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镇海区始终着眼于改革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坚持“发展稳定并重、惠民安民共进”的工作导向,把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放在突出位置,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以平台化运行为抓手,以信息化支持为保障,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精细化,初步形成了全域网格化、全程网格化、全员网格化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实现了全民共建、全民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坚持全域网格化
实现扁平网格无缝覆盖
进一步整合党建、组织、综治、相关职能部门及群团组织网格资源,将党委政府在基层的工作对象、社会事务以网格为责任单元进行精细管理,实现“一域一格、一格多元”。一是网格划分精细科学。按照“任务相当、方便管理、界定清晰”的要求,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设置基层网格,对网格进行综合服务管理。网格划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空白区域,不得交叉重叠,各区域内所有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公共场所、居民小区等全部纳入网格,工业区块、商业区块、山林流域、外来人口集中聚居区等特定行业、特别区域以特殊网格纳入管理,实现基层全面无缝覆盖。全区各镇(街道)积极动员,将下属科、所、站、室的职能与基层网格全面对接,进入网格工作状态。二是职能部门多网合一。将基层网格统一定位为党委政府由村(社区)向下延伸一级的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单元,打破职能部门壁垒,将网格化管理作为一种机制工作平台。整合各个职能部门工作资源,统一工作标准,将各项职能工作有机融入网格,全力推进网格规范化建设。按照“1+1+1+X”模式配置网格管理服务工作力量(即一位网格长、一批网格员、一批网格指导员和若干网格志愿者),实现资源充实、力量下沉、管理精细、服务到位。规划建立区级平台,整合现有的网络问政、区长热线、区长信箱、81890市民服务平台等系统资源力量,实现全区各类基础数据、信息系统和社会服务的系统化管理、一体化运行。三是工作职责规范合理。按照“一岗多职、一员多能”的标准,要求网格长一是当好信息员,掌握反映网情、域情、民情,及时有效地采集各类基础信息和动态信息;二是当好处置员,受理处置居民群众诉求,调解化解简单矛盾纠纷,协助做好防控防范工作;三是当好服务员,为网格内成员单位和居民群众提供服务帮助,排忧解难,维护合法权益;四是当好宣传员,向网格内成员单位和居民群众开展平安宣传、传播道德文明、宣传政策法规。
坚持全程网格化
实现便捷高效服务管理
按照“发现在网格、处置在网格、绩效在网格”的目标,把服务居民群众作为网格化管理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属点,实现“全程跟蹤、贴心服务”。一是问题发现一网无遗。按照“紧贴群众、延伸到底”的要求,把网格工作延伸到群众家门口,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对网格管理服务工作要求网格长做到“三知三清六掌握”,即知户情、知格情、知民情,清楚辖区内重点人员、社会组织和公共设施,掌握辖区内基础信息、问题隐患、矛盾纠纷、从业就业、违法犯罪和较大事件,实现网格内各类信息一网无遗。推行“全能社工”的做法,强化便民服务,推动社区工作者由“专业单项”向“一专多能”转变,腾出更多时间和精力进网格入户走访开展工作。二是部门处置一步到位。通过网格管理服务整合职能部门资源力量,形成信息联通、矛盾联调、治安联防、问题联治、事件联处、服务联合的问题合力机制,使情况掌握在基层,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明确镇(街道)办、中心、站、所的职责,党政办、纪委、组织办、综治办等部门在明确职能的前提下,全面参与网格工作。党政办对网格综合事务进行统筹、对资源进行统筹;纪委负责对网格工作开展的情况进行监督;综治部门负责对网格工作开展的一些具体业务加强指导和协调。依托e宁波信息工作平台的流程运转,各级职能部门在得知问题情况后,第一时间采取措施,由“事后救火”向“事前防火”迈进,主动回应和满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诉求,实现网格处置的一步到位。三是督查考核一目了然。完善信息掌握、问题处理、效果考评之间相互制约配套的管理机制,坚持“分级考核、分类考核、定量考核”并行,量化、细化、实化考核指标。将整个镇(街道)的考核体系围绕网格化管理工作来展开,将各村(社区)、网格长开展具体网格工作,各办、中心、站、所参与网格工作等都列入考核。建立网格管理服务公示制度,在每个网格区域内醒目位置设置网格区域管理图和服务指示牌,公布网格管理服务工作人员姓名、联系方式、工作内容、监督电话;社区公益服务场所要设置各单位网格区域平面图和网格划分全景图,自觉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
