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何谓素质教育?简言之,应该是使受教育者在生理、心理、文化、品德、理想等诸方面的素养都得到良好发展,成为跨世纪的高素质建设人才。所以,素质教育重在基础素养,应首先从求学期的中小学学生抓起,使木水之有本源。否则,将事倍功半。
笔者是一位从教二十多年的初中语文教师,一年一度,每当录取新生时,心情很难平静,深知考生基础单薄,特别副课成绩之差,触目为之嗟叹。现以一份加试卷的考试结果证明,以期引起教育同行的关注,转相呼吁,从而确实重视中小学的副课教学,使学生广泛汲取知识营养,为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提供必要的基础保证。
鉴于以往所招收的新生基础知识严重缺乏,从20世纪90代年起,我县初一招生就加试副课科目(规定只考语文、数学),想以此促使所属学校重视副课教学,但几年来收效甚微。以1996年试题为例,内容无一例外地出自甘肃省现行小学历史、地理、自然、政治课本。四科合考,满分为100分,各占25分,90%是简单的填空、选择、判断正误题,10%是简答题,其实毫无难度可言。然而来自周围五乡十四所小学的302名考生中,总分量最高为61分,最低为14分,不及格率占93.4%,生均分值分别是历史10.7分,地理12.1分,自然9分,政治16.1分,得分率均在30%以下。
试卷抽样分析50份,答案舛误百出。如历史部分填空第7题:“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____________。”填对者占30%;选择第2题:“‘文化大革命’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______)被迫害含冤逝世。(A.毛泽东_B.刘少奇_C.朱德)”只有5人选对——关键是众多考生不知道刘少奇曾当过国家主席,且不说了解“文革”一段历史了。地理部分第1题判断正误:“甘肃省简称‘甘’或‘陇’,省会是白银。”却有63%的考生划了对号;填空第5题:“我国的第一大城市是___________________。”有46%的考生填了北京。自然部分阙漏更甚,全部25空,有60%的考生一字未填,得了0分。思想品德部分除判断题外,有“谈谈自己看法”的思想认识题,一半以上考生不知怎样作答。当问及为何考得这样差时,学生几乎异口同声:“课没上!”
一
近几年来,这种现象似乎稍有扭转,但所谓的副课教学还是不尽如人意。而且我县教育中存在的这些现象,各地几乎皆存,特别是一些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的副课教学状况甚为忧思。据笔者调查,漠视副课教学的原因较复杂,但主要有以下几种。
1.无视副课地位,副课成了“搭头课”。
有的学校,某些学科教师的授课量不够,就搭配上几节副课。学校领导为稳定“师心”,声明只看所代主课成绩,不计较“搭头课”成绩。因此,有“搭头课”的老师自然将主要精力花在主课教学上,根本无视副课的备、教、改、导。上副课时,常常讲无准备之课,多数终了连试都不考。
2.任课教师缺乏,副课成了“照顾课”。
一些学校缺乏师资力量,要把年富能干的教师放到前沿主课阵地,而照顾年老体弱,能力差,因病不能坚持正常出勤的教师教副课。由于他们精力有限,或业务水平低,或不能保证应有的教课时数,致使副课教学质量每况愈下。
3.主课临考,副课成了“让步课”。
如我县以前,小学、初中毕业升学或评比性统考,不考副课。这样,每遇主课临考前夕,多数学校便空出时间让参考科目补课。上有所求,下有所效,对所开课无质量要求,“下面”乐得应付,即使副课教师想教好也可能无能为力。
4.因公误课,副课成了“自习课”。
不少农村中小学的校长或后勤人员兼代副课,由于他们内政外交公务冗忙,时有因公误课。这时,只好安排学生自习,仅要求以不出教室,不打闹为宜,绝大多数学生根本心不在焉,无收获可言。
5.无力顾及,副课成了“名义课”。
因种种原因,有些学校无力顾及副课教学,课表上虽然安排了却无人去上,有的干脆冷置一旁,不去过问,使副课名存实亡。笔者曾调查过一所完全高中,七所独立初中,十所小学的体育课教学:凡属毕业班大多未开;有一所乡中心小学,操场在20世纪90代末就被占作木材市场,学生至今没有上过体育课。
