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菊莲情系夕阳廿二载

来源 :老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198706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永修县委老干部局有个“董老”,年纪不大,今年才43岁,可从事老干部工作的时间却长得很,从毕业分配至今,在老干部工作战线上默默无闻地耕耘了廿二个春秋,这在全省老干部工作者队伍中也是不多见的。她叫董菊莲,凡是与她接触过的人,无不被她的工作态度、敬业精神、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以及那种百折不挠的精神所折服。她多次受到省、市老干部局的表彰,更受到全县老同志的爱戴。
  
  愿当跑腿人
  
  众所周知,老干部工作及关心下一代工作,不像其他工作容易干出成效来,所以一度被人们误认为是可抓可不抓、抓了也不一定见成效的事。正因为社会上存在这些片面肤浅的认识,对身为县委老干部局副局长兼县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具体负责指导协调工作的董菊莲来说,工作难度、压力是可想而知的。为了打开工作局面,有多少次她带着热面孔去,碰了软钉子回,可她没有退却,反而加大了工作力度。1995年县关工委创建之初,为了争取县委、县政府领导对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她经常向主管领导请示工作,汇报情况,争取领导支持。她还经常与县关工委几位老领导一道深入基层调研,推动工作,狠抓了基层组织网络建设及抓点带面工作,在同事中有几经家门而不顾的赞誉。
  经过她的广泛宣传、积极协调、多方奔走及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老干部工作及关心下一代工作,得到了全县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
  
  娘家的热心人
  
  上世纪90年代末,永修县离休干部“两费”时有拖欠,不少离休老干部经常找到老干部局来,董菊莲总是热情接待,耐心解释,并深入基层调查核实,亲自上门协调,使老干部的离休费、医药费得到了妥善解决。为了使那些改制企业的离休干部或家住南昌、九江等外地的离休干部来局里能及时领到医药费,多年来老干部局总是先垫付医药费给他们,只要他们报销后把医药费从医保局转到老干部局账上即可。如果碰到出纳不在或没有现金,她总是自己主动垫付。老干部们深受感动,都说“到了娘家,什么事都好办,简直是想到了咱心坎上”。因此,董菊莲被离休老干部称为“娘家的热心人”。
  
