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段时间,一篇名为《每天2点睡觉,37岁年轻父亲查出胃癌晚期,遗愿清单让人泪崩!》的文章在微信朋友圈疯传,文章里的主人公叫刘凌峰,他在地产广告圈内颇具名气。自认为身体素质一向良好的刘凌峰于今年6月在出差路上腹痛难忍,病倒并住进了ICU病房,当天即被检查出患有腹膜炎合并胆囊结石、肾结石、尿路感染、肠梗阻等多项疾病,并在两天后查出了晚期胃癌。这对于37岁并且还是两个孩子父亲的刘凌峰来讲犹如晴天霹雳,这一切来得太突然,妻子王妮娜根本不敢相信。在化疗期间,刘凌峰在微信朋友圈内,晒出了他广为流传的人生最后历程最想完成的10个心愿,让所有看过的人心酸和惋惜。
事实上,刘凌峰在业内是有名的“拼命三郎”,他为了业绩几乎疯狂加班,频繁出差,经常加班到凌晨,酒桌上的应酬更是家常便饭,为此也取得了不小的成绩。而他的工作负荷却已远超出其身体的承受极限。特别是今年年初,他从武汉到深圳创业,出差跑业务的次数越来越多,一切变得更加忙碌。业务越多,应酬越多,压力也越大,抽烟、喝酒、熬夜是他生活的常态。据了解,刘凌峰几乎每天都是凌晨2点之后才睡觉,最拼的一次,他连续工作了70个小时而没有合过眼。睡觉对于刘凌峰来说,简直是在浪费时间。
像刘凌峰这样熬夜晚睡的人在中国乃至全球范围内都较为普遍,尤其是年轻人。据英国睡眠协会提供的数据,英国人每晚只睡5-6小时的英国人,占总人口的1/3,几乎有一半英国人声称,他们在遇到压力,产生焦虑时会无法入睡。另外,美国有20%的人在工作日的睡眠时间不足6小时,日本人的平均睡眠时间则还要少得多,而在加拿大,德国等国家,大多数人会选择在周末“补觉”。
另据中国医师协会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发布了一份《2018中国睡眠指数》报告显示,全球成年人里超过六成存在某种影响睡眠的医学问题,四分之一的成年人有失眠问题。而在睡眠质量欠佳的人群中,“90后”人群占比突出,并且普遍反映有一定的“入睡困难”,而仅有约四分之一的“90后”睡眠质量较好。调查报告还显示,约有四分之三的“90后”都是在晚上11点以后入睡,有三分之一是在凌晨1点后入睡,晚睡晚起的“猫头鹰型”和晚睡早起的“蜂鸟型”作息占到六成以上,仅有17.5%的人能保持“早睡早起”习惯。
地球上所有生命体的遗传基因,均是经过漫长自然选择的。一切生命活动,都与太阳的活动息息相关。因此,适应由地球公转和自转所产生的四季和昼夜环境变化,时刻与周围环境进行信息同步,是所有生物通过一代一代自然选择最终固化在基因中的生存机制,即生物钟。2017年诺贝尔医学奖获奖者杰弗里·霍尔(Jeffrey C. Hall)、迈克尔·罗斯巴什(Michael Rosbash)和迈克尔·扬(Michael W. Young)三人正是在生物分子层面发现并阐明了生物昼夜节律。
研究发现,在我们的大脑中,有个称为视交叉上核(suprachiasmatic nucleus)地方,即中枢时钟(master clock),它负责将视觉感受细胞传递过来的感光信号进行整合,并向身体外周的时钟(peripheral clocks)传递信息,且这个中枢时钟会每天根据地球自转周期校对一次。该中枢时钟的角色就是总监工,它会根据视觉感受器接收视神经传来的信息,通过分析判断,告知体内其他细胞统一协调工作和休息。该中枢时钟告知其他细胞的方式之一就是通过分泌激素。其中,由松果腺体分泌的褪黑素就是帮助调节睡眠的重要信号之一,它会根据周围光线的明暗变化做出反应。只要在黑暗环境中待上足够长的时间,身体就会分泌褪黑素,帮助入睡。当太阳升起,随着光照渐强,人体变会停止分泌褪黑素,并开始分泌血清素(一种刺激情绪的神经传递素),它将和褪黑素此消彼长。
生物钟的正常运作,不仅保证生命的稳态,更和人体健康息息相关。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生物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相较于生命漫长的进化史,19世纪诞生的人造光源和近几十年内诞生的电视机、电脑、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犹如沧海一粟。不幸的是,电子产品已经渗透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人类的基因却还停留在远古时代的自然生活状态,并不知道如何应对现代化的产物。但可怕的是,人类向来对自己会过度自信,为了满足欲望而对自然规律视而不见,直到碰得头破血流才知道反思。正如牛津大学睡眠和昼夜节律神经科学研究所主任拉塞尔·福斯特教授在BBC的《生物钟之日》节目中讲:“人类真的是一个超级傲慢的物种。我们以为能够抛弃40亿年的进化,忽略根据昼夜循环得到进化的这一事实。也许只有人类这一个物种,会妄图凌驾于自己的生物钟之上。而且,长期违背生物钟,将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
