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介绍了海南方言及海南方言面临的问题,解释了微语言和语言经济学的概念,阐述了微语言对海南方言的传承和发展的作用,并提出微语言是海南方言传承的最佳载体,鼓励大学生们通过微语言的学习,促进海南方言的传承和发展。
关键词:语言经济学;微语言;海南方言
中国共有130 种语言中,其中40 多种语言已经濒危或临近濒危,海南的方言也面临着同样的危机。在海南,随着普通话的普及,人们而忽视了本土方言的学习,不会说海南话的孩子越来越多,导致更多的孩子不会说海南话,因此,保护本土方言迫在眉睫。这使得海南方言的保护与传承成为令人担忧的问题。
一、海南方言介绍
海南方言,也叫海南话,是海南的主要方言,属于汉藏语系汉语闽语系,分布在海口、文昌、琼海、万宁、定安、屯昌等汉区,以及大部分的少数民族地区,如澄迈、陵水、乐东、东方、昌江、琼中、五指山、三亚等地。全省有600多万人使用,占总人口的80%。是海南省使用最为广泛的方言。
二、目前海南方言面临的问题
根据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2009 规划课题《海南特区多元文化与多元语言政策研究》课题组的调查报告,发现海南的语言政策偏向于重普通话、轻本土语言。目前,海南省的语言政策仍然是以普通话为唯一的学校教学语言,政府大力推广普通话,而忽视了本土方言,忽视了海南的方言教育。海南话目前是海南省使用范围最广、影响最大的方言,由于现行教育语言政策及其他社会语言因素的影响,海南话的语言技能存在退化的趋势。
这种单一化的语言教育政策对海南的国际旅游岛发展和需要不相适应。
1)缺少海南话的语言环境。随着大量内地人口的涌入,普通话逐渐成为海南的主要交际语言,越来越多的海南年轻人不说海南方言,尤其是省会城市海口,大到机关、企事业单位,小到家庭成员之间、以及公共场合如农贸市场、商场、超市等,人们几乎都用普通话交流,越来越缺少海南方言的语言环境。
2)很多海南人缺乏本土语言传承的意识,对传授下一代海南方言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
3)對海南方言学习的误解。由于学校里都要求用普通话交流和上课,许多孩子都抗拒说海南方言,家长甚至是老师都认为讲海南话会影响普通话的发音,特别是小学阶段的学习,因此很多孩子在小学基本上都不说海南话,而错过了小学阶段最佳的语言学习时期,到了中学阶段,就更少有孩子主动学习海南方言了。
4)海南方言的精髓逐渐失传,特别那些来自劳动人民生活积累的词汇也逐渐消亡。很多海南人不认得海南方言字,这对当地的琼剧及海南乡土文学创作者是一种文化硬伤。
5)海南有许多食品、物品名字十分独特,用海南话称呼,十分传神到位,别有韵味,但如果译成普通话,则缺少一种亲切感。
由此可见,随着普通话的普及,海南话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在海南,讲普通话已经可以满足社会上的正常交往需要,因此很多家长从小教授孩子学习普通话,甚至学英语,而忽视了本土方言的学习。不会说海南话的孩子越来越多,导致更多的孩子不会说海南话,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数十年以后,海南还有多少人会说海南话?
三、从语言经济学角度看海南方言的传承
对于海南话的保护和传承,不少学者提出了建议,如让政府加大教育资金的投入,出台地方法规保护海南话,甚至建议学校用本地方言授课,通过授课的形式让更多人学习海南话。
然而从语言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这是属于高投入、低回报的经济行为,违反了语言经济学中关于价值和效用“均衡”的思想。
什么是语言经济学?
