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思考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aoni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指人们在强烈的创新意识下,把头脑中已有的信息、知识变成理想、行动,实现创造性成果的意识活动。创造性思维是高质量的思维活动。一方面表现在它能解决问题的难度,是新问题的解决,或是新观点、新设想的产生;另一方面表现在它的特征:非常规性,也称“新颖性”;主动性,或称“能动性”;灵活性,或称多向性;综合性,是指创造思维往往有全身心的投入。
   中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最佳时期,而物理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主要学科。实践告诉我们,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只能在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因此物理教学活动必须以教材为凭借,把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寓于物理教学中。
  一、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原则
  1.学生主体性原则。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教学的最终目的,这就决定了在培养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的地位。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自主创新,自主发展。
  2.首创性原则。创造性思维是一种打破常规的、新颖的、与众不同的独创性思维,具有新颖性和独创性。激励学生发表独特首创的见解,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源泉。
  3.求异性原则。创造性思维不仅要培养辐合性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为了达到目标而寻找出新的具有独特性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这就表现为求异性的特点。
  二、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策略
  1.创设和谐环境,激发学生好奇心的策略。比如,在学完了欧姆定律这一章以后,让学生考虑:有两个电阻、一个开关、一个电源,选用以上材料,可以得到多少个电流不相等的电路图。并让学生自由地画到黑板上,只要有与黑板上不同的电路图,就可以画到黑板上。结果学生无拘无束,共画了很多种连接,最后我再作讲评,并用实际器材一一演示给学生看,并归纳答案中只有四个是正确的电路图,刚才学生在黑板上画出的电路图中有的是重复的(只是元件次序不同),如此,学生学习情绪很高。
  2.训练发散思维和辐合思维相结合。例如:在学到密度的应用时,有学生提问:有一个密度为13.6×103千克/米3的合金小球,体积为5厘米3,质量为45.3克,有哪些方法可判断小球是实心的还是空心的?有没有更简单直接的方法?(直接方法为放入水银中观察球是悬浮还是上浮?)这样一问,特别是后面的一问,将学生的思维激活,学习的兴趣也顿时被引起。
  3.训练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相结合的策略。直觉思维具有生动性、具体性、直接性的特点,是开发人们创造性思维的基础。在创造性活动中,仅仅依靠直觉思维是不够的,两种思维应相互补充,相互联系。直觉思维总是以熟悉的知识为依据,实行跃进、越级和采取捷径,但在此以后,仍需要用分析的方法,用演绎或归纳的方法对所作的结论重新进行检验。
  例如,在讲解《机械能守恒定律》时,我首先介绍实验装置,让学生凭直觉首先猜测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现象,充分调动学生的直觉思维,同时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实验前我有意识地提出3个引导性问题:(1)单摆怎样运动?运动过程中动能和势能如何变化?(2)单摆是否会静下来?其原因是什么?(3)在什么条件下单摆才能永远地摆动下去?提出这些问题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分析思维,并引导学生进行定向探索。对上述问题分析后归纳,就可得出机械能的守恒定律。这样的教学,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使之有机结合,而且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从而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良好的发展。
  4.训练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相结合的策略。 初中生机械记忆能力强,抽象思维能力差,对事物的判断往往凭经验。形象思维只得出定性的结论或者模糊的数量关系,抽象思维(运用数理逻辑)进行推理时,能得出精确的数量关系。在实际思维活动中,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经常结合起来进行,特别是创造性思维活动,必须同时运用两种思维形式,巧妙结合,相辅相成,才能创造出最佳成果。
  例如,在《牛顿第一定律》教学中,我先使学生充分感知现象,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再让学生对原始的感性材料进行加工。通过分析、对比、归纳、想象等一系列思维活动,概括形成反映事物本质特征的理性形象,最后,舍弃形象材料,上升到概念,总结归纳出牛顿第一运动定律。
  三、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设想
  在初中物理教学实践操作中,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仅仅依靠三种能力(即观察实验能力、分析概括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远远不够的。如果加以细分为以下几种能力:观察能力;注意能力;记忆能力;操作能力;资料积累能力;提问和讨论能力。那么,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更有具体性、分层性和可操作性。
  1.培养观察能力。观察是物理学研究和学习的基本方法之一。要使学生学会物理,必须培养观察能力。每一个实验都须引导学生学会仔细观察实验过程中所出现的变化,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物理现象也要求学生用心观察。自然地,学生养成“见物思理”和“以物讲理”的好习惯,观察能力得到了得好的培养。
  2.培养注意能力。学习效率的高低取决于注意力的强弱。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常利用“环境的创设”“提问的设计”等手段,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保持较长的兴奋状态。这样才能大大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3.培养记忆能力。注意力的强弱决定记忆力的强弱。在培养学生注意力的基础上,还在记忆方法上给予指导。比如,在某一章节学完以后,指导学生采用“树状归纳法”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
  4.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物理学研究和学习的另一方法是实验,实验操作很重要。在教学中,凡要求学生用实验操作的都让学生自己去做,同时,我们还自制教具,增加了若干个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有力地培养了学生的实物操作能力。
  5.培养提问和讨论能力。让学生学会提问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关键一环。我在教学中,引导、支持、鼓励学生发问,对学生提出的好问题加以肯定和表扬,并组织学生开展问题讨论,各抒已见,寻求问题的答案。在讨论中,大家积极开动脑筋,产生智慧的火花,创造性思维被激活,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在具体的物理教学过程中,很多能力是兼有的,是密不可分的。在实际能力培养时,应同时兼顾,但又有所侧重,这样才能收到实效。
其他文献
单纯对土坝坝基进行帷幕灌浆,灌浆效果差。采用高压顶盖复合灌浆防渗加固新技术,取得了良好的灌浆效果,并且有效地截断坝基的渗漏。阐述了高压旋喷灌浆工艺和帷幕灌浆工艺过
进行脑胶质瘤实验研究,需要相应的动物模型,立体定向注射制备大鼠C6胶质瘤模型较为理想,具有广泛的应用和研究价值[1,2].国内在20世纪90年代初建立了大鼠C6胶质瘤模型,吴景文
晚新生代黄土高原红粘土的粒度分布具有明显的三峰分布,分别在2~20、20~100和0.04~1 μm出现峰值,每个峰值对应于不同的形成过程, 与晚第四纪黄土一致.方式C粒子(0.04~1 μm)可能
<正> CT引导下经皮穿刺抽吸治疗及活检在一些医院已广泛开展,此项技术的应用为影像诊断及临床治疗工作开辟了新的途径。影像引导下穿刺成功关键在于体表定位及进针方向,现将
<正> 热原:是指由微生物产生的,能引起恒温动物体温升高的致热性物质,它是由蛋白质和磷酯多糖结合成的复合物(称细菌内毒素)。其分子微径为1——50um,能溶于水,可通过一般滤
<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