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水灌溉在农田水利中的应用

来源 :中华建设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xuan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节水灌溉在最大幅度的降低用水量的同时,且能够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获得与之前相比较高的收益。应用节水灌溉技术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节水灌溉;措施;应用
  随着农业的发展,灌溉用水量日益增加。如何进行节水灌溉,充分利用水资源是需要不断探索的问题。节水灌溉在最大幅度的降低用水量的同时,且能够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获得与之前相比较高的收益。因此,在农业灌溉上应推广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
  1. 节水灌溉的技术措施
  (1)首先,在节水灌溉前,填平地势低的土地。然后进行试灌溉,确定灌溉的技术指标,根据情况调整沟的深度和宽度,并且设计合理的储水沟,提高水的利用率,确保土壤具有一定的湿度。试验表明,随着水沟的长度减少,灌水定额也随着减少,灌溉时向深层渗透现象亦很少发生。在送水采用明渠的地段,用专门的闸门孔管进行放水,可使水的损失减小,效率增高。在送水采用管道的地段,用虹吸管进行放水,可使水的利用率较高。这2种放水设施,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值得在农田水利中大力推广。
  (2)其次,对农田灌溉需要湿润的地段进行有选择的灌溉,建议根据地面情况采用间隔法进行湿润,有针对性的对地面进行分块节水灌溉,这种方法改变了以往整体灌溉的形式,减少了作业量。在保证地面得到有效湿润的同时,节省了水资源,由于间隔灌溉留有缓冲地带,可以使农作物的用水量多少进行自发调节,有利于植物吸收养分,强壮生长。经过对玉米地应用间隔法灌溉的情况调查,发现与传统方法相比,可节约用水量30%,农作物产量增长5%。
  图3喷灌图
  (3)近年来,对间隔法灌溉又有了新的改进,将放水方式也发展为间歇灌溉,即对沟田放水分2~3次进行。这种放水方式使水的流动呈波浪式推动前进,在流动中由于水的压力增大,而使水流速度增加。根据力学原理,水的流速提高,则水向土壤中的渗透力将减弱,从而提高了水的利用率,更加节约了灌溉用水量。
  (4)另外,在气温较低且严重缺水的地区,建议使用膜上灌技术进行灌溉。它是根据地膜覆盖技术的原理,先在农田中铺上地膜,然后在地膜上根据农作物位置留出放苗孔和灌水用孔,水放到地膜上后经由灌溉孔流入土中灌溉农作物。这是一种灌溉面积很小的局部灌溉,使用这种技术不但可以节约用水而且能够提高地温。目前,常用的膜上灌技术有田间膜上灌等。
  2. 农业水利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
  (1)灌溉用水在运输过程中的损失占总损失的比例很高,为了减少水在运输过程中的损失,在灌溉时可采用管道运水或将渠道进行防渗处理后运水。管道的密闭性好,可以防止水份在运送过程中由于气温高而蒸发。管道运水的形式有低压和高压两种。渠道防渗主要是通过修建防水层防止渠内的水渗入土层中。渠道防渗时关键须注意材料的选择,质量较好的有砼预制块、现浇砼护面等,为加大运水量,提高水速可采用U型砼渠(如图1)。在注重运水方面节水灌溉的同时应积极修建水池进行蓄水,可在水池的混凝土中加防水剂,以提高水池防渗性能,将夏季雨水积蓄起来备用。
  (2)为更好的进行局部灌溉,将水份直接运至农作物根部土壤中,可应用微灌技术进行节水灌溉。它是将微喷头(如图2)或滴灌带安装在运水管道上,水和养分通过微喷头或滴灌带运至农作物指定位置。目前,常用的微灌技术有滴灌、微喷灌等。这种灌溉技术适用于玉米等的灌溉,但应用范围较窄。为扩大灌溉农作物的范围,可采用喷灌技术,所有的旱作物都适合用喷灌技术进行灌溉。喷灌技术对地形没有特别要求,水通过喷灌不但能助于农作物的生长,而且对空气的湿度具有改善作用。喷灌(如图3)与其他灌溉技术相比机械化程度较高,水通过动力机、水泵由管道运至灌区,再由专用喷头喷出,洒在农田中。由于设备费用较高,为保证节水灌溉正常运行,需要有关部门加大对灌溉方面的资金投入。
  (3)节水灌溉技术若要在农田水利中得到好的应用,需要大力发展新技术,应用科学的手段加以灌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节水灌溉技术虽然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与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相比还有许多不足。灌溉的设备比较落后,技术水平较低。希望将来的节水灌溉技术应用中,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能研究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科技含量高的节水灌溉技术。尤其应注重在信息技术和智能化方面的研究。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应用节水灌溉技术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节水灌溉时,要根据灌溉区域的不同状况选择不同的灌溉方法。对原有灌溉设备要定期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维修。尽可能应用先进的节水灌溉方法进行灌溉。例如喷灌、滴灌、微喷灌等灌溉技术,促进我国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
  [文章编号]1619-2737(2014)03-18-619
其他文献
【摘要】以锡澄高速江阴高架桥预应力连续箱梁加固为例,介绍加固工程施工中梁体钻孔、裂缝灌浆、体外预应力施加、碳纤维粘贴、钢板加固、环氧混凝土浇灌技巧等技术问题,及加固工程施工中对工程安全、质量等方面的要求。  【关键词】桥梁;灌浆;体外预应力;施工技术;安全  【Abstract】Xicheng high-speed Jiangyin viaduct prestressed box girder c