语言经济学是在教育经济学和西方人力资本学说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它认为语言是一种人力资本,具有与其他资源一样的经济特性,即经济学本质的因素:价值和效用,费用和效益。它认为在推广和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应该关注付出的成本和获得的收益。如果语言学习者付出太大的时间、精力和金钱等成本,对于本来就学习兴趣不大的方言学习者而言,这是很不划算的“交易”,因为投资大,收益低。因此从语言经济学角度来看,依靠政府和社会办学,通过授课方式学习语言是一种“很不均衡”的投资行为。
四、微语言对海南方言传承的启示
从投资和成本付出角度来看,微语言是语言学习和传承的最佳方式。
1)微语言
微语言指的是网络空间里,"微博"、"微信"、"微小说"、"微访谈"、"微直播"等网络手段,在中国的网络空间里,这种微语言正在迅速蔓延。各种各样的“微语言”让中国网民进入“微生活”时代。随着微博等新媒介的兴起,中国网民正在迎来“微生活”时代。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生活受到年轻人尤其是“90后”的追捧。“微信”是“微生活”家族中的新成员,与传统的短信沟通方式相比,微信更灵活、人性化,且节省资费。各种各样的“微语言”让中国网民进入“微生活”时代。各种微语言正充斥着我们的生活。
2)微语言对方言传播的作用
①微语言的趣味性激发人民学习语言的兴趣。微语言简单易学、简短风趣,是方言传承的最佳载体。微语言走红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短、快、精,网民可以发表观感,也可以和他人分享讨论。微语言在引入地方方言之时保留了其音、其韵,个别方言发音在普通话中并没有其对应的汉字时,微语言在传播过程中也可以保留其音、其韵、其调。
②微语言学习的便利性
在如今高速发展的网络时代,只有有手机和网络,都能通过微语言学习和传播方言,打破了传统的学习理念。微语言打破了家庭和地域的限制,网络能传播到人们能触及到的任何地方。
③微语言的经济性。
人们可以通过微语言创作具有本地特色的微电影、微视频,加速了方言的传承。人们对方言制作的微电影、微小说的每一次阅读和转发,就意味着在创造经济效益。有了经济基础的依托,可为我们海南方言的传承事业提供强大的推力和保障。
五、微语言在高校中的实施建议
大学生作为新一代的年轻人主体,对海南方言的继承和传播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大学生作为时代潮流的先驱者,是微语言最大的受益者和传播者,因此,利用微语言制作和传播海南方言,将微语言作为海南方言的学习载体可以率先在高校中进行尝试。
1)成立海南方言微语言小组,研究海南方言的发音,制定系统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案;
2)以海南方言录制微电影、微视频,开设海南方言线上课堂,在本校招收学生,教授和传播海南方言,
3)制定评估方案,定期考核学生学习效果,考察微语言的学习和传播效果,评估教学内容,并加以改进。
六、结语
对于本土方言的保护和传承,从语言经济学的观点看,充满趣味性、简单易学的微语言是方言传承的最佳载体。因此我们应该加大微语言的建设,提高大学生方言意识,传播传授海南方言,让更多海南人学习、了解海南方言,将海南文化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 何丹丹.浅析“一带一路”背景下广西民族语言的传承与保护.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年第22卷第6期
[2]李德嘉.民族语言教育权的提出与保护.贵州民族研究,2019年第5期
[3]高慧鑫.生态语言学视角下的语言消失----以满族语为例.才智,2018年209期
[4]毛春洲.多元文化背景下海南特区语言政策与语言规划研究----东南亚岛屿国家和地区的语言政策好规划对海南的启示.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年第2期
[5]尚巾斌.民族杂居区民族语言的文化保护与功能传承.贵州民族研究,2017年第7期
[6]王琳.海南语言多样性的保护与传承.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6月,第29卷第3期
[7]王雅萱.生态语言学下少数民族杂居区语言生态环境建设.贵州民族研究,2018年第5期
[8]周芬芬, 张瑶娟.从微语言发展看少数民族语言的传承和开发———基于语言经济学视角.贵州民族研究,2017年第1期
关键词:语言经济学;微语言;海南方言
中国共有130 种语言中,其中40 多种语言已经濒危或临近濒危,海南的方言也面临着同样的危机。在海南,随着普通话的普及,人们而忽视了本土方言的学习,不会说海南话的孩子越来越多,导致更多的孩子不会说海南话,因此,保护本土方言迫在眉睫。这使得海南方言的保护与传承成为令人担忧的问题。
一、海南方言介绍
海南方言,也叫海南话,是海南的主要方言,属于汉藏语系汉语闽语系,分布在海口、文昌、琼海、万宁、定安、屯昌等汉区,以及大部分的少数民族地区,如澄迈、陵水、乐东、东方、昌江、琼中、五指山、三亚等地。全省有600多万人使用,占总人口的80%。是海南省使用最为广泛的方言。
二、目前海南方言面临的问题
根据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2009 规划课题《海南特区多元文化与多元语言政策研究》课题组的调查报告,发现海南的语言政策偏向于重普通话、轻本土语言。目前,海南省的语言政策仍然是以普通话为唯一的学校教学语言,政府大力推广普通话,而忽视了本土方言,忽视了海南的方言教育。海南话目前是海南省使用范围最广、影响最大的方言,由于现行教育语言政策及其他社会语言因素的影响,海南话的语言技能存在退化的趋势。
这种单一化的语言教育政策对海南的国际旅游岛发展和需要不相适应。
1)缺少海南话的语言环境。随着大量内地人口的涌入,普通话逐渐成为海南的主要交际语言,越来越多的海南年轻人不说海南方言,尤其是省会城市海口,大到机关、企事业单位,小到家庭成员之间、以及公共场合如农贸市场、商场、超市等,人们几乎都用普通话交流,越来越缺少海南方言的语言环境。
2)很多海南人缺乏本土语言传承的意识,对传授下一代海南方言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
3)對海南方言学习的误解。由于学校里都要求用普通话交流和上课,许多孩子都抗拒说海南方言,家长甚至是老师都认为讲海南话会影响普通话的发音,特别是小学阶段的学习,因此很多孩子在小学基本上都不说海南话,而错过了小学阶段最佳的语言学习时期,到了中学阶段,就更少有孩子主动学习海南方言了。
4)海南方言的精髓逐渐失传,特别那些来自劳动人民生活积累的词汇也逐渐消亡。很多海南人不认得海南方言字,这对当地的琼剧及海南乡土文学创作者是一种文化硬伤。
5)海南有许多食品、物品名字十分独特,用海南话称呼,十分传神到位,别有韵味,但如果译成普通话,则缺少一种亲切感。
由此可见,随着普通话的普及,海南话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在海南,讲普通话已经可以满足社会上的正常交往需要,因此很多家长从小教授孩子学习普通话,甚至学英语,而忽视了本土方言的学习。不会说海南话的孩子越来越多,导致更多的孩子不会说海南话,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数十年以后,海南还有多少人会说海南话?