应当承认,知识是无所谓主、副之分的。各学科之间虽有区别,但它们互相联系,互相渗透,进而互相促进,互相转化。现在人们之所以有主、副课这个概念,主观上是为了强调语文、数学等课的无可替代的基础作用,其它课相对而言则有专业性。而实质上,对中小学生来说,所有的课都应当是基础课、主课。只有在中小学时期学好了国家确定的必修课、选修课,才有可能为将来从事某一专业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才有可能成为现代化建设所需的科技人才。因此,不重视副课教学和中小学生极度缺乏应有的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体育知识、劳动技术知识等的结果是十分有害的。长此以往,惯性使然,缺陷淤积,遗患无穷:单调的教学内容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单调的知识结构培养不了高素质的人才;单向的思维方式严重阻碍少年儿童独特的幻想和丰富的想象力;单纯的知识营养极大妨碍了青少年的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及个性特长的发展。单一的观察角度会狭窄视野,闭塞社会变革信息;单薄的基础知识不利于终身学习;单弱的身体素质难以适应高效率的工作要求;单方位的教育模式违背素质教育规律,等等。
总而言之,在中小学教育中,不重视副课教学的行为是极为错误的,后果不堪设想。如上述学生不知道“西安事变”和“文革”中被迫害致死的国家主席刘少奇,不知道我国第一大城市,甚至不知道本省省会,这种情况令人吃惊。连起码的常识都不具备,还谈何爱国主义教育?谈何崇高远大的理想教育?更如何推进素质教育面对跨世纪的现代化建设?这种现象再也不能存在和扩散了,呼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教育工作者:急需转变观念,重视中小学的副课教学。
二
要解决这个问题,笔者认为:
1.要一丝不苟地执行国家教委颁布的中小学课程计划。
教育行政部门应对所属学校的课程开设情况作认真检查,轻视副课教学的责令改正;有具体困难如缺少师资等问题的予以研究解决;评估一所学校的教学质量,宜主、副并重,追求整体的综合的水平和效益。
2.学校对于副课教学要有明确的标准要求。
对配备任课人员、备课、讲课、作业、考试及教研等一系列工作,学校应有具体的实施方案。领导须经常倾听学生的呼声,积极开展“第二课堂”,为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素质的提高提供广阔天地。尤其对所授课的结果,要奖优促劣,力争达到一定的层次。
3.要有正确的思想认识。
这也是关键的一条。副课不副,既然是国家规定开设的课程,就有充分的科学依据和作用,执行者不能掉以轻心,不宜厚此薄彼,这是一个责任问题。如前面对于不重视副课危害的分析,其实作为教育工作者心理都是清楚的,只不过为了一时的权宜之计才勉为其行的,说穿了仍然是“应试教育”弊端的一种表现。只要我们增强为祖国培育跨世纪人才的紧迫感、责任感,就不会再攻其一点而不及其余了。
笔者是一位从教二十多年的初中语文教师,一年一度,每当录取新生时,心情很难平静,深知考生基础单薄,特别副课成绩之差,触目为之嗟叹。现以一份加试卷的考试结果证明,以期引起教育同行的关注,转相呼吁,从而确实重视中小学的副课教学,使学生广泛汲取知识营养,为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提供必要的基础保证。
鉴于以往所招收的新生基础知识严重缺乏,从20世纪90代年起,我县初一招生就加试副课科目(规定只考语文、数学),想以此促使所属学校重视副课教学,但几年来收效甚微。以1996年试题为例,内容无一例外地出自甘肃省现行小学历史、地理、自然、政治课本。四科合考,满分为100分,各占25分,90%是简单的填空、选择、判断正误题,10%是简答题,其实毫无难度可言。然而来自周围五乡十四所小学的302名考生中,总分量最高为61分,最低为14分,不及格率占93.4%,生均分值分别是历史10.7分,地理12.1分,自然9分,政治16.1分,得分率均在30%以下。
试卷抽样分析50份,答案舛误百出。如历史部分填空第7题:“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____________。”填对者占30%;选择第2题:“‘文化大革命’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______)被迫害含冤逝世。(A.毛泽东_B.刘少奇_C.朱德)”只有5人选对——关键是众多考生不知道刘少奇曾当过国家主席,且不说了解“文革”一段历史了。地理部分第1题判断正误:“甘肃省简称‘甘’或‘陇’,省会是白银。”却有63%的考生划了对号;填空第5题:“我国的第一大城市是___________________。”有46%的考生填了北京。自然部分阙漏更甚,全部25空,有60%的考生一字未填,得了0分。思想品德部分除判断题外,有“谈谈自己看法”的思想认识题,一半以上考生不知怎样作答。当问及为何考得这样差时,学生几乎异口同声:“课没上!”
