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流行语中的“情绪设置”传播效果分析

来源 :新闻研究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5115261982091725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络流行语的表达方式在网民群体间有着约定俗成的意义,而青年作为网络流行语的主要群体,在彼此间不仅达成了群体共识,还拥有情感上的共鸣,让网络流行语的表达变得更加隐喻.网络流行语的“情绪设置”效果研究通过分析情绪网络语言中的交流性、文化性、社会制约性等因素,映射出网民群体的现实情绪状态,为探究舆情的发展指出方向.基于对情绪类流行语社会属性的了解,可以发现情绪是有规律可循的,公众特定情绪的唤起、感染与扩散,使得情绪的意见也展现出螺旋化的特征表现.文章通过在线观察和文本分析,整理和评估网络流行语中的情绪设置效果,了解群体情绪的设置方法和情绪共同体的生成机制,为舆论的引导提供方向.
其他文献
思想政治课议题式教学的议题特别是中心议题的设计是议题式教学实施的关键.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的中心议题存在不契合文本、不契合热点、不契合主题等诸多问题.通过于可议之处、价值引领处、核心观点处、时代热点处几个角度出发创设中心议题,有助于提升中心议题在教学中引入、引导和讨论的价值,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新闻标题是新闻文本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相较于传统的新闻标题,新型媒体的新闻标题显得口语化,更加活泼,有趣易读.文章以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夜读版块的标题为例,对观点标题进行涵义解读,探讨其使用价值,以求给标题写作实践带来更多的启示和反思.
我国著名记者范长江在1935年至1936年沿着红军长征的部分线路进行采访考察,发表系列对红军长征的报道,他是当时突破国统区封锁,第一个报道红军长征的中国记者,他对红军长征的系列报道对当今的新闻宣传工作仍然极具指导意义,对当下社会转型期新闻工作者应有立场、态度及新闻报道方法和技巧都具有启发性,重温并总结范长江的新闻思想,争做范长江式的新闻记者,对于在新的历史时期做好新闻宣传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央视节目《故事里的中国》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的多部优秀文艺作品为蓝本,通过影视、戏剧、综艺三重艺术形式,融合呈现具有时代意义的经典中国故事,在红色文化传播方式上以多样的传播形式,将经典与现实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既保留红色文化,又满足了大众年轻化、差异化的需求,对电视媒体红色文化传播方式的创新起到了示范作用.
随着新媒体与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网络缩写词成为网民话语表达的重要方式之一,这些Z世代驾轻就熟的固定用法,已成为独有的亚文化符号系统.文章从亚文化的角度分析网络缩写词“出圈”现象,并指出网络缩写词作为语言沟通的形式之一,是网络语言自然发展的结果,其“出圈”代表了有可取之处,应该合理看待.
智媒时代,AI合成主播的诞生放大了媒体从业者的职业焦虑,引发了关于“AI合成主播是否会替代真人主播”的探讨.厘清AI合成主播的现状与不足,有助于智能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本文将在归纳总结AI合成主播的进阶演化、优势特点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技术反思,并提出发展建议.本文认为,由于AI合成主播在情感、个性、思想上存在局限性,加之受制于技术发展的制约,因而“离身”无法真正代替“具身”完成传播实践.
随着不同媒介的交互和不断融合,传媒组织积极调整步伐以适应媒体格局的大变革.在媒体融合背景下,身处媒体一线的播音主持艺术人才又该如何应对这一发展趋势?作为培养播音主持专业人才的高校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又该如何迎接这一挑战?文章着重探讨在媒体融合背景下,西部高校播音主持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路径,以培养适应传媒生态发展变革的播音主持专业人才,使其在未来的传媒领域获得领先优势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在人工智能技术近年来飞速发展的背景下,由人工智能“创作”生成的“作品”大量涌现,并得到各类媒体的传播乃至出版,对现有的版权制度提出了挑战.人工智能创作物能否像人类作品一样取得版权引起了业界的广泛讨论.本文介绍近年来国内学术界对人工智能创作物能否拥有版权及可能的权利归属等问题的代表性观点,包括人工智能创作物具有可被认定为“作品”的“独创性”要素因此可被授予版权,人工智能创作物不具有“独创性”因此不具有可版权性,以及虽然认为人工智能创作物不具有“独创性”但仍具有可版权性.基于第一种观点,本文参考人工智能领域中
随着微博、抖音等新媒体的普及,网络流行语层出不穷,越来越受到当代年轻人的追捧.通过对心理空间的构建、组合、完善、扩展等认知操作,概念整合理论可以为网络流行语的动态解读提供新的视角.文章选取近两年《咬文嚼字》公布的年度网络流行语为研究语料,运用概念整合理论分析网络流行语语义的动态构建过程,为网络流行语的创新语义构建和理解提供一个新的理论视角.研究表明,概念整合理论对网络流行语的语义构建有着较强的阐释力.
人工智能技术目前在新闻业被广泛应用,技术利用计算机程序生成新闻稿件,大大提高了新闻生产的效率,算法推荐下的新闻分发也一定程度上帮助用户缓解了信息过载的压力,但是技术的应用也伴随着新闻生产“黑箱化”、编制用户“信息茧房”、侵犯用户隐私、引发人类技术焦虑等新闻伦理问题,只有平台推进算法透明化、公众加强媒介素养、国家完善法律建设,才有解决问题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