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面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是市委、市政府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是浙江省“十三五”时期重点建设的区域,拥有城市国际化的发展基础,是杭州未来承载国际化功能的重要区域。城西科创大走廊将进一步抢抓杭州城市国际化机遇,找准国际化定位,以国际化标准、国际化理念,努力建设成为杭州乃至浙江省的城市国际化示范区。
建设城市国际化示范区,城西科创大走廊具备多方面的优势。一是生态基底优越,历史积淀丰厚。城西地区生态绿地遍布、湿地水网密布,自然生态环境优越。同时,拥有余杭古镇、仓前老街等历史文化遗产,是良渚文化、吴越文化的传承地,具备良好的生态人文本底。二是创新能力卓越,创新要素丰富。集聚了浙江大学等多所高校,阿里巴巴等优秀企业,以海创园、梦想小镇、云制造小镇为代表的科创平台,具备构建创新生态系统的高端要素。三是高端人才密集,创智活力迸发。区域内大院名所众多,人才力量雄厚,目前,累计培育和引进“国千”专家110名,“省千”专家141名,院士30名,海外高层次人才3000多名,集聚了城市国际化发展所需的人才资源。四是省市政策联动,发展后劲充足。杭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杭州城市副中心以及谋划中的杭州西站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等,为地区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和新动力。
对标国际国内先进地区,发挥资源禀赋优势,城西科创大走廊以国际化视野来审视未来发展方向,重点从创新产业、人才集聚、功能设施、交通网络、生态环境、文化建设等六方面,走出契合自身优势与特色的国际化发展之路,成为引领浙江创新发展的主引擎,努力建设成为全球领先的信息经济科创中心。
以创新产业国际化为核心,积极融入全球创新产业体系。一是对接全球创新网络。聚焦未来网络、大数据云计算、电子商务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打造全球科技创新与服务平台。二是支持本土企业国际化。积极培育阿里巴巴等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和品牌,着力培育本土跨国公司,全面实施专利战略、标准化战略和品牌战略,支持企业建立境外研发机构,推进国际科技合作,培育参与全球竞争的国家队。三是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力。发挥浙江大学等高校科研优势,积极引进世界级大学合作办学、合作科研,紧盯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建立校、企、政、社联动体系,促进科技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深度融合。
以创新人才国际化为特色,集聚国内外相关领域高端人才。创新引领的关键是人才。突出以人为本,让高端技术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引得进、待得好”。一方面,大力促进国际高端人才的引进和互动交流,充分利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资源,吸引国际化人才。另一方面,积极开展各类创新活动,营造创新氛围。创新活动不仅是高素质人才资源集聚和研究机构集聚,更是由于产学研之间频繁的信息交流和互动所产生的知识溢出效应。因此,我们不仅要培育好“经济(产业)网络”,更要营造好“社会(人脉)氛围”。
以功能设施国际化为基础,打造国际化生活品质和生活圈。加强国际化功能设施建设,加快城市配套与国际接轨。通过举办高端国际会议,吸引国际高端人士、国际组织机构入驻,扩大全球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以会展功能带动高新技术、文化创意等其他产业协同发展,为本土品牌的营造和推广提供国际化的展示平台。通过国际社区、国际学校、国际医院、体育场馆、文化艺术宗教设施的建设,打造便捷的国际化、多元化的服务环境,以国际化的标准来营造地区生活、就业、创业氛围。
以交通网络国际化为支撑,提高国际通达性和城市运行效率。交通网络国际化,是推动城市国际化的关键。一方面,谋划城西综合交通枢纽,构建现代综合交通体系,提升城西科创大走廊影响力和辐射能力。另一方面建立以地铁为骨架,有轨电车和快速公交为辅助,常规公交为主体的多层次公交网络,营造高品质交通服务环境。同时,建立交通引导土地利用机制,创造TOD社区发展环境(TOD: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模式)。
以生态环境国际化为根本,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生态环境国际化,彰显城市建设国际化。一方面,充分借鉴先进地区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经验,维育绿色生态本底,践行“海绵城市”理念。另一方面,坚持低碳发展,推行绿色建筑,推广新能源应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以人文风貌国际化为气质,彰显历史和创新的古今辉映。城西科创大走廊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通过加强历史遗产的精细化保护和活态化利用,将本地区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产品展示、文化体验、创新创意、休闲旅游进行深度融合,通过街巷慢行交通网络构建、配套设施完善和民俗文化活动展示,全面展现地区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底蕴,实现城市人文风貌国际化。
