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主要是由课改前的自然课转化而来的。在小学科学的教材内容中,包含了丰富多彩的科学知识。当今社会信息化已经成为一种主流趋势,互联网在小学科学的课堂教学中同样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主要阐述了如何利用网络资源,为小学科学的教学提供有利的辅助作用。
随着人类社会进入互联网信息时代,加上课程改革的深入,让科学教育的改革接受新兴的网络文化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对网络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在逐渐走向新的阶段。小学科學内容具有抽象性、广阔性和复杂性,再加上受到常规实验性质与实验仪器的限制和影响,教师的单纯教授难以完成高效的教学任务。而利用网络资源来优化小学科学的教学,对提高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那么应该如何利用网络资源,来辅助和促进小学科学的教学呢?笔者就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利用网络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科学作为一门科学启蒙性的学科,注重让小学生在探索中学习,并在探究学习中发展儿童与生俱来的探索兴趣。兴趣是儿童认知事物的先导,也是促进儿童学习的主要内在驱动力。小学阶段的儿童对身边的事物充满好奇心,他们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而新生的网络资源教学模式,转变了传统的黑板、粉笔、普通教具的模式,其快速、便捷、先进、广泛的特点,具有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网络环境下的小学科学课,变得直观、生动有趣,学生兴趣浓厚。例如,小学科学《植物体内的“加工厂”》一课,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制作多媒体动画,给小学生演示“绿色植物叶子在阳光下进行光合作用”的情境,学生可以亲眼看到绿色叶子在阳光下吸收二氧化碳,并吐出氧气的动感画面,他们的喜悦与兴奋之情溢于言表。这个画面可以从很大程度上激发他们进行探究的兴趣,并感受到学习科学的乐趣。
二、利用网络资源,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
在小学科学的教材中,里面有一些自然现象的描述,对于小学而言,由于其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受限,导致他们对于一些较为抽象的、不曾接触过的、不便于观察的现象无法理解。教材中用语言文字描述的很多事物,小学生不能亲身体会,这也成为教师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例如,小学科学人教版《地球的自转》这一章节内容,主要讲的是宇宙间的天体都是运动的,而且运动是有规律的,地球也是宇宙天体中的一部分,也在发生着自转。教学的重点是要学生明白由于地球自转形成的昼夜现象,还有什么是地球自转,地球是以什么方向和时间来自转的等等。这些都是比较抽象的天文知识,小学生理解起来就会比较难。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教师就可以给学生提供丰富、形象的感知对象,来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小学科学教师可以先找到地球自转与公转的相关网络材料,在上课前的几分钟时间给学生播放,让学生观看和感受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全过程,使他们产生一种探索自然奥秘的欲望。借助多媒体的演示过程,学生的头脑中会形成一种立体空间的模型,之后教师再讲解昼夜的交替现象等就变得要容易得多了。
三、利用网络资源,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网络的民主性和开放性,改变了原来的师生关系,转变了由教师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师生关系成为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与合作的新型关系。教师不再单单地关注学生的成绩好坏,更注重对学学习活动创新能力与动手能力的培养。开发网络资源课程,不但能够提升小学科学教师的专业素养,扩大教师的教学知识面,同时利用网络资源制作小学科学的网络课程软件,也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而这种网络资源课堂,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信息得以及时交流;不但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只是局限于几个人交流,或者师生间单一的交流方式,还能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信息的准确、及时的反馈;通过对网络资源的动态优化和更新,每个教师与学生都能在计算机上获取大量的知识,随时的进行纠错和查漏补缺。
四、利用网络资源,优化学生想象的过程
网络资源可以给小学科学的教学,提供一个巨大资源库。这个资源库中储存着大量的档案资料、数据、程序、兴趣讨论等教学信息,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有些小学科学的教学内容受到时空的限制,学生不能深刻体会到其中的含义。网络资源可以有效地打破时空的限制,利用模拟演示的仿真效果来浓缩更多的表象,优化学生想象的过程。例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如果用常规的实验仪器和传统的实验方法来演示,蜡烛在光屏上形成的像随着物距的变化而变化的现象就不是特别明显,导致学生对凸透镜成像的特点迷惑不解。但是用多媒体技术来进行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模拟演示,让物距从无穷远到小于焦距的整个实验中物距、像距与像的变化的过程情况都可以得到演示,学生直观明了地观察整个模拟探究过程,让学生获得了清晰完整的认识。
五、结语
综上所述,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网络资源的普及,为小学科学的课堂教学打开了新的通道,有效地弥补了当前科学教学的一些不足之处,彰显出网络资源无穷的魅力;它可以让学生在生动形象、图文并茂的网络环境下,获得学习科学知识的乐趣,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作者单位:珙县底洞镇中心学校 四川】
