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探讨护理行为干预对慢阻肺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基础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护理行为干预。结果:观察组主诉症状的改善、肺功能测定值、睡眠质量、住院时间效果高于对照组(p<0.5)。结论:护理行为干预可以改善慢阻肺的主诉症状、肺功能测定值、睡眠质量,缩短住院时间。
【关键词】肺疾病;慢性阻塞性;行为干预;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154—0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以阻塞性、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慢性肺部疾病,是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COPD由于反复发作加重病情,给患者身心造成很大痛苦,严重影响病人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并给患者的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负担[1]。为减少或防止该病急性发作,消除或减少疾病引起的功能障碍,改善病人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我科从2010年1月~2010年12月对30例临床平稳期COPD病人实施一系列护理干预,取得了满意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确诊慢阻肺患者60例,其诊断符合2002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的诊断标准[2]。除外标准:心、肝、肺、脑等重要器官病变;精神性疾病和意识障碍;重症COPD;肿瘤;其它肺部疾病;不愿意参加本研究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66.3±14.2岁;对照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65.7±14.8岁,病程9~30(18.2±10.4)年。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基础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护理行为干预。即每周举办2次集体讲座,系统讲解COPD的有关知识及护理干预的内容,并进行一对一进行行为指导。
1.3 护理行为干预
1.3.1缩唇呼吸:指导患者用鼻吸气,然后通过半闭的口唇慢慢呼出,类似于吹口哨,尽量将气全部呼出,吸呼时间比为1:2~3。每天练习数次,渐趋自然。
1.3.2腹式呼吸:(1)护士将双手放在患者肋弓下方,嘱患者吸气;(2)吸气时患者应放松肩膀,通过鼻吸入气体,并将其腹部向外突出,顶着护士的双手,屏气1~2秒,以保持肺泡张开;(3)呼气时护士双手给患者轻轻施加压力,同时让患者用口呼气。这种呼吸方法应同护士一起练习数次,然后病人将自己的双手放在肋弓下方进行练习,学会后每天2次,每次10~20分钟,7~8次/min。练习时要注意放松全身肌群,特别是紧张的辅助呼吸肌群,包括肩带肌和颈肌。消除紧张情绪,减少不必要的氧消耗。呼气时要使腹部下陷,吸气时要鼓腹,不能在吸气时收缩腹肌。
1.3.3呼吸操:呼吸体操锻炼 即将腹式呼吸和扩胸、弯腰、下蹲等动作结合在一起,每日2组。具体要领:平静呼吸4次~8次,立位吸气、前倾位呼气4次~8次,单举上臂吸气、双手压腹呼气4次~8次,平举上肢吸气、双臂下垂呼气4次~8次,平伸上肢吸气、双手压腹呼气4次~8次,抱头吸气、转体呼气4次~8次,立位上肢上举吸气、蹲位呼气4次~8次,腹式缩唇呼吸4次~8次,平静呼吸4次~8次[3]。
1.4 评价指标
1.4.1 主诉症状的观察:≤5d,咳嗽咳痰消失;安静时呼吸频率<24次/分為喘息症状改善。
1.4.2 肺功能测定值的观察:FEV1/FVC > 0.7、FEV1≥80%为好转。
1.4.3 睡眠质量的评价:睡眠时间正常,总睡眠时间6小时以上,少梦,入睡时间小于半小时,对睡眠质量满意,醒后无其他躯体不适感,已解除镇静催眠药的依赖为睡眠好。
1.4.4 住院时间:根据住院登记本统计两组病人住院时间的平均值。
1.4.5 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ⅹ2检验, p<0.5认为差异有显著意义。
2 结果
两组主诉症状改善、肺功能测定值好转、睡眠质量改善,住院时间方面的比较,见表1 。
3 讨论
3.1 护理行为干预能改善COPD主诉症状 COPD因其病程长、病情复杂、易反复感染且呈进行性加重,患者常因出现焦虑和抑郁情绪、呼吸费力、自理能力差等影响生活质量, 通过护理行为的干预,患者能够进行有效咳嗽咳痰,气喘明显缓解,自理能力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得以提高。
3.2肺功能检测提示,观察组对FEV1/FVC 、FEV1%这两项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 肺功能检查是判断气流受限的主要客观指标, FEV1/FVC是评价气流受限的一项敏感指标,FEV1%,是评估COPD严重程度的良好指标。COPD由于肺泡过度膨胀,加之气促呼吸频率快,呼吸肌常处于疲劳状态。呼吸操锻炼可增强膈肌、腹肌、下胸部肌肉的活动,改善其收缩功能,减少呼吸肌疲劳的发生,可使呼吸肌做功能力增强,用力呼气后肺泡内残存气量减少,肺泡膨胀程度减轻,从而改善肺的通气功能;腹式、缩唇呼吸能有效提高气道内压力,防止呼气时气道过早塌陷,利于减轻二氧化碳潴留,改善通气功能。
3.3 改善睡眠质量 由于咳嗽咳痰减轻,喘息症状的缓解,通气功能的改善,舒适度的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也得以提高,从而改善生活质量。
3.4 收短了住院时间 由于护理行为的干预,改善了患者主诉症状、肺功能测定值、睡眠质量,从而缩短住院时间,节约了医疗费用。
参考文献:
[1] 何权瀛,周新,谢灿茂,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对中国部分城市患者生命质量和经济负担的影响.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9,32(4):253-257.