坚持全员网格化
实现社会力量众流归海
整合共享网格内各类资源,激发社会组织和公众活力,发挥各自优势,建立专兼结合、多方参与的网格管理服务团队,实现“社会参与、力量协同、共建共享”。一是正确规范引导,做强做大社会组织。按照“规范活动类,做实维权类,发展慈善类,壮大服务类”的思路,做实做大做强一批社会力量。立足民事民办,做大服务类社会力量,有效解决教育、卫生等领域的社会问题; 做实调解类社会力量,依托社会矛盾纠纷 “大调解”体系,广泛吸收专业人士加入志愿者服务参与社会矛盾纠纷调解,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 做强基层综治类社会力量,按照 “平安建设,人人参与”的要求,引导他们广泛参与平安建设; 做壮慈善类社会力量,深入开展孤寡老人关照、留守儿童关怀、困难群众帮扶、重病群众帮助等活动,立足困难民助,有效解决一批政府力所不及的社会问题。二是增强示范效应,提升社会公众认知。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宣传栏,尤其是互联网等媒体媒介广泛宣传社会力量在参与网格化服务管理方面的作用。加大对社会力量的性质、作用以及典型事例的宣传,创造条件引导和促进人们树立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须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观念,在全社会形成对社会力量参与网格化服务管理作用的正确共识。把社会力量真正看作网格化服务管理的重要主体,推动社会力量健康有序发展。三是推进职能转移,引导社会组织参与。推动社会力量在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中承接和参与更多的政府社会治理职能。向社会力量开放更多的公共资源和领域,努力形成全方位参与网格化服务管理的新格局。例如在网格化服务管理的公共服务领域,推动社会力量承接和参与微观层面的事务性服务事项、生产技术服务事项、社会慈善和社会公益事项等;在网格化服务管理的自治领域,推动社会力量承接和参与决策咨询、统计调查等事项。
(作者为镇海区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
责任编辑:毛思洁
坚持全域网格化
实现扁平网格无缝覆盖
进一步整合党建、组织、综治、相关职能部门及群团组织网格资源,将党委政府在基层的工作对象、社会事务以网格为责任单元进行精细管理,实现“一域一格、一格多元”。一是网格划分精细科学。按照“任务相当、方便管理、界定清晰”的要求,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设置基层网格,对网格进行综合服务管理。网格划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空白区域,不得交叉重叠,各区域内所有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公共场所、居民小区等全部纳入网格,工业区块、商业区块、山林流域、外来人口集中聚居区等特定行业、特别区域以特殊网格纳入管理,实现基层全面无缝覆盖。全区各镇(街道)积极动员,将下属科、所、站、室的职能与基层网格全面对接,进入网格工作状态。二是职能部门多网合一。将基层网格统一定位为党委政府由村(社区)向下延伸一级的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单元,打破职能部门壁垒,将网格化管理作为一种机制工作平台。整合各个职能部门工作资源,统一工作标准,将各项职能工作有机融入网格,全力推进网格规范化建设。按照“1+1+1+X”模式配置网格管理服务工作力量(即一位网格长、一批网格员、一批网格指导员和若干网格志愿者),实现资源充实、力量下沉、管理精细、服务到位。规划建立区级平台,整合现有的网络问政、区长热线、区长信箱、81890市民服务平台等系统资源力量,实现全区各类基础数据、信息系统和社会服务的系统化管理、一体化运行。三是工作职责规范合理。按照“一岗多职、一员多能”的标准,要求网格长一是当好信息员,掌握反映网情、域情、民情,及时有效地采集各类基础信息和动态信息;二是当好处置员,受理处置居民群众诉求,调解化解简单矛盾纠纷,协助做好防控防范工作;三是当好服务员,为网格内成员单位和居民群众提供服务帮助,排忧解难,维护合法权益;四是当好宣传员,向网格内成员单位和居民群众开展平安宣传、传播道德文明、宣传政策法规。
