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文刻本《聊斋志异》版本考

来源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ileye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聊斋志异》满译本的研究早已受到学界关注,以往研究多集中于《聊斋志异》满译者探索、简要的版本介绍。满译本底本来源问题是对其进行多视角深入研究的前提。据《聊斋志异》满译本与《聊斋志异》诸汉文版本间的文本关系,《聊斋志异》满文刻本是依据青柯亭刻本翻译的。除了删节前八卷的20篇文章外,对其他择译内容进行了较为忠实的翻译。《聊斋志异》满文刻本是《聊斋志异》传播史和版本史研究、满族翻译文学史研究、清代满汉文学交流史研究中弥足珍贵的文献史料,其学术价值值得关注。
   关键词:《聊斋志异》;满译本;底本
   《聊斋志异》是中国文言文小说的扛鼎之作。《聊斋志异》一问世就风行天下,至今流传着众多版本。其版本之复杂、数量之繁多、译本之丰富足以证明它受欢迎的程度。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扎克丹满译《聊斋志异》之后,满文《聊斋志异》以抄本和刻本的形式在满族和蒙古族读者中广为流传。据所知文献,《聊斋志异》满译本研究目前基本停留在书目文献整理阶段。《聊斋志异》满译本和汉文原著及蒙古文译本之间的关系还尚未得到充分考究。故本文利用目前所能查阅的相关文献,对《聊斋志异》满译本与汉文原著之间的文献渊源关系作一略考。满译本《聊斋志异》的各项学术问题的探索,均以其汉文底本的确定为前提。因此有必要首先梳理《聊斋志异》汉文版本之基本情况。如有错漏之处,敬请方家予以指正。
   一、《聊斋志异》汉文版本概况
   《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据前人研究,《聊斋志异》可分为稿本系统和抄本系统。稿本是指以作者手稿本为底本传抄或刊印的本子。稿本系统中有康熙抄本(残本,藏于山东博物馆)、清道光十年(1830年)拾遗本编逸本、民国三年(1914年)肇东刘滋桂辑刊本。此外还有殿春亭抄本。虽此抄本原本现已失传,但目前可以查阅以其为底本的清乾隆张氏铸雪斋抄本和清道光四年(1824年)黎阳段栗玉刻本。抄本指的是渊源不清的本子,也指以传抄本为底本的各种本子。抄本系统中包括清抄二十四卷抄本、清乾隆王金范刻本、清雍正抄本(《异史》本)、清乾隆黄炎熙抄本、清乾隆赵氏青柯亭刻本和清乾隆闽上洋李时宪刻本。后期出现的各种补遗本、图咏本、辑校本、评注本、白话本等多以青柯亭刻本为底本刊行,故也可纳入抄本系统。据统计,《聊斋志异》版本多达六十多种,兹将其按特点分为七大类加以简述。
   (一)稿本
   稿本即指作者亲自修订的原稿,现藏于辽宁图书馆。全书8册,共400页,共收录237篇文章。其中《猪婆龙》篇重,《牛同人》残篇,《木雕美人》有文无目。此本《考城皇》篇首行标有“聊斋志异卷一”外,其余各册各页均无卷次[1]。1955年文学古籍刊行社以稿本为底本影印出刊,为《聊斋志异》的研究工作提供了便利。
   (二)抄本
   今尚存的抄本有五种。即康熙抄本、雍正抄本(《异史》)、铸雪斋抄本、黄炎熙抄本和二十四卷抄本。这些抄本在《聊斋志异》的研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康熙抄本。康熙抄本是康熙年间据原稿过录的本子,可补原稿之不足,现藏于山东博物馆。此本今存四整册,另两残册,共250篇。其中2册与现存半部手稿本重复,即第一册、第三册[2]。
   雍正抄本。雍正抄本(《异史》)是《聊斋志异》改名换姓的抄本,是《聊斋志异》独有别名的本子。雍正抄本现藏于北京中国书店。据《中国书店三十年所收善本书目》介绍:
   《异史》六卷(四百八十五则):清淄川蒲松龄聊斋撰。清康煕、雍正间墨格抄本(每卷二册,以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编次)。有“臣立贤印”“五桥”“阴绪昌印”“立贤秘籍”“北平阴绪昌所藏”“地源氏珍藏”“完颜立贤”“……父”等藏印,后有新城王士祯、淄川张笃庆、济南朱缃、胶州高凤翰等题辞。竹纸十二册[3]。
