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效课堂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教学是否高效,要看每位学生是否在最大范围内得到提高。通过课堂教学实践,对精心设计课堂活动构建物理高效课堂,文章浅谈了对高效课堂的认识及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物理;高效;教学情境;实验
前言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学校的生命,要切实落实减轻学生负担,推进素质教育,一定要致力于构建有效的课堂。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课堂中,所有的学生都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教学是否有效,要看每位学生是否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所进步或发展。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越来越认识到课堂教学不仅要有效,而且应该高效。高效的课堂强调高效果、高效率、高效益。也就是说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使课堂教学活动的结果与预期的教学目标之间相吻合,使全体学生的素质得到提高。
1.课前充分准备
新课标针对学生不同年龄段的身心特点,对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作出了科学而具体的规定。首先,教学目标的定位要难易适中。就跟打篮球一样,篮筐太高了学生再怎么努力也投不进,自然就丧失了信心,而篮筐太低了,学生就会轻而易举地灌进篮筐,当然也就没有战胜困难的喜悦。其次,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三维目标的统一。教学目标的制定也要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根据因材施教原则,教学目标的制定也要因人而异,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达到的目标也各不相同,要避免一概而论。
2.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创设有利于科学探究的教学情境,是每个物理教师应认真思考并付诸实践的一项重要工作。愉悦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投入学习,能使学生在自然和谐的氛围中进行探究学习。教师要积极营造有利于学生好奇、感悟、反思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感到物理学科是那样生动、有趣;要努力构建有利于学生想象、质疑、理性思维的学习环境,想方设法创设民主、平等、自由的学习空间。这就要求教者周密思考,做好必要的准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巧妙设置探究问题,科学安排探究作业,使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不断提高。如在学习《用天平称物体的质量》一节内容时,从实验过渡到实际应用,我们设计了以下问题:将托盘天平做成不等臂的可以吗?——引导学生想到托盘天平的制作原理;为什么要调节天平?——引导学生想到在设计制作托盘天平时,要考虑到杠杆等臂和平衡螺母。学生的能力不断提高就能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就能形成乐于学习、勤于动手、努力求知、发奋进取的积极状态,从而避免产生学习受挫的诱因。
3.实施学案导学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多学。” 通过“学案导学”这一教学策略,力图解决“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参与、自主学习为主体地位的问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生能够在学案的引导之下,通过课前自学、课堂提高、课后链接等环节的调控,降低学习难度。而教师则借助“学案导学”这一策略,能够将教材有机整合,精心设计,合理调控课堂教学中“教”与“学”,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反馈,等学习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从而极大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加强探究实验教学
物理探究性实验的实质是学生自主地进行实验,在实验前对于将要得到的实验结果并无真正了解,通常由学生自主地进行各种探究活动,包括形成问题、提出假设、提出模型,进行实验、观察、测量、制作,对观测结果或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解释、评价和交流等,教师只做组织引导。 如“密度”教学时,就可以指导学生“实验探索”,教师对教材可作创造性的处理,而不必完全形式化地依据教材展开和进行。首先教师提出问题,拿出两块大小不同涂上颜色的金属块,问学生:能否很有把握地判定它们是否属于同种物质?要求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出研究几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的实验方案。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诱导启发:每一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能够改变(如分别取几块大小不同的铁、铝等固体,几杯体积不同的水、酒精等液体),分别测出每一种物质几组对应的质量和体积,再来研究质量和体积之间的关系。接着让学生分组设计实验,开展全班讨论,确定出最佳实验方案,让学生自选器材,分组实验,得出数据,引导学生分析数据。对于同种物质体积越大质量越大,让学生猜想:它们之间可能存在什么关系?估计学生会说:质量与体积成正比。教师指出:质量与体积究竟是不是成正比关系,必须通过数据处理才能下结论。当学生发现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个恒量(成正比),不同种物质其比值不同,便可找出物质隐蔽着的重要特性m/v:其大小是由物质种类所决定的,反映了物质种类的一种特性,物理学上把物质具有这种特性叫做密度。这样紧紧围绕密度这个概念,创设情境置疑,让学生大胆猜想,并设计实验验证猜想,教师善于启发诱导,丝丝入扣,让学生动手实验主动探究,发现物理规律。当实验探索发现伴随着学生的学习过程时,学习将会充满乐趣,将会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
5.运用信息技术教学
教师在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中实施课程教学活动,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使之成为学习者的学习资源,并提供给学生共享。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感觉对教学很有帮助。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物理教学中,常常出现这样的现象:老师在讲台上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在讲台下流露出消极厌烦的情绪或自己做别的事。这种现象出现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教师的讲解很难对未亲身经历过的学生产生兴趣。运用电教手段,可以通过声、光、色、形,将物理的教授过程直观地、形象地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各种感官,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结束语:
新课程倡导因材施教,这就要求我们在物理教学中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的知识背景和认知规律来选择最佳的教学策略,使教与学双方在教学活动中都处于积极主动的最佳状态。教学虽无定法,但要得法,教师应掌握其要领。教学策略选择适当,运用恰当,方法灵活多样,才能在教学中形成生动、活泼、主动的局面。
参考文献:
[1]赵凤銮.构建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策略探析[J].考试周刊,2014,88:152.
