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理论下的中学语文阅读教育浅谈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gw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一种情感教育,语文教育可以对学生的感悟能力、审美能力以及灵活运用语言等能力进行培养与提高。在语文的实际阅读过程中,出现了很多无效教育的情况,然而在理论探究方面,并没有完整、专业的整合文本阅读及接受理论的阐述。接受理论是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上去掌握与接受认识对象。而中学语文阅读教育中,对此意识活动进行体验与领悟。由此可见,接受理论对中学语文阅读教育有着重大意义。本文简单介绍了接受理论内涵,同时分析了其对中学语文阅读教育工作的启发,希望在接受理论的引导下,提高中学语阅读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接受理论中学语文阅读教育
  自接受美学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创建开始,接受理论兴起,其是对阅读及读者接受给予充分关注的理论探究。在接受理论中,将阅读的全部过程诠释为:(1)读者实现作品,即文本;(2)文本经过印刷后,被发表传播;(3)读者对文本给予接受;(4)在原文本的基础上,读者进行加工创造;(5)读者基于原文本进行超越、变形。读者能够积极参与阅读是文本出现的本质意义,接受理论认为:仅仅读者阅读文本的时候,文本才有价值、有反应。在文本和读者互相反应以后才产生了变形、创造及接受[1]。在诸多阶段,读者主动的对自身的人生感悟与人生阅历进行支配、调动。所以,对文本深刻内涵进行诠释的是读者,并非作者本人。读者在阅读文本时,将自身的人生感悟、生活阅历等融入阅读材料中,进而对文本的内涵与内容进行了扩展与升华。由此可见,此接受理论极大的带动了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为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深刻启发。
  一、实施民主阅读教学,重视学生主体地位
  重新关注读者,重视读者在接受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是接受理论的关键贡献。这不仅仅是一种观念,更应该体现在具体的阅读实践中。然而,在过去的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学生基本上都未能处于中心地位,表面上教师好象是怀揣答案的先知先觉者,是居高临下的知识垄断者和管理者,很有权威,实际上,多数情况下,不少教师只是照本宣科讲课文、读教参,并把这个说成是“标准答案”,而学生呢,更是被动,他们服从于教师的权威(教师通过教参成为作者的“代言人”),给什么就记什么,讲什么就听什么,没有自己的看法,一到考试的时候就把所謂的“标准答案”搬上去。
  按照接受理论的观点,教师首先应该是个读者,他的价值,是他应该成为一个合格的阅读者,与文本交流有自己的想法,而不是作教参的传声筒。其次,教师和学生在文本面前都应该是平等的阅读者,尽管他们在知识,阅历上有多寡之分,能力上有高下之别,但地位是平等的。因此,语文阅读教学活动应该是师生在民主、宽松、和谐的氛围中进行自由、轻松、愉快的对话,教师不再高高在上,学生也不再被压抑和禁忌,学生可以对教师所授的内容提出挑战,甚至反驳,也可以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2]。
  二、鼓励学生填充空白,积极充实自我
  接受理论认为:作为审美对象的文学作品具有不确定和空白等意义潜在性,读者可以对其作出补充和丰富。伊瑟尔在他的《阅读过程现象学研究》中也是这样说的:文学文本也是这样,我们只能想见文本没有的东西;文本写出的部分给我们知识,但是没有给我们的部分才给我们想象事物的机会;的确,没有未定的成分,没有文本的空白,我们就不可能发挥想象。在这里,未定性和意义空白作为联结文本与读者接受的桥梁,它们激起了读者相应的艺术感觉,呼唤读者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赋予未定性以确切含义并填补文本空白,在与读者的交互活动中将文本现实化和具体化。
  三、拓宽以及丰富学生期待视野
  期待视野是接受理论一个重要的美学概念,主要是指由接受主体或主体间的先在理解形成的、制向文本及文本创造的预期结构,它是由读者的认识水平、文学艺术素养、文学审美情趣、阅读经验乃至生活经历、主观倾向性等多种因素整合而成的,也就是说,在阅读之前及阅读过程中,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基于个人和社会的复杂原因,心理上往往会有一个既成的结构图式。这种据以阅读文本的既成心理图式就是期待视野。
