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韩愈的《劝学解》中的“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意思是说:学业由于勤奋而精通,但它却荒废在嬉笑声中,事情由于反复思考而成功,但却能毁灭于随随便便。
在教育工作中,许多教师也一直持守“业精于勤”的理念。然而,在百舸争流的教育改革的今天,正是这一个“勤”字,让不少教师因断章取义而误读,也因误读而误解,更因误解而导致工作收不到成效。
一、勤于抄教案——迷失目标
上好课的基础是备好课。这是最浅显的道理,做任何工作都要“不打无准备之仗”,只有“有备”才能“无患”,更何况教学!为此,为了确保教学的正常动作,也为保证教学质量,检查教师的备课是每一所学校的常规工作。在这常规工作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些老师认认真真地把教案抄了下来,取悦于领导,却难为了自己。如本学年,我刚来到我们学校担任校长。在谈及备课问题中,教导主任一直表扬“某某”老师备课很认真,并且上课时总能把所备的课每一个环节甚至每一个细节都能记出来。带着这样的评价,我由衷的对那位老师充满敬佩之情。于是,在普听全校老师的课时(我校只有六个班级),我特意选了她,希望能树立一个榜样。在那位老师的课前,我巡例检查她的教案。翻开那位老师厚厚的备课本,我不禁被那位老师的认真所感动——只见教案上的字体十分工整,像印刷体一样,并且每一个教案都备得十分详细。然而,我在检查的过程中,发现她的教案是一字不漏地抄袭出版商的“胜利品”。当我问到她年段目标、单元目标时,她竟语塞。不能不说是教学工作的一个悲哀。
二、勤于传授——丢失主体
随着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不断深化,“必须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必须关注学生的发展”。这些观点已成为教师不争的共识。然而,我们仍有着部分教师没有改变观念,心中有着一份执着——当老师就必须教学生知识,不然就不是老师。所以,在课堂中总是苦口婆心说教。却忽略了现代儿童的特点——新时代的儿童,有自己的个性,也有自己的想法。然而,在工作中,我们的教师往往漠视这一点。尤其班主任在工作中最为明显。随着近年来自然灾难的发生,校园事故的发生,给学校以及班主任造成极大的压力。为此,班主任们每当上思想品德课时,总是以“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当你们遇到这样的事,以后要做到以下几点:1、……2、……3、……”也难怪我们有些学生向家长投诉说:老师们小题大做;更不明白老师讲的方法如何运用……从学生的反映当中,我们也不难发现,因为老师的“勤”而导致学生在接受中不明白事情的本质,因而没有真正从心中产生学习共鸣。这样丢失了学生的主体性,而导致学生的学习没有达到最好的效果。
三、勤于布置作业——远离差异
作业,这是每个老师和学生都要共同面对的永恒话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步伐,“因材施教”在改革的浪潮中旗帜鲜明,但在这个素质教育的时代,我们不难发现应试教育的痕迹,可谓是随处可见。教师们为能得到更好的成绩,仍是压着学生搞题海战术。因此,每一个学生都做着同样的作业,受着同样的累。正是这样,优生觉得吃不饱,他们的智力发展就会受到抑制,容易产生自满情绪;而差生就会觉得压力太大,对学习目标望而生畏,失去学习的信心。如我校的一位一年级家长曾投诉孩子的老师:老师要求每天把学过的生字抄10个,抄完以后中午、晚上各加听一次。据说,他的孩子只要在课堂上听老师教完课就可以记忆生字,所以课后的作业对他来说反而是一种负担,时间长了,孩子对语文学习产生了厌学。这不能不说是我们教育的一种悲哀。
四、勤于坐班——削减自我约束
因为校园安全问题、文明班评比等因素,让一部分责任心极强的老师采取坐班。例如我们学校的一位老师:每天很早就回校,第一时间检查学生的作业,安排学生看课外书或读书;下课时,在教室里管教学生不能追跑。这样一来,自然发生意外的现象为“0”,到了学期末,她所带的班集自然也被评为文明班。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她手下的班干部没有管理能力;她的一部分学生回到家里要家长陪同才认真做作业。从以上的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因为老师的包办代替,使学生失去自我约束的能力,自己我管理的能力。
