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和编纂手段的更新,汉语俗语词典的编纂工作开始逐步向现代辞书转向。在编纂的定位方面,汉语俗语词典力求多样化,从不同的方面精心策划来满足读者的需要。在编纂手段上,数据库技术支撑的大型真实语料库为词典的编纂提供典型语料,为归纳义项和编制例句提供很大便利。
关键词:
汉语俗语词典 词典编纂 现代化
汉语俗语包括歇后语、惯用语、谚语和俗成语。俗语是汉语中的特色语汇,在汉语的语言表达中举足轻重,因此我国很早就注重对汉语俗语的搜集,而汉语俗语词典编纂工作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以来,汉语俗语词典的编纂工作进入一个新阶段,数以百计的汉语俗语词典出现在图书市场。这一过程中,汉语俗语词典的编纂工作也逐步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从传统的词典编纂走向一条现代化之路。本文对汉语俗语词典编纂的现代化转向进行简要总结,希望能为未来的进一步工作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一、编纂定位的多样化料进行汇编或编纂俗语词典采取的都是一种大而全的编辑方针。俗语汇编类书籍动辄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字,内容丰富,条目繁多,囊括汉语中常见的大部分俗语,甚至部分书籍中把冷僻的俗语也搜集在内。这些书籍极具资料价值。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化教育水平的不断发展,仅仅编纂这种大而全的俗语书籍显然不符合社会对俗语书籍的需求。中小学生不可能为查找一条俗语而抱着几千万字的俗语词典翻来翻去,外国留学生也不可能需要一部大型俗语词典中的所有条目。文化教育的发展需要多样化的俗语辞书来满足读者多样化的需求。因此,20世纪80-90年代以来,汉语俗语辞书的编纂出现了多样化的局面。
根据收录俗语类别的不同,出版各种分类俗语辞书。如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新华系列辞书中就有《新华惯用语词典》《新华歇后语词典》《新华谚语词典》等分册,四川辞书出版社出版的系列辞书中也有类似的分类别辞书。有时也不按照系列出版,仅仅针对某一种俗语出版辞书,如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华谚语词典》就是单独出版的。这些辞书每一本都只针对某一特定的俗语类型而编写。
根据读者对象的不同,可分为普通俗语词典和学习型俗语词典。普通俗语词典适用于所有人,前文所述的各种大型和分类俗语词典都属于普通俗语词典。学习型俗语词典是针对学生编写的。由于学生对词典的需求具有特殊性,因此针对学生的俗语词典如何编纂就需要专门研究。现在市场上出售的学习型俗语词典中,针对中小学生的最多。如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商务馆小学生谚语歇后语惯用语词典》、华语教学出版社出版的《小学生歇后语谚语惯用语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小学生歇后语词典》等。这些俗语词典的编纂都照顾到了学生的需要,所收条目以中小学课本和教辅书籍中出现的俗语为主,并适当进行了扩充,条目的解释比较简单,例句也选取的是适宜中小学生阅读的句子。还有一类学习型俗语词典是专门针对留学生的需要而编写的,如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留学生汉语习惯用语词典》。比较而言,留学生用俗语词典的编纂还比较少,在这方面的编纂工作需要加强。
俗语词典的多样化道路还需要继续拓展。我国历史上曾经和周边国家交流频繁,出现过不少对外汉语学习的教科书。[1]以第二语言学习为目的的俗语词典则很少见。目前国内外市场上还缺少汉英、汉日、汉韩、汉法、汉俄等不同类型的双语俗语词典,随着我国的对外开放和汉语国际教育水平的提高,需求日益旺盛。就读者人群而言,许多出版社都针对中小学生编写词典,但还可以编纂满足更多人群需求的俗语词典,如着眼于实用,可以编纂《旅游俗语词典》《人际交往俗语词典》《廉政俗语词典》《商业贸易俗语词典》等。总之,俗语词典定位的多样化是当今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形势下的一种新趋势,符合市场的需求和辞书编纂事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应该积极探索,努力寻找新的方向。
二、编纂手段的数字化
不论是古代的俗语汇编,还是近代、现代的俗语词典编纂,都是在人工搜集的基础上进行的。基本做法就是一些高校教师带领助手或学生、研究人员带领其他同行深入全国各地进行调查和采集,且对搜集到的俗语条目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汇总,其中有的编写成了俗语词典,也有的只是进行俗语汇编工作,没有释义。不管最后的成果如何结集出版,这种调查的手段本身就比较落后。虽然这种深入民间进行田野调查确实能发现大量新的语言材料,但这种大海捞针式的做法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同时调查出的结果难免会挂一漏万,把一些不太常用或者即将退出语言生活的汉语俗语给忽略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俗语词典的编纂也需采用先进的词典编纂技术和手段,以解决编纂中存在的主观性过强的问题。[2]
