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认识的不断深化,新时代经济发展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已经逐步成为共识。金融服务作为支持经济发展的核心,在实现产业绿色转型和升级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发展绿色金融对我国绿色经济发展意义重大。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是繁荣基层经济的重要保障,同时县域经济具有一定的地域特色和独立性,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金融服务的跟进。县域绿色经济过渡转型是否平稳,关系着县域经济发展是否良性可持续,是未来县域发展需要解决的一大难题。以县域经济为研究基点,以县域绿色经济发展金融服务需求为切入点,结合案例和数据分析探讨县域金融服务支持绿色金融发展的困境和痛点,最后提出对接县域绿色经济特色和金融服务的着力点,指出县域金融服务支持绿色经济发展的路径。
关键词:县域金融;绿色金融;支持;发展;困境;建议
中图分类号:F06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9)31-0074-01
一、县域绿色金融的发展现状
1.县域绿色经济的发展现状及对金融服务需求的特点。L县位于冀豫两省交界处,地处太行山东麓、漳河冲积扇之内,总面积744.06平方公里,其中农用地590平方公里达79.57%,农业生产条件优越,粮食单产11年蝉联全市第一,综合生产能力位列全省第三,丰富的农业基础资源是县域绿色经济发展的一大突破点。特别是农业循环经济,作为传统农业大县,生物质能利用在河北省起步较早,是全国沼气建设示范县。截至2016年,全县已拥有户用沼气池5万多个,有2家生物质能龙头企业,仅2017年就消化玉米秸秆2 000吨,处理农业废弃物、城市垃圾、养殖场粪便污水等生物质200吨,配发电20千瓦/小时,生产优质有机肥1 500吨,推进清洁供暖7个试点落地,惠及500余户村民,节约标煤600余吨,创造产值2 400万元。得天独厚的农业资源优势和生物质能技术支撑为县域绿色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后盾,加之L县“十三五”新能源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依托美丽乡村建设,进一步推进大型沼气工程,强大的政策支持和财政引导又为县域绿色经济发展的宏伟蓝图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2.绿色经济发展对金融服务需求的特点。资金缺口大、阶段性强、回笼周期长,是县域绿色经济发展的金融需求特点,也是制约其发展的难点,加之环保项目一般投资回报率偏低、预期收益不确定,与金融机构经营宗旨相悖,存在一定风险。以辖区一生物质能企业为例,2017年该企业引进一国际先进生态循环生产线,同时技术突破和基础建设冒进,处于初建阶段,造成资金缺口5 000万元,全辖去年全年新增企业及团体贷款仅48 000万元。此外,项目预期投资周期为10年,资金回笼期和收益率难以预测。同时,单一的信贷金融工具也极大地限制了绿色经济的融资渠道。
二、县域绿色金融的困境
1.经济基础薄弱。L县属传统农业县,经济发展平稳,原始积累较少,对农业资源能源的依赖性较强,用于发展绿色经济和绿色金融的财政资金有限。近几年,政府着力推进绿色经济发展,引进循环生态能源及水肥一体化示范方项目,同时力争得到河北省一研究所技术支撑,但是缺乏财政转移支付和直接支持,这些都制约着绿色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
2.金融机构参与度不高。绿色经济追求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与金融机构商业化利益存在一定矛盾。绿色经济的初期建设的高投入和投资回报周期较长的特性与金融机构信贷资产追求短期逐利和经营流动性资金支持之间矛盾,银行对发展绿色经济的放贷积极性不高等。2017年全辖仅1 400万元,难以满足企业發展资金需求。此外,绿色金融理念还没有得到普遍认可,参与其中的金融机构相对较少,尚未构建健全、高效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机制不完善。
三、县域绿色金融发展的对策
1.构建主体联动机制。依托银政企对接平台,合理引导企业分阶段进行项目建设,避免冒进扩建,确保流动性资金充裕。同时,发挥好政策性银行先导功效,突出国家政策性银行在绿色金融服务推进中的先导介入作用,明确其重点带头模范作用,重点支持绿色经济相关的基础设施(下转84页)(上接74页)建设,以硬件支撑和环境改善为基础,不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促进绿色经济企业的经营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全方位质的提升。同时,在提高财政支持效率和支持实力的基础上,借助优质社会资金的带动效益,联合绿色金融组织体系出资人或绿色经济项目合作人,引入推广社会资本与政府合作PPP模式,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资金支持局面。