正是这样,因为老师的勤,而让自己变得盲目,反而让自己更辛苦,导致自己的工作成效不大。
责任编辑潘孟良
在教育工作中,许多教师也一直持守“业精于勤”的理念。然而,在百舸争流的教育改革的今天,正是这一个“勤”字,让不少教师因断章取义而误读,也因误读而误解,更因误解而导致工作收不到成效。
一、勤于抄教案——迷失目标
上好课的基础是备好课。这是最浅显的道理,做任何工作都要“不打无准备之仗”,只有“有备”才能“无患”,更何况教学!为此,为了确保教学的正常动作,也为保证教学质量,检查教师的备课是每一所学校的常规工作。在这常规工作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些老师认认真真地把教案抄了下来,取悦于领导,却难为了自己。如本学年,我刚来到我们学校担任校长。在谈及备课问题中,教导主任一直表扬“某某”老师备课很认真,并且上课时总能把所备的课每一个环节甚至每一个细节都能记出来。带着这样的评价,我由衷的对那位老师充满敬佩之情。于是,在普听全校老师的课时(我校只有六个班级),我特意选了她,希望能树立一个榜样。在那位老师的课前,我巡例检查她的教案。翻开那位老师厚厚的备课本,我不禁被那位老师的认真所感动——只见教案上的字体十分工整,像印刷体一样,并且每一个教案都备得十分详细。然而,我在检查的过程中,发现她的教案是一字不漏地抄袭出版商的“胜利品”。当我问到她年段目标、单元目标时,她竟语塞。不能不说是教学工作的一个悲哀。
二、勤于传授——丢失主体
随着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不断深化,“必须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必须关注学生的发展”。这些观点已成为教师不争的共识。然而,我们仍有着部分教师没有改变观念,心中有着一份执着——当老师就必须教学生知识,不然就不是老师。所以,在课堂中总是苦口婆心说教。却忽略了现代儿童的特点——新时代的儿童,有自己的个性,也有自己的想法。然而,在工作中,我们的教师往往漠视这一点。尤其班主任在工作中最为明显。随着近年来自然灾难的发生,校园事故的发生,给学校以及班主任造成极大的压力。为此,班主任们每当上思想品德课时,总是以“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当你们遇到这样的事,以后要做到以下几点:1、……2、……3、……”也难怪我们有些学生向家长投诉说:老师们小题大做;更不明白老师讲的方法如何运用……从学生的反映当中,我们也不难发现,因为老师的“勤”而导致学生在接受中不明白事情的本质,因而没有真正从心中产生学习共鸣。这样丢失了学生的主体性,而导致学生的学习没有达到最好的效果。
三、勤于布置作业——远离差异
作业,这是每个老师和学生都要共同面对的永恒话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步伐,“因材施教”在改革的浪潮中旗帜鲜明,但在这个素质教育的时代,我们不难发现应试教育的痕迹,可谓是随处可见。教师们为能得到更好的成绩,仍是压着学生搞题海战术。因此,每一个学生都做着同样的作业,受着同样的累。正是这样,优生觉得吃不饱,他们的智力发展就会受到抑制,容易产生自满情绪;而差生就会觉得压力太大,对学习目标望而生畏,失去学习的信心。如我校的一位一年级家长曾投诉孩子的老师:老师要求每天把学过的生字抄10个,抄完以后中午、晚上各加听一次。据说,他的孩子只要在课堂上听老师教完课就可以记忆生字,所以课后的作业对他来说反而是一种负担,时间长了,孩子对语文学习产生了厌学。这不能不说是我们教育的一种悲哀。
四、勤于坐班——削减自我约束
因为校园安全问题、文明班评比等因素,让一部分责任心极强的老师采取坐班。例如我们学校的一位老师:每天很早就回校,第一时间检查学生的作业,安排学生看课外书或读书;下课时,在教室里管教学生不能追跑。这样一来,自然发生意外的现象为“0”,到了学期末,她所带的班集自然也被评为文明班。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她手下的班干部没有管理能力;她的一部分学生回到家里要家长陪同才认真做作业。从以上的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因为老师的包办代替,使学生失去自我约束的能力,自己我管理的能力。
正是这样,因为老师的勤,而让自己变得盲目,反而让自己更辛苦,导致自己的工作成效不大。
责任编辑潘孟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