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三十年来,我国无论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种巨大的变化中,表现比较明显的就是学校的变迁。那么在学校变迁中,如何对待学校记忆,又怎样发挥学校记忆的最大作用呢?
我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上小学,是在本村小学就读的。小学先是在村子中间,在我四年级的时候,由于房舍极其简陋,就在村子北面新建了一所小学,我在那儿读完了小学。到了九十年代初,随着生源的减少,这所小学被撤并到了邻村小学之中。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我在邻村上初中。这所初中规模不大,学生少时一百多人,多时二百多人。九十年代初,它被逐渐撤并到邻村初中之中了。不久之后,邻村初中与其他的两所村办初中合并成一所镇中学。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我到了镇上的一所高中就读。那时这所高中因为高考成绩不错,学生数还是比较多的。到了二十一世纪初,这所学校只能录到最后批次的学生,办学质量不断下滑。后来,这所高中便被撤并到附近的一所强镇的高中里去了。
我的大学是在江南的一个富庶的城市读的,毕业马上有三十年时间了。我的许多同学正满怀着三十年聚一聚的美好愿望,忽然听说我们那时上学的校区正在拆迁。我们上学时,这个校区还是崭新的,我还记得这个校区之外还有一个老校区,我还去过老校区几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校区都已不复存在。想起这些,真是令人遗憾满怀啊!
回顾我小学至大学就读的学校的变迁,可以归结为三种类型:一是小学和高中,是撤并;二是初中学校,是合并;三是大学,是迁址。针对这三种类型的学校变迁,如何对待其学校记忆,又如何能发挥学校记忆的巨大作用呢?
撤并类学校的记忆并不是已经消失,这类学校的记忆可能还会存在相当长的时间。这类学校过去的学生和教师头脑中都会有关于学校的记忆。虽然这类学校的学校记忆仍然是存在的,但学校记忆的主角已经变成并入的学校。当然,并入的学校也不能无视被并入学校的学校记忆,否则至少会引起曾经在被并入学校工作或学习过的师生的反感,并不利于自己本校的学校记忆的发展——美好的学校记忆应是兼容并蓄的。因此并入的学校应以自己学校的学校记忆为主,容纳、吸收被并入学校的学校记忆,形成学校记忆的多样性。如果把学校记忆比成一条有生命的河流,那么并入学校的学校记忆就是河流的干流,被并入的学校的学校记忆就是支流。让支流融入干流中,能够促成学校记忆河流的充实、完整。
合并类学校的学校记忆容易形成两种偏向。一是不谈历史。有的学校认为,我们虽然是合并学校,但是在新的校址上建立起来的一个新学校,以前那几个学校的學校记忆与我们有什么关系?我们要重新形成属于我们的学校记忆。二是强势为主。在并入的几所学校中,有的学校的领导成了新学校的领导,那他们会有意无意地以自己原来学校的记忆为主,甚至排挤其他合并学校的学校记忆。合并类学校是几所学校的合并,并不是以一所学校为主对其他学校的兼并,因此要对原来几所学校的学校记忆进行平衡、充实、梳理,为新学校的学校记忆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创造良好的条件。还是以河流为喻,合并的几所学校的学校记忆就是最主要的支流,新学校的记忆是干流。要让支流不分彼此,融入干流中,促成学校记忆河流的健康、稳定。
迁址类学校的学校记忆易偏向薄古厚今。有的学校迁址后,学校记忆难以保存,比如有的校舍就被拆除了。有的学校在迁址的过程中,造成一些学校记忆资料的散失,要用各种办法留存学校记忆。比如在校舍拆除之前,进行拍照或摄像。又比如,老校区的雕塑,可以迁移到新校区。再比如,老校区的一些经年旧物,像老校区的大门照片、招生简章、新闻报道等等,都可以迁移到新校区保存下来。对新校区的学校记忆来说,老校区的学校记忆是基础,是根脉,是源泉。老校区的学校记忆是一条曾经的河流,新校区的学校记忆就是一条新的河流,曾经的河流的河水可以引到新的河流来,促成学校记忆河流的延续、发展。
实际上,无论是哪一种类型的学校记忆,当其处于变化中时,如果我们不留心对待,都可能会引起学校记忆的断裂或异化,不利于学校记忆的发展,不利于发挥学校记忆的作用。因此我们要在学校变迁中关注学校记忆,采取科学的行动,让学校记忆发展得更好,更好地促进学校的传承与发展。
(薛茂红,兴化市唐刘学校,225723)
责任编辑:贾凌燕
我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上小学,是在本村小学就读的。小学先是在村子中间,在我四年级的时候,由于房舍极其简陋,就在村子北面新建了一所小学,我在那儿读完了小学。到了九十年代初,随着生源的减少,这所小学被撤并到了邻村小学之中。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我在邻村上初中。这所初中规模不大,学生少时一百多人,多时二百多人。九十年代初,它被逐渐撤并到邻村初中之中了。不久之后,邻村初中与其他的两所村办初中合并成一所镇中学。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我到了镇上的一所高中就读。那时这所高中因为高考成绩不错,学生数还是比较多的。到了二十一世纪初,这所学校只能录到最后批次的学生,办学质量不断下滑。后来,这所高中便被撤并到附近的一所强镇的高中里去了。
我的大学是在江南的一个富庶的城市读的,毕业马上有三十年时间了。我的许多同学正满怀着三十年聚一聚的美好愿望,忽然听说我们那时上学的校区正在拆迁。我们上学时,这个校区还是崭新的,我还记得这个校区之外还有一个老校区,我还去过老校区几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校区都已不复存在。想起这些,真是令人遗憾满怀啊!
