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中城市院前心脏性猝死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来源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688131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张在其 骆福添 陈兵 陈锋 公保才旦 黄力 柯俊 赖欣 李继良 李金年 林才经 刘向 陆家韬 孟庆华 宁哗 裴雅春 孙文会 熊悦安 张斌 赵兴吉 欧阳文伟 张在其 陈文标 陈玮莹 郭彦池 杨正飞 黄子通
  
  【摘要】 目的 调查我国大中城市院前心脏性猝死患者流行病学情况,探讨院前心脏性猝死病例特点。方法 从我国8个大中城市急救中心系统数据库中导出2008年度全部死亡数据,就其有完整记录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①院前心脏性猝死的调度时间、到达时间、现场时间、返回时间、总时间、急救半径分别为(2.12±1.02)min、(14.10±7.05)min、(24.79±12.08)min、(13.79±6.61)min、(54.80±25.36)min、7.90±3.92(km);②院前心脏性猝死的病例数以第一季度为最多,且最多时间段是8:00~10:00,最少时间段是2:00~4:00;③男性院前心脏性猝死明显多于女性,但年龄明显小于女性;④院前心脏性猝死目击者CPR为4.48%,医护人员现场CPR成功率2.26%。结论 ①心脏性猝死已成为我国大中城市最常见的院前死亡原因;②加强心血管病防治,提高中老年患者的常见急危重症早期识别与院前急救水平以及普及公众CPR对降低死亡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院前急救;心脏性猝死;流行病学分析
  
  The epidemiological analysis of patients in pre-hospital sudden cardiac death for our large and medium-sized cities
  
  ZHANG Zai-qi,LUO Fu-tian,CHEN Bing,et al.
  Department of emergency,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Guangzhou,Guangdong,Guangzhou 51012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pidemiological information of patients in pre-hospital sudden cardiac death for our large and medium-sized cities and probe the patients’ characteristic.Methods The death data in 2008 were exported from the computer databases of 8 large and medium-sized cities’ emergency medical centers in our country.The thorough records of death data were conducted to statistical analysis.Results ①The scheduling time,running time,rescue time,returning time,total time and service radius in the sudden cardiac death group were(2.12±1.02),(14.10±7.05),(24.79±12.08),(13.79±6.61),(54.80±25.36)minutes and 7.90±3.92(km)respectively.②The patients’ amount of sudden cardiac death group was at most in first quarter,and the most time slice of patients’ amount was 8:00~10:00,and the least time slice of patients’ amount was 2:00~4:00.③The sudden cardiac death amount of male patients was more than that of female patients,and its age was less than that of female patients.④The percentage of witness’ CPR was 4.48%,and the success rates of medical care personnel’ CPR was 2.26%.Conclusion ①The sudden cardiac death is the overriding reason of death in our large and medium-sized cities.②It is very important to cut the death rate of the middle-old age patients by strengthening prevention and cure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discerning the critical illness early,improving the level of pre-hospital medical care and popularizing CPR to public.
  【Key words】Pre-hospital medical care; Sudden cardiac death; Epidemiological analysis
  