  肯当出气筒
  
  凡是涉及到老干部各项待遇的政策问题,董菊莲都能做到“一口清”。每当老干部发脾气、闹情绪时,她从不急躁,等老干部冷静下来后,她再多做些解释工作,暖暖老干部的心,开导开导他们,问题也就解决了一大半。为此她没少当“出气筒”。一次,县粮食局一位离休老干部来局里上访,说他是大学毕业,待遇搞错了,董菊莲耐心解释后,老同志听不进,还拍桌子,董菊莲仍然是面带笑容地劝导,直到老同志想通为止。2006年县里下发了《关于调整因瘫痪等原因生活长期完全不能自理的离休干部护理费标准》的文件,一些不符合条件的离休老干部找上门来,要求增加护理费,董菊莲都一一热情接待,耐心解释。有的老干部一时理解不了,说她是故意整人,滥用职权,不为老干部办实事,董菊莲始终面带微笑开导他们。像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
  董菊莲在老干部工作岗位上辛勤耕耘、默默奉献,一干就是二十多年,把自己的美好青春年华、满腔热血都奉献给了全县的老干部事业。
其他文献
汶川地震,山崩地裂,生灵涂炭,举世哀伤。面对这场毁灭性的灾难,一面面火红的旗帜,在废墟上迎风屹立。党和国家领导人,第一时间赶赴震区,立刻组织了一个强大的指挥系统。一声令下,十几万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医务人员火速集结,海、陆、空部队立即进入临战状况,以闪电般的速度奔向救灾前线,形成庞大、无坚不摧的钢铁长城。在伤痕累累、惨不忍睹的村庄里,处处留有总书记、国家总理的足迹。在被掩埋的城镇中,到处可以看见
期刊
几度风雨,几度春秋,改革开放三十年,祖国旧貌变新颜,换了人间!   曾记得1985年有报载:中国十亿人口基本解决了温饱!   一则消息,如雷霆万钧,令我震撼一生。而今,我虽垂垂老矣,却仍然难以忘怀。   年轻的朋友们也许会说:温饱?这太平凡了!但是,我却要郑重地告诉你们: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无论东西南北,不分工人农民,大家都能有饭吃,有衣穿,这实在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且不必说那太过久远的饥
期刊
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里氏8.0级大地震发生12分钟后,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以直播的方式,连续不间断地向全国发布来自灾区的信息。从那时起的一段时间里,我每天或坐在电视机前,或手拿着收音机,或翻阅着报纸,看着一个个来自灾区的画面,听着一句句来自灾区的声音。我流泪,我心痛,我感慨!   我注意到,党中央、国务院的反应是那么迅速及时。在地震发生后仅1个小时,胡锦涛总书记就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
期刊
遂川县汤湖镇有三十多名退休干部,县老干部局为每位退休干部订了一份《老友》杂志。每月初,只要《老友》杂志一到汤湖镇老干部活动室,义务投递员退休教师罗宏辉,就会在逢圩日将《老友》杂志分送到每个老干部手里,他们每月都能及时看到自己喜爱的《老友》杂志。   每月农历十六,是汤湖镇退休老干部党支部集中学习活动的日子,学习空隙时间,大家就会你一言我一语地交流自己学习《老友》的体会,表达自己对《老友》的深厚感情
期刊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近一段时期以来,两岸关系形势喜人。5月2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与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在北京举行会谈。这是国共两党领导人在新形势下的首次会谈,就促进两岸关系改善和发展达成了广泛共识;6月12日,海协会会长陈云林与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会晤,标志着中断9年的两会协商谈判重新开启,并就两岸周末包机、大陆居民赴台湾旅游达成了重要协议。      两岸交流结硕果      3年前
期刊
打印好的材料连同草稿堆起来,恐怕有几寸厚。这些材料的打印,绝大部分出自一个清清秀秀的小姑娘的双手。   说起和她的相识相交,还真有点戏剧性。   退休后,学校聘我搞“校史”,上班头一天,我就直奔信息处,求助老搭档信息处主任罗振海。小罗听后笑了笑,指着坐在门边电脑桌前的一位白白净净的小姑娘说:“就她吧!肯定没错。”   我定睛一看,这位小姑娘实在是太小了,若往高中学生中一站,你一定不会认为她竟是“老
期刊
我退休前有记日记的习惯,退休后虽不再记日记了,但有时会把过去的日记找出来翻翻,勾起对往事的回忆。   1994年4月12日至8月10日,我与厅机关一位处长、一位主任科员,响应省委关于抓基层的号召,到永丰县鹿冈乡蹲点调研。期间,我总共记下蹲点日记92篇。重读这些日记,使我对当时、当地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又记忆犹新。   鹿冈乡有耕地2.9万亩,人口1.2万人,11个行政村,93个自然村,散落在
期刊
祖母在世的时候,没有问过那把木甑置于何年何月。如今询问母亲,母亲说不晓得。在她解放初期嫁到陈家做媳妇的时候,那木甑就已经是旧木甑了。如此推来,现在闲散在废物筐里的木甑,起码也有70年以上的岁月了。   我家废物筐中的“废物”,其实都是一些有纪念意义或是能够教育后代的物件。就那把木甑而言,虽然已经散架了,但甑梆、甑担、甑筛、篾箍和草盖等零部件一样也没有少。我敬佩长辈们的心计,我相信他们把木甑之类的物
期刊
1964年下半年,按照上级的工作部署,安福县24个公社都开展了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简称“社教”)。吉安地区13个县(市)都以县(市)为单位集中在安福县帮助公社开展“社教”运动,我被安排在平都公社参加“社教”。   当时平都公社共8个生产大队、52个生产队,有农业户1064户、农业人口4700人。参加平都公社开展“社教”工作的干部共70余人,公社“社教”工作队负责人为万安县委副书记耿芝茂,是一位年
期刊
在赣州市章贡区洪城巷社区,有一位义务居民小组长,同时又担任该社区的书画小组和诗词小组组长。他虽已逾古稀之年,却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为了社区建设充分发挥自己的余热。在协助社区干部做好居委会工作的同时,他积极发动书画小组和诗词小组成员写诗作画,每年都在社区举办1至2次诗词、书法、绘画和根雕艺术展,每逢重大节日或纪念日,都在宣传橱窗展出会员们创作的新诗词作品。他就是戴启海老人。近日,笔者慕名对他进行了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