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化是沟通心灵的桥梁,是塑造人格的钥匙,也是国际交往的重要助推器。以音乐为纽带,可以让文化借助这一东风,漂洋过海,传播到世界各地。小提琴虽然属于西洋乐器,但如果融入中國传统文化基因,则会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丰富其传播内容,是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小提琴 文化自信 传承
一、让小提琴讲出中文,树立文化自信
让小提琴讲出中文,是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最佳方式,也是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小提琴属于西洋乐器,与钢琴、古典吉他并称为世界三大乐器。其起源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埃及乐器“里拉”(Lyre)。历经几个世纪的发展,世界各国的著名作曲家创作了大量的经典小提琴作品,再经由小提琴演奏家的精湛表演,为小提琴这种乐器赋予了灵魂,使其拥有了生命,并一直延续至今。小提琴既可以合奏,又可以进行单独演奏。其美妙动听的旋律、感人的音色、洪亮丰满的力度、控制如意的品质以及充满穿透力的音量,使其在器乐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其被引入中国,并成为一些艺术类学校的专业课程。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首先转变观念,将传统文化融入到小提琴专业教学中,只有教师具备了正确的教学理念,才能给学生传递相应的价值观念。其次,教师在小提琴示范教学中,可边演奏边讲解,让学生在时而欢快、时而悲伤的琴声中,在恰到好处的解说中,产生音乐情绪,“看见”音乐故事,为其传递和弘扬文化自信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吸收民间音乐素材,培养文化自信
我国的民间音乐形式多样,体裁丰富。将其融入到小提琴专业教学中,可以有效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信。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在充分利用教材的基础上,可科学选取和吸收本地民间音乐素材,在增强学生文化自信的同时,培养其爱国意识。如教师在教学中,金在清编订的《小提琴民族教学曲选》最为重要。之所以选择这本教材,是源于该作品选编了六首小提琴独奏曲和四首小提琴二重奏曲。这些曲子具有共同的特点,即较高的艺术水平,较好的教学效果。将《小提琴民族作品教学曲选 》作为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载体,不仅是民族教育界的重要幸事,也是促进我国小提琴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我即将出版的《小提琴教学曲选》是在这一启发之下的成果。
教师在所处地域采用具有民间素材的乐曲进行教学具有积极意义,不仅更贴近学生们的实际生活,还能使他们“感同身受”,是激发其学习和创作热情的重要方式。如教师在教学中,可吸收何建军博士创作的小提琴曲目。《秧歌》是其代表作之一,体现了其对家乡深厚的感情。这首曲目是一首小提琴独奏曲,采用宁夏民间音乐元素、无规律节奏变化、音序排列和曲式风格,在此基础上,融入现代风格作曲技术手法,使其具备了以下三种特征:风格、创新和全新作品价值。这首作品色彩鲜明,既有对节奏、民族化音调的探索,又有对民族节拍的传承和发展,体现了中西结合的音乐思维。该曲目具有传统音调,又有自成一体的音阶体系。教师可以此曲目来展开教学,来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三、以小提琴之声为纽带,弘扬文化自信
随着“一带一路”的实施和推进,国际间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高校之间的文化交流已成为中外交流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以小提琴之声为纽带,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基因,不仅可以弘扬学生的文化自信,还能丰富文化交流的渠道,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在实际工作中,高校小提琴专业教师可在教学和实践活动中,注重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让学生在音乐声中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弘扬其文化自信。之后,教师可让学生组织小提琴社团,让他们对一些包含中华传统文化的曲目进行练习,如《思乡曲》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新春乐》,旅美作曲家何建军创作《秧歌》《山歌》等,让他们通过学校文艺演出或者参加国际间的文艺交流,来弘扬学生的文化自信。
四、平衡好坚守和创新,升华文化自信
坚守和创新是音乐发展的必经之路,更是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还是升华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平衡好二者之间的关系,从而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能以崭新的形式走进学生的心田,又能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和弘扬。在小提琴教学中,教师也应做好这方面的工作,使其在坚守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从而适应大众的价值取向和审美需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适当运用现代多媒体音响技术,来使这些作品更具震撼力和影响力,从而升华学生的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的升华应立足于民族,放眼于世界,通过逐渐升华情感,来使大学生亲近、读懂音乐,爱上小提琴学习,自觉担负起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担。
参考文献:
[1]李晓菲.新疆高校小提琴专业教育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17(04).
[2]李刚.奥尔夫教学法与综合院校小提琴课程教学研究微探[J].艺术评鉴,2017(19).