根据上述报告,“90后”睡眠质量差的原因主要来自工作和电子产品两方面。其中,互联网从业者睡眠质量普遍较低,自媒体人和程序员是失眠最严重的人群,网约车司机、快递员和广告人的睡眠质量也普遍较低。同时,有四分之一的“90后”失眠是因为玩手机。可以看出,“90后”睡眠质量差的人群,基本上都是电子产品的重度依赖人群。研究表明,太阳光中的蓝光在帮助设置人体的生物钟,抑制褪黑素的分泌,提高人的灵敏度和各方面表现。但在天黑以后, 蓝光就成了一种不良光线。可是,目前市面上电脑手、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的屏幕所发出的光线基本上属于蓝光。要知道,人体中视觉感受细胞对蓝光特别敏感,当细胞感受到蓝光后,就会发出信号通知中枢时钟,中枢时钟就会认为现在天亮了,进一步减少褪黑素的分泌,并推迟生物钟,造成内分泌系统等一系列身体机能的紊乱,长此以往就会对健康造成极大地影响,甚至导致疾病。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强调:“充足的睡眠有助于保护脑神经细胞功能,帮助体力、脑力恢复。”神经细胞不可再生,没有高质量的睡眠就没有充足的氧供应神经细胞,甚至会导致神经细胞衰老、变性。已经有很多研究证明,长期失眠会导致认知功能衰退、抑郁焦虑等心理疾病,以及免疫系统衰退、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风险增加,甚至提升乳腺癌、前列腺癌、胃癌、结肠癌的发病风险。
时任联合国环境和发展委员会主席格罗·哈莱姆·布伦特兰夫人曾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使用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即“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个体的发展同样需要可持续性,我们既要满足当下的基本需要,又不能以损害健康、危害后续需要满足能力为代价。而那些为了获取财富或名利以及为了追求欲望满足而去疯狂加班、熬夜、晚睡或无视睡眠规律等透支生命的做法,正是违背了“个人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在竭泽而渔、杀鸡取卵。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的顾问史蒂芬·柯维博士(Stephen R. Covey)认为:“正确的思维是所有正确行为的灵感,而内在能量的现实化都是正确思维的结果。”对于绝大部分睡眠质量差的人来讲,最重要的是要学会正确的睡眠思维。那什么是正確的睡眠思维?简单来讲,就是“简化生活、专注当下、回归自然”。在生活中去尽量减少无意义的事情,拒绝无意义的社交,将时间和精力留出来,全神贯注去做更有意义的事情,比如自己喜爱的事业、帮助他人、健身锻炼等。随着无意义事情被拿掉越来越多,人就会越来越清楚什么才是真正有意义的事情。接下来就是回归自然,像人类祖先一样,遵照人类祖先一样的生活节律,同时怀着敬畏与感恩之心去对待生活。当生活变得简洁,工作变得专注,每天怀着敬畏与感恩之心在生活,你会惊奇地发现睡眠时间留出来了,睡眠质量也好了,身体在变得通畅,个人也会体验到幸福感的到来。
近期,来自美国加州大学大学洛杉矶分校的杰罗姆·M·西格尔(Jerome M. Siegel)及其同事对通过与三个远离现代喧嚣且依赖狩猎及采摘获取食物的部落居民一起生活,并通过给居民佩戴睡眠监测手环的方式对他们的睡眠情况进行持续跟踪,获得了多项研究发现。其中,研究者最重要的发现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睡一场好觉度过寒夜,就是一种幸福。西格尔表示:“他们以紧密的群体形式合作谋生,就像我们几千年前的祖先所做的那样,过着自给自足的日子,活得也很开心。看到他们,你就会明白原来生活所需是多么简单,活得精彩其实并非难事。”
