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应用型高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办学定位,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自从西方引进以来,在我国高速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对该专业的需求量极大,但对于该专业的学生来说,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增加就业竞争力的关键环节。本文通过对应用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特点树立,分析在实践教学中的问题,提出一些强化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路及措施。
关键词:应用型 人力资源管理 实践教学 改革
国家职业统计部门在近期的“行业人才需求调查报告”中显示,人力资源管理人才被国家列为十二种稀缺人才之一,面对每年如此巨大的人才缺口,高校在培养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时,更应加强该专业的实践教学能力,以提高学生就职时的竞争力。
一、应用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特点
1.专业性。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原是商学院的重要组成部门,由于需求关系迅速发展一门独立学科。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主要培养具有管理、经济、法律及人力资源等方面的综合性管理人才,在工作中需要运用以上管理知识进行综合分析及应用,在学校理论培养阶段,需要对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西方经济学、经济法、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行为学、劳动经济学等专业理论知识进行学习,因此具有较强的专业性。
2.应用性。应用型高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办学定位,在这种办学定位的指导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则更加看重对于理论知识的应用,并且作为一门综合管理学科,该专业业务水平高低也是根据所学理论的综合应用进行评判,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所涉及的理论知识面广,包括管理、法律、财务、市场等方面,对于以上理论知识的应用,如何能够达到融会贯通,培养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是该专业在理论教学及实践教学当中的重要内容。
3.实践性。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实践性较强,在学生的操作技能及管理技能方面要求较高。该专业面对的管理问题是较为复杂且多样的,既包括解读法律政策,又包括对各种理论知识的应用,因此对该专业的实践性要求极高,只有通过实践操作才能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对于该专业的实践教学要求也随之增加,实践教学不仅要配合理论教学,理解各种理论知识,还要通过在实践过程中,发现实践过程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创新思維及适应社会能力,这样才能真正达到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办学目标。
二、应用型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问题
一般情况下应用型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包括三类:一是日常性实践教学,这类教学通常贯穿于日常课程当中,通过课程当中设置相关问题,对学生进行教学管理;二是阶段性实践教学,这类教学主要是通过集中进行实践课程,例如相关社会服务、企业问题调研、模拟操作等,通过集中式的实践过程,将学生平时所学知识进行运用;三是综合性实践教学,这也是实践教学最后的环节,是学生综合性能力及素质的体现,主要在毕业阶段进行。
而面对该专业专业性、应用型、实践性的要求,应用型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忽略了理论知识在教学实践当中的应用,在实践教学中,很多高校较为重视学生的技能手段,没有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有机结合,影响了学生进一步的提高;二是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企业社会参与度较低,导致实践教学与社会需求不相符,有一定程度的脱节;三是在实践课程设计方面,形式较为单一,没有充分利用现有科技手段,导致实践效果不显著,不利于学生进一步的提高;四是在实践教学教材使用方面,缺乏对本科教育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实践教材,教材内容缺少规范性、指导性;五是实践教学管理机制尚未健全,并缺乏相应的教学评估体系,这不仅不利于整个阶段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管理,也不利于对教师实践教学成果的评估及对学生实践教学的培养。
三、应用型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改革思路及措施
1.高校应加快实践教学及模式的探索。实践教学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在实践教学改革问题上,较之理论课改更具复杂性和艰巨性。因此对于应用型高校人力资源专业提出实践教学改革方案后,应积极开展方案中涉及的各种实践模式,加大实践教学经费的投入,建立高校人力资源专业技能实验室。“高校可以通过建立现代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技能实训室,让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亲身感受到较为系统、全面的人力资源管理各个环节的管理活动,让学生在模拟人事测评、职位分析方案设计、管理角色扮演等模拟实训教学中,培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快实践教学及模式的探索。
2.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实现共赢模式。根据应用型高校人力资源专业特点及办学目的,针对该专业实践教学收效甚微的问题,参考德国职业技能高校培养模式,应积极引入社会力量,与社会、企业联合进行实践教学,“构建产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模式,既构建“校内实践教学+校外综合实践教学”实践教学体系。企业、学校、学生三大主体之间,构成三对互为资源要求供求关系,在本质上是一种利益关系。”在这种模式下,根据企业社会需求,对学生在实践教学中产生的问题可以直接对接,也是以问题为导向,返向作用于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中。
3.优化实践教学课程,健全评估机制。实践教学课程内容由于体系不完善,形成时间较短,因此在课程内容设置方面还不能完全满足于教学目标。所以学校应从两方面开展此项工作,一是对外要加强人力资源专业实践教学经验交流,引进符合实际的教学课程内容,对自身的教学内容阶段性进行评估;二是对内要鼓励教师进行课程科研项目,通过在职教师的实践课程摸索,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总结问题,从而促进课程内容的优化。对于实践教学的不断完善还需要建立体系的评估机制,这样的评估可以及时发现教学问题,从而不断调整,促进实践教学发展进程。
四、结语
实践教学在于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应用型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在其专业特点的要求下,应对该专业的实践教学不断完善、创新,才能满足当下人力资源人才的需求,也是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马梅娜. 应用型普通高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 读天下, 2016(10).
