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确定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描绘了未来五年国家发展蓝图,是引领我国未来五年发展的行动纲领。“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我们应全面理解和把握《建议》明确的基本原则、方向和战略任务,学深学透全会精神,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一、“六个坚持”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遵循
确保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遵循“六个坚持”的原则。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人民是永恒的政治坐标。全面小康,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工作中必须把握社会发展规律,树立崇高理想,完成各项工作必须与人民主体地位和利益相一致,做到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坚持科学发展。发展是硬道理,但没有科学发展,这个道理就可能“硬”不起来。科学发展是我们在前进道路上攻坚克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根本保证。目前,我国经济总量已稳居世界第二,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仍远低于发达国家。经济结构不合理和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还没有根本改变,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够协调,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等民生问题依然比较突出。要解决这些前进道路上的复杂矛盾和问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仅仅追求发展“量”的累积是不够的,还必须依靠科学发展以实现“质”的突破。从而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坚持深化改革。经济体制改革是一子落而全盘活的关键环节,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其中有全球性、阶段性因素的影響,但根本上是结构性问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关键是要通过深化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如果不注重转方式调结构,只是为了短期经济增长而实行刺激政策,必然会透支未来增长。我们只有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快完善各方面体制机制,破除一切不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才能为中国发展赢得长久活力和竞争力。
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民主与法治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密不可分。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础,社会主义法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保障。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因此,必须坚持依法治国。
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封闭只会窒息自己的生机。以世界眼光审时度势、在全球范围谋篇布局,是走上世界舞台的中国必然的选择。当前,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局面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和规则面临重大调整,引进来、走出去在深度、广度、节奏上都是过去所不可比拟的,应对外部经济风险、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压力也是过去所不能比拟的。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从全球经济联系中谋划发展,提高在全球范围配置资源的能力,充分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开阔的国际视野。
坚持党的领导。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证中国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方向,才能找到符合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规律的正确道路,才能制定合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所需要的路线、方针、政策,才能凝聚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强大力量。中国的国情和现代化的性质决定了必须由中国共产党来领导。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动员和组织全国人民为实现现代化的目标而共同奋斗,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应对当前复杂的国内外挑战,也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是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二、“五个新的目标要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前进方向
《建议》明确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向各级干部指明了新时期经济社会的前进方向。
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建议》依据中共十八大确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经济发展目标,从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现实出发,提出了今后五年“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的新的目标要求,重申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这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经济发展上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经济规律的科学态度,也体现了按既定目标坚定前行的战略定力和战略眼光。
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习近平总书记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更多更公平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建议》不仅强调要实现中共十八大确定的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的目标,还明确提出要让人民生活“质量” 普遍得到提高。新的目标要求,既体现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也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目的。
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全面小康不仅是物质的小康,更是精神的小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目前,我国一些领域还存在着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现象,一些党员领导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国家文化软实力还有待进一步增强,文化建设的任务依然艰巨。因此,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断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要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增强文化软实力,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努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 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从中共十六大报告“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到中共十七大报告 “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再到《建议》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的新提法,说明中国共产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认识和把握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意味着我国未来五年生态文明建设将进入全面推进阶段,目标定位达到了一个新的更高的层次。鉴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适应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不健全等现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要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为此,必须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走绿色发展之路,加快推进相应的体制机制改革,以有力措施保证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实现。
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定型。把“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定型”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并单列出来,是《建议》的一个突出亮点,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更加全面。民主和法治制度是国家治理的基础性制度,民主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主要标准是“人民民主更加健全”;法治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主要表现是“法治政府基本建成”,而“人权得到切实保障,产权受到有效保护”则是全面小康社会基础性制度体系基本形成的集中體现。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必然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可缺失的重要内容。《建议》首次提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体系更加完善的目标要求,拓展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体系的内涵,意义重大。
三、凝心聚力助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贯彻落实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要的政治任务,要周密安排,精心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掀起学习宣传贯彻高潮,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始终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将其贯穿于履行职能的全过程,不断开创党派工作新局面。
一是深化对全会重大意义的认识,保持坚定不移跟党走的政治定力。全会是在我国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全面总结了“十二五”时期取得的成绩,鼓舞人心。明确了“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要求、基本理念、重大举措,描绘了未来5年国家发展蓝图,催人奋进。《建议》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是指引国家未来发展的行动纲领,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要充分认识这次全会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切实增强贯彻落实全会精神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做到真信、真学、真懂、真用、真行,不断增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始终从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共中央决策部署上来,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真正把新的理念转化为引领“十三五”时期新发展的强大力量,把力量凝聚到落实全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上来,做到坚定不移跟党走,增强本领履好职,满怀信心双岗立新功。
二是将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和履职尽责结合起来,不断开创党派工作新局面。要深刻理解和把握中共中央对“十三五”发展形势的分析判断,深刻理解和把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刻理解和把握“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深刻理解和把握着力破解制约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问题,深刻理解和把握中央对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根本要求,结合参政党工作实际,积极作为,主动发力,不断增强参政议政的责任担当,切实加强参政议政的调查研究,提高参政议政的针对性、实效性,发挥促进和谐稳定的积极作用,始终做到为执政党助力,为国家尽责,为人民服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全面展现参政党风采,不断开创党派工作新局面。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贵州省政协副主席、民进贵州省委会主委)