  我國大中城市院前急救设备设施与急救能力日益完善、增强,但迄今尚未见全国性院前心脏性猝死流行病学调查报告。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建立了由福州、广州、海口、天津、武汉、西宁、重庆、中山等8个城市急救中心参加的多中心研究协作组,现将回顾性调查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由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牵头,与上述8个城市的急救中心合作,从其指挥系统数据库中将200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所有院前死亡患者导出为Excel数据,将其有完整记录的资料(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呼救时间及地点、主诉、现病史、既往病史、症状及体征、初步诊断、现场急救情况、死亡情况等)进行汇总,由专人进行统计与分析。
  1.2 年龄、性别分类方法 年龄共分为0~14岁、15~20岁、21~30岁、31~40岁、41~50岁、51~60岁、61~70岁、>70岁 等八类,每类再按男、女性别分成二组,年龄、性别不能确定的归为其他类。
  1.3 心脏性猝死入选标准及方法
  1.3.1 入选标准参照文献[1] 由于心脏原因引起的无法预料的急性症状出现后1 h内的自然死亡,以前可有或无心脏病史;其排除标准:①已经出现其他明确证据的死亡患者,如创伤、自杀、暴力、脑血管意外等;②患有已知终末疾病,如晚期癌症、尿毒症、其他特定疾病等。
  1.3.2 入选方法 ①对于所有死亡患者,根据系统原始记录初步明确死因,将死于循环系统疾病的患者作为重点分析对象,由各急救中心组织心血管医师回访死者家属或目击者以明确是否属于心脏性猝死,对不能回访的,则主要根据既往史、现病史以及症状开始到意识丧失的时间进行综合判断;②将各急救中心初步确定的心脏性猝死资料汇集到中山大学心肺脑复苏研究所,再组织心血管医师逐一甄别。
  1.4 現场CPR成功判断方法 根据文献以胸外按压停止后,自主循环恢复维持20 min以上为标准[2]
  1.5 统计学处理方法 有关数值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差异无显著性;P<0.05,差异有显著性;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2 结果
  院前心脏性猝死的病例数量为3126例,其院前急救时间及急救半径、月份分布、时段分布、平均年龄、性别构成、年龄及性别分布、病因构成、现场CPR情况见图1~8。
  注:调度时间—呼叫至出车时间;到达时间—出车至现场时间;现场时间—到达至返回时间;返回时间—返回至医院时间;急救半径—出车至现场距离
  3 讨论
  3.1 院前心脏性猝死患者的调度时间、到达时间、现场时间、返回时间、总时间、急救半径分别为(2.12±1.02)min、(14.10±7.05)min、(24.79±12.08)min、(13.79±6.61)min、(54.80±25.36)min、(7.90±3.92)km,说明我国大中城市总体院前急救速度是较快的,尽管与其他发达国家尚有差距[3,4]
  3.2 院前心脏性猝死患者第一、二、三、四季度分别占34.61%、25.94%、18.27%、21.18%,以第一季度为最多,这种分布特点可能与心脑血管及呼吸系统疾病高发时间在冬末春初季节相关[5]
  3.3 院前心脏性猝死患者从0:00~2:00开始下降,至2:00~4:00达最低,然后开始上升,至8:00~10:00达最高峰,然后保持下降趋势。这种分布特点与新加坡Lateef F等报道类似[6],其原因可能与心脑血管病常在凌晨发生相关。
  3.4 本组资料表明,男性心脏性猝死明显多于女性,其比例为1.76:1,且年龄明显小于女性(P<0.01),年龄以51岁以上的中老年阶段最多,占总死亡的73.16%%,其中70岁以上占总死亡的43.60%,以上说明心脏性猝死主要以中老年患者为主,类似国内外一些报道[7-10]
  3.5 本组资料还表明,院前心脏性猝死的目击者CPR为4.48%,医护人员现场CPR成功率2.26%。去年底北京阜外心血管医院的华伟等报道[11],我国心脏性猝死发生率为41.84/10万,若以13亿人口计算,我国猝死的人数约在54.4万/年,认为必须引起全社会关注,本研究结果也支持这种观点。如上所述,由于我国公众缺乏CPR意识,故目击者CPR非常低,当发生危及生命的时候呼救120是最主要方式,然而本组资料表明从呼救至到达现场时间平均为16.22 min,远远超过5 min复苏黄金时间[12],所以现场复苏成功率非常低,97.74%的患者在医护人员到达之前已经临床死亡,如果目击者能够对患者实施CPR等措施,就可以为医护人员抢救赢得宝贵的时间,然而很遗憾,在这方面我们与国外有很大差距[13,14]。本组资料还显示院前心脏性猝死患者的病因以冠心病为最多,占53.07%,其余依次是高心病(占19.74%)、其他(10.65%)、肺心病(7.93%)、心肌病(4.61%)、风心病(2.72%)、先心病(1.28%)。因此,加强心脑血管病和呼吸系统疾病防治,尤其提高中老年患者的常见急危重症早期识别与院前急救水平以及普及公众CPR对降低死亡有重要意义。
  3.6 值得注意的是,年龄与性别难以确定的其他例数占院前心脏性猝死的4.09%,这也是今后需要进一步加强的地方。
  3.7 各个国家情况不同,院前心脏性猝死患者流行病学情况将有所差别[15-17],即使在中国,由于各地自然条件、生活习惯、社会及经济发展水平不同,院前心脏性猝死患者的疾病谱也有差异[18-20],掌握本国及本地区院前心脏性猝死患者的流行病学情况,对于强化院前急救医护人员的知识结构和院前应对患者呼叫的战略有着重要意义。本研究为我国8个大中城市2008年度院前心脏性猝死回顾性调查分析,虽然受多种因素影响,如非随机抽样、年龄、性别难以确定的其他类所占比例较大以及死因缺乏尸检等等,从而使调查结果有一定的偏差,但由于是迄今全国范围内最大样本的流行病学调查,而且8个城市分布在华北、华中、华南、华西、西北等地区,在地里位置与社会、经济状况都有一定的代表性,因此无疑可作为我国大中城市院前心脏性猝死患者流行病学资料。
  参考文献
  [1] 叶任高,陆在英.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65-166,226,272-273.