进入21世纪以来,词典编纂者攻克难关,在这一方面取得了很大突破。2002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汉语俗语语料的计算机处理与相关语言学问题研究”的结题成果“汉语俗语语料库”已初步完成,正在进一步更新和完善。[3]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年出版的《中国俗语大辞典》(新一版)、《中国歇后语大辞典》(新一版)、《中国惯用语大辞典》《中国谚语大辞典》等辞书就是在这一大型语料库的支持下编纂的。尽管在俗语的信息处理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但俗语词典的数字化编纂手段是今后的发展方向,应予以密切关注并加强研究。
三、编纂策划的市场化
俗语词典是一种文化产品,首先是一种商品,具有商品属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汉语俗语词典市场也非常活跃,分门别类的俗语词典在市场中也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因此,汉语俗语词典的编纂工作与市场销售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这种条件下,编纂工作与词典的出版工作就不是截然分开的。在编纂之初的项目策划中,在编纂过程中的细节处理上,都需考虑市场的问题。只有把编纂工作与市场结合起来,才能够在市场上赢得足够的市场份额。现在的汉语俗语词典出版市场须充分认识到市场销售的复杂性,才能够在未来的销售中立于不败之地。
各出版社也认识到这一问题,在编纂工作中渗透市场因素。如系列化的策划成为一种新的营销手段,上海辞书出版社、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广东教育出版社和四川辞书出版社等单位纷纷推出系列辞书,其中包括多部俗语词典。通过这种方式彰显出版社实力,吸引读者的注意力。编纂定位的多样化,通过多种编纂方式来满足读者需求,也是一种市场化的行为。出版单位还在封面设计、装帧样式和色彩、文字等各方面积极策划,为俗语词典的出版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如四川辞书出版社出版的《歇后语词典》,采用红色和黑色的对比来突出词典的厚重,封面还采用老鼠抬轿子的剪纸图案突出词典的民族特色。
结 语
30多年来,随着相关研究的逐步展开和汉语俗语词典(语典)编纂实践的不断增加,汉语俗语词典的编纂工作一直在稳步推进,也积累了不少经验,编纂水平在逐年提高,汉语俗语词典编纂工作的现代化、科学化将会在不久的将来实现。
参考文献:
[1] 陈长书.从《老乞大》诸版本看14至18世纪汉语“儿”尾的发展[J].古汉语研究,2012(1).
[2] 温端政.俗语研究与探索[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
[3] 安志伟.语文辞书出版的市场化策略[J].科技与出版,2012.
(作者单位:皖西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和编纂手段的更新,汉语俗语词典的编纂工作开始逐步向现代辞书转向。在编纂的定位方面,汉语俗语词典力求多样化,从不同的方面精心策划来满足读者的需要。在编纂手段上,数据库技术支撑的大型真实语料库为词典的编纂提供典型语料,为归纳义项和编制例句提供很大便利。
关键词:
汉语俗语词典 词典编纂 现代化
汉语俗语包括歇后语、惯用语、谚语和俗成语。俗语是汉语中的特色语汇,在汉语的语言表达中举足轻重,因此我国很早就注重对汉语俗语的搜集,而汉语俗语词典编纂工作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以来,汉语俗语词典的编纂工作进入一个新阶段,数以百计的汉语俗语词典出现在图书市场。这一过程中,汉语俗语词典的编纂工作也逐步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从传统的词典编纂走向一条现代化之路。本文对汉语俗语词典编纂的现代化转向进行简要总结,希望能为未来的进一步工作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一、编纂定位的多样化料进行汇编或编纂俗语词典采取的都是一种大而全的编辑方针。俗语汇编类书籍动辄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字,内容丰富,条目繁多,囊括汉语中常见的大部分俗语,甚至部分书籍中把冷僻的俗语也搜集在内。这些书籍极具资料价值。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化教育水平的不断发展,仅仅编纂这种大而全的俗语书籍显然不符合社会对俗语书籍的需求。中小学生不可能为查找一条俗语而抱着几千万字的俗语词典翻来翻去,外国留学生也不可能需要一部大型俗语词典中的所有条目。文化教育的发展需要多样化的俗语辞书来满足读者多样化的需求。因此,20世纪80-90年代以来,汉语俗语辞书的编纂出现了多样化的局面。
根据收录俗语类别的不同,出版各种分类俗语辞书。如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新华系列辞书中就有《新华惯用语词典》《新华歇后语词典》《新华谚语词典》等分册,四川辞书出版社出版的系列辞书中也有类似的分类别辞书。有时也不按照系列出版,仅仅针对某一种俗语出版辞书,如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华谚语词典》就是单独出版的。这些辞书每一本都只针对某一特定的俗语类型而编写。
