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到今天,正处于这样一个转折点上,即处于新旧职业技术教育的交汇处,处在旧职教时代终结和新职教时代到来的“转型期”……成功的变革是增强竞争力的关键。对于职业技术院校来说,只有抓住机遇,锐意进取,勇于探索和变革,才能从“阵痛”中苏醒过来,历经精彩的“嬗变”,从而获得可持续性的长足发展。
关键词:职业技术教育;转型期;挑战;变革
中图分类号: G71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1-00-02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生活的不断进步,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然而,伴随着人们需求的不断提高,社会结构也正在加速转型。尤为明显的是,职业技术院校发展到今天,正处在这样一个转折点上,即处于新旧职业教育的交汇处,处在旧职教时代终结和新职教时代到来的“转型期”。好一比,上苍呈现给职业院校的两扇门,一扇正在急速地关闭,另一扇正在徐徐地开启,它们分别代表着两个不同的时代。
它预示着:“作坊式“、“游击式”的职业院校的终结。对于这类职业院校来说,无疑是令人难于忍受的阵阵痛楚,然而这又是其必须要经历的浴火重生。下面列举的是两个或者自生自灭,或者被勒令改进的几所职业院校的典型案例:
案例一:“南方技校”位于W县城东四公里处,低矮的围墙圈着三四栋简陋的两层楼房。西南面瓦房的“实验室”里,兀立着一台工厂淘汰下来的破旧机床。H老师带领几位小学、初中的老师在此办起了职业中专。一些考不上重点高中的初中毕业生、甚至是未毕业的少年,趋之若鹜。结果,开门大红,这第一年秋季就招了四百多名学生,把几栋简陋的房子挤得满满的。几位老师也赚得盆满罐满。然而,好景不长,由于条件简陋,教学管理跟不上,加之生员素质偏低等方面的因素,学生之间矛盾逐渐累积,以致演变成打架群殴,刀光剑影,多人住院。校方只好让呆不下去的学生“提前毕业”,推荐到沿海厂家工作。这样,校方又可以收到每人三百元的介绍费。第二年,几位老师只好跑到邻县的乡下招生。连哄带骗,只招收到五十多人。学生到校后,与想象中的相距甚远。于是,今天两位学生逃课,明天几位退学,状况不断。最后,只好关门了事。
然而,H老师并没有泄气,他来到母校——Y师范学校,经原班主任,经招生办的W主任引荐,结识了Y师范的书记。Y师范专门划出一栋旧教学大楼,打出了“G职业技术学校”的招牌,美其名曰“联合办学”。凭借Y师范学校的名气,“G校”的招生又红火起来,其结果是,严重干扰了Y师范的招生工作。于是,Y师范书记校长痛定思痛,下学期立马终止了与H老师的“联合办学”。尔后,H老师又租用过P县的民兵训练基地,用“职业中专”的帆布招牌盖住了“P县民兵训练基地”的字样。对招收来的四十多位学生进行“军事化”管理。课堂上,教给学生一些计算机的简单操作知识;早晚教师带领学生登山、跑步。三个月以后,送他们进厂打工……近年来,关于H老师的情况,不知所终。
这是本世纪初我国县级职业技术教育存在的普遍现象。其条件简陋,学员成分复杂,教学人员素质偏低,加之教育管理的随意性,构成了“作坊式”、“游击式”、“原始积累型”职业学校的基本特征。
案例二:L高级技工学校创建于1984年10月, 其雏形是某中学的校办技校,诞生于某省会街道一所简陋的院落里。经过辛勤的努力,不懈的追求,加上善于利用名家大腕的品牌效应,R校长创造了L发展的神话。L从当初简陋的小院,发展成为职业教育的“航母”。如今的L教育集团,拥有3所学校,五个校区,占地1000余亩、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设有汽车检测与维修、烹饪与营养、数控机床加工技术、焊接技术、计算机应用与维修、美容美发、工程机械、机电一体化等八个专业60多个工种;能培养初、中、高级技工和预备技师;有教职员工1500余人;年办学规模达三万余人。2010年L高级技工学校被授予“中国驰名商标”。
然而,多家媒体的有关L技校“副校长带学生跨省打架”的爆料,掀开了L高级技工学校的神秘面纱。L技校R校长被妻子举报,教师无证教学,学校内设黑超市,收费昂贵学不到任何东西,培养打手抢生源,就业包分配虚假宣传,骗取实习生实习费,退学不退费,学生退学遭老师群殴,家暴妻子二十年,三个身份证,生六个子女等问题。
从以上两个案例来看,这些职业院校在硬件设备、师资素质等方面严重不达标,甚至有些学校的教育理念也存在较严重的问题。
