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分析比较屈光参差性与斜视性弱视的治疗效果.方法:前瞻性研究.2018-07/2020-01在我院门诊确诊的并首次接受治疗的单眼弱视患者46例,平均年龄9±3岁,其中男26例,女20例,按照临床诊断分为斜视性弱视组(无屈光不正),共23例,平均年龄9±3岁,其中男12例,女11例.以及屈光参差性弱视组,共23例,平均年龄9±3岁,其中男14例,女9例.对两组患者采用遮盖及精细训练治疗弱视,于治疗前及治疗后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检测视力、用Titmus图谱行立体视锐度的检测.比较两组患者经弱视治疗前后最佳矫
【机 构】
:
230601 中国安徽省合肥市,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眼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比较屈光参差性与斜视性弱视的治疗效果.方法:前瞻性研究.2018-07/2020-01在我院门诊确诊的并首次接受治疗的单眼弱视患者46例,平均年龄9±3岁,其中男26例,女20例,按照临床诊断分为斜视性弱视组(无屈光不正),共23例,平均年龄9±3岁,其中男12例,女11例.以及屈光参差性弱视组,共23例,平均年龄9±3岁,其中男14例,女9例.对两组患者采用遮盖及精细训练治疗弱视,于治疗前及治疗后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检测视力、用Titmus图谱行立体视锐度的检测.比较两组患者经弱视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及立体视恢复的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弱视眼的最佳矫正视力无差异(t=-0.475,P>0.05),但斜视性弱视患者的立体视功能明显低于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t=-3.919,P<0.001);通过2mo的治疗,两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提高值有明显差异(t=-2.946,P0.05);通过6mo的治疗,两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提高差值有明显差异(t=-2.353,P<0.05),两组患者立体视提高差值也有明显差异(t=2.218,P<0.05);但在6mo时斜视性弱视患者的立体视水平仍低于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t=-2.760,P<0.01).结论:治疗前视力相同的斜视性弱视与屈光参差性弱视,斜视性弱视患者的立体视功能损伤更重.通过治疗,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的视力恢复较快,而斜视性弱视患者的立体视功能恢复较快,但其立体视功能水平仍低于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
其他文献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率正随着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逐年增长,目前已经成为威胁人体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常与饮食生活习惯息息相关,多为脾胃功能受损,进而造成肝脏脂肪堆积,影响肝脏功能,危害生命健康,中医药防治非酒精性脂肪肝具有独特的优势,而从脾论治非酒精性脂肪肝能够有效防治疾病的发生发展,故整理近年来从脾论治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相关文章,从理论依据、病因病机、证治分型、治法方药等几个方面进行综述,认为从脾论治非酒精性脂肪肝具有丰富的理论基础和临床疗效,临床医生应当该遵循从脾论治的思路,从防和治两个方面去发挥中医
不孕症是一种生殖健康缺陷性疾病,给患者心理和家庭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目前,西医学治疗不孕症的临床妊娠率依然较低,且不良反应较多;中医学治疗不孕症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随着研究的不断发展,中医学者普遍认为肾虚血瘀是导致不孕症的主要病因,补肾活血法治疗肾虚血瘀型不孕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越来越受到中医学者的认可和重视,逐渐成为不孕症研究的热点.该文从中医学对不孕症病因病机的认识和补肾活血法治疗肾虚血瘀型不孕的认识,以及补肾活血法治疗不孕的临床应用三个方面进行综述.
目的 分析目前脐灸疗法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文献研究,探讨脐灸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理论.方法 在中国知网搜索了收录的篇名包含“脐灸”或“隔药灸脐”的文献,筛选出关于消化系统疾病的文献,进行分类处理,提炼出操作方法、治疗的病种、临床效应及作用机理.结果 共发现脐灸治疗19种消化系统病症有效,其中隔药灸脐法应用最广,隔药灸脐还可以与针刺、中药内服、中药外敷、穴位贴敷、督灸、电针、西药内服等几种疗法的联合应用.结论 脐灸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中医理论与神阙穴穴位特点、所选药物、灸法三者相关,现代理论机制尚未明确.
目的:研究维生素E(Vit E)对大剂量蓝光诱导人视网膜色素上皮(hRPE)细胞损伤的影响,为减少蓝光损伤hRPE细胞的预后方案提供思路.方法:用3000±150Lx蓝光建立hRPE细胞损伤模型;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照射时间分别为0、3、6、9、12、24h的6组hRPE细胞凋亡率及活性氧相对量;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照射0h组、照射6h组、照射6h前或后加不同浓度Vit E组(Vit E的浓度分别为10、50、100μmol/L)的hRPE细胞凋亡情况和活性氧相对量,并采用Hoechst 33258试剂染色在
目的:探讨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治疗前后黄斑各分区视网膜厚度、注视性质、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轴、等效球镜度数随着治疗时间延长发生的变化.方法:前瞻性纵向对照研究试验.选取2018-08/2019-08于我院确诊前未进行过弱视治疗的4~8岁单眼弱视的远视性屈光参差患儿共计40例(中心注视20例,旁中心20例),治疗前,治疗后6、12mo均行阿托品散瞳验光、眼底黄斑注视性质、眼轴、OCT视网膜厚度检查.用统计学分析远视性弱视眼的黄斑区视网膜厚度是否随治疗发生变化以及产生影响的相关因素,不同注视性质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