期刊
【摘要】本文介绍了在路基施工中使用建筑垃圾换填处理软弱土基,结合在省道京赞公路中的实践应用,提出了施工方案、最终控制标准和施工中注意事项,并进行了社会经济效益分析。  【关键词】建筑垃圾;路基回填;应用  1. 概述  软弱地基是一种不良地基。由于软土具有强度较低、压缩性较高和透水性小等特性,因此在软土地基上施工,必须重视地基的变形和稳定问题。通过对省道京赞公路路基加宽段中原为渠道常期受水浸泡形成
期刊
【摘要】为确保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的提高,本文根据自己多年从事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质量控制的经验,结合市政道路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分别从做好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前的充分准备、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严格把关和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后做好质量检查工作和维修工作这三个方面提出了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质量控制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质量控制;施工  1. 做好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前的充分准备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
期刊
【摘要】公路施工阶段质量控制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需要各方面的配合。工程技术、管理人员要有足够的责任心、丰富的专业知识;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做好施工技术关键点的控制,完善每一步施工工序,做到安全施工、文明施工。  【关键词】公路工程;质量控制;施工阶段;施工技术  质量是公路的灵魂和生命,抓施工的关键部位,是做好质量管理工作的关键。由于施工现场的工序和工种的繁多复杂,质量管理人员很难做到事必躬亲、面面俱
期刊
【摘要】某电站工程电站总装机11MW,施工导流设计结合工程总体布置采用两期导流,一期先围左岸,二期围右岸的导流方式。基础砂卵石覆盖厚达7~10m。导流设计是施工组织设计的重点和难点。采用复合型围堰和多种防渗措施,有效控制渗流,大大节约投资。  【关键词】导流设计;分期导流;复合型围堰;某电站  【Abstract】Using a power plant engineering power plan
期刊
【摘要】作者从五个方面阐述了自己对人居环境在居住建筑方面的认识。  【关键词】居住建筑方面;人居环境;标准;作用  中国人居环境建设需具备五大条件。它们是:住区居民适当住房的保证;健康与安全的保障;人与城市住区环境的和谐发展;生态环境建设;住区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利用。同时,中国人居环境建设还应遵循五大原则:正视生态困境,提高生态意识;人居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发展科学技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
期刊
【摘要】以张家港市旺家庄垃圾填埋场封场工程为例, 对封场工程防渗质量控制要点进行分析和阐述,以期为同类项目的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垂直防渗;水平防渗  1. 前言  (1)近年来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生活垃圾产量逐年增长,很多早期投入使用的垃圾填埋场进入退役封场阶段。封场即在垃圾填埋作业完成之后在其顶部铺设覆盖层,这是填埋场运行的最后阶段,也是最关键的阶段。封场覆
期刊
【摘要】工程预算是确定工程造价和工、料消耗的文件,是考核工程投资经济合理的依据,它的控制与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技术、经济与管理多学科的综合应用。从工程预算的编制程序、影响编制结果的因素、工程量清单的作用、控制预测的对策四个方面论述了建设工程项目各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和管理措施。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预算;控制;对策  1. 概述  建设工程项目的造价控制贯穿于项目的全过程:项目决策阶
期刊
【摘要】近几年来,卧凤沟乡葡萄栽培面积达到133hm2,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已成为当地的主导产业。通过合理修剪、科学施肥、科学用水等措施,提高了葡萄产量和品质。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农民收入逐年提高。  【关键词】巨峰葡萄;节水滴灌;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1. 概况  (1)卧凤沟乡地处阜蒙县西南端40Km处。南与义县稍户营子镇接壤,北与东梁镇毗邻,东与新民镇相接,西与伊吗图镇隔河相望。全乡总土
期刊
【摘要】通过对项目监理机构组建、监理工程师质量控制的任务、程序和方法、投资控制、进度控制,监理工作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分析,实际开展监理工作结合,分析在水利工程项目施工阶段的监理的一些体会。  【关键词】工程监理;体会;实施;阶段  【Abstract】Through the formation of project supervision, the supervising engineer qu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