根据读者对象的不同,可分为普通俗语词典和学习型俗语词典。普通俗语词典适用于所有人,前文所述的各种大型和分类俗语词典都属于普通俗语词典。学习型俗语词典是针对学生编写的。由于学生对词典的需求具有特殊性,因此针对学生的俗语词典如何编纂就需要专门研究。现在市场上出售的学习型俗语词典中,针对中小学生的最多。如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商务馆小学生谚语歇后语惯用语词典》、华语教学出版社出版的《小学生歇后语谚语惯用语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小学生歇后语词典》等。这些俗语词典的编纂都照顾到了学生的需要,所收条目以中小学课本和教辅书籍中出现的俗语为主,并适当进行了扩充,条目的解释比较简单,例句也选取的是适宜中小学生阅读的句子。还有一类学习型俗语词典是专门针对留学生的需要而编写的,如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留学生汉语习惯用语词典》。比较而言,留学生用俗语词典的编纂还比较少,在这方面的编纂工作需要加强。
俗语词典的多样化道路还需要继续拓展。我国历史上曾经和周边国家交流频繁,出现过不少对外汉语学习的教科书。[1]以第二语言学习为目的的俗语词典则很少见。目前国内外市场上还缺少汉英、汉日、汉韩、汉法、汉俄等不同类型的双语俗语词典,随着我国的对外开放和汉语国际教育水平的提高,需求日益旺盛。就读者人群而言,许多出版社都针对中小学生编写词典,但还可以编纂满足更多人群需求的俗语词典,如着眼于实用,可以编纂《旅游俗语词典》《人际交往俗语词典》《廉政俗语词典》《商业贸易俗语词典》等。总之,俗语词典定位的多样化是当今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形势下的一种新趋势,符合市场的需求和辞书编纂事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应该积极探索,努力寻找新的方向。
二、编纂手段的数字化
不论是古代的俗语汇编,还是近代、现代的俗语词典编纂,都是在人工搜集的基础上进行的。基本做法就是一些高校教师带领助手或学生、研究人员带领其他同行深入全国各地进行调查和采集,且对搜集到的俗语条目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汇总,其中有的编写成了俗语词典,也有的只是进行俗语汇编工作,没有释义。不管最后的成果如何结集出版,这种调查的手段本身就比较落后。虽然这种深入民间进行田野调查确实能发现大量新的语言材料,但这种大海捞针式的做法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同时调查出的结果难免会挂一漏万,把一些不太常用或者即将退出语言生活的汉语俗语给忽略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俗语词典的编纂也需采用先进的词典编纂技术和手段,以解决编纂中存在的主观性过强的问题。[2]
进入21世纪以来,词典编纂者攻克难关,在这一方面取得了很大突破。2002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汉语俗语语料的计算机处理与相关语言学问题研究”的结题成果“汉语俗语语料库”已初步完成,正在进一步更新和完善。[3]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年出版的《中国俗语大辞典》(新一版)、《中国歇后语大辞典》(新一版)、《中国惯用语大辞典》《中国谚语大辞典》等辞书就是在这一大型语料库的支持下编纂的。尽管在俗语的信息处理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但俗语词典的数字化编纂手段是今后的发展方向,应予以密切关注并加强研究。
三、编纂策划的市场化
俗语词典是一种文化产品,首先是一种商品,具有商品属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汉语俗语词典市场也非常活跃,分门别类的俗语词典在市场中也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因此,汉语俗语词典的编纂工作与市场销售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这种条件下,编纂工作与词典的出版工作就不是截然分开的。在编纂之初的项目策划中,在编纂过程中的细节处理上,都需考虑市场的问题。只有把编纂工作与市场结合起来,才能够在市场上赢得足够的市场份额。现在的汉语俗语词典出版市场须充分认识到市场销售的复杂性,才能够在未来的销售中立于不败之地。
各出版社也认识到这一问题,在编纂工作中渗透市场因素。如系列化的策划成为一种新的营销手段,上海辞书出版社、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广东教育出版社和四川辞书出版社等单位纷纷推出系列辞书,其中包括多部俗语词典。通过这种方式彰显出版社实力,吸引读者的注意力。编纂定位的多样化,通过多种编纂方式来满足读者需求,也是一种市场化的行为。出版单位还在封面设计、装帧样式和色彩、文字等各方面积极策划,为俗语词典的出版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如四川辞书出版社出版的《歇后语词典》,采用红色和黑色的对比来突出词典的厚重,封面还采用老鼠抬轿子的剪纸图案突出词典的民族特色。
结 语
30多年来,随着相关研究的逐步展开和汉语俗语词典(语典)编纂实践的不断增加,汉语俗语词典的编纂工作一直在稳步推进,也积累了不少经验,编纂水平在逐年提高,汉语俗语词典编纂工作的现代化、科学化将会在不久的将来实现。
参考文献:
[1] 陈长书.从《老乞大》诸版本看14至18世纪汉语“儿”尾的发展[J].古汉语研究,2012(1).
[2] 温端政.俗语研究与探索[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
[3] 安志伟.语文辞书出版的市场化策略[J].科技与出版,2012.
(作者单位:皖西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