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14岁那年,经历了一场改变了我人生的变故。
受困于这场变故,我在低谷中迷茫彷徨了近3年。
同样又得益于这场变故,我开始有了很多深入的思考,想透了很多事,也找到了很多答案。
从那之后,我又经历了很多:经历过月收入1200元租住在城乡结合部破烂平房里的日子,经历过家庭中的重大变故和几乎要和父亲对簿公堂的一触即发,经历了我的婚姻,经历了一些亲密的人离世而去,又经历了与另一些亲密的人彼此间存有难以言说的苦楚,辗转了数个不同的行业完全不同类型的公司换了三四份工作,也从一个最高学历初中的“吊丝”一路混到在北京买了房彻底扎根下来。
但这10年里所有发生的一切,从未对我真正造成困扰,相反,我一直认为自己活得很满足很幸福。
如果以幸福感来评估,100分为满分的话,我可以给自己的整体状态打上90分。
为何如此?也许是因为我经历得还不够多,但我大言不惭的认为这很大意义上得益于我在很早就对于很多事情,有了属于自己的终极答案。
我时常看到的却是无数身边的朋友和亲人告诉我他们并不幸福,即便他们当中的很多人远比我年长,财富积累远比我多,看起来生活品质也比我高很多,但他们仍然告诉我,他们并不幸福。
这也使我围绕着“幸福”这个命题去做了很多思考。
定义幸福
百度百科对于“幸福”的解释有两个分支,一是“心理欲望得到满足时的状态”,二是“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对生活的满足和感到生活有巨大乐趣,并自然而然地希望持续久远的愉快心情”。
这里我们要讨论的“幸福”更接近于第二种。它并非是一种短暂和瞬间的状态,而是一种更为持久,能够让你长期稳定于其中的一种状态和感受。
在我看来,能够让我感到幸福的理由和状态大体包括这些:
1、在此阶段,很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并且知道如何去得到。
2、我的生活充实而有意义。
3、不会有太多的疑惑和困扰。
4、我的生活有压力,比如有房贷,再比如我们正准备要孩子……但到目前为止对我而言,这些压力尚可控制在能够掌控的范围内。
5、在生活和工作中,基本上大多数我想要想做的,都能得到和做到。
6、我的生活中值得回味的场景和地方有很多很多。
7、我有很多类型各不相同的朋友,可以与他们去分享和学习各种不同的主题。
8、能够持续感受到自己一直在变得越来越好。
9、我与家人之间的关系总体上很和谐。比如,我和妻子从相识直到现在的4年时间里,从未吵过架。相反,我们很快乐,即便是在我时常需要每天工作12个小时以上的现在。我与父母间也相对很和谐,即便某些地方和观念上我们仍然存在着巨大的不一致,但我们之间的相处能够很愉快。
幸福与思考
幸福,这是一个巨大的词。
我相信思考与幸福是成正比的。再具体和准确一点的话,我相信思考的深度和广度与幸福度是成正比的。
人生有两个不变的节点,一生一死。而中间的所有的过程都是全然不同的,也因此,我们每一个人从降生开始,都会面临着一个同样的宿命——我们都终将需要去思考我们活着是为什么,活着的目的和意义在哪里。只不过,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开始去探寻这个宿命的时间会有不同。
我非常坚定地相信,所谓不破不立,我们所有人的一生,都需要经历一个破。这个破,也许就是想明白你活着的目的、意义和使命。
但既然是破,难免苦痛。如果你愿意去了解和探寻,你会发现从普通人进阶到觉者和智者,几乎每一个成功者都无一例外的有一段苦痛经历。所以,在这条路上,你需要做的,只是坦然面对苦痛就好。如《少有人走的路》开篇所提及的,人生最大的真相就是苦难重重。而且这种痛苦,越早经历越好。越早经历,阵痛成本和痛感会越低。
幸福与结果
在你我的身边,总有无数人和事都是以结果为导向的,自古以来,成王败寇,本不意外。的确,无论工作还是生活,看起来如果没有一个结果性的东西去作为导向,你很容易止步不前,也很容易无从评判。
但我会有不一样的解读:可以有目标,但不应以结果为导向。因为当你在自身的立场上,做事仅以成败为导向时,会很容易迷失自己。
如果一个人,其目标是10年要挣到1000万,他以此作为评判自己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当他已经到了第8年还仍然近乎两手空空时,我相信此时他最有可能的反应是两种:一是彻底放弃和淡忘掉自己给予自己的目标和承诺,因为太遥不可及;二是选择一些似乎见效会更快的方式,例如投机、贪腐、欺骗。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不以结果和成败为导向,该以什么为导向,我们做事的意义又在哪里?
