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北京科技大学延庆分校通过对一年级新生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实践,总结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发现了很多问题与不足,如大班教学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对个别学生辅导不足、课堂教学结束后的工作缺失等。同时通过对教学过程中得与失的认真反思,努力争取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旨在使一年级新生充分利用在校时间健康、快乐地成长,以期在其未来的职业道路上得到很好的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职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12-0080-02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成为专家们研究的热点问题。如何更好地培养大学生,使其成为应聘单位眼里的合格人才?这是每一位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2007年12月13日,教育部办公厅下发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明确规定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作为公共课纳入高校教学计划中。现在,越来越多的高校将此课程列为学校必修课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属于其教学要求的主要组成部分,目的是通过对刚入校的一年级新生进行规范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培养学生的职业与生涯意识,帮助大学生尽早认识自我,找到职业发展目标,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为未来职业生涯发展做好准备。我校分学期、按年级开设了内容不同、有不同针对性的就业指导课程。自2010年9月起,笔者担任我校一年级新生《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工作,结合我校高职学生的特点、当前社会与经济发展形势及近年来我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对课堂教学进行了认真反思,旨在总结成功的教学经验,弥补教学中的缺失与不足,以使自己的教学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一年级新生的特点
我校是北京科技大学下属的分校,属于专科层次。目前共有4个大的专业方向,14个专业班级,2011级新生有四百多人。在校生学习文科方向的偏多,外地学生占四分之一左右。一年级新生绝大多数为“90后”,大部分是独生子女。“90后”学生的特点是热情、大方,喜欢接触新事物,接受挑战,不愿受约束。但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家长关心过多,存在依赖思想,缺乏自主意识。有的学生之所以选择我校就读,竟是因为家长在夜里将学生的高考志愿涂改了。因此,有些学生学习态度不明确,整天无所事事;有些学生做事缺乏自信心,学习生活中挫折耐受性不强。结合这些特点,笔者在职业生涯规划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安排了一些新的环节,旨在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加以辅导和引导。
教学中的具体做法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大纲要求除了对一些基本概念、术语必须掌握之外,更多地是要引导学生对自身职业的规划思考,并教给学生掌握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方法。因此,笔者主要围绕“我是谁?”“我想成为谁?”“我能成为谁?”三个主题展开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课堂主角不固定 在课堂教学中涉及职业、就业准入制度、职业生涯等概念时,教师是主角,结合某种具体工作或学生未来专业的就业方向,对一些理论、概念和操作方法进行详细解释,让学生充分理解并掌握。但对于“我是谁?”之类问题的回答,学生是主角,教师更多地是引导学生对自身进行分析和思考,通过课堂中讲授的360度评价方法、SWOT方法等来剖析自己,厘清自己的现状,对自己进行客观、全面、充分的认识和了解,最后自己找到问题的答案。
教学形式多样化 应尽量避免教师“一言堂”,那样不仅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很累且没有成就感。在教学过程中应多与学生互动,并将组织学生演讲、案例分析、视频播放、测评问卷等多种形式穿插在理论教学过程中。通过这些方法使学生自己主动寻找解决自身问题的答案,既可解放教师,照顾学生感受,又可活跃课堂气氛,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易于理解,留下深刻的印象。如组织学生演讲,教师可提前布置好任务,在下一次课程结束前各班抽10名左右学生上台演讲“我的职业理想”,让学生尽情发挥,畅所欲言。每个学生演讲完之后,教师略做点评。针对学生“认识自我”这一授课环节,笔者加入了“四型人格”测试问卷。在学生独立完成答卷之后,再将分析结果公布给大家,引起学生热烈的讨论,不仅使学生很好地了解了自我,并且引发了他们对测评方法的兴趣,从而带动他们在课后主动学习。有些学生自觉地将教材中“测评篇”部分的所有测试都认真地做了,对自己的性格、兴趣等有了充分的了解,更有利于明确回答“我是谁”。
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是核心 以有利于学生就业为目的,结合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在课堂中更多地是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教师可适当进行讲授,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案例讲解可渗透具备良好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重要性;通过登台演讲能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沟通能力;通过小游戏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通过视频播放能培养学生树立偶像意识,确立人生目标。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大班教学影响教学效果 2011级学生共有四百多人,分成5个班次,安排在大教室里进行教学。一方面,教学秩序混乱,学生聊天、吃东西、玩手机或做其他与课堂无关事情的比较多,不好管理;另一方面,一些团队活动难以开展,师生互动只能局限在单个学生与教师之间,演讲等活动只能在少数学生中得以实施。此外,教学过程中的演示文稿坐在最后排的学生很难看清楚,麦克风由于回音、干扰等原因,坐在后排的学生听不清楚教师的声音。