[2]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2,25(8):453-460.
[3] 肖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氧疗现状调查[J].护理研究,2004,18(4A):680.
【关键词】肺疾病;慢性阻塞性;行为干预;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154—0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以阻塞性、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慢性肺部疾病,是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COPD由于反复发作加重病情,给患者身心造成很大痛苦,严重影响病人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并给患者的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负担[1]。为减少或防止该病急性发作,消除或减少疾病引起的功能障碍,改善病人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我科从2010年1月~2010年12月对30例临床平稳期COPD病人实施一系列护理干预,取得了满意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确诊慢阻肺患者60例,其诊断符合2002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的诊断标准[2]。除外标准:心、肝、肺、脑等重要器官病变;精神性疾病和意识障碍;重症COPD;肿瘤;其它肺部疾病;不愿意参加本研究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66.3±14.2岁;对照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65.7±14.8岁,病程9~30(18.2±10.4)年。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基础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护理行为干预。即每周举办2次集体讲座,系统讲解COPD的有关知识及护理干预的内容,并进行一对一进行行为指导。
1.3 护理行为干预
1.3.1缩唇呼吸:指导患者用鼻吸气,然后通过半闭的口唇慢慢呼出,类似于吹口哨,尽量将气全部呼出,吸呼时间比为1:2~3。每天练习数次,渐趋自然。
1.3.2腹式呼吸:(1)护士将双手放在患者肋弓下方,嘱患者吸气;(2)吸气时患者应放松肩膀,通过鼻吸入气体,并将其腹部向外突出,顶着护士的双手,屏气1~2秒,以保持肺泡张开;(3)呼气时护士双手给患者轻轻施加压力,同时让患者用口呼气。这种呼吸方法应同护士一起练习数次,然后病人将自己的双手放在肋弓下方进行练习,学会后每天2次,每次10~20分钟,7~8次/min。练习时要注意放松全身肌群,特别是紧张的辅助呼吸肌群,包括肩带肌和颈肌。消除紧张情绪,减少不必要的氧消耗。呼气时要使腹部下陷,吸气时要鼓腹,不能在吸气时收缩腹肌。
1.3.3呼吸操:呼吸体操锻炼 即将腹式呼吸和扩胸、弯腰、下蹲等动作结合在一起,每日2组。具体要领:平静呼吸4次~8次,立位吸气、前倾位呼气4次~8次,单举上臂吸气、双手压腹呼气4次~8次,平举上肢吸气、双臂下垂呼气4次~8次,平伸上肢吸气、双手压腹呼气4次~8次,抱头吸气、转体呼气4次~8次,立位上肢上举吸气、蹲位呼气4次~8次,腹式缩唇呼吸4次~8次,平静呼吸4次~8次[3]。
1.4 评价指标
1.4.1 主诉症状的观察:≤5d,咳嗽咳痰消失;安静时呼吸频率<24次/分為喘息症状改善。
1.4.2 肺功能测定值的观察:FEV1/FVC > 0.7、FEV1≥80%为好转。
1.4.3 睡眠质量的评价:睡眠时间正常,总睡眠时间6小时以上,少梦,入睡时间小于半小时,对睡眠质量满意,醒后无其他躯体不适感,已解除镇静催眠药的依赖为睡眠好。
1.4.4 住院时间:根据住院登记本统计两组病人住院时间的平均值。
1.4.5 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ⅹ2检验, p<0.5认为差异有显著意义。
2 结果
两组主诉症状改善、肺功能测定值好转、睡眠质量改善,住院时间方面的比较,见表1 。
3 讨论
3.1 护理行为干预能改善COPD主诉症状 COPD因其病程长、病情复杂、易反复感染且呈进行性加重,患者常因出现焦虑和抑郁情绪、呼吸费力、自理能力差等影响生活质量, 通过护理行为的干预,患者能够进行有效咳嗽咳痰,气喘明显缓解,自理能力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得以提高。
3.2肺功能检测提示,观察组对FEV1/FVC 、FEV1%这两项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 肺功能检查是判断气流受限的主要客观指标, FEV1/FVC是评价气流受限的一项敏感指标,FEV1%,是评估COPD严重程度的良好指标。COPD由于肺泡过度膨胀,加之气促呼吸频率快,呼吸肌常处于疲劳状态。呼吸操锻炼可增强膈肌、腹肌、下胸部肌肉的活动,改善其收缩功能,减少呼吸肌疲劳的发生,可使呼吸肌做功能力增强,用力呼气后肺泡内残存气量减少,肺泡膨胀程度减轻,从而改善肺的通气功能;腹式、缩唇呼吸能有效提高气道内压力,防止呼气时气道过早塌陷,利于减轻二氧化碳潴留,改善通气功能。
3.3 改善睡眠质量 由于咳嗽咳痰减轻,喘息症状的缓解,通气功能的改善,舒适度的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也得以提高,从而改善生活质量。
3.4 收短了住院时间 由于护理行为的干预,改善了患者主诉症状、肺功能测定值、睡眠质量,从而缩短住院时间,节约了医疗费用。
参考文献:
[1] 何权瀛,周新,谢灿茂,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对中国部分城市患者生命质量和经济负担的影响.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9,32(4):253-257.
[2]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2,25(8):453-460.
[3] 肖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氧疗现状调查[J].护理研究,2004,18(4A):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