  在具体的阅读过程中,学生就是利用原有的期待视野,预先推知和判断词、句子、人物未来以及未知结果[3]。如,当我们在作品中看到“青松”、“寒梅”、“白莲”、“岩石”之类的形象时,会预测作者将对那种冰清玉洁、坚忍不拔的人格精神进行赞美;当我们看到“阴沉的云”、“凄厉的风”、“雨巷”、“孤雁”等形象时,会预测作品将展现一个哀怨的故事,或熔铸一个抑郁的抒情意境……然而,这种预测结果一般存在两种情况:一方面是作品的人物性格、情节发展等,与读者期待视野中的预先测定完全一致,这将有利于加速读者对作品的理解。而对教师来说,扩展学生的期待视野应该是他始终贯穿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目标之一。
  总而言之,随着新课标引进诸多新理念,我国中学语文阅读教育也产生巨大变革,教育界以及诸多教学工作者也开始更加关注接受理论。接受理论下的中学语文阅读教育具有广泛的探究空间与深远道路,应该充分结合理论以及实践,在接受理论的指导下,充分提高中学语阅读教育教学的质量,提高中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为今后社会的快速发展提供大量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蔡志忠;从接受美学的角度谈对外汉语教材建设的构想[A];福建省“对外汉语教材建设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03):56-58.
  [2]江新民;接受美学视野中的创造性阅读教学[D];山东师范大学;2012(07):23-25.
  [3]剑阁县武连职业中学 冯星波;怎样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N];广元日报;2010(08):67-69.
其他文献
为了着重体现周向变化对金属射流的影响,采用无黏、不可压的单流体模型,利用简正模态法(Normal-Mode)导出频率与波数的特征方程。进而分析了各参数的变化对稳定性的影响。
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由于应试教育愈演愈烈,使语文教学程度不同地异化为应付考试的训练。反映在学习方式上,观念陈旧,效果低下,曾是社会各界批评最多的话题。  这种陈旧的学习方式,最主要的问题是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缺少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机会。长期以来学生所习惯的学习过程便是由教材、教师把别人已知、已会、已有的东西传授给自己,跟着教师按设定的模式反复操练,逐步掌握由别人设计好的技能和方法。在这样的
期刊
近两年,报纸扩版如一股狂潮席卷中国报界。几乎所有的报社,都一个劲地扩大自己报纸的版面。四开变对开,四版交八版、十二版、十六版,周末版、星期刊、月末版和各种专版专刊
【摘要】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人文性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高。 作为所有学科中人文性最强的学科,语文这种提升与完善人性的教育学科的地位与作用也日益提升。其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知识积累,而且重视学生的个体发展,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然而,现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出现了很多人文性的缺失,严重阻碍了语文教学人文性意义的实现,制约了学生人文性精神的培养。本文主要分析了目前中学语文教学中人文性
期刊
【摘要】课外作业是一个巩固学生知识、深化学生理解的重要环节。本文从布置趣味作业、布置积累作业、布置选做作业、布置实践作业四方面谈布置小学语文作业的一点体会。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业布置  课外作业伴随学生成长,在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对巩固和提高小学生语文学习效果有重要作用,如何在新课程理念要求下布置有效作业逐渐成为当代教师的热点话题。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仍采用传统“加重作业量,实行题海战术”
期刊
课堂提问在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提问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效果,提问也是决定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学生积极参与,积极动脑思索才能有所得,这样的课堂也才是成功的、高效的课堂。教师在课堂上有效地提问,艺术地提问,会使课堂生动活跃起来,从而发展学生思维,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  明代学者陈献章说:“疑者,觉悟之机也。”提问在语文课堂上至关重要,它是学生获得知识、提高认识的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