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落一人

来源 :农村农业农民·A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pf8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场秋雨一场寒。
   带着对贫困户冷暖的深深牵挂,带着对脱贫摘帽后贫困村的后续发展谋划,10月16日,河南省委党校副校长、河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郭建军,带领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办公室、综合处、刊物编辑部3个党支部冒雨奔赴沈丘县卞路口乡南郭庄村,开展“爱心一日捐”和结对帮扶对接慰问活动。
   南郭庄村是河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定点扶贫村,近年来,他们始终把助力脱贫攻坚作为一项重大政治责任扛在肩上,选优配强驻村人员,鼎力支持经济社会发展,建档立卡贫困户209户983人,已脱贫200户955人(其中稳定脱贫115户573人),贫困发生率从25.6%下降至0.75%,面貌日新月异,群众交口称赞。然而,由于患大病、缺劳力、残疾等原因,仍有9户28人未脱贫。
   为了帮助这些未脱贫群众以及其他临时困难群众尽快解决生产生活难题,早日摆脱贫困,在我国第6个扶贫日到来之际,河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干部职工积极开展“扶贫济困、爱心一日捐”扶贫日活动,筹集爱心捐款14600元,旨在扶貧济困不落一人、众志成城决胜脱贫攻坚。同时,河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10个党支部还结队帮扶24户困难群众,分三个批次与所联系的贫困户对接帮扶,入户走访,了解情况,解决问题。
   简短的捐助仪式结束后,郭建军副主任便冒雨走访贫困群众,看看过冬的衣被是否备好,问问家里粮菜是否齐全。在贫困户马现英家,得知她家里有4个孩子,自己还有病,就叮嘱她一定要注意身体,把自己的病养好;要科学合理安排生活生产,自强不息;要教育好子女,努力学习,报效国家,为社会做贡献。在贫困户李秀荣家,得知家里只有母女二人,鼓励其要树立信心,相信党和政府一定会帮助她渡过难关,生活会越来越好。
   看望完特困群众,郭建军副主任还十分牵挂村里的农业生产,特意来到村里的小麦种子、化肥代销点,详细询问村里小麦备播情况。小麦品种是强筋麦还是弱筋麦,麦地墒情咋样,化肥价格如何,结构调整是否合理等,有问有答,面面俱到。他特别叮嘱陪同的村干部,一定要合理调整农产品种植结构,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同时,大力发展经济型农产品种植,结合实际开展农产品深加工,延伸链条,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增加优质农产品供给。
   像南郭庄村这些贫困村,摘掉贫困帽子以后的路子该如何走?这是郭建军副主任今年以来思考的一个重大课题。为此,他亲自担任课题组组长,组织河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相关研究人员,深入到全省开展调研,科学决策,精心谋划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从南郭庄村出来,他又来到沈丘县跨境电商产业园,调研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和平台建设。看到产业园里本地生产的土鸡蛋、丝瓜系列产品、红薯系列产品等销售良好,对这种扶持农产品加工销售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他指出,沈丘是一个相对偏僻的农区,离主流市场比较远,通过电商可以拉近与世界的距离,一定要把这个平台搭建好,发挥重要的桥梁作用,支持乡村经济发展。村里的扶贫帮扶工作也要打开思路,开阔眼界,通过电商平台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项目,可以建设一个项目库,推介给在外创业的成功人士或村里能人,通过创业就业推动产业发展。
   走访中,郭建军副主任还与沈丘县卞路口乡党委、乡政府和南郭庄村部分干部进行了探讨交流。结合前期的调查研究成果,他再次强调,提高贫困群众收入、巩固提升脱贫成色、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最直接的方式还是发展产业和充分就业。要大力推动产业发展,一是加大对特色农产品品牌的宣传力度,通过精心的销售策划,扩大其知名度。二是要结合村庄实际,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对产业条件成熟的村先行项目策划和实施,做到成熟一批发展一批。三是通过农村产业的发展壮大,吸引当地一些外出务工农村青年返乡创业或回乡就业。农村青年返乡越多,农村的“三留守”人员就越少,长期驻守农村的老人、妇女、儿童便能得到家人的长期关爱,农村居民的幸福指数才会大大提升,乡村振兴的动力才会更足。
   河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办公室、综合处、刊物编辑部3个党支部分别与所联系的贫困户进行了对接慰问,为困难家庭送去了米、面、油、奶等慰问品。
其他文献
“我思恋故乡的小河,还有河边那吱吱唱歌的水磨……”一个个村落,承载着中国人绵长的情思乡愁。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建设美丽乡村,“不能大拆大建,特别是古村落要保护好”;新农村建设一定要走符合农村实际的路子,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充分体现农村特点,“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   在有关部门、各级政府积极响应和高度重视、扶持下,近几年,我国传统
