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世界中,无法看到真实的立体

来源 :雕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ymin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当中,我们用眼睛是无法看到立体主体的。
  因为眼睛所看到的世界,是事物通过眼组织中形似凸透镜的晶状体的折射而传达给我们的。同时,也只是对客观存在的一个平面化的影像成像。所以我们看到的世界,相对来讲,是一个平面的世界,而不是一个立体的世界。(图1)
  但立体又是客观存在的,是不可被个人主观意识所改变的。所以如何正确认识我们视觉中的“三维立体”,是我们需要深入思考和解决的一个问题。
  1.关于事物的整体
  在三维世界里,我们看立体事物时,是存在着视觉透视、平面观察产生的边缘线、颜色和空气等干扰物的。并且,我们所看到的仅仅是该物体的局部,是对事物从视觉上和主观意识上相结合的概括性认知。
  以颜色为例,准确地讲,我们所看到的立体本身,是不能用颜色去描述的。生活中我们所熟知的红、黄、蓝等各种色彩,只是物体的一种色彩属性,是立体主体的存在表象。倘若我们闭着眼睛去触摸一个立体主体,我们可以确定立体主体是存在的,但是却无法判别出立体主体的颜色。所以,颜色和立体是不相关的,而立体本身也是不能用颜色来描述的。(图2、3)
  同样,因为光的存在,造成体块黑、白、灰3种视觉效果的对比。让我们能够认知到立体主体的存在。当我们闭着眼睛去触摸一个物体,我们是可以确定立体主体的存在,但却无法判别出立体主体的黑、白、灰、凹、凸对比关系的。因此由光所产生的黑、白、灰3者之间之对比关系,也同样无法作为证明立体主体存在的判断依据。
  由此,对于立体事物形体的表象和本质而言,表象往往会令我们迷失在对本质的认知过程中。而对本质的寻求,也是需要从多方面来加以细心求证的。所以,对于事物的表象和本质而言,这二者存在着极大的差别,是绝对不能混为一谈的。
  2.无法通过视觉理解空间
  ①透视的原理和实际中的表现
  眼睛是我们判断事物的主观感受和整体概况的最主要途径。
  对于三维世界中的立体事物,我们主要是通过眼睛去感知。在用双眼感知事物的过程中,晶状体就相当于一个可变焦距的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可以接像的光屏。视觉成像是物体的反射光,通过晶状体折射成像映于视网膜上,再由视觉神经感知传给大脑,这样人就看到了物体。但是,视觉传达给我们的,仅仅只是一个平面化的影像,而非一个真正的立体成像。
  就如同利用相机拍照一样,当我们把相机镜头对准一个立体事物时,也是通过凸透镜成像的原理,最终把立体事物的成像,影印到胶片上,从而得到一个平面化处理的立体图像。而这一点,恰恰是反映我们眼睛成像原理的最好的例子。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我们的双眼在看物体的时候,是有视点存在的。这个视点是判断立体主体纵深定位的一个标准。这就意味着,当我们双眼观看一个物体时,视线会集中于物体上的某一点。有了这一个点的存在,这个物体就成了我们视觉的主体事物。此时,这个物体就与周围环境相区分开来,也就随之和周围环境产生空间上的位置、体量差异。
  其实,这种视觉效果的产生,我们可以把它称之为视觉上的“三角效应”。我们的视线,是以自己为中心,呈扇面向外发散的。虽然当我们固定在一个位置上时,我们的可视范围大约会有188°,但是,可视范围内最清晰视线角,却只有0°—37°,高于这个数段外的视力范围都是模糊的。而当我们看事物出现平面化,其实是我们的可视视角的中心线和被视觉物体之间垂直成90°直角时,所产生的视觉反应,便会将立体事物进行平面化的处理。
  但是,如果我们的视角偏离这个90°垂直角度时,虽然我们视角中最清晰的范围还是在0°—37°以内,我们所观看的事物却会出现近大远小的现象,也就是透视原理。(图4)
  就像一盏探照灯,它的光是呈扇面发射的,当扇面灯光的中心线垂直于一堵墙上时,我们会在墙上发现,灯光会由一个最亮的点为中心向外逐渐变弱,以致最后光线消散。当我们调动一下灯头,稍微转移点角度时,我们就会发现,灯光还是会有着同样大小的清晰范围,但是在墙面上的亮度,会有一边更强些,另一边相对来讲就会弱很多。
