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丁·伊登》中伊登的命运浮沉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e2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马丁·伊登》中,杰克·伦敦塑造了一个典型的人物形象伊登,这个人物的命运起伏,从一个籍籍无名的水手成为一个著名作家,但是最后却选择了自杀结束自己的生命。伊登的人生痛苦源于其理想人格和现实社会的碰撞,其本质是伊登在社会异化过程中的自我异化,这些都对现代化发展的个人发展具有警示意义。
  关键词:马丁·伊登 杰克·伦敦 命运浮沉
  杰克·伦敦作为一个矛盾重重的作家,其所创作的文学小说往往表现出其精神世界的冲突和对立。杰克·伦敦深切知道自己内心深处对于这种弱肉强食的自然定律的厌恶,可是他却仍高调地宣扬着“白人至上”,并鄙视着各种有色人种。这一点在杰克·伦敦所创作的《马丁·伊登》这部小说当中也可以体现出来,在杰克·伦敦所创作的《马丁·伊登》当中,马丁·伊登也是充满着矛盾,这种性格或者精神层面的矛盾直接导致了伊登最后走到了人生的悲剧当中。因此,对伊登的命运浮沉的分析,能够更好地反思性格矛盾以及精神冲突所带来的危害。
  一 伊登命运浮沉的归因命题
  在《马丁·伊登》这部小说里面,马丁·伊登从一个才疏学浅的穷苦水手,到最后发展到自杀,这当中的命运浮沉的确值得归因与思考。伊登之所以开始选择要进入到所谓上流社会当中,其实是为了追求一个上流社会的女子露丝。对于伊登这个人物而言,其命运之所以浮沉变化的起点,都是由这个女子作为其命运运动的原点。而实质上,伊登在进入上流社会之后,其逐渐产生了人格的异化,他不再觉得露丝是迷人的。而伊登选择进入上流社会的方式却是非常独特,那就是采用文学创作的形式,经历了几年之后,伊登竟也成为一个上流社会的人,只不过他因为文学创作而逐渐产生了思想上的变化,开始察觉到上层社会的虚伪和腐朽,并且最终转入到绝望当中。
  对于伊登命运浮沉的归因,除了其社会腐朽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之外,更多的和伊登自身所存在的矛盾冲突的价值观有关。实际上,伊登虽然艳羡上流社会的社会地位和生活享受,但他并没有完全泯灭了自己的良知。对于伊登而言,乏味的上流社会并不是他希望得到的,但是他在开展人生奋斗之前,因为没有进入到上流社会的深层实质,也就无法认清上流社会的真实面貌。而伊登一开始选择笔耕之前,也是一个相对粗鄙的人,他没有过多而细腻的文化底蕴,更没有自己的独立人格。可以这么思考,伊登一开始仍然是一个随波逐流的普通人,只是看着上流社会的声色犬马无限着迷,但是当他通过文学创作不断增长自身智慧的时候,他开始发展出自己的认识,并且形成了独立的人格。这种独立的人格不同于固执己见,更不同于简单的价值观、经验知识的累积,而是一种价值观的质变,一种新人格的形成。
  至于伊登选择自杀结束自己生命的归因,也不能够单纯归结到社会对其精神世界的盘剥或者压缩。因为伊登本身就是一个秉性刚烈的人,他不愿意屈服在命运之下,也不想依靠任何外力去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可是当他不断发展独立人格、不断克服难题获得跻身上流社会的入场券时,他深刻地认识到自己之前所向往和追求的东西,是一种虚无的幻象而已。而且伊登已经具备了常人所不具备的学识,和身边的人之间也缺乏真正的沟通,可以说,伊登在上流社会也是没有知己的,因此,也就更加踽踽独行,这种孤独和迷惘,也让伊登最后选择自戕而亡。因此,对于伊登在小说中的命运浮沉,是值得深入探究的,其身上虽然具有众多的意料之外的偶然性,可是却又具备了人性的共性,都归结在人性的禁锢之中,成为命运波动下人性矛盾的典型标本。
  二 伊登命运浮沉的多重人格矛盾归因思考
  伊登的命运出现浮沉,与其成长过程里多重人格的发展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伊登是一个普通的年轻人,其在不断成长的过程当中心理和智商都正在成熟。在经历上流社会的诱惑后,其性格当中很明显地呈现多重人格的分裂倾向,这也让他一方面再也无法如同过去一样没有自己独立意识地活下去,但是另外一个方面,伊登也无法彻底融入到虚伪浮夸的上流社会当中。伊登显然无法控制自己内心深处的战栗和恐惧,所以他总是在命运的经纬度中找不到自己真实的指标。因此,对于伊登浮沉命运的解读,应该从其多重人格处归因入手。
  伊登其命运浮沉当中,逐渐从幼稚单纯的世界观中走出来。一开始伊登的主要想法就是想要追逐上流社会的姑娘露丝,但是当界观逐渐发展之后,其发现了自己已经不再对所谓的上流社会或者美丽的女子产生兴趣,他开始感受到自己发展出来的独立人格。爱情唤醒了伊登对智慧的潜在追求,伊登的大脑丰富之后,他在创作文学作品方面的同时也让自己的世界观产生了彻底的转变,他最终表现出其独特的人生追求。
