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孩子幼儿期的自我中心,如何教导他们走出自我中心,学会公平、分享、礼让、合作等基本和谐相处的行为,可是培养小小社交达人的重要一课哦!
人只要一出生,都有渴望跟外界互动沟通的意愿一个孩子社交能力的强弱是跟环境息息相关的,也就是他与生具有这个本能,可是这本能可不可以发展出一个比较好的新技能,是非常需要后天环境的提供。而且,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每个孩子也有属于他自己的社交圈子和交往方式。
孩子社交技能缺乏的表现
1 在家一条龙,外出一条虫。
孩子在家还挺活泼的,但是一到外面立刻就变得怯生生的,不是躲在大人背后不敢出来,就是十分羞怯地看着人家不敢说话,更不敢与人有任何身体的接触,似乎跟人交往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
2 我的地盘,我说了算。
孩子只要跟其他小朋友在一起玩,就喜欢指手划脚,支配欲极强、总是一会儿指挥这个,一会儿支配那个,好像他就是地地道道的“大王”,其他人都得听他的。
3 谁让我不爽,我就揍谁。
孩子喜欢跟小朋友一起玩,但是稍不如意就打人、推人、咬人,过不了多久就和大家闹得很不愉快。
4 我只跟他玩,不跟你们玩。
孩子只偏爱某种类型的小朋友,跟这类小朋友在一起常常会玩得很开心,但是跟别的类型的小朋友在一起就不那么容易玩开来。交往的选择性和局限性很大。
改善孩子交往力所能及的方法
让孩子学习与陌生人说话
有的父母怕孩子单独外出会闯祸,而吓唬孩子,让孩子变得胆小,怕见生人;有的父母怕孩子外出受到别人的欺侮,怕吃亏、学坏,认为还是关在家中好;有的怕孩子与人接触传染疾病,情愿将孩子闭门独处。
事实是,只有与不安全的陌生人交往才是不安全的。所以父母应该创设外出活动和与人交往的条件,放手鼓励孩子和周围的小朋友玩耍,让孩子在和陌生的小朋友的交往中自然地提高交往能力。譬如:和左邻右舍打个招呼,问个好;和熟悉的、性情温和的、年龄稍大几岁的小朋友一起游戏;再慢慢过渡到走亲访友,去公园和同伴嬉戏,利用乘车、散步的机会和陌生人接触等。
让孩子愉快交流
很多孩子都有这个情况:一出门见人就扭扭捏捏,躲在妈妈身后不敢说话,尤其是人多的场合孩子更感到羞涩,甚至会用任性哭闹来催促妈妈快些离开这令他不愉快的地方。这时候,如果妈妈顺从宝宝的意见,就会助长孩子的这种见人发憷的习惯。
此时,父母首先应该鼓励和肯定他说话的内容,并经常教他一些儿歌,短小的故事,让他感到“我很会说话,我讲的话很好听”。而且,父母可以利用节假日走亲戚,比如上爷爷奶奶家,外公外婆家的机会,让孩子当众讲述故事和儿歌,让他在这样的场合中,体会到我说的话大家都很愿意听,从而增加说话的勇气。还有,父母最好跟孩子的幼儿园进行密切的联系,希望老师让他有机会在小组中或集体中表述自己的想法,这样他就会逐渐增强说话的勇气。在孩子不断地表达过程中,积极鼓励他,支持他,使孩子走出说话胆怯的误区。
教孩子使用礼貌用语
培养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使孩子形成谦虚有礼的行为方式更好地适应社会交往。教给孩子与人交往的礼貌用语,如与人打招呼、接电话的用语,如何回答别人的问题、向他人问路、请教等等。当孩子在熟人或者陌生人面前能够很好地使用礼貌用语的时候,通常会得到对方的良好反馈,这对增强孩子交往的信心大有益处。当孩子得到别人的赞扬和鼓励的时候,他也会更乐于交往,这在无形中增加了孩子主动交往的机会,孩子的交往能力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
修正交往中的不当行为
和大人们样,孩子在交往过程中也可能出现不当行为,如欺负小朋友或者过分吝啬等。这些交往中的不当行为都可能使孩子在小朋友中不受欢迎。这时,父母的任务就是要帮助孩子认识自己行为的不当之处,帮助他改进行为,重新获得持久的友情。
自制礼物表心意
春节是回乡探亲的最佳时刻,亲人们欢聚一堂,宝宝都会收到压岁钱。但长辈的好意,古老的习俗有可能被宝宝当成是理所当然。如何抵消压岁钱带给宝宝的虚荣心呢?过年前,父母可以让宝宝为亲戚朋友准备一点“小礼物”——可以是送给大人的。也可以是送给小孩子的,告诉宝宝礼物不必很贵重。让宝宝自己决定送什么,可以是宝宝自己做的贺卡或卡通书、小玩具。这样宝宝收压岁钱的时候,就能明白这是“礼尚往来”了。
邀请小朋友到家里来玩或是做客
