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银杏大蚕蛾的危害,主要是幼虫取食银杏叶片,大发生时可将整株银杏的叶片全部吃光,严重影响银杏生长和产量。银杏大蚕蛾的科学防治,可以采取营林措施,提高林分抗性,也可采取生物防治措施,或使用无公害农药进行防治。
关键词 银杏大蚕蛾;生物学特性;科学防治
银杏大蚕蛾,又名白果虫,属鳞翅目大蚕蛾科。银杏大蚕蛾的危害,主要是幼虫取食叶片,由于幼虫食叶量大,大发生时可将整株银杏的叶片全部吃光。
1形态特性
银杏大蚕蛾成虫雄蛾体深褐色,翅展约125mm,体长约35mm,触角羽毛状。雌蛾体红褐色,翅展约135mm,体长约40mm,触角梢齿状。触角颜色同体色。前翅外缘略向里凹,近顶角处,有一明显黑斑;后翅中室有一明显的眼状斑。前后翅均有一条很明显的波状横线,并与外缘基本平行。初产卵鲜绿色,后渐变为灰白色,常附有米黄色花纹,椭圆形,两端略平,顶端有一明显的小黑点。长径2.2~2.5mm,短径1.2~1.5mm,排列不整齐。
幼虫胸腹部共10节,足8对。初孵幼虫腹部呈黄色或灰白色,具黑线;头部与体背黑色,体背有白色毛束,3龄后逐渐变成浅绿色,6~7龄转为绿色。各龄期体背每节均附有先为黄绿色后变成白色的毛囊2对,着生于4个瘤上。除尾节外,每节两侧下方有一直立的眼状蓝色椭圆斑。老熟幼虫体背毛囊连成整齐的毛带,体长100~120mm,宽10~15mm。
茧初为银白色,后渐变成褐色。椭圆形,长50~55mm,宽20~25mm。茧壳具孔,孔形不规则。茧丝质粗,表面光滑无毛,革质。茧后端具开放孔。蛹长38~44mm,宽13~17mm。
2生活史及生活习性
银杏大蚕蛾1年1代,以卵越冬。卵期延续到次年5月中旬,中旬起孵化成幼虫。幼虫一般7龄,少有8龄。每个龄期约l周,整个幼虫期约60d。7月中旬起化蛹,蛹期约40d,9月上旬见成虫,成虫期约10d。
在南方,银杏大蚕蛾的卵于3月底到4月初开始孵化,但蛹期稍长,—般6月初已见化蛹,一直到8月底、9月初才羽化、交尾、产卵。往北,各期略向后推迟。
银杏大蚕蛾大多于傍晚羽化。刚羽化时,蛾体周身潮湿,翅紧贴体壁,1~2h后即能飞翔。一般羽化后4~12h内交尾。交尾时,雌蛾静伏不动,雄蛾以尾部与雌蛾相接,雌雄蛾头部各置相反方向,成一字形静伏于树干上,时间长达16~24h,这时即使有人触动也不分离。交尾后很快产卵。雌蛾在10d内可产卵3~4次,共有250~400粒。
卵集中成块,或单层排列,多产于背风向阳的老龄树的树干、离地1~3m的表皮裂缝内或凹陷处。幼虫孵化不整齐,一般阳坡早于阴坡,前后可以相差约15d。孵化后1h内,多聚集在卵块附近,以后即上树取食。3龄前喜群集,4龄后逐渐分散。一般于白天取食。在南方,中午日照强烈时,幼虫有向下转移以避高温的习性。幼虫食叶量大,1头6龄幼虫,4h内可食银杏叶250mg。各龄幼虫蜕皮的时间不等。蜕皮前,体色增深,食量减退,不爱活动,腹足附有丝状物粘着于小枝。蜕皮后体毛多,体色鲜艳,头壳、足和毛瘤呈黄色。经1~2h头壳即转变为黑色,体积可比蜕皮前增长1倍左右。老熟幼虫可在树上或树下结茧。