三、从语言经济学角度看海南方言的传承
对于海南话的保护和传承,不少学者提出了建议,如让政府加大教育资金的投入,出台地方法规保护海南话,甚至建议学校用本地方言授课,通过授课的形式让更多人学习海南话。
然而从语言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这是属于高投入、低回报的经济行为,违反了语言经济学中关于价值和效用“均衡”的思想。
什么是语言经济学?
语言经济学是在教育经济学和西方人力资本学说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它认为语言是一种人力资本,具有与其他资源一样的经济特性,即经济学本质的因素:价值和效用,费用和效益。它认为在推广和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应该关注付出的成本和获得的收益。如果语言学习者付出太大的时间、精力和金钱等成本,对于本来就学习兴趣不大的方言学习者而言,这是很不划算的“交易”,因为投资大,收益低。因此从语言经济学角度来看,依靠政府和社会办学,通过授课方式学习语言是一种“很不均衡”的投资行为。
四、微语言对海南方言传承的启示
从投资和成本付出角度来看,微语言是语言学习和传承的最佳方式。
1)微语言
微语言指的是网络空间里,"微博"、"微信"、"微小说"、"微访谈"、"微直播"等网络手段,在中国的网络空间里,这种微语言正在迅速蔓延。各种各样的“微语言”让中国网民进入“微生活”时代。随着微博等新媒介的兴起,中国网民正在迎来“微生活”时代。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生活受到年轻人尤其是“90后”的追捧。“微信”是“微生活”家族中的新成员,与传统的短信沟通方式相比,微信更灵活、人性化,且节省资费。各种各样的“微语言”让中国网民进入“微生活”时代。各种微语言正充斥着我们的生活。
2)微语言对方言传播的作用
①微语言的趣味性激发人民学习语言的兴趣。微语言简单易学、简短风趣,是方言传承的最佳载体。微语言走红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短、快、精,网民可以发表观感,也可以和他人分享讨论。微语言在引入地方方言之时保留了其音、其韵,个别方言发音在普通话中并没有其对应的汉字时,微语言在传播过程中也可以保留其音、其韵、其调。
②微语言学习的便利性
在如今高速发展的网络时代,只有有手机和网络,都能通过微语言学习和传播方言,打破了传统的学习理念。微语言打破了家庭和地域的限制,网络能传播到人们能触及到的任何地方。
③微语言的经济性。
人们可以通过微语言创作具有本地特色的微电影、微视频,加速了方言的传承。人们对方言制作的微电影、微小说的每一次阅读和转发,就意味着在创造经济效益。有了经济基础的依托,可为我们海南方言的传承事业提供强大的推力和保障。
五、微语言在高校中的实施建议
大学生作为新一代的年轻人主体,对海南方言的继承和传播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大学生作为时代潮流的先驱者,是微语言最大的受益者和传播者,因此,利用微语言制作和传播海南方言,将微语言作为海南方言的学习载体可以率先在高校中进行尝试。
1)成立海南方言微语言小组,研究海南方言的发音,制定系统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案;
2)以海南方言录制微电影、微视频,开设海南方言线上课堂,在本校招收学生,教授和传播海南方言,
3)制定评估方案,定期考核学生学习效果,考察微语言的学习和传播效果,评估教学内容,并加以改进。
六、结语
对于本土方言的保护和传承,从语言经济学的观点看,充满趣味性、简单易学的微语言是方言传承的最佳载体。因此我们应该加大微语言的建设,提高大学生方言意识,传播传授海南方言,让更多海南人学习、了解海南方言,将海南文化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 何丹丹.浅析“一带一路”背景下广西民族语言的传承与保护.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年第22卷第6期
[2]李德嘉.民族语言教育权的提出与保护.贵州民族研究,2019年第5期
[3]高慧鑫.生态语言学视角下的语言消失----以满族语为例.才智,2018年209期
[4]毛春洲.多元文化背景下海南特区语言政策与语言规划研究----东南亚岛屿国家和地区的语言政策好规划对海南的启示.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年第2期
[5]尚巾斌.民族杂居区民族语言的文化保护与功能传承.贵州民族研究,2017年第7期
[6]王琳.海南语言多样性的保护与传承.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6月,第29卷第3期
[7]王雅萱.生态语言学下少数民族杂居区语言生态环境建设.贵州民族研究,2018年第5期
[8]周芬芬, 张瑶娟.从微语言发展看少数民族语言的传承和开发———基于语言经济学视角.贵州民族研究,2017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