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鲆消化道组织学观察及内分泌细胞分布

来源 :中国水产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mn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体质量约0.5kg,活体取材,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H·E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牙鲆消化道组织结构。结果表明,牙鲆消化道和高等脊椎动物类似,分为口咽腔、食道、胃、胃盲囊和肠。肠也可分为前肠、中肠和后肠,三者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胃和前肠是消化吸收主要的部位,胃盲囊和前肠结构和功能非常类似。Semtonni。细胞和P Substanee细胞在牙鲆胃前部的黏膜中零星分布,在胃体中较多见,平均每10^4 μm^2胃体黏膜上皮约各有2.2和2.0个阳性
其他文献
6月龄真鲷(Pagrosomus major)幼鱼通过解剖,切片、染色和显微摄像,结果表明:整个消化道从解剖水平可以分为口、口咽腔、食道、胃、肠及直肠等6个功能区。口部有犬齿、臼齿和不规则的粒状齿;口腔内有
于1997年12月~1998年12月在辽河水系的舍力虎水库和西湖水库采集1 100尾大银鱼(Protosalanx hyalocranius)性成熟样本进行生物学指标测量.结果表明,辽河水系大银鱼绝对怀卵量5
通过均匀设计试验研究N、P、Si含量与接种密度对三角褐指藻生长的动态关系。结果显示,8d藻生长率和8d密度差不受N含量(质量浓度1.0~89.4mg/L)影响,但随P含量(质量浓度0.1~28.6mg/l)和Si含量(质量浓度0.5~20.1mg/L)增加而增加。当P质量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