3采取科学的营林措施提高林分抗性
单株银杏一般较少发生病虫害。但是,在主产区的银杏园,不仅病虫害种类繁多,而且也会成灾,造成严重的损失。
尽管银杏的病虫害种类繁多,但没有给银杏造成毁灭性的打击。这里,除了银杏本身具有一系列物质可以抵御相当多的病虫害外,还与其分散种植的复杂生态环境直接有关。因此,筹建银杏园时,尽量减小规模,分散种植。分散种植,周围存在多种其他生物,为各种天敌生存营造了优良环境。即使某些病虫害一时危害相当严重,也会因随后天敌的大量发展使这些病虫害迅速得到制止。深入研究银杏生态环境与病虫害发生发展的关系,科学利用
这一关系,可以为银杏及其他植物病虫害的防治提供有益的借鉴。
4防治方法
4.1灯光诱杀
银杏大蚕蛾的成虫趋光性强,飞翔距离也远。在成虫羽化盛期,用黑光灯诱杀,效果甚好。黑光灯可以采用频振式黑光灯,将其高压杀虫电网的网格调大,使网格孔径小于银杏大蚕蛾虫体(40mm左右为宜),以免误伤其他益虫。
4.2摘卵块
根据其产卵地点选择性强、卵期长、卵块集中并易于清除的特点,银杏大蚕蛾大发生时,应当组织人力尽可能彻底清除其卵块。
4.3无公害药剂防治
银杏大蚕蛾幼虫3龄前抵抗力弱,并有群集性的特点,及时喷施无公害药剂,杀虫效果可达100%。无公害药剂可以选择苦烟乳油、松脂酸钠、高渗苯氧威、阿维菌毒素乳油、森得保、吡虫啉等喷雾、喷粉或喷烟。
4.4生物防治
银杏大蚕蛾天敌众多,如赤眼蜂、柞蚕绒茧蜂等。注意保护天敌,产卵期后人工释放赤眼蜂等,可以使80%以上的卵块消灭于孵化之前。
关键词 银杏大蚕蛾;生物学特性;科学防治
银杏大蚕蛾,又名白果虫,属鳞翅目大蚕蛾科。银杏大蚕蛾的危害,主要是幼虫取食叶片,由于幼虫食叶量大,大发生时可将整株银杏的叶片全部吃光。
1形态特性
银杏大蚕蛾成虫雄蛾体深褐色,翅展约125mm,体长约35mm,触角羽毛状。雌蛾体红褐色,翅展约135mm,体长约40mm,触角梢齿状。触角颜色同体色。前翅外缘略向里凹,近顶角处,有一明显黑斑;后翅中室有一明显的眼状斑。前后翅均有一条很明显的波状横线,并与外缘基本平行。初产卵鲜绿色,后渐变为灰白色,常附有米黄色花纹,椭圆形,两端略平,顶端有一明显的小黑点。长径2.2~2.5mm,短径1.2~1.5mm,排列不整齐。
幼虫胸腹部共10节,足8对。初孵幼虫腹部呈黄色或灰白色,具黑线;头部与体背黑色,体背有白色毛束,3龄后逐渐变成浅绿色,6~7龄转为绿色。各龄期体背每节均附有先为黄绿色后变成白色的毛囊2对,着生于4个瘤上。除尾节外,每节两侧下方有一直立的眼状蓝色椭圆斑。老熟幼虫体背毛囊连成整齐的毛带,体长100~120mm,宽10~15mm。
茧初为银白色,后渐变成褐色。椭圆形,长50~55mm,宽20~25mm。茧壳具孔,孔形不规则。茧丝质粗,表面光滑无毛,革质。茧后端具开放孔。蛹长38~44mm,宽13~17mm。
2生活史及生活习性