此论文是2018北方民族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论文之一,编号2018ZDJY12
作者单位:北方民族大学音乐舞蹈学院
关键词:小提琴 文化自信 传承
一、让小提琴讲出中文,树立文化自信
让小提琴讲出中文,是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最佳方式,也是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小提琴属于西洋乐器,与钢琴、古典吉他并称为世界三大乐器。其起源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埃及乐器“里拉”(Lyre)。历经几个世纪的发展,世界各国的著名作曲家创作了大量的经典小提琴作品,再经由小提琴演奏家的精湛表演,为小提琴这种乐器赋予了灵魂,使其拥有了生命,并一直延续至今。小提琴既可以合奏,又可以进行单独演奏。其美妙动听的旋律、感人的音色、洪亮丰满的力度、控制如意的品质以及充满穿透力的音量,使其在器乐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其被引入中国,并成为一些艺术类学校的专业课程。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首先转变观念,将传统文化融入到小提琴专业教学中,只有教师具备了正确的教学理念,才能给学生传递相应的价值观念。其次,教师在小提琴示范教学中,可边演奏边讲解,让学生在时而欢快、时而悲伤的琴声中,在恰到好处的解说中,产生音乐情绪,“看见”音乐故事,为其传递和弘扬文化自信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吸收民间音乐素材,培养文化自信
我国的民间音乐形式多样,体裁丰富。将其融入到小提琴专业教学中,可以有效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信。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在充分利用教材的基础上,可科学选取和吸收本地民间音乐素材,在增强学生文化自信的同时,培养其爱国意识。如教师在教学中,金在清编订的《小提琴民族教学曲选》最为重要。之所以选择这本教材,是源于该作品选编了六首小提琴独奏曲和四首小提琴二重奏曲。这些曲子具有共同的特点,即较高的艺术水平,较好的教学效果。将《小提琴民族作品教学曲选 》作为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载体,不仅是民族教育界的重要幸事,也是促进我国小提琴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我即将出版的《小提琴教学曲选》是在这一启发之下的成果。
教师在所处地域采用具有民间素材的乐曲进行教学具有积极意义,不仅更贴近学生们的实际生活,还能使他们“感同身受”,是激发其学习和创作热情的重要方式。如教师在教学中,可吸收何建军博士创作的小提琴曲目。《秧歌》是其代表作之一,体现了其对家乡深厚的感情。这首曲目是一首小提琴独奏曲,采用宁夏民间音乐元素、无规律节奏变化、音序排列和曲式风格,在此基础上,融入现代风格作曲技术手法,使其具备了以下三种特征:风格、创新和全新作品价值。这首作品色彩鲜明,既有对节奏、民族化音调的探索,又有对民族节拍的传承和发展,体现了中西结合的音乐思维。该曲目具有传统音调,又有自成一体的音阶体系。教师可以此曲目来展开教学,来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三、以小提琴之声为纽带,弘扬文化自信
随着“一带一路”的实施和推进,国际间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高校之间的文化交流已成为中外交流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以小提琴之声为纽带,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基因,不仅可以弘扬学生的文化自信,还能丰富文化交流的渠道,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在实际工作中,高校小提琴专业教师可在教学和实践活动中,注重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让学生在音乐声中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弘扬其文化自信。之后,教师可让学生组织小提琴社团,让他们对一些包含中华传统文化的曲目进行练习,如《思乡曲》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新春乐》,旅美作曲家何建军创作《秧歌》《山歌》等,让他们通过学校文艺演出或者参加国际间的文艺交流,来弘扬学生的文化自信。
四、平衡好坚守和创新,升华文化自信
坚守和创新是音乐发展的必经之路,更是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还是升华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平衡好二者之间的关系,从而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能以崭新的形式走进学生的心田,又能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和弘扬。在小提琴教学中,教师也应做好这方面的工作,使其在坚守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从而适应大众的价值取向和审美需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适当运用现代多媒体音响技术,来使这些作品更具震撼力和影响力,从而升华学生的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的升华应立足于民族,放眼于世界,通过逐渐升华情感,来使大学生亲近、读懂音乐,爱上小提琴学习,自觉担负起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担。
参考文献:
[1]李晓菲.新疆高校小提琴专业教育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17(04).
[2]李刚.奥尔夫教学法与综合院校小提琴课程教学研究微探[J].艺术评鉴,2017(19).
此论文是2018北方民族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论文之一,编号2018ZDJY12
作者单位:北方民族大学音乐舞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