一些技校的创办者至今还没有真正认识到,随着我国职业教育春天的到来,政府对职业教育的大力支持,是为了促使以往“作坊式”、“游击式”、“原始积累式”的技校向现代新型职业院校转型。关于这一发展目标,已经不只是政府的一再重申,更是当今社会的广泛共识。如此,许多职业院校必定要经历一番“凤凰涅槃”般的浴火重生,从而获得“跨越式”的发展。这次转型,给职业院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早在1997年6月,为贯彻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精神,落实《职业教育法》,国家教委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就明确要求:“在我国全面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跨世纪宏伟蓝图的进程中,迫切需要千百万高素质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职业学校作为直接为各行各业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培养实用人才及熟练劳动者的重要基地,必须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以适应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现‘两个根本转变’的需要。”
当前的现实情况是,面对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结构的转型,特别是城市和农村建设的加快,人们对生活的需求也变得多样化,无论城市还是乡村,都要求加强社会服务的功能。而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又和整个小康社会建设紧密相连,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已经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世纪以来,关于大力发展我国职业技术教育事业,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02年、2004年和2014年,国家先后三次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分别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其中就明确指出:“……同时也要看到,当前职业教育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结构不尽合理,质量有待提高,办学条件薄弱,体制机制不畅。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对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造更大人才红利,加快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一系列文件的出台,明确昭示着:我国职业教育迎来了十分难得的发展机遇。 怎样才能抓住这一难得的发展机遇?当今的世界,正处于急剧变革之中,只有不断变革,才能保持强势的竞争力。它要求我们的职业院校,必须准确确立定位、创新管理机制、加强团队建设、重构办校模式、优化教育过程、提升管理水平,从而实现职业院校的跨越式发展。必须遵循“提升业务、强化团队、科学管理”的原则。而且,三者之间相辅相成,共同促进,进而使职业院校通过这样的教育模式实现其可持续发展。
要达到这个目标,必须从大力提升教师的业务素质入手。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我们做教师的人,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在现代教育发展的今天,就职教教师本身而言,其在职学习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接受新知识,树立新理念。
一、大力培养“双师型 ”的教师队伍
双师型教师,首先必须具备教师的基本能力和素质,同时还必须凸显一定的职业能力和素养 。目前,我国执教师资动手能力还不够强,许多高新企业的高级自动化操作员工的培养还缺乏良好的师资。因而建立一支有一定特色的高素质、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不仅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更是职业教育要办出特色的关键。
1、抓好教师培训。为适应教育发展对双师型教师的需要,必须安排在职专业课教师到生产第一线进行专业实践训练。对缺乏专业实践经验的新教师,可以先安排到企业见习半年以上;对其他教师则应要求每三年轮训三个月以上。也可以利用假期开展行业、专业社会调查,以避免因脱离实践时间太长,使双师素质下滑。同时,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实验、实习、毕业设计时要与企业的需要接轨,尽可能做到结合企业的生产标准,采集企业生产一线的数据融入实践教学。还可以通过学校实验室、实训基地的建设与改造,锻炼教师的研发能力。鼓励教师对外开展各种类型的专业技术开发和服务.