银杏大蚕蛾1年1代,以卵越冬。卵期延续到次年5月中旬,中旬起孵化成幼虫。幼虫一般7龄,少有8龄。每个龄期约l周,整个幼虫期约60d。7月中旬起化蛹,蛹期约40d,9月上旬见成虫,成虫期约10d。
在南方,银杏大蚕蛾的卵于3月底到4月初开始孵化,但蛹期稍长,—般6月初已见化蛹,一直到8月底、9月初才羽化、交尾、产卵。往北,各期略向后推迟。
银杏大蚕蛾大多于傍晚羽化。刚羽化时,蛾体周身潮湿,翅紧贴体壁,1~2h后即能飞翔。一般羽化后4~12h内交尾。交尾时,雌蛾静伏不动,雄蛾以尾部与雌蛾相接,雌雄蛾头部各置相反方向,成一字形静伏于树干上,时间长达16~24h,这时即使有人触动也不分离。交尾后很快产卵。雌蛾在10d内可产卵3~4次,共有250~400粒。
卵集中成块,或单层排列,多产于背风向阳的老龄树的树干、离地1~3m的表皮裂缝内或凹陷处。幼虫孵化不整齐,一般阳坡早于阴坡,前后可以相差约15d。孵化后1h内,多聚集在卵块附近,以后即上树取食。3龄前喜群集,4龄后逐渐分散。一般于白天取食。在南方,中午日照强烈时,幼虫有向下转移以避高温的习性。幼虫食叶量大,1头6龄幼虫,4h内可食银杏叶250mg。各龄幼虫蜕皮的时间不等。蜕皮前,体色增深,食量减退,不爱活动,腹足附有丝状物粘着于小枝。蜕皮后体毛多,体色鲜艳,头壳、足和毛瘤呈黄色。经1~2h头壳即转变为黑色,体积可比蜕皮前增长1倍左右。老熟幼虫可在树上或树下结茧。
3采取科学的营林措施提高林分抗性
单株银杏一般较少发生病虫害。但是,在主产区的银杏园,不仅病虫害种类繁多,而且也会成灾,造成严重的损失。
尽管银杏的病虫害种类繁多,但没有给银杏造成毁灭性的打击。这里,除了银杏本身具有一系列物质可以抵御相当多的病虫害外,还与其分散种植的复杂生态环境直接有关。因此,筹建银杏园时,尽量减小规模,分散种植。分散种植,周围存在多种其他生物,为各种天敌生存营造了优良环境。即使某些病虫害一时危害相当严重,也会因随后天敌的大量发展使这些病虫害迅速得到制止。深入研究银杏生态环境与病虫害发生发展的关系,科学利用
这一关系,可以为银杏及其他植物病虫害的防治提供有益的借鉴。
4防治方法
4.1灯光诱杀
银杏大蚕蛾的成虫趋光性强,飞翔距离也远。在成虫羽化盛期,用黑光灯诱杀,效果甚好。黑光灯可以采用频振式黑光灯,将其高压杀虫电网的网格调大,使网格孔径小于银杏大蚕蛾虫体(40mm左右为宜),以免误伤其他益虫。
4.2摘卵块
根据其产卵地点选择性强、卵期长、卵块集中并易于清除的特点,银杏大蚕蛾大发生时,应当组织人力尽可能彻底清除其卵块。
4.3无公害药剂防治
银杏大蚕蛾幼虫3龄前抵抗力弱,并有群集性的特点,及时喷施无公害药剂,杀虫效果可达100%。无公害药剂可以选择苦烟乳油、松脂酸钠、高渗苯氧威、阿维菌毒素乳油、森得保、吡虫啉等喷雾、喷粉或喷烟。
4.4生物防治
银杏大蚕蛾天敌众多,如赤眼蜂、柞蚕绒茧蜂等。注意保护天敌,产卵期后人工释放赤眼蜂等,可以使80%以上的卵块消灭于孵化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