2.完善绿色金融支持体系。一是创新绿色金融产品。针对实际情况在能动性范围内开发特色金融产品和金融衍生品,探索设立生态基金和环境保护方面的金融产品和金融衍生品,使企业的资金多样化需求得到满足,从根本上解决企业需求和金融产品之间不对路的矛盾。二是提高信贷管理水平和质量。在放贷时利用环保局环保信息、工商局社会信用信息平台、央行两大征信系统等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成果,按照有扶有控的原则,适度提高对涉绿优质企业的授信额度,同时给予其一定的利率优惠,在支持绿色企业科学发展的同时保证银行信贷资产质量。在此基础上,尝试探索实行结构性的差别利率政策和再贴现政策,从金融宏观政策上支持绿色经济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县域金融;绿色金融;支持;发展;困境;建议
中图分类号:F06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9)31-0074-01
一、县域绿色金融的发展现状
1.县域绿色经济的发展现状及对金融服务需求的特点。L县位于冀豫两省交界处,地处太行山东麓、漳河冲积扇之内,总面积744.06平方公里,其中农用地590平方公里达79.57%,农业生产条件优越,粮食单产11年蝉联全市第一,综合生产能力位列全省第三,丰富的农业基础资源是县域绿色经济发展的一大突破点。特别是农业循环经济,作为传统农业大县,生物质能利用在河北省起步较早,是全国沼气建设示范县。截至2016年,全县已拥有户用沼气池5万多个,有2家生物质能龙头企业,仅2017年就消化玉米秸秆2 000吨,处理农业废弃物、城市垃圾、养殖场粪便污水等生物质200吨,配发电20千瓦/小时,生产优质有机肥1 500吨,推进清洁供暖7个试点落地,惠及500余户村民,节约标煤600余吨,创造产值2 400万元。得天独厚的农业资源优势和生物质能技术支撑为县域绿色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后盾,加之L县“十三五”新能源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依托美丽乡村建设,进一步推进大型沼气工程,强大的政策支持和财政引导又为县域绿色经济发展的宏伟蓝图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2.绿色经济发展对金融服务需求的特点。资金缺口大、阶段性强、回笼周期长,是县域绿色经济发展的金融需求特点,也是制约其发展的难点,加之环保项目一般投资回报率偏低、预期收益不确定,与金融机构经营宗旨相悖,存在一定风险。以辖区一生物质能企业为例,2017年该企业引进一国际先进生态循环生产线,同时技术突破和基础建设冒进,处于初建阶段,造成资金缺口5 000万元,全辖去年全年新增企业及团体贷款仅48 000万元。此外,项目预期投资周期为10年,资金回笼期和收益率难以预测。同时,单一的信贷金融工具也极大地限制了绿色经济的融资渠道。
二、县域绿色金融的困境
1.经济基础薄弱。L县属传统农业县,经济发展平稳,原始积累较少,对农业资源能源的依赖性较强,用于发展绿色经济和绿色金融的财政资金有限。近几年,政府着力推进绿色经济发展,引进循环生态能源及水肥一体化示范方项目,同时力争得到河北省一研究所技术支撑,但是缺乏财政转移支付和直接支持,这些都制约着绿色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
2.金融机构参与度不高。绿色经济追求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与金融机构商业化利益存在一定矛盾。绿色经济的初期建设的高投入和投资回报周期较长的特性与金融机构信贷资产追求短期逐利和经营流动性资金支持之间矛盾,银行对发展绿色经济的放贷积极性不高等。2017年全辖仅1 400万元,难以满足企业發展资金需求。此外,绿色金融理念还没有得到普遍认可,参与其中的金融机构相对较少,尚未构建健全、高效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机制不完善。
三、县域绿色金融发展的对策
1.构建主体联动机制。依托银政企对接平台,合理引导企业分阶段进行项目建设,避免冒进扩建,确保流动性资金充裕。同时,发挥好政策性银行先导功效,突出国家政策性银行在绿色金融服务推进中的先导介入作用,明确其重点带头模范作用,重点支持绿色经济相关的基础设施(下转84页)(上接74页)建设,以硬件支撑和环境改善为基础,不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促进绿色经济企业的经营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全方位质的提升。同时,在提高财政支持效率和支持实力的基础上,借助优质社会资金的带动效益,联合绿色金融组织体系出资人或绿色经济项目合作人,引入推广社会资本与政府合作PPP模式,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资金支持局面。
2.完善绿色金融支持体系。一是创新绿色金融产品。针对实际情况在能动性范围内开发特色金融产品和金融衍生品,探索设立生态基金和环境保护方面的金融产品和金融衍生品,使企业的资金多样化需求得到满足,从根本上解决企业需求和金融产品之间不对路的矛盾。二是提高信贷管理水平和质量。在放贷时利用环保局环保信息、工商局社会信用信息平台、央行两大征信系统等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成果,按照有扶有控的原则,适度提高对涉绿优质企业的授信额度,同时给予其一定的利率优惠,在支持绿色企业科学发展的同时保证银行信贷资产质量。在此基础上,尝试探索实行结构性的差别利率政策和再贴现政策,从金融宏观政策上支持绿色经济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