2、健全创业机制。学校在引导青年教师重视理论与实践的同时,创造必要的条件使理论与实践进修的成果及时转化为实际应用,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充分发挥双师型教师的潜质和潜力,鼓励他们在业务对口的条件下兼职和创业;充分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实训基地和社会影响,建立良好的“产学研”创业机制,帮助具有双师素质、能在“产学研”中创造较好效益的教师充分体现其人生价值。
二、完善一套人性化的学生管理体制
不可否认,长期以来,职业教育一直都不受国家的重视和社会的认可,职业学校面临招生困难,即使招到的学生也是素质较低的,这就导致学校在管理方面比较被动。如此,要搞好职业教育,必须从抓好学生管理入手,根据实际情况借鉴国外职业学校管理学生的经验。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管理工作要灵活,既保证学生接受、服从学校的管理又不失人性。这就要求必须制定出一套系统而又切实可行的管理模式,如实行军事化管理,从言行举止、思想品德、价值观念等进行严格要求,端正学生不良的思想作风和行为习惯,进而达到易管理、易教学的目的。在严格管理学生的同时,要实行人性化管理,让学生有归属感。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来关心、爱护,时刻让学生感受到温暖。同时,还要让学生住得安心,学得开心。这可以通过构建丰富的校园文化来实现。
三、广泛深入地推进校企合作办学
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技工教育改革的方向。现实情况是,我国校企合作目前面临着“学校热,企业冷、政府不为”的困境。这迫切需要政府、企业、学校三方共同努力,统筹各方力量,完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提高人才培养的有效性。
1、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政府应高度重视有关的法律法规建设,充分发挥其宏观调控职能,创建良好的校企合作环境。加快出台和完善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法律,明确和规范政府、学校和企业三者在校企合作教育中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同时,政府还可以尽量给予经费上的支持;并成立专门的职业教育管理协调机构发挥指导、统筹和协调作用,为校企合作创造良好的环境。
2、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构建优势互补机制。学校与企业可以创办一个实现资源自由流动,完善优势互补机制的共有实体。学校可以利用企业的技术优势,与企业合作进行订单式培养,变招工为招生,把学生送到企业实习,并可以根据其实习的合格表现安排在企业工作;学校还可以利用自身的实训工厂和实训设备,与企业合作加工产品,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及技术水平,从而实现合作的双赢局面。
3、重视校企合作可持续发展,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学校与企业关系紧密相连,学校应当以面向市场、面向企业为根本培养人才。其课程开发、专业设置、教学大纲设计等,都应该根据市场和企业的需求而变动;企业的发展也应面向学校,以招收高技能、高技术的人才为主,从而使企业的发展向更高层次的技术转变。
对每所职业院校来说,如果不改革,就不可能得到发展,更谈不上迎来光明的前景。因而,从提升业务素质入手实施变革,是职业院校发展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毋庸置疑,成功的变革是增强竞争力的关键。对所有的职业院校来说,只有抓住机遇,锐意进取,勇于探索和改革,才能从“阵痛”中苏醒过来,历经精彩的“嬗变”,从而获得可持续性的长足发展。
关键词:职业技术教育;转型期;挑战;变革
中图分类号: G71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1-00-02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生活的不断进步,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然而,伴随着人们需求的不断提高,社会结构也正在加速转型。尤为明显的是,职业技术院校发展到今天,正处在这样一个转折点上,即处于新旧职业教育的交汇处,处在旧职教时代终结和新职教时代到来的“转型期”。好一比,上苍呈现给职业院校的两扇门,一扇正在急速地关闭,另一扇正在徐徐地开启,它们分别代表着两个不同的时代。
它预示着:“作坊式“、“游击式”的职业院校的终结。对于这类职业院校来说,无疑是令人难于忍受的阵阵痛楚,然而这又是其必须要经历的浴火重生。下面列举的是两个或者自生自灭,或者被勒令改进的几所职业院校的典型案例:
案例一:“南方技校”位于W县城东四公里处,低矮的围墙圈着三四栋简陋的两层楼房。西南面瓦房的“实验室”里,兀立着一台工厂淘汰下来的破旧机床。H老师带领几位小学、初中的老师在此办起了职业中专。一些考不上重点高中的初中毕业生、甚至是未毕业的少年,趋之若鹜。结果,开门大红,这第一年秋季就招了四百多名学生,把几栋简陋的房子挤得满满的。几位老师也赚得盆满罐满。然而,好景不长,由于条件简陋,教学管理跟不上,加之生员素质偏低等方面的因素,学生之间矛盾逐渐累积,以致演变成打架群殴,刀光剑影,多人住院。校方只好让呆不下去的学生“提前毕业”,推荐到沿海厂家工作。这样,校方又可以收到每人三百元的介绍费。第二年,几位老师只好跑到邻县的乡下招生。连哄带骗,只招收到五十多人。学生到校后,与想象中的相距甚远。于是,今天两位学生逃课,明天几位退学,状况不断。最后,只好关门了事。
然而,H老师并没有泄气,他来到母校——Y师范学校,经原班主任,经招生办的W主任引荐,结识了Y师范的书记。Y师范专门划出一栋旧教学大楼,打出了“G职业技术学校”的招牌,美其名曰“联合办学”。凭借Y师范学校的名气,“G校”的招生又红火起来,其结果是,严重干扰了Y师范的招生工作。于是,Y师范书记校长痛定思痛,下学期立马终止了与H老师的“联合办学”。尔后,H老师又租用过P县的民兵训练基地,用“职业中专”的帆布招牌盖住了“P县民兵训练基地”的字样。对招收来的四十多位学生进行“军事化”管理。课堂上,教给学生一些计算机的简单操作知识;早晚教师带领学生登山、跑步。三个月以后,送他们进厂打工……近年来,关于H老师的情况,不知所终。
这是本世纪初我国县级职业技术教育存在的普遍现象。其条件简陋,学员成分复杂,教学人员素质偏低,加之教育管理的随意性,构成了“作坊式”、“游击式”、“原始积累型”职业学校的基本特征。