   铸雪斋抄本。此本是历城张希杰于乾隆十六年(1751年)据济南朱氏抄本过录的本子,惜殿春亭抄本已轶,无从查找。铸雪斋抄本共12卷,共收录484篇文章,其中有14篇文章有目无文。铸雪斋抄本作为现存早期抄本且较为完整的一个本子,是《聊斋志异》研究中不可或缺的资料。1974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影印出版此本,3册12卷。后于197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复出版此本,共2册。
   黄炎熙抄本。乾隆年间榕城(福州)黄炎熙抄录的本子,故命为黄炎熙抄本。此本为选抄本,共12卷,现存10卷(存卷一、卷三至卷十一,卷二、卷十二已亡佚),现藏于四川大学图书馆。此本中《猪嘴道人》《张牧》《波斯人》三篇是此本独有,他本所无。
   二十四卷抄本。此本于1962年在蒲松龄的家乡山东省淄博市周村附近发现。二十四卷抄本上无任何成书、抄写年代及底本问题的记载,故不易断定其文献来源。二十四卷抄本共收录475篇文章,较之其他版本,此本在文字和篇目上也大有不同,为《聊斋志异》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
   (三)刻本
   《聊齋志异》刻本的出现,结束了其以手抄本形式流传的历史,使得其能够更广泛的被读众群览。
   青柯亭刻本。现存最早的刻本是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赵起杲青柯亭刻本,今藏于山东省图书馆。全书共16卷,收文425篇。因是初刻,此本对《聊斋志异》的传播有重大影响。此本出刊后,石印本、铅印本、图咏本、评注本等多种本子据之翻印。
   除青柯亭刻本之外,还有王金范刻本、李时宪刻本、步云阁刻本等重要的选刻本。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王金范刻本是比青柯亭刻本晚半年刻成的选刻本。此本共18卷,收文256篇,卷首有王金范序[4]。此本作者以自己的喜好取舍原著,将其以儒家思想分门别类为“孝、悌、智、义、贤”等词目进行编目。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的李时宪刻本传世极稀,有关此刻本的文献信息也极少。据张宪春所写的《〈聊斋志异〉版本叙录》[5]一文可知,此刻本全书无总目,但每卷各有目次。从内容上看属青柯亭刻本之翻刻本,但全书校勘不严,不如青柯亭刻本。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步云阁刻本是青柯亭刻本的节选本,此本共11卷,收140篇文章。    (四)评注本
   《聊斋志异》的广泛传播,引起了当时社会上文人学士的重视,相继出现了王士祯、冯镇峦、何守奇、吕湛恩、但明伦、何垠等人的评注本。这些本子各有特色,如王士祯评本是在原稿上做评;冯镇峦评本作于嘉庆年间;何守奇评本有清道光三年(1823年)经纶堂和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天德堂两种刻本;吕湛恩评本最为严谨,是第一个作注《聊斋志异》的本子;但明伦评本最为风行,它的重刻本就有七八种;何垠评本于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刊印等。此外,还有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合阳喻焜三色套印四家合评本,即王士祯、冯镇峦、何守奇、但明伦四家齐为一体的一个本子。
   (五)图咏本
   自刻本和评注本广泛流传后,读者开始追求更新颖的版本。为了适应读者需求,市场上出现了图咏本。图咏本以两种形式传播开来,一种是图主文次,不刊印,只供艺术品欣赏;另一种是文主图次,即在市场上买到的一种本子。此书首有每篇故事的故事图和与其对应的七绝诗一首,这使《聊斋志异》图文并茂,风靡一时。此本还区分正版和盗版,两者之间从文到图有一定的差别,最早的文本正版是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上海同文书局石印图咏本。