现代父母常有一个误区,就是想时刻保持一个整齐完好的家所以,父母们不太愿意让自己的孩子邀请左邻右舍的小朋友来家玩,最多也是在小区里简单交往。如果父母鼓励孩子邀请小朋友到家里来玩,孩子们就会有更多的时间在一起,也会有更多的机会学习处理游戏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纠纷。孩子的交往也如同成人的交往,既可以请进来,也可以走出去,两者同样重要。为了避免自己的孩子给别人添麻烦,您可以让孩子带些小礼物去小朋友家,这样既周到、也礼貌,还能让孩子学会分享。
父母引导孩子交往的误区
误区一:朋友越多越好。没有朋友固然不是良好的交往状态,但如果孩子有很多朋友,但友谊却不能持久,您也要反省孩子是不是在交往上出了问题、能够维系较长时间的友谊,即使您的孩子只有一个朋友,您也不必太担心,
误区二:孩子大声说话,能给人开朗的感觉,这是就是“会交际”。大声嚷嚷并不比用温和的口吻说话更有说服力在孩子的交往中,能不能维系友谊才是问题的关键。
误区三:孩子还小孔貌不周全没关系。
讲礼貌的习惯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从小培养起来的。您的孩子越早拥有礼貌的态度,他就越容易被别人接受。
误区四:认识新朋友才是“交际”。认识新朋友固然可以提高孩子的交往能力,孩子大部分的时间是和家人在一起的,和家人的和谐相处也可以看出孩子的交往能力。
误区五:孩子应该和“聪明”的孩子交往。父母应该让孩子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弱项和强项即使孩子的小伙伴在某个方面不如您的孩子,但别人的长处仍是值得去学习的,除了学习上“聪明”,对人有礼貌、能替别人着想等好的品质也应该学习。
误区六:父母代替孩子交往。一些父母在孩子交往问题上表现得比较好面子,有时会担心孩子不会交往,就索性代替孩子交往。例如,有个妈妈虚荣心很重,每当她带着孩子见到熟人,孩子还没有说话,妈妈就先开了口:“我们家孩子胆子比较小,内向,羞怯。”其实,妈妈就是担心孩子不会说话,说得不得体而让她没面子。这样一来,孩子本来想要说的话也不敢讲出口了。其实,当父母代替孩子交往的时候,实际上是在保全自己所谓的“尊严”和“面子”,这样做,父母虽然保全了“面子”,孩子却损失了可贵的交往机会。
父母要重视孩子与人交往的各种现象和问题,并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个性特点采取适宜的教育方法,帮助孩子同时提升才气指数和人气指数,这样的人际交往既是孩子智慧的源泉,更是孩子快乐的源泉。
人只要一出生,都有渴望跟外界互动沟通的意愿一个孩子社交能力的强弱是跟环境息息相关的,也就是他与生具有这个本能,可是这本能可不可以发展出一个比较好的新技能,是非常需要后天环境的提供。而且,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每个孩子也有属于他自己的社交圈子和交往方式。
孩子社交技能缺乏的表现
1 在家一条龙,外出一条虫。
孩子在家还挺活泼的,但是一到外面立刻就变得怯生生的,不是躲在大人背后不敢出来,就是十分羞怯地看着人家不敢说话,更不敢与人有任何身体的接触,似乎跟人交往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
2 我的地盘,我说了算。
孩子只要跟其他小朋友在一起玩,就喜欢指手划脚,支配欲极强、总是一会儿指挥这个,一会儿支配那个,好像他就是地地道道的“大王”,其他人都得听他的。
3 谁让我不爽,我就揍谁。
孩子喜欢跟小朋友一起玩,但是稍不如意就打人、推人、咬人,过不了多久就和大家闹得很不愉快。
4 我只跟他玩,不跟你们玩。
孩子只偏爱某种类型的小朋友,跟这类小朋友在一起常常会玩得很开心,但是跟别的类型的小朋友在一起就不那么容易玩开来。交往的选择性和局限性很大。
改善孩子交往力所能及的方法
让孩子学习与陌生人说话
有的父母怕孩子单独外出会闯祸,而吓唬孩子,让孩子变得胆小,怕见生人;有的父母怕孩子外出受到别人的欺侮,怕吃亏、学坏,认为还是关在家中好;有的怕孩子与人接触传染疾病,情愿将孩子闭门独处。
事实是,只有与不安全的陌生人交往才是不安全的。所以父母应该创设外出活动和与人交往的条件,放手鼓励孩子和周围的小朋友玩耍,让孩子在和陌生的小朋友的交往中自然地提高交往能力。譬如:和左邻右舍打个招呼,问个好;和熟悉的、性情温和的、年龄稍大几岁的小朋友一起游戏;再慢慢过渡到走亲访友,去公园和同伴嬉戏,利用乘车、散步的机会和陌生人接触等。
让孩子愉快交流
很多孩子都有这个情况:一出门见人就扭扭捏捏,躲在妈妈身后不敢说话,尤其是人多的场合孩子更感到羞涩,甚至会用任性哭闹来催促妈妈快些离开这令他不愉快的地方。这时候,如果妈妈顺从宝宝的意见,就会助长孩子的这种见人发憷的习惯。