[2]陈浩;地方性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现状与改革[J],大众科技,2010(7).
[3]张世免. 应用型本科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 2015(35):115-116.
关键词:应用型 人力资源管理 实践教学 改革
国家职业统计部门在近期的“行业人才需求调查报告”中显示,人力资源管理人才被国家列为十二种稀缺人才之一,面对每年如此巨大的人才缺口,高校在培养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时,更应加强该专业的实践教学能力,以提高学生就职时的竞争力。
一、应用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特点
1.专业性。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原是商学院的重要组成部门,由于需求关系迅速发展一门独立学科。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主要培养具有管理、经济、法律及人力资源等方面的综合性管理人才,在工作中需要运用以上管理知识进行综合分析及应用,在学校理论培养阶段,需要对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西方经济学、经济法、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行为学、劳动经济学等专业理论知识进行学习,因此具有较强的专业性。
2.应用性。应用型高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办学定位,在这种办学定位的指导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则更加看重对于理论知识的应用,并且作为一门综合管理学科,该专业业务水平高低也是根据所学理论的综合应用进行评判,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所涉及的理论知识面广,包括管理、法律、财务、市场等方面,对于以上理论知识的应用,如何能够达到融会贯通,培养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是该专业在理论教学及实践教学当中的重要内容。
3.实践性。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实践性较强,在学生的操作技能及管理技能方面要求较高。该专业面对的管理问题是较为复杂且多样的,既包括解读法律政策,又包括对各种理论知识的应用,因此对该专业的实践性要求极高,只有通过实践操作才能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对于该专业的实践教学要求也随之增加,实践教学不仅要配合理论教学,理解各种理论知识,还要通过在实践过程中,发现实践过程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创新思維及适应社会能力,这样才能真正达到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办学目标。
二、应用型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问题
一般情况下应用型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包括三类:一是日常性实践教学,这类教学通常贯穿于日常课程当中,通过课程当中设置相关问题,对学生进行教学管理;二是阶段性实践教学,这类教学主要是通过集中进行实践课程,例如相关社会服务、企业问题调研、模拟操作等,通过集中式的实践过程,将学生平时所学知识进行运用;三是综合性实践教学,这也是实践教学最后的环节,是学生综合性能力及素质的体现,主要在毕业阶段进行。
而面对该专业专业性、应用型、实践性的要求,应用型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忽略了理论知识在教学实践当中的应用,在实践教学中,很多高校较为重视学生的技能手段,没有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有机结合,影响了学生进一步的提高;二是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企业社会参与度较低,导致实践教学与社会需求不相符,有一定程度的脱节;三是在实践课程设计方面,形式较为单一,没有充分利用现有科技手段,导致实践效果不显著,不利于学生进一步的提高;四是在实践教学教材使用方面,缺乏对本科教育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实践教材,教材内容缺少规范性、指导性;五是实践教学管理机制尚未健全,并缺乏相应的教学评估体系,这不仅不利于整个阶段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管理,也不利于对教师实践教学成果的评估及对学生实践教学的培养。
三、应用型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改革思路及措施
1.高校应加快实践教学及模式的探索。实践教学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在实践教学改革问题上,较之理论课改更具复杂性和艰巨性。因此对于应用型高校人力资源专业提出实践教学改革方案后,应积极开展方案中涉及的各种实践模式,加大实践教学经费的投入,建立高校人力资源专业技能实验室。“高校可以通过建立现代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技能实训室,让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亲身感受到较为系统、全面的人力资源管理各个环节的管理活动,让学生在模拟人事测评、职位分析方案设计、管理角色扮演等模拟实训教学中,培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快实践教学及模式的探索。
2.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实现共赢模式。根据应用型高校人力资源专业特点及办学目的,针对该专业实践教学收效甚微的问题,参考德国职业技能高校培养模式,应积极引入社会力量,与社会、企业联合进行实践教学,“构建产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模式,既构建“校内实践教学+校外综合实践教学”实践教学体系。企业、学校、学生三大主体之间,构成三对互为资源要求供求关系,在本质上是一种利益关系。”在这种模式下,根据企业社会需求,对学生在实践教学中产生的问题可以直接对接,也是以问题为导向,返向作用于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中。
3.优化实践教学课程,健全评估机制。实践教学课程内容由于体系不完善,形成时间较短,因此在课程内容设置方面还不能完全满足于教学目标。所以学校应从两方面开展此项工作,一是对外要加强人力资源专业实践教学经验交流,引进符合实际的教学课程内容,对自身的教学内容阶段性进行评估;二是对内要鼓励教师进行课程科研项目,通过在职教师的实践课程摸索,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总结问题,从而促进课程内容的优化。对于实践教学的不断完善还需要建立体系的评估机制,这样的评估可以及时发现教学问题,从而不断调整,促进实践教学发展进程。
四、结语
实践教学在于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应用型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在其专业特点的要求下,应对该专业的实践教学不断完善、创新,才能满足当下人力资源人才的需求,也是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马梅娜. 应用型普通高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 读天下, 2016(10).
[2]陈浩;地方性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现状与改革[J],大众科技,2010(7).
[3]张世免. 应用型本科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 2015(35):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