  纵观杰克·伦敦对于伊登塑造的文本可以看出,伊登的精神世界虽然抽象却也划分成为了感性的维度和理性的维度,其人格上出现了多重发展的倾向。伊登的命运之所以会出现不断的波动,主要也和伊登在人格上的不稳定和变化有关。伊登一开始遇到露丝的时候,其感性维度的人格被唤醒,他开始产生了一种对上流社会的向往和追求。这种其实是伊登人格当中的最为原始的欲望,然而伊登如果仅仅只是沉浸在这样的一种人格当中,那么其命运或许在其成名后也趋于稳定。当伊登在知识的世界当中不断奋斗的时候,其理性人格维度也再次被唤醒,他开始发现自己不仅仅在于物欲横流的世界中获得自己的位置,并且发现自己的人生应该有不一样的意义。理性的人格在其命运的发展当中起到了重要的影响,因为理性的清醒才让伊登陷入到命运的困惑当中,伊登开始停滞自己攀登到上流社会的脚步。这种理性的人格让伊登无法真正融入到上流社会当中,因为理性的清醒和上流社会的纸醉金迷是格格不入的,上流社会的人无法理解伊登,伊登也陷入到痛苦当中。
  因此,从伊登人生命运浮沉上看,其命运受到其多重人格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在追求个人发展的过程当中逐渐出现的理性人格和感性人格的分野,让伊登在人生发展的过程当中出现了更多的困惑以及迷茫。
  三 伊登在命运浮沉的本质:个人的异化
  伊登在社会底层当中走出来,其命运之所以出现起伏不定的状况,主要还是和伊登个人在不断追求发展的过程当中产生的异化状况。伊登一开始是个普通的水手,在海上艰苦的生活里,他并没有刻意追求什么社会地位,因为他对于生活也没有更多的苛求。这个阶段的伊登是没有产生个人异化的,很大程度上,他仍然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身体也十分健壮,在生活中也有仰慕自己的女孩们。   然而,伊登却没有感到满足,因为随后他就遇到了爱情的苦恼。自从遇到上流社会女子露丝之后,伊登就产生了一种渴望跻身上层社会的欲望,这种欲望让伊登逐渐走在了异化的道路上。伊登的命运开始起伏不定,这种由于个人的异化而产生的影响开始持续地干扰着他的内心。但是现实却是非常残酷的,伊登发现上流社会歧视并不是非常美好,在现实社会当中几乎每一个人都能够非常流利地交流,但是他们其实都没有自己的思想,也没有真正去理解伊登所讲的东西。伊登也发现了,自己虽然写出了很多很好的作品,甚至已经比刊登在刊物上的作品还要好,但是依然没有被社会所重视,原因是伊登是一个刚刚初出茅庐的人,他的作品自然不能够被写手所重视。伊登一开始之所以在奋斗,是为了证明自己能够配得上露丝,但是后来的伊登却产生了更多的欲望,这个阶段的伊登也进入到异化期。伊登的命运浮沉不定,和他内心欲望的深化发展是有密切联系的。伊登充分感觉到自己之前所看到的上流社会已经幻灭,自己看到的是一个彻底丑陋的上流社会,甚至连所谓的文学学士的露丝,也难以避免人云亦云。
  伊登所经历的人生煎熬和痛苦非常的多,如艰苦而孤独的写作,以及长时间的等候等等,而伊登在上流社会所遭受的羞辱,随着他的作品出版得以洗雪,他本人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社会名誉和金钱财富:上流社会的人纷纷慷慨解囊,要和伊登一起吃饭。伊登内心却从此充满了困惑,他的作品当初就已经出现了,可是为什么人们却并没有关注到自己。如果是一开始的普通水手伊登,他并不会去考虑这样的一个问题。因为当时的伊登只要自己过得快乐开心,自由自在就可以了。但是在成为作家并且是成名作家后,伊登所考虑的是别人是不是能够理解他。这种物质欲望向精神欲望的过渡,充分表现了在命运浮沉之间,伊登内心世界的浮沉不定。伊登非常清楚自己的著作并没有真正被上流社会的人所理解,大家只是慕名而买。
  面对上流社会的蜂拥而至,却没有人能真正了解地自己的境况,伊登非常的悲伤,因为他已经异化成为一个具有自己清醒意识的人。伊登不再向往纸醉金迷的上流社会,而是意识到自己也需要被理解,只有被理解,同时可以得到倾诉的人,伊登才可能再次感到快乐。
  成名后的伊登面对着已经异化的社会群体:露丝主动要求和他恢复婚约,条件却是渴望得到作品的出版以及公众的注意力;希金波特则是出于要和伊登借七千块钱才和伊登一起吃饭。这样的一些汹涌而至的丑陋,让伊登意识到这个社会当中本来的趋利避害特性,甚至更加清醒地意识到,自己只不过是人们头脑中的一个幻念。
  不过面对着这些问题,伊登却也无法再次返回到那个粗狂的水手,再也无法如同之前当水手时候那样的自由自在。这是伊登最大的痛苦。伊登试图返回自己原先所在的那个地方,尝试想和自己的伙伴们一起出去打架。但是伊登再也没有办法如同过去的自己一样,运用自己的强烈的冲动去打架了,他的内心活动更为复杂,他已经彻底异化成为一个孤独的上流社会者。即使伊登当初的女友利齐一直都在等待他,一直都等待着伊登的重新回归,可是伊登再也没有办法重新去爱她了,正如伊登没有办法和露出真实面目的露丝在一起一样。伊登掏出钱,让利齐去夜校进修,也充分表明了伊登已经成为了一个完全不同于之前粗野的人,可是上流社会的虚伪,也同样容不下异化的伊登。伊登正是在这样的尴尬和矛盾当中饱受精神的煎熬。
  四 结语
