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职业院校的发展趋势越来越迅猛,不少中职院校也顺应升格为高等职业院校,新升格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是教学一线的主力军。加强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培养尤为重要,也是提升学院师资的关键。本文分析探讨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培养的现状、问题,提出了相对应对策分析。
关键词:新升格;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培养机制
中职院校向高职院校升格初期,如何壮大师资力量是当前的热点话题。目前,大部分新升格高职院校引进青年教师,青年教师的数量,甚至超过了专任教师总数的一半。《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规定:“高等职业教育所要培养人才的目标是服务经济发展,适应社会需求,培养特点是培养具有较强技术应用能力和较宽知识面,以技术能力的提高为主线并结合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培养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大量的包括建设、生产、服务、管理等第一线的实际应用型技术人才。”[1]青年教师是高职院校的主力军和生力军,能否有效承担起高职院校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技术性应用型人才的使用,将直接影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加强新升格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培养,提升青年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当前很多高职院校能否评估成功甚至谋求长远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当前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培养理念的偏颇
新升格高职院校办学规模发展过快,在解决生源问题以后,又面临着师生比重不达标、优质教学资源不足的困境。为满足教学需要,很多高职院校大量引进青年教师作为教学机器使用,使其刚入职就承担起繁重的教学任务。许多青年教师刚入职要承担起两门或者更多课程的教学任务,有的青年教师一周20节甚至30节课,繁重的教学任务使他们没有充足的时间对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相互研讨,这种“重使用轻培养”的观念导致教学质量的下滑、降低青年教师工作的满意度和成就感。
(二)培养机制运行不完善
新升格高职院校大部分由中职院校发展而来,以前中职院校管理模式“痕迹”明显,在教师发展上,体现在适应高职院校特点的教师培养机制不完善。一是教师发展中心的作用没有发挥,培训提高的力度不够,特别是对新进青年教师上都是“重使用轻培养”。二是人才队伍建设中,没有反映人才成长的基本规律和不同专业之间的差异。三是考核激励机制不合理,考核要素中主要由学历、职称、成果数量等构成,而青年教师一般都是职称低、成果少,这就很容易引起青年教师的不满。而且大部分考核结果没有分析和反馈,使考核制度形同虚设,考核的激励作用无法充分发挥。
(三)缺少全面的职业规划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接受的专业教育与所从事的岗位工作存在很大的差异,需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需要他们从心理上认同高职院校教师这一岗位角色,并结合自身实际重新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职业发展规划。[2]但现在从高职院校中青年教师发展来看,青年教师入职后刚开始工作热情高涨,但是缺少老教师的引路,很多青年教师缺乏自我职业规划的意识与能力,职业发展方向不明确,久而久之对自己的工作产生怀疑,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二、新升格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培养的途径与策略
(一)转变观念,加强对青年教师培养的重视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服务于社会区域经济发展需要、以就业为导向、基于工学结合教育过程的应用型、实践型和技能型专业人才培养的高等教育。[3]高等职业教育要求高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在课堂内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还必须充分利用课堂、实验室和校外实习基地等多种教学资源,灵活设计和组织教学,围绕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青年教师刚从学校走出来,教学资源匮乏,高等职业院校应发挥中介作用,利用校企合作机会,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将青年教师派到企业和社会中进行专业实践锻炼,深入到社会生产、管理和经营第一线,以提高实践工作技能和教育教学水平。
(二)利用各种资源,多种形式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
利用校企合作、名师名家、师资技能等培训资源,以多种形式、多样化制定政策,加大投入,加强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实践技能、职业技能等多方面的培养。以我校为例,我校针对中青年教师培养,以“5221”教师培养工程为抓手,培育一支政治素质优、业务水平高、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足的中青年骨干教师队伍,引领和带动学院教师队伍整体提升。利用五年时间公开选拔、择优资助、重点培养、梯队晋升持续选拔和培养50名青年优才、20名骨干教师、20名专业名师、10名专业带头人;实行教师行业企业实践计划,鼓励多种形式的教师企业实践;实行名师名家进校园计划,邀请教育专家、行业名师定期深入教学一线,开展各种形式的讲座、培训与辅导,提升教师专业实践素养。
(三)制定培养计划,多方协力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引导
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制定科学的、有针对性的培养系统,做好职前和职后教育,多方协力积极加强青年教师的引导。首先,除了高教教师资格培训,还应该更多地安排有经验的教师给新教师的指导,让老教师对青年教师教学理念、教学技能、实践能力等进行指导,让新教师明晰教学具体要求和目标。其次,学校人事部门与教务处、系部、科研处多部门协力制定青年教师培养方案、确定青年教师培养计划,也鼓励青年教师结合本校、本专业的规划和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个人的发展规划,帮助青年教师制定长远的个人发展规划,以培养计划导向,挖掘青年教师内在的潜力和激发内驱力,实现个人的职业理想与目标。
三、结语
总之,高职院校中的青年教师是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影响因素,是高职院校办出特色的核心和关键。新升格高职院校只有不断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不断改革创新培养的方式,激发青年教师的自我成长,不断获得成就感,这样才能促进青年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才能打造一支满足现代职业教育要求的高水平、专业化的优秀青年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00]2号.