我的答案是:过程。
如果非要聊结果,你可以试着站到更高处来思考:人生的起点和终点都是注定的——一生一死。既然如此,中间的那些所有的结果意义何在?
幸福与物质
在我看来,幸福并不直接与物质构成绝对正比关系。某些时候,幸福的获得或许需要一些物质作为基础,但这个时候,物质是作为获得幸福的一种手段和途径而存在的,它们并不具备绝对的因果关系。
要试图说清物质和幸福间的关系会有些复杂,这里也并不准备展开来对这一点进行论证和叙述。但只要看看我的几个朋友,你会知道至少我说的并非信口开河——
某朋友A,自己是一企业主,身家在千万级以上,在北京有房十余套,有家庭有孩子,准备近两年移民加拿大。他告诉我,他不但不幸福,相反还很焦虑,甚至很多时候是钱和资产越多,他的烦恼困扰会越多。
某朋友B,和我一样出身底层,花了很多年时间让自己过得更好,更受人尊重。现在,他自己是某大型集团一个部门的总监,有房有车,家庭和睦,但他也告诉我,他不幸福。因为他突然开始觉得自己并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如何能让自己感到幸福?
从自己的经历和感受来看,我认为要让自己感到幸福,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去入手:
让自己不惑
在我所见过的朋友中,那些认为自己并不幸福的朋友中往往有很大一部分都会告诉我,他们不幸福的原因源自于他们自己在某方面有困惑。
事实上,我认为一个存有大量疑惑,甚至并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的人,几乎是无法触及到真正的幸福的。记住:一个你无法解答和回应的事,一定会在你心中留下某些负担。但这些负担积累到一定时候,或许就会爆发。比如夫妻之间的争吵很多时候往往就源于很多东西并未及时得到解答,而是在彼此的心中留下了负担。
兑现承诺
让自己感到幸福的第二个要素,我认为是要学会兑现承诺。这里的承诺既包括了自己给他人的承诺,也包括了自己给自己的承诺。包括答应了某人要帮他做某件事,也包括了自己决定要去进行某项学习,要去兑现和家人朋友之间的约会等。
我们中的大多数人脑子里都会涌现过一个类似于“一定要到哪里去旅行一次”的想法,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意识到,任何事在任何一个时刻如果在你心中得到了认可,你的心中就会为它留下一个位置,在这里,我们姑且将之称为一个承诺,一个承诺只有得到兑现,与之相关的可能的一切才能真正成为属于你的财富。
那些说了很多次想去旅行的人,并非每一个都会付诸行动,但唯有那些真正去兑现了承诺的人,才能把与这次旅行有关的一切。例如途中的风景,遇到的朋友,得到的感动,路途的艰辛,开阔的眼界,大家给予的肯定等等,转化为真正属于自己的正资产。
一个承诺如果得到兑现,也许并不会带来多么巨大的直接效应,但当兑现承诺变成你的一种习惯时,你会发现你内心的正资产会不断增加,而这些正能量却又和你的幸福息息相关。
同样,一个承诺如果得不到兑现,也并不会直接带来多么大的损失和伤害。但当承诺得不到兑现对你而言已经麻木时,你会发现你的内心将会越来越容易感到空虚。我们的心灵,犹如一朵花蕾般总是需要滋养和浇灌。当这样的滋养和浇灌越来越少,甚至变到没有的时候,它终会枯萎。
不断改变并理解和认同改变
人类天生具有可怕的适应性,这种适应性既有正面影响,也会有负面影响。
正面来说,即对痛苦等负面因素的适应性,可以让我们能够承受和战胜更多的痛苦。例如当我刚毕业后租住在城乡结合部的平房之中时,即便是寒冷冬夜里,每个晚上起来上厕所都得穿上厚厚的衣服,步行5分钟并且厕所还没有照明……类似的不堪,我经过一两个月的适应后,居然慢慢发现和觉得自己还能接受。