  而这种视觉效果的产生,就是因为透视原理的存在而生成的。
  从概念上讲,透视是绘画法的理论术语。是我们双眼视物时,造成物体的透视形(轮廓线),即上、下、左、右、前、后不同距离形的变化和缩小的原因。
  举例讲,一处风景和一张对其进行写生的写实油画,我们在欣赏风景时,这风景在人类视网膜中仅仅是平面的,但当视点集中在一个“点”上时,通过对立体主体的对比处理,我们所欣赏的风景才会有纵深、体量上的变化。
  同时,当我们看到写实油画时,其为表现出事物的空间关系,营造真实的风景效果,必然要运用到透视的原理。从而使画面上产生近大远小、由实到虚的视觉效果。(图5)
  所以,不管是上面所讲到的现实中的透视,还是绘画中的表现方式,二者在本质上都是一样的,都是利用视觉透视,营造出一个三维立体的空间,进而从空间关系的对比上,表现出对立体事物的判断。
  ②透视中的空间关系
  三维世界中,空间是一个十分奇妙的存在。是人们根据自然事物呈现形态特征所建立的一个概念,更是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存在。
  对于一栋房子来讲,当我们站在房子外面观察它时,看到的是它主体的外在表现形式,由多个面组成。并且因为视觉的局限性,我们最多也就看到它的3个面。但是,当我们进入房子内部,站在房子的一角时,就会发现一个意想不到的现象,我们看到了房子前、后、左、右、上、下的6个面。(图6、7)
  这就是我们在这节中所要阐释的“房子效应”。由“房子效应”我们可以了解到,在三维世界中,任何事物都有着空间方位,任何事物也是有着外在表现形式的。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是无法看到空间的。因为眼睛在看物体时,由于眼睛本身的原因,就决定了我们得到的只是一个平面化的图像。即使是我们站在房子的内部去观察,虽然能看到立体事物完整的6个面,但是由于视觉的缺陷,我们所看到的这6个面,是有着近大远小的透视关系的。   并且,我们双眼视物时,是会有可视范围的。就是以我们自身为中心,视觉呈扇面的形式对外发散,为此我们称之为“三角视觉”。简单地讲,当我们站在房子的中心,视觉可视范围中心线垂直于我们看到的墙面时,我们会发现我们所看到的依旧是一个平面化的影像,是不具备空间关系的。
  但是,当我们移动角度,偏离视觉范围中心线和墙面的垂直角度时,会发现墙面的边缘线,包括墙体本身都会出现近大远小的变化。这时候的立体主体,不仅具备了视觉上的变异,更是具备了前后纵深的空间关系。(图8)
  所以,由上面的内容我们可以得知——存在即为存在,是客观的不受外界事物影响而产生变化的。空间是实实在在存在的,是不会受视觉的影像影响而有所改变的。但是,真实的空间因为视觉上的局限性,导致人类肉眼无法真实看到。
  3.无法透过视觉看到立体
  空间和立体是密不可分的,空间可以衬托主体的体量大小,立体主体可以表示出空间关系的6个方向。二者相辅相成,可以说,认识了空间即认识了立体。
  ①立体是可以被认知的
  在我们看立体事物时,因为透视的因素,是无法判断立体事物的大小体量的,并且其本质上决定,透视产生的空间是有着错误的。虽然我们处在这个空间范围内,但却会把它看成是一个平面的影像。所以,如果不能解决透视的问题,我们是无法认知立体世界的。
  以“房子效应”为例,当我们的视点定位于房子外部时,我们最多只能看到房子的3个面。当我们的视点定位于房子内部一个成角位置时,我们却能看到立体主体存在的6个面。
  当然,不管是3个面,还是6个面。我们都不是单指外在表现形式,而是将前、后、左、右、上、下6个方位,进一步具象化而已,而这6个方向的确立是我们认识立体主体的根本方式、方法之一。(图9)
  再次回到“房子效应”上。我们发现了在立体主体外部看时,是无法确定其是否为立体;但是在内部看时,却能看到并确定其是立体的。所以,从这上面讲,我们是有方法去认识立体的。
  ②真实的立体主体是无法看到的
  在三维世界中,立体是可以被认知的,我们的确是无法看到真实的立体主体的。
  第一,我们看物体时,事物是有着边缘线的。例如我们去看一个球体时,视觉可视范围中心线垂直于这个球体时,我们仅能看到一个平面化处理的圆形。但是,客观中存在的事物是没有边缘线的,更不能以此作为对立体事物的判断。