通过上述六个方面的举措,进一步优化提升城西科创大走廊城市国际化发展水平,打造杭州城市国际化示范区。
建设城市国际化示范区,城西科创大走廊具备多方面的优势。一是生态基底优越,历史积淀丰厚。城西地区生态绿地遍布、湿地水网密布,自然生态环境优越。同时,拥有余杭古镇、仓前老街等历史文化遗产,是良渚文化、吴越文化的传承地,具备良好的生态人文本底。二是创新能力卓越,创新要素丰富。集聚了浙江大学等多所高校,阿里巴巴等优秀企业,以海创园、梦想小镇、云制造小镇为代表的科创平台,具备构建创新生态系统的高端要素。三是高端人才密集,创智活力迸发。区域内大院名所众多,人才力量雄厚,目前,累计培育和引进“国千”专家110名,“省千”专家141名,院士30名,海外高层次人才3000多名,集聚了城市国际化发展所需的人才资源。四是省市政策联动,发展后劲充足。杭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杭州城市副中心以及谋划中的杭州西站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等,为地区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和新动力。
对标国际国内先进地区,发挥资源禀赋优势,城西科创大走廊以国际化视野来审视未来发展方向,重点从创新产业、人才集聚、功能设施、交通网络、生态环境、文化建设等六方面,走出契合自身优势与特色的国际化发展之路,成为引领浙江创新发展的主引擎,努力建设成为全球领先的信息经济科创中心。
以创新产业国际化为核心,积极融入全球创新产业体系。一是对接全球创新网络。聚焦未来网络、大数据云计算、电子商务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打造全球科技创新与服务平台。二是支持本土企业国际化。积极培育阿里巴巴等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和品牌,着力培育本土跨国公司,全面实施专利战略、标准化战略和品牌战略,支持企业建立境外研发机构,推进国际科技合作,培育参与全球竞争的国家队。三是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力。发挥浙江大学等高校科研优势,积极引进世界级大学合作办学、合作科研,紧盯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建立校、企、政、社联动体系,促进科技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深度融合。
以创新人才国际化为特色,集聚国内外相关领域高端人才。创新引领的关键是人才。突出以人为本,让高端技术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引得进、待得好”。一方面,大力促进国际高端人才的引进和互动交流,充分利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资源,吸引国际化人才。另一方面,积极开展各类创新活动,营造创新氛围。创新活动不仅是高素质人才资源集聚和研究机构集聚,更是由于产学研之间频繁的信息交流和互动所产生的知识溢出效应。因此,我们不仅要培育好“经济(产业)网络”,更要营造好“社会(人脉)氛围”。
以功能设施国际化为基础,打造国际化生活品质和生活圈。加强国际化功能设施建设,加快城市配套与国际接轨。通过举办高端国际会议,吸引国际高端人士、国际组织机构入驻,扩大全球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以会展功能带动高新技术、文化创意等其他产业协同发展,为本土品牌的营造和推广提供国际化的展示平台。通过国际社区、国际学校、国际医院、体育场馆、文化艺术宗教设施的建设,打造便捷的国际化、多元化的服务环境,以国际化的标准来营造地区生活、就业、创业氛围。
以交通网络国际化为支撑,提高国际通达性和城市运行效率。交通网络国际化,是推动城市国际化的关键。一方面,谋划城西综合交通枢纽,构建现代综合交通体系,提升城西科创大走廊影响力和辐射能力。另一方面建立以地铁为骨架,有轨电车和快速公交为辅助,常规公交为主体的多层次公交网络,营造高品质交通服务环境。同时,建立交通引导土地利用机制,创造TOD社区发展环境(TOD: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模式)。
以生态环境国际化为根本,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生态环境国际化,彰显城市建设国际化。一方面,充分借鉴先进地区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经验,维育绿色生态本底,践行“海绵城市”理念。另一方面,坚持低碳发展,推行绿色建筑,推广新能源应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以人文风貌国际化为气质,彰显历史和创新的古今辉映。城西科创大走廊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通过加强历史遗产的精细化保护和活态化利用,将本地区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产品展示、文化体验、创新创意、休闲旅游进行深度融合,通过街巷慢行交通网络构建、配套设施完善和民俗文化活动展示,全面展现地区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底蕴,实现城市人文风貌国际化。
通过上述六个方面的举措,进一步优化提升城西科创大走廊城市国际化发展水平,打造杭州城市国际化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