而负面来说,则是人类会因此而不断产生不满足和新的欲望。例如,新房装修时,我和妻子曾经因为要买一个46寸的大电视而兴奋不已。但当电视买回家一个多月后,我们发现,当初这个电视带给我们的所有激动和兴奋,已经不复存在了。如果我们还想要获取新的类似的兴奋和激动,我们就需要一些新的东西,或许是一台60寸的电视,也或许是其他的东西。
这种适应性是人几乎无法改变的天性,所以你需要去利用它。如果你能够利用好它,你的生活会变得容易很多。反之,如果被它所利用,你会发现自己会轻易陷入到欲望越来越多、越来越大、越来越不易得到满足的怪圈之中。
1、不要让自己长时间处于同一种状态和环境中。即便大环境可以不变,但也需从细微具体处去求变。
2、不要只在一个维度上去不断求变,那很容易导致某一天在这个维度上你的需求变得无法满足了。要在多个不同维度上去循环往复求变。
3、当你开始厌倦一个环境时,首先试图去找到这个环境中可能的变量维度,去尝试那些你尚未尝试过的维度。例如与不同的人打交道,尝试做不同的事,以不同的模式和立场去思考,自己去改变这个环境,等等。如果真的有一天,你把所有的这些维度都尝试过了,仍然对这个环境感到厌倦的话,那就离开这个环境。
4、这个世界的一切都是在不断变化的,如果你不积极寻求改变,总有一天你会被你的世界抛弃掉。要能够发自内心的理解和认同这一点。
学会放下和认真告别
2012年年底,我看了李安的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片中有一句台词令我迄今记忆犹新。
“我相信人生就是不断放下,然而痛心的是,我都没能好好地与他们告别。”
你所拥有的一切,你都终需向它们告别。而最遗憾的告别,是你甚至还没来得及挥手,就已经再不相见。
所以这里有两个建议:
看轻一切,勿执着于现在的拥有,所有的一切都总有告别时。
当告别到来时,尽你所能去完成一个你认为是足够好的告别。
受困于这场变故,我在低谷中迷茫彷徨了近3年。
同样又得益于这场变故,我开始有了很多深入的思考,想透了很多事,也找到了很多答案。
从那之后,我又经历了很多:经历过月收入1200元租住在城乡结合部破烂平房里的日子,经历过家庭中的重大变故和几乎要和父亲对簿公堂的一触即发,经历了我的婚姻,经历了一些亲密的人离世而去,又经历了与另一些亲密的人彼此间存有难以言说的苦楚,辗转了数个不同的行业完全不同类型的公司换了三四份工作,也从一个最高学历初中的“吊丝”一路混到在北京买了房彻底扎根下来。
但这10年里所有发生的一切,从未对我真正造成困扰,相反,我一直认为自己活得很满足很幸福。
如果以幸福感来评估,100分为满分的话,我可以给自己的整体状态打上90分。
为何如此?也许是因为我经历得还不够多,但我大言不惭的认为这很大意义上得益于我在很早就对于很多事情,有了属于自己的终极答案。
我时常看到的却是无数身边的朋友和亲人告诉我他们并不幸福,即便他们当中的很多人远比我年长,财富积累远比我多,看起来生活品质也比我高很多,但他们仍然告诉我,他们并不幸福。
这也使我围绕着“幸福”这个命题去做了很多思考。
定义幸福
百度百科对于“幸福”的解释有两个分支,一是“心理欲望得到满足时的状态”,二是“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对生活的满足和感到生活有巨大乐趣,并自然而然地希望持续久远的愉快心情”。
这里我们要讨论的“幸福”更接近于第二种。它并非是一种短暂和瞬间的状态,而是一种更为持久,能够让你长期稳定于其中的一种状态和感受。
在我看来,能够让我感到幸福的理由和状态大体包括这些:
1、在此阶段,很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并且知道如何去得到。
2、我的生活充实而有意义。
3、不会有太多的疑惑和困扰。