   (六)补遗本
   清道光后大批的刻本与抄本同时涌入市场,有好事者,将其与原稿、抄本进行校对,择出其未刊者,做补遗、拾遗加以刊刻。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清道光四年(1824年)黎阳段栗玉刻本,收51篇;清道光十年(1830年)拾遗本,收39篇;民国三年(1914年)肇东刘滋桂辑刊本,收53篇等。
   (七)辑校本
   张友鹤辑校的《聊斋志异会校会注会评本》(《三会本》)是最早的辑校本。由于《聊斋志异》的研究热潮,《三会本》也出现了很多的版本,其中最为权威的就是1962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出版的《三会本》。本书辑书影数祯,即作者手稿、乾隆十六年铸雪斋抄本、乾隆三十一年青柯亭刻本、道光三年何守齐评本、道光十九年何垠注本、道光二十二年但明伦评本、光绪十七年评本、清光绪十七年合阳喻焜三色套印四家合评本等书影。此书校以手稿本和乾隆铸雪斋抄本为主,校以青柯亭刻本,部分参考了同文书局石印本和其他几种本子。全书依据稿本目录和抄本文目原貌,厘为12卷,共491篇,是一个比较完备的本子。
   朱其凯《全校聊斋志异》大体上和《三会本》一样,也是以手稿本和铸雪斋抄本为底本。不同的是铸雪斋抄本有目无文的篇章,则以康熙抄本和二十四卷抄本为底本进行编订。
   随着《聊斋志异》研究的不断深入,其会校本愈来愈被研究者们所求。在这种迫切的情况下,任笃行先生在新发现的几种《聊斋志异》版本基础上,重新整理这些版本以《全校会注集评聊斋志异》的书名于2000年交予齐鲁书社出版。此本以稿本为底本,而以康熙抄本、《异史》本、二十四卷抄本、铸雪斋抄本、青柯亭刻本等为参校本修订。全书共3册,卷首附《聊斋志异》有关版本的书影共十五帧,卷末附各抄刻本序跋品题以及重要版本编次对照表等。此本在《聊斋志异》版本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
   二、《聊斋志异》满译本文献研究概况
   随着《聊斋志异》在蒙古族聚居地书面传播和口头流传的日益广泛,《聊斋志异》满译本也引起了学界广泛关注。据目前公开发表的研究成果,涉猎《聊斋志异》满译本的研究论著有以下几项:
   王丽娜发表的《〈聊斋志异〉的民族语文版本和外文译本》[6]一文及《中国古典戏曲小说名著外国外》[7]一书,均详细介绍了满文本《聊斋志异》的译者、卷数、册数、篇数及翻译过程等情况,为而后的研究作了铺垫。黄润华在《满文翻译小说述略》[8]一文中不仅对满译汉籍小说的情况及其现实意义做了简略的介绍,而且还指出《聊斋志异》是最晚问世的满译汉文小说,并对满译本《聊齋志异》进行了较为详实的论述。黄润华、王小虹合撰的《满文译本〈唐人小说〉〈聊斋志异〉等序言及译印〈三国演义〉谕旨》[9]一文,将满译本《聊斋志异》之序文翻译成汉文,为后人提供了诸多方便。季永海在《清代满译汉籍研究》[10]一文之“满译汉籍情况”一节列出各类汉文经典名著的满译本,对这些译作的版本、译者、翻译时间及意义进行了较为详尽的介绍和研究。秀云发表《蒙古国国立图书馆所藏满译明清小说版本述略》[11]一文,对满译明清小说做了跨境文献整理,其中包括五种满译《聊斋志异》刻本残本,并对其版式特征做了详细介绍。周健强在《中国古典小说满、蒙、朝译本研究述略》[12]一文中,分为目录整理、典藏研究和个案研究三类,深度评析了满译小说、蒙译小说和朝译小说的研究成果。论述个案研究成果时,重点介绍了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Sarah Jessi Primmer的硕士学位论文《一帘幽梦:满译〈聊斋志异〉中的梦境》。晓春先后发表《与笑、哭有关满语拟声拟态词研究——以〈择翻聊斋志异〉为例》[13]《“S”词首的满语拟声、拟态词研究——以〈择翻聊斋志异〉为例》[14]《〈择翻聊斋志异〉满语拟声词研究——以sar/ser/sir/sor/sur为例》[15]等三篇论文,俱以《择翻聊斋志异》为研究文本,对其中所体现的满语拟声拟态词进行了研究,进一步填补了满译本《聊斋志异》语言方面的研究空白。
