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视角下的深度贫困研究进展

来源 :经济学动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ppleq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深度贫困正从一个描述性概念扩展成为衡量全球严重贫困的一种经济标准,获得多维、动态的柔性内涵和区域、群体上的结构化外延。本文通过综述现有文献发现,基于贫困公理化衡量方法的进展,可进行深度贫困的结构化识别与综合测度体系的构建。深度贫困具有不同于一般贫困的性质,呈现出在区域、人口群体、动态演化上的结构性分布特征。深度贫困在发达国家是不平等以及社会排斥问题在弱势人口生存危机上的体现,可通过安全网计划与就业帮扶进行动态管控;在发展中国家则是不均衡增长与市场失灵等结构性因素耦合作用的结果,应通过发展减贫与保障脱贫的综合施策进行系统解决。国内学界需积极构建中国深度贫困的结构研究范式,指导深度贫困问题的高质量破解以及返贫风险防控,为全球深度贫困问题解决做出贡献。
其他文献
如何从微观层面引导居民低碳消费、应对气候变化已经成为政府和学界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建立在传统经济学基础上的低碳政策由于对微观主体的关注不足,效果不佳。行为经济学的发展从心理和认知角度解释了家庭低碳消费行为的非理性特征和遵同性特征,并证实了这些行为特征如何影响家庭低碳消费。基于启发、时间贴现、损失厌恶、现状偏见以及遵同等心理以及行为特征,一大批西方学者设计了不同的政策干预措施并进行实证效果评估。研究发现,引入能源标签、重构信息呈现方式、提供规范性信息反馈以及提升个人教育和能源素养等“助推”式政策,都能有效缩
2019年11月2-3日,由中国经济发展研究会主办、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承办的“新中国七十年经济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中国经济发展研究会第21届年会在北京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四川大学、辽宁大学、国防大学等40多所高校的百余位学者出席了会议。《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管理世界》《经济学动态》《经济与管理研究》等多家媒体和期刊代表参加了会议。专家学者们围绕“新中国70年经济发展的
2019年12月7日—8日,由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经济学动态》杂志社、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趋势研究院和国网卓越科技文化(北京)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第19届中国国有经济发展论坛——“国有经济70年与国企改革新阶段”学术研讨会在北京成功召开。来自国资委等相关部委领导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吉林大学等科研机构和高校的专家、学者以及企业和媒体代表近200人参加了本次会议。本次会议以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和国
本文以国民经济生产、使用和收入分配为基本框架,运用相应统计指标和统计数据对2019年中国经济运行情况进行分析,对2020年情况予以展望。2019年,中国GDP增速呈回落走势,但始终处于预期目标范围内,第三产业和消费需求分别从生产和需求角度对经济增长起主要拉动作用;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保持平稳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由2018年较快增长转为下降;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比2018年有所扩大;产业结构、需求结构和收入分配结构继续改善;新经济新动能保持较快增长。初步判断,2020年中国GDP增速可能会比2019
现有研究出口外溢的文献认为,企业之间的出口信息共享和出口费用分担可以促进出口。在中国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信息共享和费用分担往往嵌套于一定的关系网络中。分布于闽、粤、琼等省份的闽南语群体由于强烈的“海洋性”使得宗族组织泛化,普遍形成超越血缘关系的姓氏网络,克服了关系网络的可观测性和内生性问题。本文以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闽南语区私人控股企业为样本,发现企业的出口概率会随着“同姓”企业(即企业负责人姓氏相同)当中出口企业占比的提升而提升。这表明存在基于姓氏网络的出口外溢。改变模型设定、使用工具变量等稳健性分析均不
基于中国经济发展“脱实向虚”的现实背景,本文利用2010-2016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考察了社会责任履行与企业金融化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社会责任履行与企业金融化显著正相关,社会责任的“声誉保险机制”在中国发挥主要作用;考虑社会责任的不同类别,仅股东类社会责任有利于降低上市公司的金融资产投资,其他类社会责任均与金融资产投资正相关。进一步,本文对企业金融化的动机进行了检验,证实了中国上市公司进行金融资产投资主要是为了获取短期收益,而不是为了发展主业储备资金。本文拓展了社会责任经济后果以及企业金
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中国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张,普通高等教育逐渐趋于大众化,大学教育质量增强劳动力市场供给与需求的匹配时,会对劳动力市场产生怎样的效应?已有文献研究面临的困难是缺乏度量大学教育质量的微观数据。本文利用2016年中国城市劳动力调查(CULS4)数据,并匹配劳动力高等教育相关数据信息,实证分析了大学教育质量对工资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大学教育质量对劳动力的工资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随着大学教育质量的提高,劳动者工资回报递增。第二,采用工具变量的估计结果表明,每提升一个大学教育质量层次,劳
外国在华专利申请量的急剧增长引发了对国内企业创新的关注。作为重要的国际技术溢出渠道,外国专利增加了国内企业可供获取的创新资源,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专利垄断,挤占本土企业的创新空间。因此,基于2007—2017年中国上市公司与国家知识产权局匹配数据,本文实证研究了外国在华专利、吸收能力对中国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外国在华专利对中国企业创新具有显著影响,当企业吸收能力达到一定程度时,外国在华专利对国内企业创新表现为促进作用。并且,对不同企业的作用存在明显差异。外国在华专利对国有企业、民营企业、高科技行
本文基于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引入随机变量冲击农业保险基准出险概率构造理论模型,并基于贝尔曼方程值函数迭代的方法展开随机模拟,研究农业保险保费的构成结构各因素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引入农业保险的基本模型优于只引入农业风险的模型。农业保险基准出险概率、损失程度、市场势力提高会提高保费,但不利于农业增长;农业保险免赔率降低(保障程度提高)也会提高保费同时有利于增长,农险保费对农业经济增长的最终影响取决于上述变量的对比。本文还基于2010-2016年的分省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上期农业保险保费、本期
传统的法与金融文献侧重于描述并解释法律制度的国际差异及其对不同经济体金融市场发展的影响,强调加强投资者权利的法律保护是金融市场发展的基础。而在批评传统的法与金融文献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金融的法律理论”则认为,现代金融市场的基本特征是较高信息成本、较高不确定性和流动性限制并存。尽管法律制度支持了金融市场发展,但是法律文本的弹性和执行力度也使其成为金融市场不稳定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解释外汇市场运行、资产证券化的全球实践以及中国影子银行蓬勃发展等探索性的研究领域,金融的法律理论相比传统的法与金融理论具有更强的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