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春风吹来了“活”的教育思想,让课堂“活”起来显得尤为必要,“活”的课堂是一个充满着和谐平等气氛的磁场,让交流、合作、讨论、辩论,一切都显得那么轻松活泼,能使学生学习更积极,更主动,对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非常有效,也是发展学生的情感、能力、态度、世界观的重要手段,化学课堂,尤其如此。让初中化学课堂“活”起来,努力创设一个和谐的课堂环境应当是我们每一个化学教师共同追求的目标。
一、因材设境 激发兴趣
我们根据教材内容,充分挖掘资源,从生活中寻找兴趣点,从史书中寻找导入点,从社会实践中寻找嫁接点,把课本知识的学习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学生感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就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并不陌生,在轻松自主的氛围中进入学习状态。
如在讲“氧气的制法”这节新课时的导入,我讲的一个“假牙”的故事确实让课堂“活”了一把。故事讲在伦敦上流社会,有一位贵族夫人格林太太整日感到精神萎靡,找遍各大医院会诊后也未见什么效果,后来是一位化学家开出了一张处方,为她解除了痛苦,这是一张什么样的处方呢?“换掉一颗假牙”,原来这位贵妇人幼年时曾掉了一颗牙齿,为了显示她的富有,格林太太特意装上了一颗假牙,不料却落下了整日精神萎靡的病根,为什么换掉一颗假牙就能解除格林太太痛苦呢?听到这里,学生一个个瞪大双眼,露出渴求知识的目光,故事使枯燥的知识变得趣味横生。
二、合作学习 和谐讨论
让学生们分组讨论,分工协作,互相交流,让优生带“徒”、学困生拜“师”。学生之间的互动,没有心理压力,既随和又随意,能使学生的自我表现欲、主动参与欲都得到最大的满足,能更好地集中注意力,提高参与度,调动思维的积极性,共同进步。课堂上安排一些小活动:比如分组竞赛抢答,汇报展演、“小老师”赛,也可组织辩论,课本剧,小型课堂测试,鼓励学生积极、独立地思考问题,调动自觉参与学习的主动性,进一步培养动脑、动手能力,让学生能看到自己的特长,个性化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发现自己的价值,更大程度地激发学习热情。例如,在学习《金属材料》时,针对课本设计的思想与交流内容,让全班同学分成4组,组内有明确的分工合作,对各种材料的性能、价格、制造或安装成本、利弊等展开调查,在课堂上展开辩论。通过这样的活动,学会生与生之间的合作,接触社会,与社会上各种人员之间进行合作交流。
三、教法多变 寓教于乐
根据教学内容,把娱乐、游戏、实验、多媒体等手段运用到课堂中,让书本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引发学生思维,激发起兴趣的层层涟漪,活跃了课堂气氛。例如,在《分子和原子》的学习中,由于初中学生涉及到的微观知识较少,空间想象能力差,难以理解,教师可以借助于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举例,如食盐溶于水为什么看不见了,但水变咸了,潮湿的衣服为什么在阳光下干得快些,气体为什么会比固体和液体容易热胀冷缩等,通过事例引导学生分组探究、合作交流,提炼出结论。在介绍《化学肥料》前,教师通过展示不同种空的化肥袋,引导学生观察袋上说明,由此导入新课。通过上述种种方法手段,一方面能让化学变的看得见、摸得着,让学生对化学有了切肤之感、心灵之通,化解了教学难点,寓学于玩、寓学于乐,活跃了课堂气氛。
教法多变,把化学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喜欢、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体验到快乐,让他们从内心深处感受到,学习是一种快乐。
四、联系生活 展示魅力
教师能灵活恰当地把生活中活的事例引入课堂,如“南方干旱”,引发学生对水资源的污染、净化、保护的知识复习讨论。
让学生讨论“低碳社会、绿色家园”,讨论新世纪发展的主题,节能减排,崇尚环保,崇尚节约,让学生明白,节能减排、绿色低碳的生活既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我们自身生活健康的需要。
选择教材以外的教学资源时,要注意选取对学生未来发展有用的知识,关注与生活知识、社会实践等方面的内容紧密相关的化学问题。如让燃烧与灭火及用火安全联系,让新能源、新材料的开发使用与环境保护相联系,让化学物质与身心健康相联系。
从学生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情景出发,为他们提供了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的机会。这样的选材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又有较强的时代气息,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加之他们还有耳闻目睹的经验可借鉴,因此能更有效的刺激学习的兴奋点,调动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变“苦学”为“乐学”,变“学会”为“会学”,让同学逐渐喜欢上化学,愿学化学,达到乐学境界。
五、加强实验 突出操作
新课改背景下的化学实验课堂教学,教师要注重科学的引导,努力构建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学习文化,给学生形成宽松、和谐、活泼的实验环境,保证学生实验的主体性,使他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大胆地进行化学实验及其探究活动,实现自身全面素质的提升和人的发展。
由于学生还处在成长的过程中,认知水平有限,控制能力不强,实验中的主体作用发挥不能成为一种完全自觉的行动,此时需要教师课前要进行必要的疏导教育,还要对实验教学的全过程进行精心设计,力求让课堂的每一个实验教学环节都能吸引学生,感染学生,尤其是吸引学困生。