[2]左彩云,宋辉.《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培养机制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0(4)
[3]王业军.《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培养的途径与策略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0(10)
基金項目:重庆文化艺术职业学院院级课题“新升格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培养机制研究”(16WYZY38)阶段性成果。
关键词:新升格;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培养机制
中职院校向高职院校升格初期,如何壮大师资力量是当前的热点话题。目前,大部分新升格高职院校引进青年教师,青年教师的数量,甚至超过了专任教师总数的一半。《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规定:“高等职业教育所要培养人才的目标是服务经济发展,适应社会需求,培养特点是培养具有较强技术应用能力和较宽知识面,以技术能力的提高为主线并结合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培养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大量的包括建设、生产、服务、管理等第一线的实际应用型技术人才。”[1]青年教师是高职院校的主力军和生力军,能否有效承担起高职院校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技术性应用型人才的使用,将直接影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加强新升格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培养,提升青年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当前很多高职院校能否评估成功甚至谋求长远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当前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培养理念的偏颇
新升格高职院校办学规模发展过快,在解决生源问题以后,又面临着师生比重不达标、优质教学资源不足的困境。为满足教学需要,很多高职院校大量引进青年教师作为教学机器使用,使其刚入职就承担起繁重的教学任务。许多青年教师刚入职要承担起两门或者更多课程的教学任务,有的青年教师一周20节甚至30节课,繁重的教学任务使他们没有充足的时间对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相互研讨,这种“重使用轻培养”的观念导致教学质量的下滑、降低青年教师工作的满意度和成就感。
(二)培养机制运行不完善
新升格高职院校大部分由中职院校发展而来,以前中职院校管理模式“痕迹”明显,在教师发展上,体现在适应高职院校特点的教师培养机制不完善。一是教师发展中心的作用没有发挥,培训提高的力度不够,特别是对新进青年教师上都是“重使用轻培养”。二是人才队伍建设中,没有反映人才成长的基本规律和不同专业之间的差异。三是考核激励机制不合理,考核要素中主要由学历、职称、成果数量等构成,而青年教师一般都是职称低、成果少,这就很容易引起青年教师的不满。而且大部分考核结果没有分析和反馈,使考核制度形同虚设,考核的激励作用无法充分发挥。
(三)缺少全面的职业规划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接受的专业教育与所从事的岗位工作存在很大的差异,需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需要他们从心理上认同高职院校教师这一岗位角色,并结合自身实际重新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职业发展规划。[2]但现在从高职院校中青年教师发展来看,青年教师入职后刚开始工作热情高涨,但是缺少老教师的引路,很多青年教师缺乏自我职业规划的意识与能力,职业发展方向不明确,久而久之对自己的工作产生怀疑,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二、新升格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培养的途径与策略
(一)转变观念,加强对青年教师培养的重视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服务于社会区域经济发展需要、以就业为导向、基于工学结合教育过程的应用型、实践型和技能型专业人才培养的高等教育。[3]高等职业教育要求高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在课堂内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还必须充分利用课堂、实验室和校外实习基地等多种教学资源,灵活设计和组织教学,围绕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青年教师刚从学校走出来,教学资源匮乏,高等职业院校应发挥中介作用,利用校企合作机会,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将青年教师派到企业和社会中进行专业实践锻炼,深入到社会生产、管理和经营第一线,以提高实践工作技能和教育教学水平。
(二)利用各种资源,多种形式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
利用校企合作、名师名家、师资技能等培训资源,以多种形式、多样化制定政策,加大投入,加强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实践技能、职业技能等多方面的培养。以我校为例,我校针对中青年教师培养,以“5221”教师培养工程为抓手,培育一支政治素质优、业务水平高、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足的中青年骨干教师队伍,引领和带动学院教师队伍整体提升。利用五年时间公开选拔、择优资助、重点培养、梯队晋升持续选拔和培养50名青年优才、20名骨干教师、20名专业名师、10名专业带头人;实行教师行业企业实践计划,鼓励多种形式的教师企业实践;实行名师名家进校园计划,邀请教育专家、行业名师定期深入教学一线,开展各种形式的讲座、培训与辅导,提升教师专业实践素养。
(三)制定培养计划,多方协力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引导
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制定科学的、有针对性的培养系统,做好职前和职后教育,多方协力积极加强青年教师的引导。首先,除了高教教师资格培训,还应该更多地安排有经验的教师给新教师的指导,让老教师对青年教师教学理念、教学技能、实践能力等进行指导,让新教师明晰教学具体要求和目标。其次,学校人事部门与教务处、系部、科研处多部门协力制定青年教师培养方案、确定青年教师培养计划,也鼓励青年教师结合本校、本专业的规划和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个人的发展规划,帮助青年教师制定长远的个人发展规划,以培养计划导向,挖掘青年教师内在的潜力和激发内驱力,实现个人的职业理想与目标。
三、结语
总之,高职院校中的青年教师是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影响因素,是高职院校办出特色的核心和关键。新升格高职院校只有不断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不断改革创新培养的方式,激发青年教师的自我成长,不断获得成就感,这样才能促进青年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才能打造一支满足现代职业教育要求的高水平、专业化的优秀青年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00]2号.
[2]左彩云,宋辉.《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培养机制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0(4)
[3]王业军.《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培养的途径与策略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0(10)
基金項目:重庆文化艺术职业学院院级课题“新升格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培养机制研究”(16WYZY38)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