4、我的生活有压力,比如有房贷,再比如我们正准备要孩子……但到目前为止对我而言,这些压力尚可控制在能够掌控的范围内。
5、在生活和工作中,基本上大多数我想要想做的,都能得到和做到。
6、我的生活中值得回味的场景和地方有很多很多。
7、我有很多类型各不相同的朋友,可以与他们去分享和学习各种不同的主题。
8、能够持续感受到自己一直在变得越来越好。
9、我与家人之间的关系总体上很和谐。比如,我和妻子从相识直到现在的4年时间里,从未吵过架。相反,我们很快乐,即便是在我时常需要每天工作12个小时以上的现在。我与父母间也相对很和谐,即便某些地方和观念上我们仍然存在着巨大的不一致,但我们之间的相处能够很愉快。
幸福与思考
幸福,这是一个巨大的词。
我相信思考与幸福是成正比的。再具体和准确一点的话,我相信思考的深度和广度与幸福度是成正比的。
人生有两个不变的节点,一生一死。而中间的所有的过程都是全然不同的,也因此,我们每一个人从降生开始,都会面临着一个同样的宿命——我们都终将需要去思考我们活着是为什么,活着的目的和意义在哪里。只不过,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开始去探寻这个宿命的时间会有不同。
我非常坚定地相信,所谓不破不立,我们所有人的一生,都需要经历一个破。这个破,也许就是想明白你活着的目的、意义和使命。
但既然是破,难免苦痛。如果你愿意去了解和探寻,你会发现从普通人进阶到觉者和智者,几乎每一个成功者都无一例外的有一段苦痛经历。所以,在这条路上,你需要做的,只是坦然面对苦痛就好。如《少有人走的路》开篇所提及的,人生最大的真相就是苦难重重。而且这种痛苦,越早经历越好。越早经历,阵痛成本和痛感会越低。
幸福与结果
在你我的身边,总有无数人和事都是以结果为导向的,自古以来,成王败寇,本不意外。的确,无论工作还是生活,看起来如果没有一个结果性的东西去作为导向,你很容易止步不前,也很容易无从评判。
但我会有不一样的解读:可以有目标,但不应以结果为导向。因为当你在自身的立场上,做事仅以成败为导向时,会很容易迷失自己。
如果一个人,其目标是10年要挣到1000万,他以此作为评判自己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当他已经到了第8年还仍然近乎两手空空时,我相信此时他最有可能的反应是两种:一是彻底放弃和淡忘掉自己给予自己的目标和承诺,因为太遥不可及;二是选择一些似乎见效会更快的方式,例如投机、贪腐、欺骗。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不以结果和成败为导向,该以什么为导向,我们做事的意义又在哪里?
我的答案是:过程。
如果非要聊结果,你可以试着站到更高处来思考:人生的起点和终点都是注定的——一生一死。既然如此,中间的那些所有的结果意义何在?
幸福与物质
在我看来,幸福并不直接与物质构成绝对正比关系。某些时候,幸福的获得或许需要一些物质作为基础,但这个时候,物质是作为获得幸福的一种手段和途径而存在的,它们并不具备绝对的因果关系。
要试图说清物质和幸福间的关系会有些复杂,这里也并不准备展开来对这一点进行论证和叙述。但只要看看我的几个朋友,你会知道至少我说的并非信口开河——
某朋友A,自己是一企业主,身家在千万级以上,在北京有房十余套,有家庭有孩子,准备近两年移民加拿大。他告诉我,他不但不幸福,相反还很焦虑,甚至很多时候是钱和资产越多,他的烦恼困扰会越多。
某朋友B,和我一样出身底层,花了很多年时间让自己过得更好,更受人尊重。现在,他自己是某大型集团一个部门的总监,有房有车,家庭和睦,但他也告诉我,他不幸福。因为他突然开始觉得自己并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如何能让自己感到幸福?