  [2] Ian Jacobs,Vinay Nadkarni,Jan Bahr.Cardiac Arrest and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Outcome Reports.Circulation,2004,110:3385-3397.
  [3] Valefie J,De Maio,Ian G,et a1.CPR-only survivors 0f 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Implications for out-of-hospital care and cardiac arrest research methodology.Ann Emerg Med,2001,37:602- 608.
  [4] Ong ME,Ng FS,Overton J,et al.Geographic-time distribution of ambulance calls in Singapore:utility of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in ambulance deployment.Ann Acad Med Singapore,2009,38(3):184-191.
  [5] Ogata T,Kimura K,Minematsu K,et al.Variation in ischemic stroke frequency in Japan by season and by other variables.J Neurol Sci,2004,225(1-2):85-89.
  [6] Lateef F,Ong ME,Alfred T,et al.Circadian rhythm in cardiac arrest:the Singapore experience.Singapore Med J,2008,49(9):719-723.
  [7] Johansen H,Thillaiampalam S,Nguyen D,et al.Diseases of the circulatory system--hospitalization and mortality.Health Rep,2005,17(1):49-53.
  [8] Burrows S,van Niekerk A,Laflamme L,et al.Fatal injuries among urban children in South Africa:risk distribution and potential for reduction.Bull World Health Organ,2010,88(4):267-272.Epub 2009 Oct 14.
  [9] Mathers CD,Boerma T,Ma Fat D.Global and regional causes of death.Br Med Bull,2009,92:7-32.
  [10] 黄艺仪,何建桂,陈妙虹.广州市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中国医药导报,2009,6(34):129-131.
  [11] Wei Hua,Lin-Feng Zhang,Yang-Feng Wu,et al.Incidence of Sudden Cardiac Death in China-Analysis of 4 Regional Populations.JACC,2009,54(12):1110-1118.
  [12] 陈治国,陈慧君,张国良,等.开始心肺复苏时间与复苏成功后第12小时左室收缩功能的相关性分析.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08,14(4):210-210,222.
  [13] Makarov LM,Solokhin IuA.Sudden out of hospital cardiac death in children,adolescents,and subjects younger than 45 years.Kardiologiia,2009,49(11):33-38.
  [14] Adabag AS,Grandits GA,Prineas RJ,et al.Relation of heart rate parameters during exercise test to sudden death and all-cause mortality in asymptomatic men.Am J Cardiol,2008,101(10):1437-1443.
  [15] Straus SM,Bleuminka GS,Dielemana JP,et al.The incidence of sudden cardiac death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J Clin Epidemiol,2004,57:98-102.
  [16] Yan CJ,Wu TG.Clinical analysis of 46 cases with sudden cardiac death.Medical Recapitulate[Chinese],2007,13:2023-2024.
  [17] Chugh SS,Jui J,Gunson K,et al.Current burden of sudden cardiac death:multiple source surveillance versus retrospective death certificate-based review in a large U.S.community.J Am Coll Cardiol,2004,44:1268-1758.
  [18] 牛天平,曹云華,王兴权,等.兰州市25992例院前急救患者疾病谱分析和防控对策.中国急救医学,2009,29(4):1002-1949.
  [19] 琚沙,詹洁.1006例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分析.四川医学,2008,29(6):694-696.