回顾我小学至大学就读的学校的变迁,可以归结为三种类型:一是小学和高中,是撤并;二是初中学校,是合并;三是大学,是迁址。针对这三种类型的学校变迁,如何对待其学校记忆,又如何能发挥学校记忆的巨大作用呢?
撤并类学校的记忆并不是已经消失,这类学校的记忆可能还会存在相当长的时间。这类学校过去的学生和教师头脑中都会有关于学校的记忆。虽然这类学校的学校记忆仍然是存在的,但学校记忆的主角已经变成并入的学校。当然,并入的学校也不能无视被并入学校的学校记忆,否则至少会引起曾经在被并入学校工作或学习过的师生的反感,并不利于自己本校的学校记忆的发展——美好的学校记忆应是兼容并蓄的。因此并入的学校应以自己学校的学校记忆为主,容纳、吸收被并入学校的学校记忆,形成学校记忆的多样性。如果把学校记忆比成一条有生命的河流,那么并入学校的学校记忆就是河流的干流,被并入的学校的学校记忆就是支流。让支流融入干流中,能够促成学校记忆河流的充实、完整。
合并类学校的学校记忆容易形成两种偏向。一是不谈历史。有的学校认为,我们虽然是合并学校,但是在新的校址上建立起来的一个新学校,以前那几个学校的學校记忆与我们有什么关系?我们要重新形成属于我们的学校记忆。二是强势为主。在并入的几所学校中,有的学校的领导成了新学校的领导,那他们会有意无意地以自己原来学校的记忆为主,甚至排挤其他合并学校的学校记忆。合并类学校是几所学校的合并,并不是以一所学校为主对其他学校的兼并,因此要对原来几所学校的学校记忆进行平衡、充实、梳理,为新学校的学校记忆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创造良好的条件。还是以河流为喻,合并的几所学校的学校记忆就是最主要的支流,新学校的记忆是干流。要让支流不分彼此,融入干流中,促成学校记忆河流的健康、稳定。
迁址类学校的学校记忆易偏向薄古厚今。有的学校迁址后,学校记忆难以保存,比如有的校舍就被拆除了。有的学校在迁址的过程中,造成一些学校记忆资料的散失,要用各种办法留存学校记忆。比如在校舍拆除之前,进行拍照或摄像。又比如,老校区的雕塑,可以迁移到新校区。再比如,老校区的一些经年旧物,像老校区的大门照片、招生简章、新闻报道等等,都可以迁移到新校区保存下来。对新校区的学校记忆来说,老校区的学校记忆是基础,是根脉,是源泉。老校区的学校记忆是一条曾经的河流,新校区的学校记忆就是一条新的河流,曾经的河流的河水可以引到新的河流来,促成学校记忆河流的延续、发展。
实际上,无论是哪一种类型的学校记忆,当其处于变化中时,如果我们不留心对待,都可能会引起学校记忆的断裂或异化,不利于学校记忆的发展,不利于发挥学校记忆的作用。因此我们要在学校变迁中关注学校记忆,采取科学的行动,让学校记忆发展得更好,更好地促进学校的传承与发展。
(薛茂红,兴化市唐刘学校,225723)
责任编辑:贾凌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