一、“六个坚持”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遵循
确保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遵循“六个坚持”的原则。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人民是永恒的政治坐标。全面小康,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工作中必须把握社会发展规律,树立崇高理想,完成各项工作必须与人民主体地位和利益相一致,做到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坚持科学发展。发展是硬道理,但没有科学发展,这个道理就可能“硬”不起来。科学发展是我们在前进道路上攻坚克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根本保证。目前,我国经济总量已稳居世界第二,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仍远低于发达国家。经济结构不合理和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还没有根本改变,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够协调,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等民生问题依然比较突出。要解决这些前进道路上的复杂矛盾和问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仅仅追求发展“量”的累积是不够的,还必须依靠科学发展以实现“质”的突破。从而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坚持深化改革。经济体制改革是一子落而全盘活的关键环节,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其中有全球性、阶段性因素的影響,但根本上是结构性问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关键是要通过深化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如果不注重转方式调结构,只是为了短期经济增长而实行刺激政策,必然会透支未来增长。我们只有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快完善各方面体制机制,破除一切不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才能为中国发展赢得长久活力和竞争力。
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民主与法治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密不可分。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础,社会主义法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保障。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因此,必须坚持依法治国。
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封闭只会窒息自己的生机。以世界眼光审时度势、在全球范围谋篇布局,是走上世界舞台的中国必然的选择。当前,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局面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和规则面临重大调整,引进来、走出去在深度、广度、节奏上都是过去所不可比拟的,应对外部经济风险、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压力也是过去所不能比拟的。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从全球经济联系中谋划发展,提高在全球范围配置资源的能力,充分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开阔的国际视野。
坚持党的领导。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证中国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方向,才能找到符合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规律的正确道路,才能制定合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所需要的路线、方针、政策,才能凝聚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强大力量。中国的国情和现代化的性质决定了必须由中国共产党来领导。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动员和组织全国人民为实现现代化的目标而共同奋斗,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应对当前复杂的国内外挑战,也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是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二、“五个新的目标要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前进方向
《建议》明确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向各级干部指明了新时期经济社会的前进方向。
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建议》依据中共十八大确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经济发展目标,从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现实出发,提出了今后五年“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的新的目标要求,重申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这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经济发展上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经济规律的科学态度,也体现了按既定目标坚定前行的战略定力和战略眼光。
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习近平总书记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更多更公平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建议》不仅强调要实现中共十八大确定的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的目标,还明确提出要让人民生活“质量” 普遍得到提高。新的目标要求,既体现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也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目的。
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全面小康不仅是物质的小康,更是精神的小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目前,我国一些领域还存在着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现象,一些党员领导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国家文化软实力还有待进一步增强,文化建设的任务依然艰巨。因此,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断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要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增强文化软实力,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努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 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从中共十六大报告“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到中共十七大报告 “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再到《建议》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的新提法,说明中国共产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认识和把握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意味着我国未来五年生态文明建设将进入全面推进阶段,目标定位达到了一个新的更高的层次。鉴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适应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不健全等现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要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为此,必须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走绿色发展之路,加快推进相应的体制机制改革,以有力措施保证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实现。
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定型。把“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定型”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并单列出来,是《建议》的一个突出亮点,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更加全面。民主和法治制度是国家治理的基础性制度,民主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主要标准是“人民民主更加健全”;法治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主要表现是“法治政府基本建成”,而“人权得到切实保障,产权受到有效保护”则是全面小康社会基础性制度体系基本形成的集中體现。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必然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可缺失的重要内容。《建议》首次提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体系更加完善的目标要求,拓展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体系的内涵,意义重大。
三、凝心聚力助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贯彻落实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要的政治任务,要周密安排,精心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掀起学习宣传贯彻高潮,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始终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将其贯穿于履行职能的全过程,不断开创党派工作新局面。
一是深化对全会重大意义的认识,保持坚定不移跟党走的政治定力。全会是在我国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全面总结了“十二五”时期取得的成绩,鼓舞人心。明确了“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要求、基本理念、重大举措,描绘了未来5年国家发展蓝图,催人奋进。《建议》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是指引国家未来发展的行动纲领,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要充分认识这次全会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切实增强贯彻落实全会精神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做到真信、真学、真懂、真用、真行,不断增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始终从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共中央决策部署上来,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真正把新的理念转化为引领“十三五”时期新发展的强大力量,把力量凝聚到落实全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上来,做到坚定不移跟党走,增强本领履好职,满怀信心双岗立新功。
二是将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和履职尽责结合起来,不断开创党派工作新局面。要深刻理解和把握中共中央对“十三五”发展形势的分析判断,深刻理解和把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刻理解和把握“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深刻理解和把握着力破解制约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问题,深刻理解和把握中央对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根本要求,结合参政党工作实际,积极作为,主动发力,不断增强参政议政的责任担当,切实加强参政议政的调查研究,提高参政议政的针对性、实效性,发挥促进和谐稳定的积极作用,始终做到为执政党助力,为国家尽责,为人民服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全面展现参政党风采,不断开创党派工作新局面。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贵州省政协副主席、民进贵州省委会主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