一
近几年来,这种现象似乎稍有扭转,但所谓的副课教学还是不尽如人意。而且我县教育中存在的这些现象,各地几乎皆存,特别是一些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的副课教学状况甚为忧思。据笔者调查,漠视副课教学的原因较复杂,但主要有以下几种。
1.无视副课地位,副课成了“搭头课”。
有的学校,某些学科教师的授课量不够,就搭配上几节副课。学校领导为稳定“师心”,声明只看所代主课成绩,不计较“搭头课”成绩。因此,有“搭头课”的老师自然将主要精力花在主课教学上,根本无视副课的备、教、改、导。上副课时,常常讲无准备之课,多数终了连试都不考。
2.任课教师缺乏,副课成了“照顾课”。
一些学校缺乏师资力量,要把年富能干的教师放到前沿主课阵地,而照顾年老体弱,能力差,因病不能坚持正常出勤的教师教副课。由于他们精力有限,或业务水平低,或不能保证应有的教课时数,致使副课教学质量每况愈下。
3.主课临考,副课成了“让步课”。
如我县以前,小学、初中毕业升学或评比性统考,不考副课。这样,每遇主课临考前夕,多数学校便空出时间让参考科目补课。上有所求,下有所效,对所开课无质量要求,“下面”乐得应付,即使副课教师想教好也可能无能为力。
4.因公误课,副课成了“自习课”。
不少农村中小学的校长或后勤人员兼代副课,由于他们内政外交公务冗忙,时有因公误课。这时,只好安排学生自习,仅要求以不出教室,不打闹为宜,绝大多数学生根本心不在焉,无收获可言。
5.无力顾及,副课成了“名义课”。
因种种原因,有些学校无力顾及副课教学,课表上虽然安排了却无人去上,有的干脆冷置一旁,不去过问,使副课名存实亡。笔者曾调查过一所完全高中,七所独立初中,十所小学的体育课教学:凡属毕业班大多未开;有一所乡中心小学,操场在20世纪90代末就被占作木材市场,学生至今没有上过体育课。
应当承认,知识是无所谓主、副之分的。各学科之间虽有区别,但它们互相联系,互相渗透,进而互相促进,互相转化。现在人们之所以有主、副课这个概念,主观上是为了强调语文、数学等课的无可替代的基础作用,其它课相对而言则有专业性。而实质上,对中小学生来说,所有的课都应当是基础课、主课。只有在中小学时期学好了国家确定的必修课、选修课,才有可能为将来从事某一专业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才有可能成为现代化建设所需的科技人才。因此,不重视副课教学和中小学生极度缺乏应有的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体育知识、劳动技术知识等的结果是十分有害的。长此以往,惯性使然,缺陷淤积,遗患无穷:单调的教学内容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单调的知识结构培养不了高素质的人才;单向的思维方式严重阻碍少年儿童独特的幻想和丰富的想象力;单纯的知识营养极大妨碍了青少年的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及个性特长的发展。单一的观察角度会狭窄视野,闭塞社会变革信息;单薄的基础知识不利于终身学习;单弱的身体素质难以适应高效率的工作要求;单方位的教育模式违背素质教育规律,等等。
总而言之,在中小学教育中,不重视副课教学的行为是极为错误的,后果不堪设想。如上述学生不知道“西安事变”和“文革”中被迫害致死的国家主席刘少奇,不知道我国第一大城市,甚至不知道本省省会,这种情况令人吃惊。连起码的常识都不具备,还谈何爱国主义教育?谈何崇高远大的理想教育?更如何推进素质教育面对跨世纪的现代化建设?这种现象再也不能存在和扩散了,呼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教育工作者:急需转变观念,重视中小学的副课教学。
二
要解决这个问题,笔者认为:
1.要一丝不苟地执行国家教委颁布的中小学课程计划。
教育行政部门应对所属学校的课程开设情况作认真检查,轻视副课教学的责令改正;有具体困难如缺少师资等问题的予以研究解决;评估一所学校的教学质量,宜主、副并重,追求整体的综合的水平和效益。
2.学校对于副课教学要有明确的标准要求。
对配备任课人员、备课、讲课、作业、考试及教研等一系列工作,学校应有具体的实施方案。领导须经常倾听学生的呼声,积极开展“第二课堂”,为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素质的提高提供广阔天地。尤其对所授课的结果,要奖优促劣,力争达到一定的层次。
3.要有正确的思想认识。
这也是关键的一条。副课不副,既然是国家规定开设的课程,就有充分的科学依据和作用,执行者不能掉以轻心,不宜厚此薄彼,这是一个责任问题。如前面对于不重视副课危害的分析,其实作为教育工作者心理都是清楚的,只不过为了一时的权宜之计才勉为其行的,说穿了仍然是“应试教育”弊端的一种表现。只要我们增强为祖国培育跨世纪人才的紧迫感、责任感,就不会再攻其一点而不及其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