  [20] 张在其,陈文标,陈玮莹,等.广州市2008年度院前急救调查分析.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10,15(2):67-72.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析妇产科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妊娠的发病机制、临床特征、治疗方法、预防措施。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3月到2012年11月期间收治的36例妇产科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总结其临床特征,患者采用药物和手术治疗相结合的方式,探析临床预防措施。结果:妇产科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较好,在治疗过程如果患者出现较大病灶或者特殊部位出现病灶则可采用药物辅助治疗进而
期刊
【摘要】目的: 探析结核性脑膜炎治疗中应用糖皮质激素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2月~2013年2月期间收治的80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抗结核治疗,治疗组4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甲泼尼龙,观察两组患者意识恢复、发热时间,脑脊液白细胞计数、蛋白质含量、氯化物、葡萄糖水平,同时观察其不良反应发生率,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
期刊
【摘要】目的:探析手术室和供应中心一体化消毒对手术安全的影响,为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以及降低手术切口的感染率。方法:本院于2011年3月采用手术室和供应中心一体化消毒即手术器械交接清点、清洗、包装、灭菌以及灭菌之后的转载运输等各个环节建立管理体系以及质量标准,加强流通管理,强化治疗监控,对比分析开展前1年和开展后1年各个环节问题发生率。结果:2010年3月到2011年3月手术器械交接、清洗、消毒、灭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索颅脑外伤后脑脊液漏的患者早期诊断和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48例颅脑外伤后脑脊液漏的患者临床表现和治疗过程。结果 45例经保守治疗或腰穿引流后均治愈,3例严重鼻漏患者通过手术修补漏口治愈。全组病例随访3~6个月无复发。结论 颅脑外伤脑脊液漏患者尽快确诊后给予早期合理的治疗措施,可取得良好疗效。  【关键词】 颅脑外伤;脑脊液漏;诊断;治疗    脑脊液漏是因为颅骨骨折的同时撕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方丝弓矫治技术在前牙外伤后部分移位或完全移位复位后的固定愈合效果。方法 用方丝弓矫治技术对32例前牙外伤脱位患者移位牙做固定结扎。结果 经4~6周固定,被固定的移位牙愈合良好,无松动,无明显错位和伸长。结论 方丝弓矫治技术用于牙外伤移位后的固定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 方丝弓矫治技术;牙外伤;移位;固定    前牙外伤后的移位,传统外伤移位牙的治疗有牙弓夹板固定
期刊
外感方汤剂与中药配方颗粒疗效对比观察    李晓东 高中方    【摘要】 目的 对比观察中药汤剂和配方颗粒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符合纳入标准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汤剂组与颗粒组,汤剂组服用外感方汤剂,颗粒组服用相应剂量中药配方颗粒,比较二者临床观察指标。结果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疗程、止咳天数和咽痛消失时间无明显差异,退热时间有明显差异,退热作用颗粒组优于汤剂组。结论 中药配方颗粒是替代中药
期刊
护理干预对心脏介入术后患者的影响    李志梅      心脏介入手术是目前治疗心脏病的重要方法之一[1],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如焦虑、恐惧等,对手术的实施和愈后均可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我们对心脏介入手术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调查,并在心脏手术患者中应用心理护理,获得较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月至2010年9月心脏介入手术患者188
期刊
【摘要】 目的 总结8例患者CT引导下125Ⅰ粒子植入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护理及术后防护。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行CT引导下125Ⅰ粒子植入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出现气胸3例,痰中带血2例,无一例并发肺栓塞。结论 125Ⅰ粒子植入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有效率达87.5%,不良反应少而轻。  【关键词】 125Ⅰ粒子;非小细胞肺癌;护理;术后防护    由于非小细
期刊
【摘要】 目的 了解甲状腺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并进行合理性分析。方法 通过查阅2009年6~12月的出院病例,对甲状腺手术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在调查的69份手术病例中63例未使用抗菌药物;6例均使用第一代头孢菌素,使用率8.7%。结论 我院医师均已掌握甲状腺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有效临床用药时机,用法用量亦均符合国家药典之规定。  【关键词】 甲状腺手术;抗菌素;治疗    
期刊
【摘要】 目的 总结分析维吾尔族口腔颌面部肿瘤的临床发病情况及构成特点。方法 收集1960~2008年12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住院且经病理确诊的771例口腔颌面肿瘤按其性质、组织类型、性别及部位等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711例口腔颌面部肿瘤中良性肿瘤占44.9%(346/771,),恶性肿瘤占55.1%(425/771)。恶性略高于良性。男469例,女302例,男女之比为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