案例二:L高级技工学校创建于1984年10月, 其雏形是某中学的校办技校,诞生于某省会街道一所简陋的院落里。经过辛勤的努力,不懈的追求,加上善于利用名家大腕的品牌效应,R校长创造了L发展的神话。L从当初简陋的小院,发展成为职业教育的“航母”。如今的L教育集团,拥有3所学校,五个校区,占地1000余亩、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设有汽车检测与维修、烹饪与营养、数控机床加工技术、焊接技术、计算机应用与维修、美容美发、工程机械、机电一体化等八个专业60多个工种;能培养初、中、高级技工和预备技师;有教职员工1500余人;年办学规模达三万余人。2010年L高级技工学校被授予“中国驰名商标”。
然而,多家媒体的有关L技校“副校长带学生跨省打架”的爆料,掀开了L高级技工学校的神秘面纱。L技校R校长被妻子举报,教师无证教学,学校内设黑超市,收费昂贵学不到任何东西,培养打手抢生源,就业包分配虚假宣传,骗取实习生实习费,退学不退费,学生退学遭老师群殴,家暴妻子二十年,三个身份证,生六个子女等问题。
从以上两个案例来看,这些职业院校在硬件设备、师资素质等方面严重不达标,甚至有些学校的教育理念也存在较严重的问题。
一些技校的创办者至今还没有真正认识到,随着我国职业教育春天的到来,政府对职业教育的大力支持,是为了促使以往“作坊式”、“游击式”、“原始积累式”的技校向现代新型职业院校转型。关于这一发展目标,已经不只是政府的一再重申,更是当今社会的广泛共识。如此,许多职业院校必定要经历一番“凤凰涅槃”般的浴火重生,从而获得“跨越式”的发展。这次转型,给职业院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早在1997年6月,为贯彻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精神,落实《职业教育法》,国家教委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就明确要求:“在我国全面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跨世纪宏伟蓝图的进程中,迫切需要千百万高素质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职业学校作为直接为各行各业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培养实用人才及熟练劳动者的重要基地,必须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以适应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现‘两个根本转变’的需要。”
当前的现实情况是,面对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结构的转型,特别是城市和农村建设的加快,人们对生活的需求也变得多样化,无论城市还是乡村,都要求加强社会服务的功能。而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又和整个小康社会建设紧密相连,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已经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世纪以来,关于大力发展我国职业技术教育事业,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02年、2004年和2014年,国家先后三次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分别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其中就明确指出:“……同时也要看到,当前职业教育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结构不尽合理,质量有待提高,办学条件薄弱,体制机制不畅。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对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造更大人才红利,加快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一系列文件的出台,明确昭示着:我国职业教育迎来了十分难得的发展机遇。 怎样才能抓住这一难得的发展机遇?当今的世界,正处于急剧变革之中,只有不断变革,才能保持强势的竞争力。它要求我们的职业院校,必须准确确立定位、创新管理机制、加强团队建设、重构办校模式、优化教育过程、提升管理水平,从而实现职业院校的跨越式发展。必须遵循“提升业务、强化团队、科学管理”的原则。而且,三者之间相辅相成,共同促进,进而使职业院校通过这样的教育模式实现其可持续发展。
要达到这个目标,必须从大力提升教师的业务素质入手。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我们做教师的人,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在现代教育发展的今天,就职教教师本身而言,其在职学习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接受新知识,树立新理念。
一、大力培养“双师型 ”的教师队伍
双师型教师,首先必须具备教师的基本能力和素质,同时还必须凸显一定的职业能力和素养 。目前,我国执教师资动手能力还不够强,许多高新企业的高级自动化操作员工的培养还缺乏良好的师资。因而建立一支有一定特色的高素质、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不仅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更是职业教育要办出特色的关键。
1、抓好教师培训。为适应教育发展对双师型教师的需要,必须安排在职专业课教师到生产第一线进行专业实践训练。对缺乏专业实践经验的新教师,可以先安排到企业见习半年以上;对其他教师则应要求每三年轮训三个月以上。也可以利用假期开展行业、专业社会调查,以避免因脱离实践时间太长,使双师素质下滑。同时,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实验、实习、毕业设计时要与企业的需要接轨,尽可能做到结合企业的生产标准,采集企业生产一线的数据融入实践教学。还可以通过学校实验室、实训基地的建设与改造,锻炼教师的研发能力。鼓励教师对外开展各种类型的专业技术开发和服务.