此时,父母首先应该鼓励和肯定他说话的内容,并经常教他一些儿歌,短小的故事,让他感到“我很会说话,我讲的话很好听”。而且,父母可以利用节假日走亲戚,比如上爷爷奶奶家,外公外婆家的机会,让孩子当众讲述故事和儿歌,让他在这样的场合中,体会到我说的话大家都很愿意听,从而增加说话的勇气。还有,父母最好跟孩子的幼儿园进行密切的联系,希望老师让他有机会在小组中或集体中表述自己的想法,这样他就会逐渐增强说话的勇气。在孩子不断地表达过程中,积极鼓励他,支持他,使孩子走出说话胆怯的误区。
教孩子使用礼貌用语
培养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使孩子形成谦虚有礼的行为方式更好地适应社会交往。教给孩子与人交往的礼貌用语,如与人打招呼、接电话的用语,如何回答别人的问题、向他人问路、请教等等。当孩子在熟人或者陌生人面前能够很好地使用礼貌用语的时候,通常会得到对方的良好反馈,这对增强孩子交往的信心大有益处。当孩子得到别人的赞扬和鼓励的时候,他也会更乐于交往,这在无形中增加了孩子主动交往的机会,孩子的交往能力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
修正交往中的不当行为
和大人们样,孩子在交往过程中也可能出现不当行为,如欺负小朋友或者过分吝啬等。这些交往中的不当行为都可能使孩子在小朋友中不受欢迎。这时,父母的任务就是要帮助孩子认识自己行为的不当之处,帮助他改进行为,重新获得持久的友情。
自制礼物表心意
春节是回乡探亲的最佳时刻,亲人们欢聚一堂,宝宝都会收到压岁钱。但长辈的好意,古老的习俗有可能被宝宝当成是理所当然。如何抵消压岁钱带给宝宝的虚荣心呢?过年前,父母可以让宝宝为亲戚朋友准备一点“小礼物”——可以是送给大人的。也可以是送给小孩子的,告诉宝宝礼物不必很贵重。让宝宝自己决定送什么,可以是宝宝自己做的贺卡或卡通书、小玩具。这样宝宝收压岁钱的时候,就能明白这是“礼尚往来”了。
邀请小朋友到家里来玩或是做客
现代父母常有一个误区,就是想时刻保持一个整齐完好的家所以,父母们不太愿意让自己的孩子邀请左邻右舍的小朋友来家玩,最多也是在小区里简单交往。如果父母鼓励孩子邀请小朋友到家里来玩,孩子们就会有更多的时间在一起,也会有更多的机会学习处理游戏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纠纷。孩子的交往也如同成人的交往,既可以请进来,也可以走出去,两者同样重要。为了避免自己的孩子给别人添麻烦,您可以让孩子带些小礼物去小朋友家,这样既周到、也礼貌,还能让孩子学会分享。
父母引导孩子交往的误区
误区一:朋友越多越好。没有朋友固然不是良好的交往状态,但如果孩子有很多朋友,但友谊却不能持久,您也要反省孩子是不是在交往上出了问题、能够维系较长时间的友谊,即使您的孩子只有一个朋友,您也不必太担心,
误区二:孩子大声说话,能给人开朗的感觉,这是就是“会交际”。大声嚷嚷并不比用温和的口吻说话更有说服力在孩子的交往中,能不能维系友谊才是问题的关键。
误区三:孩子还小孔貌不周全没关系。
讲礼貌的习惯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从小培养起来的。您的孩子越早拥有礼貌的态度,他就越容易被别人接受。
误区四:认识新朋友才是“交际”。认识新朋友固然可以提高孩子的交往能力,孩子大部分的时间是和家人在一起的,和家人的和谐相处也可以看出孩子的交往能力。
误区五:孩子应该和“聪明”的孩子交往。父母应该让孩子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弱项和强项即使孩子的小伙伴在某个方面不如您的孩子,但别人的长处仍是值得去学习的,除了学习上“聪明”,对人有礼貌、能替别人着想等好的品质也应该学习。
误区六:父母代替孩子交往。一些父母在孩子交往问题上表现得比较好面子,有时会担心孩子不会交往,就索性代替孩子交往。例如,有个妈妈虚荣心很重,每当她带着孩子见到熟人,孩子还没有说话,妈妈就先开了口:“我们家孩子胆子比较小,内向,羞怯。”其实,妈妈就是担心孩子不会说话,说得不得体而让她没面子。这样一来,孩子本来想要说的话也不敢讲出口了。其实,当父母代替孩子交往的时候,实际上是在保全自己所谓的“尊严”和“面子”,这样做,父母虽然保全了“面子”,孩子却损失了可贵的交往机会。
父母要重视孩子与人交往的各种现象和问题,并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个性特点采取适宜的教育方法,帮助孩子同时提升才气指数和人气指数,这样的人际交往既是孩子智慧的源泉,更是孩子快乐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