坚持全程网格化
实现便捷高效服务管理
按照“发现在网格、处置在网格、绩效在网格”的目标,把服务居民群众作为网格化管理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属点,实现“全程跟蹤、贴心服务”。一是问题发现一网无遗。按照“紧贴群众、延伸到底”的要求,把网格工作延伸到群众家门口,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对网格管理服务工作要求网格长做到“三知三清六掌握”,即知户情、知格情、知民情,清楚辖区内重点人员、社会组织和公共设施,掌握辖区内基础信息、问题隐患、矛盾纠纷、从业就业、违法犯罪和较大事件,实现网格内各类信息一网无遗。推行“全能社工”的做法,强化便民服务,推动社区工作者由“专业单项”向“一专多能”转变,腾出更多时间和精力进网格入户走访开展工作。二是部门处置一步到位。通过网格管理服务整合职能部门资源力量,形成信息联通、矛盾联调、治安联防、问题联治、事件联处、服务联合的问题合力机制,使情况掌握在基层,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明确镇(街道)办、中心、站、所的职责,党政办、纪委、组织办、综治办等部门在明确职能的前提下,全面参与网格工作。党政办对网格综合事务进行统筹、对资源进行统筹;纪委负责对网格工作开展的情况进行监督;综治部门负责对网格工作开展的一些具体业务加强指导和协调。依托e宁波信息工作平台的流程运转,各级职能部门在得知问题情况后,第一时间采取措施,由“事后救火”向“事前防火”迈进,主动回应和满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诉求,实现网格处置的一步到位。三是督查考核一目了然。完善信息掌握、问题处理、效果考评之间相互制约配套的管理机制,坚持“分级考核、分类考核、定量考核”并行,量化、细化、实化考核指标。将整个镇(街道)的考核体系围绕网格化管理工作来展开,将各村(社区)、网格长开展具体网格工作,各办、中心、站、所参与网格工作等都列入考核。建立网格管理服务公示制度,在每个网格区域内醒目位置设置网格区域管理图和服务指示牌,公布网格管理服务工作人员姓名、联系方式、工作内容、监督电话;社区公益服务场所要设置各单位网格区域平面图和网格划分全景图,自觉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
坚持全员网格化
实现社会力量众流归海
整合共享网格内各类资源,激发社会组织和公众活力,发挥各自优势,建立专兼结合、多方参与的网格管理服务团队,实现“社会参与、力量协同、共建共享”。一是正确规范引导,做强做大社会组织。按照“规范活动类,做实维权类,发展慈善类,壮大服务类”的思路,做实做大做强一批社会力量。立足民事民办,做大服务类社会力量,有效解决教育、卫生等领域的社会问题; 做实调解类社会力量,依托社会矛盾纠纷 “大调解”体系,广泛吸收专业人士加入志愿者服务参与社会矛盾纠纷调解,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 做强基层综治类社会力量,按照 “平安建设,人人参与”的要求,引导他们广泛参与平安建设; 做壮慈善类社会力量,深入开展孤寡老人关照、留守儿童关怀、困难群众帮扶、重病群众帮助等活动,立足困难民助,有效解决一批政府力所不及的社会问题。二是增强示范效应,提升社会公众认知。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宣传栏,尤其是互联网等媒体媒介广泛宣传社会力量在参与网格化服务管理方面的作用。加大对社会力量的性质、作用以及典型事例的宣传,创造条件引导和促进人们树立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须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观念,在全社会形成对社会力量参与网格化服务管理作用的正确共识。把社会力量真正看作网格化服务管理的重要主体,推动社会力量健康有序发展。三是推进职能转移,引导社会组织参与。推动社会力量在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中承接和参与更多的政府社会治理职能。向社会力量开放更多的公共资源和领域,努力形成全方位参与网格化服务管理的新格局。例如在网格化服务管理的公共服务领域,推动社会力量承接和参与微观层面的事务性服务事项、生产技术服务事项、社会慈善和社会公益事项等;在网格化服务管理的自治领域,推动社会力量承接和参与决策咨询、统计调查等事项。
(作者为镇海区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
责任编辑:毛思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