随着人类社会进入互联网信息时代,加上课程改革的深入,让科学教育的改革接受新兴的网络文化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对网络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在逐渐走向新的阶段。小学科學内容具有抽象性、广阔性和复杂性,再加上受到常规实验性质与实验仪器的限制和影响,教师的单纯教授难以完成高效的教学任务。而利用网络资源来优化小学科学的教学,对提高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那么应该如何利用网络资源,来辅助和促进小学科学的教学呢?笔者就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利用网络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科学作为一门科学启蒙性的学科,注重让小学生在探索中学习,并在探究学习中发展儿童与生俱来的探索兴趣。兴趣是儿童认知事物的先导,也是促进儿童学习的主要内在驱动力。小学阶段的儿童对身边的事物充满好奇心,他们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而新生的网络资源教学模式,转变了传统的黑板、粉笔、普通教具的模式,其快速、便捷、先进、广泛的特点,具有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网络环境下的小学科学课,变得直观、生动有趣,学生兴趣浓厚。例如,小学科学《植物体内的“加工厂”》一课,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制作多媒体动画,给小学生演示“绿色植物叶子在阳光下进行光合作用”的情境,学生可以亲眼看到绿色叶子在阳光下吸收二氧化碳,并吐出氧气的动感画面,他们的喜悦与兴奋之情溢于言表。这个画面可以从很大程度上激发他们进行探究的兴趣,并感受到学习科学的乐趣。
二、利用网络资源,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
在小学科学的教材中,里面有一些自然现象的描述,对于小学而言,由于其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受限,导致他们对于一些较为抽象的、不曾接触过的、不便于观察的现象无法理解。教材中用语言文字描述的很多事物,小学生不能亲身体会,这也成为教师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例如,小学科学人教版《地球的自转》这一章节内容,主要讲的是宇宙间的天体都是运动的,而且运动是有规律的,地球也是宇宙天体中的一部分,也在发生着自转。教学的重点是要学生明白由于地球自转形成的昼夜现象,还有什么是地球自转,地球是以什么方向和时间来自转的等等。这些都是比较抽象的天文知识,小学生理解起来就会比较难。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教师就可以给学生提供丰富、形象的感知对象,来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小学科学教师可以先找到地球自转与公转的相关网络材料,在上课前的几分钟时间给学生播放,让学生观看和感受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全过程,使他们产生一种探索自然奥秘的欲望。借助多媒体的演示过程,学生的头脑中会形成一种立体空间的模型,之后教师再讲解昼夜的交替现象等就变得要容易得多了。
三、利用网络资源,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网络的民主性和开放性,改变了原来的师生关系,转变了由教师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师生关系成为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与合作的新型关系。教师不再单单地关注学生的成绩好坏,更注重对学学习活动创新能力与动手能力的培养。开发网络资源课程,不但能够提升小学科学教师的专业素养,扩大教师的教学知识面,同时利用网络资源制作小学科学的网络课程软件,也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而这种网络资源课堂,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信息得以及时交流;不但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只是局限于几个人交流,或者师生间单一的交流方式,还能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信息的准确、及时的反馈;通过对网络资源的动态优化和更新,每个教师与学生都能在计算机上获取大量的知识,随时的进行纠错和查漏补缺。
四、利用网络资源,优化学生想象的过程
网络资源可以给小学科学的教学,提供一个巨大资源库。这个资源库中储存着大量的档案资料、数据、程序、兴趣讨论等教学信息,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有些小学科学的教学内容受到时空的限制,学生不能深刻体会到其中的含义。网络资源可以有效地打破时空的限制,利用模拟演示的仿真效果来浓缩更多的表象,优化学生想象的过程。例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如果用常规的实验仪器和传统的实验方法来演示,蜡烛在光屏上形成的像随着物距的变化而变化的现象就不是特别明显,导致学生对凸透镜成像的特点迷惑不解。但是用多媒体技术来进行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模拟演示,让物距从无穷远到小于焦距的整个实验中物距、像距与像的变化的过程情况都可以得到演示,学生直观明了地观察整个模拟探究过程,让学生获得了清晰完整的认识。
五、结语
综上所述,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网络资源的普及,为小学科学的课堂教学打开了新的通道,有效地弥补了当前科学教学的一些不足之处,彰显出网络资源无穷的魅力;它可以让学生在生动形象、图文并茂的网络环境下,获得学习科学知识的乐趣,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作者单位:珙县底洞镇中心学校 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