  纵然我们在事物对比过程中,发现并区别出它们的边缘线。但是,因为透视关系的存在,这些所谓的边缘线也是不真实的,(图10、11)其所谓的边缘线是不存在的。即使在相对比的过程中出现边缘线,我们所看到的也仅仅只是一个局部,而绝非立体主体的整体。并且,因为我们眼睛本身的物理性质,决定了我们最后得到的只是一个平面化的影像。(图12)
  所以,从事物的边缘线上讲,我们是无法看到真实的立体主体的。
  第二,如我们看一个立方体时,因为透视的原因,我们最多只能看到其外在的3个面。看一个锥体时,所看到的最终结果也只是个半椎体。就连去看最复杂、最完美的形体——球体时,也最多只能看到半个球体。(图13、14、15)
  万事万物都是由多种形状组合而成,就连我们上面所提及的球体,严格地讲,其也是由无数个面组成的最复杂、最完美的几何体罢了。对于形体中最简单的椎体、最复杂的球体,在合适的角度下,我们可以看到其相对的主体外形。但是,由于眼睛的透视功能,导致我们观察到的形体是有着近大远小、有着形状大小变化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是无法看到立体本体之整体组合的。
  第三,光的存在对视觉产生了极大地影响。
  举例讲,当我们看面前的一个立方体时,我们能准确地辨析和最大程度上看到其中的3个面,而这个立方体是有着纵深关系存在的,然而当我们去看天空中的月亮时,为什么却是平面的呢?
  这来源于光对视觉的影响。因为光的存在,让我们了解到黑、白、灰3者的对比关系,从而能够进一步认知立体的存在,但却始终无法看到真实的立体主体。恰如我们所了解美术创作中的素描。在素描里,我们利用黑、白、灰3者的对比关系去营造空间,营造立体主体。但是,又因为透视的原因,我们所营造的空间和立体主体,又存在着近大远小的关系。这同样是对立体主体不真实的一种反映。
  所以,光和立体是密不可分的。光所产生的黑、白、灰效应,影响着视觉对立体的认知,是认知立体的唯一途径。但是,恰恰是光在视觉的基础上产生,又因为视觉本身透视等缘故,我们所看到的立体也都是虚假的伪立体,是与真实客观存在的立体有着巨大的差异的。(图16)
  从上诉各点来看,方向的存在,让我们确立了立体的空间位置,认知了立体的存在方式;光的存在让我们通过黑、白、灰3者的对比,让我们在视觉上仿佛看到了立体主体。但是,不管是方向,还是光,我们对立体事物的认知的主要途径是通过双眼,运用眼睛的透视原理,决定了我们看事物时产生的近大远小的现象。所以,即使我们通过对方向的判断,以及光所产生黑、白、灰3者明暗关系的对比,能够看到立体主体,也是一个因透视原理,已经产生变化的立体主体,是与现实中客观存在的立体主体有着巨大的差异的。
  由此得知,在真实的三维世界中,我们是可以通过一些必要的辅助手段去认知立体世界的。但绝不会看到真实的、客观存在的立体主体本身。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安东尼·葛姆雷Antony Gomley(1950-)是在1980年代初期崭露头角的英国雕塑家,是那个时期中很少制作以人体为主题作品的作家。他的作品不同于传统的人体雕塑,其特点是将自己的身体Life casting作为模具,并非只是限于模仿人类的形态或描写表现行为的原有雕塑范畴,而是提出了对于人体本身的探讨。葛姆雷表示对人物雕塑毫无兴趣,他的目的并非是重现人体,而是要探索人类存在并生活的
[收稿日期]2007-04-10  [作者简介]李景利(1955—),男,黑龙江齐齐哈尔人。总编辑,主要从事广播电视新闻及宣传管理专业研究。    [摘 要]民生新闻的呈现特点是以平民的视角观察、记录和报道普通百姓的生活,是新闻宣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真实体现。办好民生新闻应当增强公共新闻的理念,引导大家关注公众利益,并牢牢把握“好看、有用、重要”这三个基本要素。  [关键词]电视媒