2、健全创业机制。学校在引导青年教师重视理论与实践的同时,创造必要的条件使理论与实践进修的成果及时转化为实际应用,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充分发挥双师型教师的潜质和潜力,鼓励他们在业务对口的条件下兼职和创业;充分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实训基地和社会影响,建立良好的“产学研”创业机制,帮助具有双师素质、能在“产学研”中创造较好效益的教师充分体现其人生价值。
二、完善一套人性化的学生管理体制
不可否认,长期以来,职业教育一直都不受国家的重视和社会的认可,职业学校面临招生困难,即使招到的学生也是素质较低的,这就导致学校在管理方面比较被动。如此,要搞好职业教育,必须从抓好学生管理入手,根据实际情况借鉴国外职业学校管理学生的经验。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管理工作要灵活,既保证学生接受、服从学校的管理又不失人性。这就要求必须制定出一套系统而又切实可行的管理模式,如实行军事化管理,从言行举止、思想品德、价值观念等进行严格要求,端正学生不良的思想作风和行为习惯,进而达到易管理、易教学的目的。在严格管理学生的同时,要实行人性化管理,让学生有归属感。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来关心、爱护,时刻让学生感受到温暖。同时,还要让学生住得安心,学得开心。这可以通过构建丰富的校园文化来实现。
三、广泛深入地推进校企合作办学
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技工教育改革的方向。现实情况是,我国校企合作目前面临着“学校热,企业冷、政府不为”的困境。这迫切需要政府、企业、学校三方共同努力,统筹各方力量,完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提高人才培养的有效性。
1、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政府应高度重视有关的法律法规建设,充分发挥其宏观调控职能,创建良好的校企合作环境。加快出台和完善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法律,明确和规范政府、学校和企业三者在校企合作教育中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同时,政府还可以尽量给予经费上的支持;并成立专门的职业教育管理协调机构发挥指导、统筹和协调作用,为校企合作创造良好的环境。
2、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构建优势互补机制。学校与企业可以创办一个实现资源自由流动,完善优势互补机制的共有实体。学校可以利用企业的技术优势,与企业合作进行订单式培养,变招工为招生,把学生送到企业实习,并可以根据其实习的合格表现安排在企业工作;学校还可以利用自身的实训工厂和实训设备,与企业合作加工产品,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及技术水平,从而实现合作的双赢局面。
3、重视校企合作可持续发展,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学校与企业关系紧密相连,学校应当以面向市场、面向企业为根本培养人才。其课程开发、专业设置、教学大纲设计等,都应该根据市场和企业的需求而变动;企业的发展也应面向学校,以招收高技能、高技术的人才为主,从而使企业的发展向更高层次的技术转变。
对每所职业院校来说,如果不改革,就不可能得到发展,更谈不上迎来光明的前景。因而,从提升业务素质入手实施变革,是职业院校发展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毋庸置疑,成功的变革是增强竞争力的关键。对所有的职业院校来说,只有抓住机遇,锐意进取,勇于探索和改革,才能从“阵痛”中苏醒过来,历经精彩的“嬗变”,从而获得可持续性的长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