门处第一榀格栅钢架的上半部分,把C断面格栅钢架的上拱脚与D断面两洞门处第一榀格栅钢架的上半部分焊接在一起并完成喷射砼,继续清走两洞门和堵头墙下部分的渣土,尽快完成封闭两洞门处第一榀格栅钢架和堵头墙的施工,最后清除中间渣土,C断面仰拱与两洞门和堵头墙处的仰拱焊接在一起封闭呈环,这样C断面、两洞门和堵头墙即交叉口施工完毕,井底车场形成,下部进入正洞第二格栅钢架的施工。
三、施工监测
施工时主要对该段开展了拱顶下沉监测和净空收敛监测,以量测结果指导施工。各断面监测点布设情况见下表:
经过监测人员对施工监测的数据和成果报告进行分析(施工监测成果报告没有附上,内容太多)显示,该施工方法对拱顶下沉和净空收敛都在规范的允许范围内。
结束语:(一)从施工角度考虑该方案的优点是把交叉口和洞门的施工结合在一起,洞门范围内C断面直边墙无需架立格栅钢架和喷射砼,更无需用风镐凿除喷射砼和割除格栅钢架,减少了施工工序;(二)从整个施工情况来看,采取此种施工方案既省工、省时、省材料,又施工简单、初支面观感好;(三)量测成果分析表明该方案对交叉口的拱顶下沉及净空收敛影响不大,该施工方法要加强监控量测检测频率、及时进行成果分析。(四)该方案使用于围岩的整体稳定性非常好,自稳能力足以保证施工安全的情况下才能优化该施工方案。
作者单位:北京中铁隧建筑有限公司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