[摘 要]乳产业已成为依安县发展经济的一个支柱产业,同时也是加快“四个换位”进程、实现富民强县目标的重要产业。从依安县乳产业发展现状来看,在发展中还存在的一些问题,如何才能做大做强乳产业也正是现在急需解决的,尤其在三聚氰胺事件和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和影响下,如何更好地规避风险,推进乳产业健康运行、快速发展,依安县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同时针对存在的问题也提出了很好的建议。  [关键词]县域乳业;产业化
惠安古城历史悠久,惠安雕艺源远流长。“中国雕艺之乡”“中国建筑之乡”“中华佛教艺术品产业基地”“世界石雕之都”的美誉伴随椰风海韵的自然景观,共同成为当地的金字招牌。岁入金秋,一场学院与民间、理论与实践高度融合的创作营,让蓝天白云下的石雕名城惠安再次绽放出动人的古风今韵。  演化了几万年,人类文明突飞猛进;  沉睡了几万年,石头世界沉静无语。  激荡变幻的2020,黄金海岸的惠安古城,迎来一场时空穿
前几天又到新沂沭河景观带,历时两年的雕塑创作《文明的卵石》终于完整地呈现在眼前,那闪亮的崭新作品使我一直紧张的心情放松了下来,我要为这条以水为主体的景观带镶嵌一颗钻石的愿望变成了现实。  因这次城雕的机会,前年才第一次来到新沂。虽然距离我的家乡不过是一百公里的距离,但以前毫无印象,知道新沂的旅游宣传推介“一山一水一古镇”,但以为和我的家乡应该没有多少不同。亲眼目睹才知这里是苏北鲁南难得的好地方。这
2018年11月中旬,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发生了一场罕见的森林大火。熊熊火焰烧毁了大片森林,然而让人们焦急的是,有8只珍稀的加州秃鹰被困在火海之中!更糟糕的是,8只秃鹰中只有一只成年秃鹰,其余的都是不到两岁的小鹰。火海之中,小鹰无法飞离,大鹰也不可能弃它们而逃,如果不能及时施救,8只秃鹰无疑将葬身火海!   就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生物学家乔·贝内特带领一支无畏的队伍展开了争分夺秒的救援行动——  
隋代全国统一,长安成为首都,释放出强烈的文化辐射力。现存有纪年的实物表明,隋代开国第二年(582年)道教造像已经普遍,主要还是集中于长安附近。计有新近介绍的西安市文管所收藏道民县主簿造道像、西安碑林博物馆藏惠炽造老君像、陕西耀县减王琣达造道像、耀县药王山博物馆藏范匡谨造老君像等。隋代的道教造像有四个特色:一,核心的关中地区的道教造像比北朝更加精致成熟,较大体量的背屏式造像出现,图像志逐渐确立,与佛
2012年7月21日、暴雨 前奏  户外狂风大作、电闪雷鸣,京城此等雨势迄今61年来实属首次,十数万人滞留于机场,次日能否踏上飞往北欧瑞典阿尔博加(ARBOGA)之途?静观天意。  7月22-23日、阴 一天走过四国  一行七人晨7:35即开赴首都机场。候机时间漫长,难得闲时阅读几本书籍,读到百岁老人杨绛的一篇文章,其中一段话感触颇深,“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想
提高地方立法质量的 关键在于提升审议水平  张春阳  [中图分类号]D921.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2234(2006)06— 0146—01  地方立法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高低直接关系国 家法制的统一和法律体系的完善,直接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能否得到充分体现和保 障,直接关系依法治国方略能否顺利实施因此,提高地方立法质量,是具有立法
期刊
埃米尔·安托万·布德尔是与罗丹同时代的又一位伟大的法国雕塑家,他的艺术表达了对英雄史诗般恢宏的人之精神的歌颂,我们从他的雕塑作品中体验着悲壮、凝滞和壮美,这是西方自古希腊时期对崇高伟大精神赞美的又一例证。本文以流畅的文笔带我们走进了布德尔的雕塑世界,一睹其英雄交响般的重奏。  自初访巴黎至今的十多年间,我数次参观罗丹博物馆,那诗性的浪漫和对人间悲欣的深刻刻画,那分析、捏塑、追求外形起伏变化的风格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