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在对溯源于社会学的边缘人理论进行解构和重构的基础上,本文试图促进该理论与传播学相关议题的对话.首先,在帕克提出的“边缘人”概念以及后来学者对其完善与精致的基础上,本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对溯源于社会学的边缘人理论进行解构和重构的基础上,本文试图促进该理论与传播学相关议题的对话.首先,在帕克提出的“边缘人”概念以及后来学者对其完善与精致的基础上,本文引入“不确定性”概念和罗洛·梅的“焦虑”理论,并结合相关案例分析,试图从个体的角度以“不确定性”为理论工具解构边缘情境与边缘人格,重构二者之间的关系.同时,本文还讨论了该理论与传播学相关议题的可能对话,以期引起传播学者对该理论的关注,激发更多研究视角和思路.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关注2020年刊载于两岸四地学术期刊中的传播学研究,由八位研究者共同参与文章的收集与筛选,筛选标准主要是文章的问题意识、研究思路与方法、研究发现与创新.本课题
手机等现代传播科技的普遍使用与移动性的塑造密不可分,尤其是在地铁这样一个双重封闭的空间中.数字网络中的“移动”事实上改变了乘客本身的物理移动体验,如何理解这种相互
本文聚焦媒介使用对政府信任的影响,运用社会网络与职业经历问卷调查数据(JSNET2014),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区分出地方政府信任变量,并将媒介使用分为传统媒体使用、互联网使用
数字与社交媒体改变死亡与悼念的形态,扩展了传统哀悼与纪念的空间.本文以李文亮医生的微博评论区为例,通过计算传播研究方法,抓取并挖掘2020-2021整一年间的134万多条数据,
本文通过调查分析保险服务民营企业与小微企业发展现状,以及企业对保险服务的实际需求发现:民营企业与小微企业对风险识别和风险管理认识不足,风险规避集中于短期应对,对保险
中国教育哲学当下的基本任务是根植中国传统文化,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现代性.对此一基本任务的承担,需要重新审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质.在东西对勘的视野下,中国传统文化是种内在超越的文化,几成不刊之论,而中国文化有没有超越性,中国传统文化是否是内在超越的,都还需要更为坚实的辩护.中国文化内在超越论具有独特的问题意识和意蕴,对当下中国教育的发展仍有不可或缺的启示价值.中国文化内在超越的现代教育价值主要表现在打通知识与价值的区隔、重塑真我自由以及追求人生境界三个方面.
在偏见同化和敌意感知理论框架内,通过一个3(方舟子、崔永元、白岩松)×2(反转派、挺转派)析因实验,从受众认知角度探索了派别成员对转基因意见领袖的认知反应倾向.结果 表明
基于对美国等十三个国家和地区华裔海外高端人才的调查,分析影响他们归国意愿的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结果显示:海外高端人才的归国意愿强烈,近七成受访者优先选择回国就业.海外高端人才归国就业的选择呈现集中化特征,意向就业区域集中于北京、上海等东部地区,首选就业单位为高校和科研院所,尤其青睐高学术选拔性院校.海外高端人才的归国意愿受双向推拉作用机制影响,海外国家和地区对华裔科研人员的排斥,国内学术纽带和亲情纽带等社会网络因素增强了他们的回国意愿;但国内在学术发展环境和高校管理机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仍是阻碍他们回国的重要
当前智能媒介技术发展迅猛并在媒介系统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这种激烈的变化引起了学界的多重反响.就本文最为关注的新闻生产的主体性问题,形成了技术主体、人类主体和“人机
传统“住房反向抵押贷款”(俗称“倒按揭”)模式下的养老产品的一个弊病在于,金融机构(如保险公司)在承担投保人生命风险、市场利率风险的同时,还要承担房地产的市场风险,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