和谐的课堂氛围应该是师生共同营造的学习平台,学生是平台的支柱,教师是维护者,二者缺一不可,只有在师生双方通力协作、共同努力下,活跃的课堂气氛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工作。
(作者单位:江苏省启东市南阳中学)
一、因材设境 激发兴趣
我们根据教材内容,充分挖掘资源,从生活中寻找兴趣点,从史书中寻找导入点,从社会实践中寻找嫁接点,把课本知识的学习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学生感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就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并不陌生,在轻松自主的氛围中进入学习状态。
如在讲“氧气的制法”这节新课时的导入,我讲的一个“假牙”的故事确实让课堂“活”了一把。故事讲在伦敦上流社会,有一位贵族夫人格林太太整日感到精神萎靡,找遍各大医院会诊后也未见什么效果,后来是一位化学家开出了一张处方,为她解除了痛苦,这是一张什么样的处方呢?“换掉一颗假牙”,原来这位贵妇人幼年时曾掉了一颗牙齿,为了显示她的富有,格林太太特意装上了一颗假牙,不料却落下了整日精神萎靡的病根,为什么换掉一颗假牙就能解除格林太太痛苦呢?听到这里,学生一个个瞪大双眼,露出渴求知识的目光,故事使枯燥的知识变得趣味横生。
二、合作学习 和谐讨论
让学生们分组讨论,分工协作,互相交流,让优生带“徒”、学困生拜“师”。学生之间的互动,没有心理压力,既随和又随意,能使学生的自我表现欲、主动参与欲都得到最大的满足,能更好地集中注意力,提高参与度,调动思维的积极性,共同进步。课堂上安排一些小活动:比如分组竞赛抢答,汇报展演、“小老师”赛,也可组织辩论,课本剧,小型课堂测试,鼓励学生积极、独立地思考问题,调动自觉参与学习的主动性,进一步培养动脑、动手能力,让学生能看到自己的特长,个性化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发现自己的价值,更大程度地激发学习热情。例如,在学习《金属材料》时,针对课本设计的思想与交流内容,让全班同学分成4组,组内有明确的分工合作,对各种材料的性能、价格、制造或安装成本、利弊等展开调查,在课堂上展开辩论。通过这样的活动,学会生与生之间的合作,接触社会,与社会上各种人员之间进行合作交流。
三、教法多变 寓教于乐
根据教学内容,把娱乐、游戏、实验、多媒体等手段运用到课堂中,让书本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引发学生思维,激发起兴趣的层层涟漪,活跃了课堂气氛。例如,在《分子和原子》的学习中,由于初中学生涉及到的微观知识较少,空间想象能力差,难以理解,教师可以借助于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举例,如食盐溶于水为什么看不见了,但水变咸了,潮湿的衣服为什么在阳光下干得快些,气体为什么会比固体和液体容易热胀冷缩等,通过事例引导学生分组探究、合作交流,提炼出结论。在介绍《化学肥料》前,教师通过展示不同种空的化肥袋,引导学生观察袋上说明,由此导入新课。通过上述种种方法手段,一方面能让化学变的看得见、摸得着,让学生对化学有了切肤之感、心灵之通,化解了教学难点,寓学于玩、寓学于乐,活跃了课堂气氛。
教法多变,把化学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喜欢、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体验到快乐,让他们从内心深处感受到,学习是一种快乐。
四、联系生活 展示魅力
教师能灵活恰当地把生活中活的事例引入课堂,如“南方干旱”,引发学生对水资源的污染、净化、保护的知识复习讨论。
让学生讨论“低碳社会、绿色家园”,讨论新世纪发展的主题,节能减排,崇尚环保,崇尚节约,让学生明白,节能减排、绿色低碳的生活既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我们自身生活健康的需要。
选择教材以外的教学资源时,要注意选取对学生未来发展有用的知识,关注与生活知识、社会实践等方面的内容紧密相关的化学问题。如让燃烧与灭火及用火安全联系,让新能源、新材料的开发使用与环境保护相联系,让化学物质与身心健康相联系。
从学生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情景出发,为他们提供了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的机会。这样的选材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又有较强的时代气息,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加之他们还有耳闻目睹的经验可借鉴,因此能更有效的刺激学习的兴奋点,调动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变“苦学”为“乐学”,变“学会”为“会学”,让同学逐渐喜欢上化学,愿学化学,达到乐学境界。
五、加强实验 突出操作
新课改背景下的化学实验课堂教学,教师要注重科学的引导,努力构建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学习文化,给学生形成宽松、和谐、活泼的实验环境,保证学生实验的主体性,使他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大胆地进行化学实验及其探究活动,实现自身全面素质的提升和人的发展。
由于学生还处在成长的过程中,认知水平有限,控制能力不强,实验中的主体作用发挥不能成为一种完全自觉的行动,此时需要教师课前要进行必要的疏导教育,还要对实验教学的全过程进行精心设计,力求让课堂的每一个实验教学环节都能吸引学生,感染学生,尤其是吸引学困生。
和谐的课堂氛围应该是师生共同营造的学习平台,学生是平台的支柱,教师是维护者,二者缺一不可,只有在师生双方通力协作、共同努力下,活跃的课堂气氛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工作。
(作者单位:江苏省启东市南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