  在杰克·伦敦的笔下,伊登的人生悲剧显然是处于逼仄的矛盾当中不能够得到破解的。已经依靠自己的著作蜚声于社会的伊登,再也回不去自己当年粗野的水手生涯,也没有办法融入到虚伪的上流社会当中,伊登清醒而痛苦的形象,充分揭示出理想人格和现实社会之间的矛盾。此外,伊登在面对社会异化的同时,也产生了自己人格深处的异化和痛苦。伊登的人生浮沉变化,和其所在的社会、个人的性格以及变化都有密切的联系。最后伊登无法忍受这种痛苦和煎熬,选择了悄无声息地潜入到大海,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其实也是伊登对于自己命运浮沉的一种逃避。伊登虽然通过知识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但是最后由于逃避不了精神的异化和孤独,选择了死亡,这对于现代化的社会也是非常沉重的启示。
  参考文献:
  [1] 郑畅:《杰克·伦敦小说〈马丁·伊登〉的文体学分析(英文)》,《科技信息》,2009年第25期。
  [2] 李伟芳:《从〈马丁·伊登〉看杰克·伦敦的不同信仰》,《西安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
  [3] 赵映红:《从〈马丁·伊登〉看杰克·伦敦的人生观》,《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6期。
  (关颖,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助教)
其他文献
他曾以学生身份到美国西部进修,不小心掉入聯邦调查局精心设下的圈套,堕落为克格勃叛徒。两年后,他被派回美国工作,继续不遗余力地出卖苏联机密情报,因为丢失一只间谍打火机而招致克格勃的怀疑。1986年,他因为被大名鼎鼎的美国间谍埃姆斯出卖而被捕判刑15年,上个世纪90年代初却侥幸被时任总统叶利钦特赦,后来移居美国。他就是原克格勃中校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尤任。  一步步掉入陷阱  尤任,1947年出生在
作为中国大陆当代著名诗人,汪国真的诗歌一直受到广泛关注,其诗歌内容和语言极具特色。笔者认为汪国真的诗歌在内容上有三个突出的特点:一是汪国真的诗歌内容大多源于生活,又
2013年12月18日,曾参与英国“火车大劫案”的劫匪罗尼·比格斯在伦敦辞世。1963年被判刑后,比格斯仅服刑15个月便成功越狱。随后,他携家带口,辗转三大洲,逃亡36年,凭借其令人咋舌的逃亡经历,成为媒体报道中的焦点人物。  参与英国火车大劫案  1963年8月8日,在比格斯34岁生日这一天,他的人生轨迹被彻底扭转。凌晨3点钟,火车大劫案的主谋布鲁斯·雷诺兹带领15名壮汉等待在白金汉郡西尔斯隧道
本文介绍了目前国外的吊臂伸缩系统,着重分析了国内的QY65汽车起重机的吊臂伸缩系统,并阐明了有关油路和强度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current for
成功的酒店管理者会特别重视员工在酒店工作的学习,将员工的培训与职场的回炉学习作为员工福利待遇,同时与职业发展前景挂钩。而员工则认为酒店所提供的各种学习机会是职场成
本文报告采用舒肝健脾、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中药肝康冲剂配合肝动脉导管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34例,并与单纯肝动脉导管治疗原发性肝癌31例进行了对照观察。结果显示:单纯化疗组
Objective In order to establish tumour cell line and screen anticancer drugs. Methods We froze cell line in liquid nitrogen container with 10% glycerin. Some
我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感悟到:学校管理头绪繁杂,但管理的核心是对人心的管理,重点是对工作效率的追求,但人的主体性决定人是不可能被控制的;管理的最终使命是摆脱“猫捉老鼠
“要进一步扭住关键,切实把握降低企业经营成本、降低企业资产负债率,提高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企业盈利能力,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两降两提一建“的目标要求,着力推进企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位哲人曾经说过:“在数学的领域中,提出问题的艺术比解答问题的艺术更为重要。”《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