事实上,刘凌峰在业内是有名的“拼命三郎”,他为了业绩几乎疯狂加班,频繁出差,经常加班到凌晨,酒桌上的应酬更是家常便饭,为此也取得了不小的成绩。而他的工作负荷却已远超出其身体的承受极限。特别是今年年初,他从武汉到深圳创业,出差跑业务的次数越来越多,一切变得更加忙碌。业务越多,应酬越多,压力也越大,抽烟、喝酒、熬夜是他生活的常态。据了解,刘凌峰几乎每天都是凌晨2点之后才睡觉,最拼的一次,他连续工作了70个小时而没有合过眼。睡觉对于刘凌峰来说,简直是在浪费时间。
再看生物钟
像刘凌峰这样熬夜晚睡的人在中国乃至全球范围内都较为普遍,尤其是年轻人。据英国睡眠协会提供的数据,英国人每晚只睡5-6小时的英国人,占总人口的1/3,几乎有一半英国人声称,他们在遇到压力,产生焦虑时会无法入睡。另外,美国有20%的人在工作日的睡眠时间不足6小时,日本人的平均睡眠时间则还要少得多,而在加拿大,德国等国家,大多数人会选择在周末“补觉”。
另据中国医师协会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发布了一份《2018中国睡眠指数》报告显示,全球成年人里超过六成存在某种影响睡眠的医学问题,四分之一的成年人有失眠问题。而在睡眠质量欠佳的人群中,“90后”人群占比突出,并且普遍反映有一定的“入睡困难”,而仅有约四分之一的“90后”睡眠质量较好。调查报告还显示,约有四分之三的“90后”都是在晚上11点以后入睡,有三分之一是在凌晨1点后入睡,晚睡晚起的“猫头鹰型”和晚睡早起的“蜂鸟型”作息占到六成以上,仅有17.5%的人能保持“早睡早起”习惯。
地球上所有生命体的遗传基因,均是经过漫长自然选择的。一切生命活动,都与太阳的活动息息相关。因此,适应由地球公转和自转所产生的四季和昼夜环境变化,时刻与周围环境进行信息同步,是所有生物通过一代一代自然选择最终固化在基因中的生存机制,即生物钟。2017年诺贝尔医学奖获奖者杰弗里·霍尔(Jeffrey C. Hall)、迈克尔·罗斯巴什(Michael Rosbash)和迈克尔·扬(Michael W. Young)三人正是在生物分子层面发现并阐明了生物昼夜节律。
研究发现,在我们的大脑中,有个称为视交叉上核(suprachiasmatic nucleus)地方,即中枢时钟(master clock),它负责将视觉感受细胞传递过来的感光信号进行整合,并向身体外周的时钟(peripheral clocks)传递信息,且这个中枢时钟会每天根据地球自转周期校对一次。该中枢时钟的角色就是总监工,它会根据视觉感受器接收视神经传来的信息,通过分析判断,告知体内其他细胞统一协调工作和休息。该中枢时钟告知其他细胞的方式之一就是通过分泌激素。其中,由松果腺体分泌的褪黑素就是帮助调节睡眠的重要信号之一,它会根据周围光线的明暗变化做出反应。只要在黑暗环境中待上足够长的时间,身体就会分泌褪黑素,帮助入睡。当太阳升起,随着光照渐强,人体变会停止分泌褪黑素,并开始分泌血清素(一种刺激情绪的神经传递素),它将和褪黑素此消彼长。
傲慢所要付出的代价
生物钟的正常运作,不仅保证生命的稳态,更和人体健康息息相关。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生物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相较于生命漫长的进化史,19世纪诞生的人造光源和近几十年内诞生的电视机、电脑、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犹如沧海一粟。不幸的是,电子产品已经渗透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人类的基因却还停留在远古时代的自然生活状态,并不知道如何应对现代化的产物。但可怕的是,人类向来对自己会过度自信,为了满足欲望而对自然规律视而不见,直到碰得头破血流才知道反思。正如牛津大学睡眠和昼夜节律神经科学研究所主任拉塞尔·福斯特教授在BBC的《生物钟之日》节目中讲:“人类真的是一个超级傲慢的物种。我们以为能够抛弃40亿年的进化,忽略根据昼夜循环得到进化的这一事实。也许只有人类这一个物种,会妄图凌驾于自己的生物钟之上。而且,长期违背生物钟,将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