[2]臧锦章.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的策略与实践[J].新课程(中),2015,07:95.
[3]罗海东.构建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策略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4,14:168.
【关键词】:物理;高效;教学情境;实验
前言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学校的生命,要切实落实减轻学生负担,推进素质教育,一定要致力于构建有效的课堂。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课堂中,所有的学生都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教学是否有效,要看每位学生是否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所进步或发展。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越来越认识到课堂教学不仅要有效,而且应该高效。高效的课堂强调高效果、高效率、高效益。也就是说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使课堂教学活动的结果与预期的教学目标之间相吻合,使全体学生的素质得到提高。
1.课前充分准备
新课标针对学生不同年龄段的身心特点,对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作出了科学而具体的规定。首先,教学目标的定位要难易适中。就跟打篮球一样,篮筐太高了学生再怎么努力也投不进,自然就丧失了信心,而篮筐太低了,学生就会轻而易举地灌进篮筐,当然也就没有战胜困难的喜悦。其次,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三维目标的统一。教学目标的制定也要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根据因材施教原则,教学目标的制定也要因人而异,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达到的目标也各不相同,要避免一概而论。
2.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创设有利于科学探究的教学情境,是每个物理教师应认真思考并付诸实践的一项重要工作。愉悦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投入学习,能使学生在自然和谐的氛围中进行探究学习。教师要积极营造有利于学生好奇、感悟、反思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感到物理学科是那样生动、有趣;要努力构建有利于学生想象、质疑、理性思维的学习环境,想方设法创设民主、平等、自由的学习空间。这就要求教者周密思考,做好必要的准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巧妙设置探究问题,科学安排探究作业,使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不断提高。如在学习《用天平称物体的质量》一节内容时,从实验过渡到实际应用,我们设计了以下问题:将托盘天平做成不等臂的可以吗?——引导学生想到托盘天平的制作原理;为什么要调节天平?——引导学生想到在设计制作托盘天平时,要考虑到杠杆等臂和平衡螺母。学生的能力不断提高就能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就能形成乐于学习、勤于动手、努力求知、发奋进取的积极状态,从而避免产生学习受挫的诱因。
3.实施学案导学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多学。” 通过“学案导学”这一教学策略,力图解决“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参与、自主学习为主体地位的问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生能够在学案的引导之下,通过课前自学、课堂提高、课后链接等环节的调控,降低学习难度。而教师则借助“学案导学”这一策略,能够将教材有机整合,精心设计,合理调控课堂教学中“教”与“学”,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反馈,等学习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从而极大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加强探究实验教学
物理探究性实验的实质是学生自主地进行实验,在实验前对于将要得到的实验结果并无真正了解,通常由学生自主地进行各种探究活动,包括形成问题、提出假设、提出模型,进行实验、观察、测量、制作,对观测结果或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解释、评价和交流等,教师只做组织引导。 如“密度”教学时,就可以指导学生“实验探索”,教师对教材可作创造性的处理,而不必完全形式化地依据教材展开和进行。首先教师提出问题,拿出两块大小不同涂上颜色的金属块,问学生:能否很有把握地判定它们是否属于同种物质?要求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出研究几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的实验方案。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诱导启发:每一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能够改变(如分别取几块大小不同的铁、铝等固体,几杯体积不同的水、酒精等液体),分别测出每一种物质几组对应的质量和体积,再来研究质量和体积之间的关系。接着让学生分组设计实验,开展全班讨论,确定出最佳实验方案,让学生自选器材,分组实验,得出数据,引导学生分析数据。对于同种物质体积越大质量越大,让学生猜想:它们之间可能存在什么关系?估计学生会说:质量与体积成正比。教师指出:质量与体积究竟是不是成正比关系,必须通过数据处理才能下结论。当学生发现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个恒量(成正比),不同种物质其比值不同,便可找出物质隐蔽着的重要特性m/v:其大小是由物质种类所决定的,反映了物质种类的一种特性,物理学上把物质具有这种特性叫做密度。这样紧紧围绕密度这个概念,创设情境置疑,让学生大胆猜想,并设计实验验证猜想,教师善于启发诱导,丝丝入扣,让学生动手实验主动探究,发现物理规律。当实验探索发现伴随着学生的学习过程时,学习将会充满乐趣,将会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
5.运用信息技术教学
教师在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中实施课程教学活动,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使之成为学习者的学习资源,并提供给学生共享。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感觉对教学很有帮助。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物理教学中,常常出现这样的现象:老师在讲台上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在讲台下流露出消极厌烦的情绪或自己做别的事。这种现象出现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教师的讲解很难对未亲身经历过的学生产生兴趣。运用电教手段,可以通过声、光、色、形,将物理的教授过程直观地、形象地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各种感官,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结束语:
新课程倡导因材施教,这就要求我们在物理教学中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的知识背景和认知规律来选择最佳的教学策略,使教与学双方在教学活动中都处于积极主动的最佳状态。教学虽无定法,但要得法,教师应掌握其要领。教学策略选择适当,运用恰当,方法灵活多样,才能在教学中形成生动、活泼、主动的局面。
参考文献:
[1]赵凤銮.构建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策略探析[J].考试周刊,2014,88:152.
[2]臧锦章.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的策略与实践[J].新课程(中),2015,07:95.
[3]罗海东.构建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策略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4,14: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