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红移类星体的21 cm信号研究

来源 :天文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ier0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高精度数值模拟的结果修正了高红移类星体(QSO)电离和加热中性气体的理论模拟,并预测了500 m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Telescope,FAST)观测QSO周围21 cm辐射的信号特征以及信噪比,得出如下结论:(1)红移z=8且光度与ULAS J1120+0641一致的QSO在FAST望远镜视场下的21 cm频率谱有完整的HII区,但在z=10且较低QSO光度下的21 cm频率谱仅有一个小的凹陷;(2)光子有限旅行时间(Finite Light Travel Time,FLTT)效应明显改变高红移QSO的21 cm频率谱,使得较低频率端的过渡曲线明显比较高频率端陡;(3)使用FAST望远镜观测高红移QSO的21 cm辐射的信噪比非常高,最高可达~12,因此可以很好地识别HII区和FLTT效应.
其他文献
深部煤炭开采受顶底板破断、断层活化、相邻采掘活动和工程爆破等扰动,引起煤体瓦斯短时间大量放散,进而造成采掘作业空间瓦斯超限.为研究扰动作用下煤体瓦斯异常放散规律,建立了含瓦斯煤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试验系统,进行了震动载荷下煤体瓦斯放散实验.结果表明:震动载荷下煤体瓦斯放散具有瞬时性,瓦斯放散持续时间在0~4s内,震动载荷作用瞬间,最大瓦斯放散量随着轴向静载和围压的增加而减小,分别由0.1710,0.2080 L/min降低到0.0944,0.0210 L/min,随着瓦斯压力和震动载荷冲击速度的增加而增加,
采用基于孔隙几何形状与结构的岩石分类方法,利用碳酸盐岩储集层A和碳酸盐岩储集层B岩石样品的常规岩心、特殊岩心分析数据和薄片照片,对岩石样品进行分类,识别并表征碳酸盐岩储集层岩石样品中的微裂缝.碳酸盐岩储集层A的各类岩石中均发育微裂缝;而碳酸盐岩储集层B中,只有孔隙度为1%~11%、孔洞较少、硬度为中硬—硬的部分类型岩石样品中发育微裂缝.建立确定各类岩石截止孔隙度的方法,以区分发育导流型微裂缝与不发育导流型微裂缝的岩石样品,分析导流型微裂缝在提高渗透率方面的作用.基于渗透率和初始含水饱和度的关系,结合基于孔
为研究供风量对煤自燃指标气体的影响,建立煤自燃定量预测预报指标体系,以潞宁矿区气肥煤为研究对象,利用煤自燃程序升温实验方法,测试了5种供风量下实验煤样在升温过程中的气体产生规律.结果表明:供风量对煤氧化过程CO气体的影响表现出促进和抑制两方面作用,低风量下煤体散热量少但供氧不充分,高风量下煤体供氧充分但蓄热性差,综合表现煤自燃危险性由高到低排序为120,100,80,140,160 mL/min;从供风量对煤自燃气体产生影响与指标值区间单调性角度,定量确定了潞宁矿区气肥煤自燃不同阶段的预测预报指标值,即低
基于软件接收机的卫星双向时间传递(Two-Way Satellite Time and Frequency Transfer based on Software Defined Receiver,SDR-TWSTFT)链路每秒采集测量数据后通过数学模型将原始数据拟合为300 s—组的观测文件,因此链路的时间传递结果受短期测量噪声和非模型误差的影响,呈现出一定的随机噪声的特征.提出了一种频域幅值分析方法,针对性地确定滤波因子,构造符合需求的低通Vondrak滤波器.通过对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Nation
为测量天线副面并联调整机构的相对位姿,研究了一种基于单目视觉的位姿测量系统.采用光源照射固定于动平台上的合作目标,结合滤光片等控制手段,利用单目相机采集非共面特征点的图像,获得高对比度的准理想图像.经过图像处理和平方加权质心法,提取出特征点的图像坐标,使用EPnP(Efficient Perspective-n-Point)算法进行位姿解算,最终可以得到并联调整机构的相对位姿测量方法.最后通过实验进行了精度验证,结果表明平移精度为0.1 mm,旋转精度为0.05°,满足了实验要求,为并联机构的位姿检测提供
宇宙线的研究自19世纪末开始,人们对其已进行了深入广泛的百年探索.近些年人们发现宇宙线在几千亿电子伏特(几百GeV)处存在明显的能谱变硬特征,这一发现跟此前预测的单幂律能谱存在明显的冲突,可能对理解宇宙线加速、传播等物理过程有重要意义.近些年空间宇宙线直接探测实验也触及TeV能段,但对于地面实验的百TeV能段,空间实验数据仍然较少.这主要是因为高能段粒子数密度低且本身实验设备的有效观测面积较小.而这一能段恰好较好地衔接了目前空间和地面实验的能区,因此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探索价值.宇宙线观测历史和探测方式主
期刊
天文观测站夜天空星像星等信息和天区分布信息可用于指导多设备巡天观测.建立全天相机监测系统(Monitoring all-sky system)对本地天区夜天空实时监测,获取的监测图像需要有效的方法进行处理以提取全天图像星像信息.由于全天图像视场大和高阶扭曲的影响,采用天顶等距投影与多项式函数组合的方法计算图像的底片常数.天文定位的均方根残差约为0.15个像素.通过对图像中亮星部分测光得到的星等差,改正大气消光误差.最后使用HEALPix(Hierarchical Equal Area isoLatitud
定义了一个新的量,曲率宽度,去检查同步模型与伽玛射线暴(GRB)光谱的一致性.此量用于测量GRB中辐射能谱(υFυ,υ和Fυ分别是频率和随频率变化的能量流量)峰值处的光谱拐折锐度.然后使用它检查了理论同步模型与观测到的GRB光谱之间的一致性.首先计算几种典型的同步模型的曲率宽度,包括单能、单幂律和拐折幂律电子同步模型.其次从Fermi/GBM(Gamma-ray Burst Monitor)长GRB时间分辨光谱目录中选择包含1198个光谱的GRB样本,将光谱与常用的经验模型拟合,并计算最佳拟合模型的光谱曲
《大统通占》是明初钦天监编纂的占书,其中保存了一些明初恒星观测数据.试图以此重新考察明初的恒星观测情况.首先,分析了该书的成书年代,指出其应完成于永乐四年至二十三年之间.然后,以依巴谷星表(2007)为标准,对该书记载恒星数据的赤纬误差进行傅里叶分析,发现这些数据应观测于洪武年间,且其精度达到明末以前星表的最高水平.另外,梳理了明初钦天监观测恒星的条件,认为其观测水平的提高与郭守敬对仪器的改进措施密切相关.最后,对这份精密星表的研究也进一步揭示了古代星官发生的历史变化.
通过对比间隔 17 yr(静止系 12.5 yr)的Sloan Digital Sky Survey(SDSS)、Keck LRIS(Low-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graph)和Baryon Oscillation Spectroscopic Survey(BOSS)的光学光谱,对宽线双峰射电类星体B3 1637+436A的吸积盘性质做了初步研究.该类星体的SDSS(2001年5月21日)和Keck LRIS(2003年6月28日)的连续谱没有明显差异,而BOSS(201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