期刊
8月24日,河南省乡村振兴之产业振兴看淇滨典型经验研讨会召开。与会专家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畅谈了淇滨区在乡村振兴方面取得的成功经验和做法,本刊特予以刊发,以飨读者。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研究员 谷建全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关键和核心,没有产业振兴,就不可能有其他的振兴。淇滨区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在产业振兴方面做了一系列探索,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成效,为下一步河南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特
期刊
根深则叶茂,本固则枝荣。如今在射阳,一个个党支部、一名名党员撑起了一面面鲜艳的党旗,在基层上空高高飘扬,奏响起组织振兴的澎湃乐章。   “丹顶鹤之乡”江苏射阳,通过生态立县实现高质量发展:连续3年入选中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射阳大米”荣获中国大米争霸赛金奖;获评美丽中国绿色生态旅游名县。   射阳变了!   射阳县委书记唐敬揭开了巨变的谜底:党的十八大以来,射阳县委牢牢抓住基层党建这一“牛鼻子”
期刊
20世纪50年代以前,小关农村仍然处于典型的农耕社会,粮食、衣物基本上是自给自足。农民身上的穿戴——衣服、帽子、鞋、袜子,男人腰里束的腰巾等,凡是布制品,统统是妇女一针一线做成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机织布(小关人称其为“洋布”)、针织品进入农村并日益扩大市场。但是,在20世纪60年代农民穿衣仍然以粗布为主,这是因为一者農民手中缺钱,购买力低;二者布匹凭票供应,布票根本不够用。在小关有一句谚语:
期刊
近年来,随着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废品收购(加工)行业迅速崛起,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资源的回收与循环利用。但其经营者大多只重视经济效益而忽视环境效益,经营理念、管理措施等大多处在原始粗放状态,许多废品收购站地处城市中心区域或城乡接合部,各种废旧物品和生产生活垃圾堆积如山,臭气熏天,不仅影响市容市貌,而且在废品粗加工处理时,污水直排,噪音刺耳,气味刺鼻。更为严重的是,由于部分危险废品回收后加工方法不当
期刊
麦到芒种谷到秋,寒露前后刨红薯。   在河南省唐河县城郊乡王庄村书强红薯种植专业合作社里,伴随着拖拉机的轰隆声,一个个鲜红圆润的红薯像“红娃娃”似的破土而出,好不喜人。10月26日,理事长李书强和十几名村民忙着将刚刚出土的红薯分拣装袋,装车起运,田地里充满丰收的喜悦。   “今年红薯真好卖,还没有出土就有了‘婆家’,收购商都把车开到地头了。”李书强高兴地说,除了客商收购和送往当地超市,他还利用网络
期刊
光山县司马光油茶园,是习近平总书记9月17日在河南考察调研的第一站。这里,10年前还是一片荒山,外出务工人士陈世法回乡投资,在这里种植油茶、茶叶、花木3万亩。转眼间,这些就成了看得见的“摇钱树”,仅油茶就种植1.7万亩,近3000名群众就近就业,带动290多家贫困户脱贫。   “利用荒山推广油茶种植,既促进了群众就近就业,带动了群众脱贫致富,又改善了环境,一举多得。”   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了发
期刊
今年8月26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办的“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河南省专场新闻发布会上,河南省委书记王国生点赞潢川县“稻虾共作”扶贫模式,让潢川三源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程刚备受鼓舞。   今年50岁的李程刚是潢川县双柳树镇李楼村村民,也是一名党员。   他于2013年开始承包土地搞种植、养殖,但收效甚微。如何让农业更加高效,李程刚苦苦在寻找机会。   双柳树镇西接双柳大河,东临小河,南靠李楼大
期刊
“元固乡八里庄村刘雷涛,7月29日结婚。”今年6月2日,第二巡查组组长田高峰在河北省邯郸市肥乡区移风易俗巡查群里看到这条信息,马上安排人员在结婚当天到其家中进行巡查,发现婚席是大锅菜,用烟没超过10元,用车5辆,不超标。这是肥乡区开展移风易俗的一项常态巡查工作。   2017年以来,邯郸市肥乡区把治理红白喜事大操大办和天价彩礼作为移风易俗的重要突破口,在树立文明乡风、实现乡村振兴工作中探索出了一
期刊
春华秋实,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花木之都鄢陵县,在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活动荡涤浊气之下,清风乍起,各项社会事业进展喜人,一系列中心工作收获满满,扶贫攻坚、防治污染、“双违”整治等取得突破性进展,“四个全域”发展战略效果凸显。   这些成绩的背后,无不与该县的作风整顿息息相关,与该县的“清廉鄢陵”建设密不可分,与该县扎实细致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密切相关。眼下的鄢陵,全縣上下党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