从自己的经历和感受来看,我认为要让自己感到幸福,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去入手:
让自己不惑
在我所见过的朋友中,那些认为自己并不幸福的朋友中往往有很大一部分都会告诉我,他们不幸福的原因源自于他们自己在某方面有困惑。
事实上,我认为一个存有大量疑惑,甚至并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的人,几乎是无法触及到真正的幸福的。记住:一个你无法解答和回应的事,一定会在你心中留下某些负担。但这些负担积累到一定时候,或许就会爆发。比如夫妻之间的争吵很多时候往往就源于很多东西并未及时得到解答,而是在彼此的心中留下了负担。
兑现承诺
让自己感到幸福的第二个要素,我认为是要学会兑现承诺。这里的承诺既包括了自己给他人的承诺,也包括了自己给自己的承诺。包括答应了某人要帮他做某件事,也包括了自己决定要去进行某项学习,要去兑现和家人朋友之间的约会等。
我们中的大多数人脑子里都会涌现过一个类似于“一定要到哪里去旅行一次”的想法,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意识到,任何事在任何一个时刻如果在你心中得到了认可,你的心中就会为它留下一个位置,在这里,我们姑且将之称为一个承诺,一个承诺只有得到兑现,与之相关的可能的一切才能真正成为属于你的财富。
那些说了很多次想去旅行的人,并非每一个都会付诸行动,但唯有那些真正去兑现了承诺的人,才能把与这次旅行有关的一切。例如途中的风景,遇到的朋友,得到的感动,路途的艰辛,开阔的眼界,大家给予的肯定等等,转化为真正属于自己的正资产。
一个承诺如果得到兑现,也许并不会带来多么巨大的直接效应,但当兑现承诺变成你的一种习惯时,你会发现你内心的正资产会不断增加,而这些正能量却又和你的幸福息息相关。
同样,一个承诺如果得不到兑现,也并不会直接带来多么大的损失和伤害。但当承诺得不到兑现对你而言已经麻木时,你会发现你的内心将会越来越容易感到空虚。我们的心灵,犹如一朵花蕾般总是需要滋养和浇灌。当这样的滋养和浇灌越来越少,甚至变到没有的时候,它终会枯萎。
不断改变并理解和认同改变
人类天生具有可怕的适应性,这种适应性既有正面影响,也会有负面影响。
正面来说,即对痛苦等负面因素的适应性,可以让我们能够承受和战胜更多的痛苦。例如当我刚毕业后租住在城乡结合部的平房之中时,即便是寒冷冬夜里,每个晚上起来上厕所都得穿上厚厚的衣服,步行5分钟并且厕所还没有照明……类似的不堪,我经过一两个月的适应后,居然慢慢发现和觉得自己还能接受。
而负面来说,则是人类会因此而不断产生不满足和新的欲望。例如,新房装修时,我和妻子曾经因为要买一个46寸的大电视而兴奋不已。但当电视买回家一个多月后,我们发现,当初这个电视带给我们的所有激动和兴奋,已经不复存在了。如果我们还想要获取新的类似的兴奋和激动,我们就需要一些新的东西,或许是一台60寸的电视,也或许是其他的东西。
这种适应性是人几乎无法改变的天性,所以你需要去利用它。如果你能够利用好它,你的生活会变得容易很多。反之,如果被它所利用,你会发现自己会轻易陷入到欲望越来越多、越来越大、越来越不易得到满足的怪圈之中。
1、不要让自己长时间处于同一种状态和环境中。即便大环境可以不变,但也需从细微具体处去求变。
2、不要只在一个维度上去不断求变,那很容易导致某一天在这个维度上你的需求变得无法满足了。要在多个不同维度上去循环往复求变。
3、当你开始厌倦一个环境时,首先试图去找到这个环境中可能的变量维度,去尝试那些你尚未尝试过的维度。例如与不同的人打交道,尝试做不同的事,以不同的模式和立场去思考,自己去改变这个环境,等等。如果真的有一天,你把所有的这些维度都尝试过了,仍然对这个环境感到厌倦的话,那就离开这个环境。
4、这个世界的一切都是在不断变化的,如果你不积极寻求改变,总有一天你会被你的世界抛弃掉。要能够发自内心的理解和认同这一点。
学会放下和认真告别
2012年年底,我看了李安的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片中有一句台词令我迄今记忆犹新。
“我相信人生就是不断放下,然而痛心的是,我都没能好好地与他们告别。”
你所拥有的一切,你都终需向它们告别。而最遗憾的告别,是你甚至还没来得及挥手,就已经再不相见。
所以这里有两个建议:
看轻一切,勿执着于现在的拥有,所有的一切都总有告别时。
当告别到来时,尽你所能去完成一个你认为是足够好的告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