学生个别辅导不够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特点和想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没有一个对每个学生都适用的模板。在授课过程中,对存在疑问和困惑的学生应调查其基本情况,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单独对其进行辅导和指引。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设计必须在客观分析自身和环境的基础上确立目标并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大部分学生通过课堂讲授的方法可以进行简单操作,但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结束后,及时进行跟踪,听取学生的意见反馈,对一些学生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进行必要的个别辅导。 考试内容缺乏创意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课程的考核不是考查学生掌握多深的理论知识,而是考查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在试卷设计上受到传统科目考试思想的影响,分名词解释、简答题、判断题、分析题等几种形式,考试内容以课堂理论知识点为主。这些内容设计现在看来对学生缺乏指导意义,考试设计缺乏创意。今后在考试内容方面应减少理论知识考查的比例,而增加一些活题,如案例分析判断题等。考试形式应该多样化,可以参照国内外的一些应聘考试题目类型,答案不拘泥于一种。通过考试,让学生尽可能多地自主发挥,以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
教学改进措施
教学内容应随着教学对象的改变及时更新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应针对不同专业学生设计不同的授课内容,如对理科的计算机专业与文科的文秘专业,无论是在职业资格证书还是在职业准备的内容方面,都要有不同的侧重点,采取不同的案例讲解。要结合各班学生的特点和对课程掌握的情况,灵活调整每个班级的教学进度。如对于英语教育专业班级,可在课堂上适当多加些学生实践环节,对于男生偏多的建筑专业班级,可播放一段“招聘面试”视频。这样远比教师在课堂中反复强调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应该做好哪些准备更有效果。
教学中团队辅导应与单个辅导有机结合 在授课过程中应多准备一些与学生互动的节目。如尝试就某一热点话题准备一场辩论赛,学生以自愿的形式组成正方、反方小组,通过类似活动既可以加深对辩论主题的理解,更可以增强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获取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教师还要利用课余时间加强与单个学生的沟通,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动态,对其大学生涯规划进行有效指导。
要改进学生成绩考评方法 对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考核可不限于通过课堂考试的形式,学生的分数不应仅体现在所答的试卷上。可在课程教学期间布置一两项大作业,要求学生通过团队合作、信息浏览与搜索、阅读相关书籍资料等方式,花费一定的课余时间完成,通过对作业打分考核,结合卷面考试综合评定学生的成绩。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开设的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知识,引导学生自主思考问题,有效地规划大学时光,在大学期间做好知识储备,增强自身综合素质和能力,为将来就业做好准备,争取有一个美好的职业生涯发展前程。如何上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如何更好地发挥课程的作用,是本课程教师在今后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阚雅玲,吴强,胡伟.职业规划与成功素质训练[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2]王俊.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发展对策研究[J].科技资讯,2011(18).
[3]王济渊.大学生职业规划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才智,2012(4).
[4]顾姗姗.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与就业指导教育教学研究(从课堂教学和个别辅导的角度)[J].新西部,2009(12).
[5]阚雅玲,张强.大学生成功素质教育的研究与实践[J].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2).
作者简介:
王新宁(1974—),女,硕士,北京科技大学延庆分校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计算机基础教学及高职教学。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职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12-0080-02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成为专家们研究的热点问题。如何更好地培养大学生,使其成为应聘单位眼里的合格人才?这是每一位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2007年12月13日,教育部办公厅下发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明确规定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作为公共课纳入高校教学计划中。现在,越来越多的高校将此课程列为学校必修课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属于其教学要求的主要组成部分,目的是通过对刚入校的一年级新生进行规范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培养学生的职业与生涯意识,帮助大学生尽早认识自我,找到职业发展目标,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为未来职业生涯发展做好准备。我校分学期、按年级开设了内容不同、有不同针对性的就业指导课程。自2010年9月起,笔者担任我校一年级新生《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工作,结合我校高职学生的特点、当前社会与经济发展形势及近年来我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对课堂教学进行了认真反思,旨在总结成功的教学经验,弥补教学中的缺失与不足,以使自己的教学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一年级新生的特点
我校是北京科技大学下属的分校,属于专科层次。目前共有4个大的专业方向,14个专业班级,2011级新生有四百多人。在校生学习文科方向的偏多,外地学生占四分之一左右。一年级新生绝大多数为“90后”,大部分是独生子女。“90后”学生的特点是热情、大方,喜欢接触新事物,接受挑战,不愿受约束。但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家长关心过多,存在依赖思想,缺乏自主意识。有的学生之所以选择我校就读,竟是因为家长在夜里将学生的高考志愿涂改了。因此,有些学生学习态度不明确,整天无所事事;有些学生做事缺乏自信心,学习生活中挫折耐受性不强。结合这些特点,笔者在职业生涯规划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安排了一些新的环节,旨在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加以辅导和引导。
教学中的具体做法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大纲要求除了对一些基本概念、术语必须掌握之外,更多地是要引导学生对自身职业的规划思考,并教给学生掌握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方法。因此,笔者主要围绕“我是谁?”“我想成为谁?”“我能成为谁?”三个主题展开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课堂主角不固定 在课堂教学中涉及职业、就业准入制度、职业生涯等概念时,教师是主角,结合某种具体工作或学生未来专业的就业方向,对一些理论、概念和操作方法进行详细解释,让学生充分理解并掌握。但对于“我是谁?”之类问题的回答,学生是主角,教师更多地是引导学生对自身进行分析和思考,通过课堂中讲授的360度评价方法、SWOT方法等来剖析自己,厘清自己的现状,对自己进行客观、全面、充分的认识和了解,最后自己找到问题的答案。