根据上述报告,“90后”睡眠质量差的原因主要来自工作和电子产品两方面。其中,互联网从业者睡眠质量普遍较低,自媒体人和程序员是失眠最严重的人群,网约车司机、快递员和广告人的睡眠质量也普遍较低。同时,有四分之一的“90后”失眠是因为玩手机。可以看出,“90后”睡眠质量差的人群,基本上都是电子产品的重度依赖人群。研究表明,太阳光中的蓝光在帮助设置人体的生物钟,抑制褪黑素的分泌,提高人的灵敏度和各方面表现。但在天黑以后, 蓝光就成了一种不良光线。可是,目前市面上电脑手、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的屏幕所发出的光线基本上属于蓝光。要知道,人体中视觉感受细胞对蓝光特别敏感,当细胞感受到蓝光后,就会发出信号通知中枢时钟,中枢时钟就会认为现在天亮了,进一步减少褪黑素的分泌,并推迟生物钟,造成内分泌系统等一系列身体机能的紊乱,长此以往就会对健康造成极大地影响,甚至导致疾病。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强调:“充足的睡眠有助于保护脑神经细胞功能,帮助体力、脑力恢复。”神经细胞不可再生,没有高质量的睡眠就没有充足的氧供应神经细胞,甚至会导致神经细胞衰老、变性。已经有很多研究证明,长期失眠会导致认知功能衰退、抑郁焦虑等心理疾病,以及免疫系统衰退、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风险增加,甚至提升乳腺癌、前列腺癌、胃癌、结肠癌的发病风险。
睡眠也要可持续发展
时任联合国环境和发展委员会主席格罗·哈莱姆·布伦特兰夫人曾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使用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即“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个体的发展同样需要可持续性,我们既要满足当下的基本需要,又不能以损害健康、危害后续需要满足能力为代价。而那些为了获取财富或名利以及为了追求欲望满足而去疯狂加班、熬夜、晚睡或无视睡眠规律等透支生命的做法,正是违背了“个人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在竭泽而渔、杀鸡取卵。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的顾问史蒂芬·柯维博士(Stephen R. Covey)认为:“正确的思维是所有正确行为的灵感,而内在能量的现实化都是正确思维的结果。”对于绝大部分睡眠质量差的人来讲,最重要的是要学会正确的睡眠思维。那什么是正確的睡眠思维?简单来讲,就是“简化生活、专注当下、回归自然”。在生活中去尽量减少无意义的事情,拒绝无意义的社交,将时间和精力留出来,全神贯注去做更有意义的事情,比如自己喜爱的事业、帮助他人、健身锻炼等。随着无意义事情被拿掉越来越多,人就会越来越清楚什么才是真正有意义的事情。接下来就是回归自然,像人类祖先一样,遵照人类祖先一样的生活节律,同时怀着敬畏与感恩之心去对待生活。当生活变得简洁,工作变得专注,每天怀着敬畏与感恩之心在生活,你会惊奇地发现睡眠时间留出来了,睡眠质量也好了,身体在变得通畅,个人也会体验到幸福感的到来。
近期,来自美国加州大学大学洛杉矶分校的杰罗姆·M·西格尔(Jerome M. Siegel)及其同事对通过与三个远离现代喧嚣且依赖狩猎及采摘获取食物的部落居民一起生活,并通过给居民佩戴睡眠监测手环的方式对他们的睡眠情况进行持续跟踪,获得了多项研究发现。其中,研究者最重要的发现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睡一场好觉度过寒夜,就是一种幸福。西格尔表示:“他们以紧密的群体形式合作谋生,就像我们几千年前的祖先所做的那样,过着自给自足的日子,活得也很开心。看到他们,你就会明白原来生活所需是多么简单,活得精彩其实并非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