教学形式多样化 应尽量避免教师“一言堂”,那样不仅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很累且没有成就感。在教学过程中应多与学生互动,并将组织学生演讲、案例分析、视频播放、测评问卷等多种形式穿插在理论教学过程中。通过这些方法使学生自己主动寻找解决自身问题的答案,既可解放教师,照顾学生感受,又可活跃课堂气氛,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易于理解,留下深刻的印象。如组织学生演讲,教师可提前布置好任务,在下一次课程结束前各班抽10名左右学生上台演讲“我的职业理想”,让学生尽情发挥,畅所欲言。每个学生演讲完之后,教师略做点评。针对学生“认识自我”这一授课环节,笔者加入了“四型人格”测试问卷。在学生独立完成答卷之后,再将分析结果公布给大家,引起学生热烈的讨论,不仅使学生很好地了解了自我,并且引发了他们对测评方法的兴趣,从而带动他们在课后主动学习。有些学生自觉地将教材中“测评篇”部分的所有测试都认真地做了,对自己的性格、兴趣等有了充分的了解,更有利于明确回答“我是谁”。
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是核心 以有利于学生就业为目的,结合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在课堂中更多地是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教师可适当进行讲授,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案例讲解可渗透具备良好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重要性;通过登台演讲能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沟通能力;通过小游戏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通过视频播放能培养学生树立偶像意识,确立人生目标。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大班教学影响教学效果 2011级学生共有四百多人,分成5个班次,安排在大教室里进行教学。一方面,教学秩序混乱,学生聊天、吃东西、玩手机或做其他与课堂无关事情的比较多,不好管理;另一方面,一些团队活动难以开展,师生互动只能局限在单个学生与教师之间,演讲等活动只能在少数学生中得以实施。此外,教学过程中的演示文稿坐在最后排的学生很难看清楚,麦克风由于回音、干扰等原因,坐在后排的学生听不清楚教师的声音。
学生个别辅导不够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特点和想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没有一个对每个学生都适用的模板。在授课过程中,对存在疑问和困惑的学生应调查其基本情况,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单独对其进行辅导和指引。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设计必须在客观分析自身和环境的基础上确立目标并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大部分学生通过课堂讲授的方法可以进行简单操作,但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结束后,及时进行跟踪,听取学生的意见反馈,对一些学生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进行必要的个别辅导。 考试内容缺乏创意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课程的考核不是考查学生掌握多深的理论知识,而是考查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在试卷设计上受到传统科目考试思想的影响,分名词解释、简答题、判断题、分析题等几种形式,考试内容以课堂理论知识点为主。这些内容设计现在看来对学生缺乏指导意义,考试设计缺乏创意。今后在考试内容方面应减少理论知识考查的比例,而增加一些活题,如案例分析判断题等。考试形式应该多样化,可以参照国内外的一些应聘考试题目类型,答案不拘泥于一种。通过考试,让学生尽可能多地自主发挥,以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
教学改进措施
教学内容应随着教学对象的改变及时更新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应针对不同专业学生设计不同的授课内容,如对理科的计算机专业与文科的文秘专业,无论是在职业资格证书还是在职业准备的内容方面,都要有不同的侧重点,采取不同的案例讲解。要结合各班学生的特点和对课程掌握的情况,灵活调整每个班级的教学进度。如对于英语教育专业班级,可在课堂上适当多加些学生实践环节,对于男生偏多的建筑专业班级,可播放一段“招聘面试”视频。这样远比教师在课堂中反复强调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应该做好哪些准备更有效果。
教学中团队辅导应与单个辅导有机结合 在授课过程中应多准备一些与学生互动的节目。如尝试就某一热点话题准备一场辩论赛,学生以自愿的形式组成正方、反方小组,通过类似活动既可以加深对辩论主题的理解,更可以增强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获取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教师还要利用课余时间加强与单个学生的沟通,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动态,对其大学生涯规划进行有效指导。
要改进学生成绩考评方法 对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考核可不限于通过课堂考试的形式,学生的分数不应仅体现在所答的试卷上。可在课程教学期间布置一两项大作业,要求学生通过团队合作、信息浏览与搜索、阅读相关书籍资料等方式,花费一定的课余时间完成,通过对作业打分考核,结合卷面考试综合评定学生的成绩。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开设的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知识,引导学生自主思考问题,有效地规划大学时光,在大学期间做好知识储备,增强自身综合素质和能力,为将来就业做好准备,争取有一个美好的职业生涯发展前程。如何上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如何更好地发挥课程的作用,是本课程教师在今后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阚雅玲,吴强,胡伟.职业规划与成功素质训练[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2]王俊.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发展对策研究[J].科技资讯,2011(18).
[3]王济渊.大学生职业规划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才智,2012(4).
[4]顾姗姗.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与就业指导教育教学研究(从课堂教学和个别辅导的角度)[J].新西部,2009(12).
[5]阚雅玲,张强.大学生成功素质教育的研究与实践[J].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2).
作者简介:
王新宁(1974—),女,硕士,北京科技大学延庆分校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计算机基础教学及高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