   上列诸文,就所涉猎的内容而言,以《聊斋志异》满译本庋藏数量、作者、卷数、篇数等问题研究居多。这些成果有助于了解一些《聊斋志异》满译本的内容和特点。但是,从上列诸文又能够看出,目前庋藏于国内外官私书馆的《聊斋志异》满文旧译本仍未引起国内外学人足够关注和重视。尤其其中有些译本自始处于束之高阁多年、无人问津的状态。因此,本文基于已出版的满文古籍目录和笔者赴实地考察,对《聊斋志异》满文译本进行版本辑录之余,对笔者所见《聊斋志异》满译本底本进行考证,以期学界对今存《聊斋志异》满译本的收藏分布和文献版本、内容和种类有一基本的了解和把握。
   三、《聊斋志异》满译本底本来源    2020年夏,笔者有幸读到了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藏《择翻聊斋志异》[16]。该书共24卷,择译原著之129篇。该书将24卷分为“金石丝竹”四部,每部6卷,即1-6卷为金部、7-12卷石部、13-18卷为丝部、19-24卷为竹部,并每卷封面页盖有“金部、石部、丝部、竹部”朱印一枚。该书封面右上角题满汉书名“sonjofi ubaliyambuha liyoo jai jyi i bithe”和“择翻聊斋志异”。每卷封面书名下钤有小方格朱印,每枚一字,印文内容依次为王维4行24字《田园乐(其六)》诗24字。即第一卷印“桃”字、第二卷印“红”字,以此类推。次页亦复题满汉书名“manju nikan liyoo jai jyi i bithe”和“合璧聊斋志异”。版框为粗细双线边栏,版心双鱼尾,从上至下分别用汉文罗列目录、书名、卷次、叶码,内文半叶14行。各卷篇数不等,多则8篇,少则4篇。第一卷书前有汉文禹范小传和译者扎克丹为熙臣、祥圃、惟一撰写的汉文小传三则。次有穆齐贤序、愚女玉庆锡序、德音太长兴序。再次有五费居士题“即事”诗一首、纯满文译序一则。第二十四卷末有五费居士题跋文一则。每卷卷首均题满汉书名及目录“sonjofi ubaliyambuha liyoo jai jyi i bithei joringga”和“择翻聊斋志异目录”,次为目次及篇目。
   经反复对读满译本《聊斋志异》和《聊斋志异》诸汉文版本,我们大致上可限定满译本《聊斋志异》汉文底本。笔者认为,满译本《聊斋志异》是以青柯亭刻本为底本而译成的。如本文第一小节《聊斋志异》汉文版本介绍,补遗本是将刻本与原稿、抄本进行校对,择出其未刊者,做补遗、拾遗加以刊刻的,故可排除补遗本为《聊斋志异》满译本底本的可能,故不做比勘对象。评注本、图咏本等译本都是以青柯亭刻本为底本加以发行,亦不做比较对象。故兹对《聊斋志异》满译本与稿本、青柯亭刻本(简称“青本”)、铸雪斋抄本(简称“铸本”)、黄炎熙抄本(简称“黄本”)、二十四卷抄本、雍正抄本(简称“异史本”)进行逐字逐句的比对,力所能及地限定其底本范围。下面从《择翻聊斋志异》129篇中选取第一卷之《考城隍》篇(表1)、第六卷之《阿宝》篇(表2)、第十九卷之《促织》篇(表3)的内容,制一表格对八种文本间的对应内容进行详加比勘,以其异同佐证上述结论。
   从上表所列对应文字,明确印证了《聊斋志异》汉文版本之稿本、康熙抄本、铸雪斋抄本、黄炎熙抄本、二十四卷抄本、异史本等六种本子与满译本间的出入极大。青本与满译本间虽有极少数文字上的出入,但二者间渊源关系极为密切。所谓出入者只有四处。具体说《阿宝》篇“sun Seng emhun ekisakai bi”“ehe asihata figa seme torhoho be sabufi”“hūlaci geterakū”和《促织》篇“emu juwu gurjen”四句。
   第一条,“sun Seng emhun ekiskai bi”,其前面的句子为“众情颠倒,品头题足,纷纷若狂。生独默然。”这是对一群恶少年见到阿宝时的场景描写。青本的对应句为“独默然”,删掉了“生”这个主语;其他本子作“生独默然”。这可能是译者在翻译的时候便于读者理解加上了主语。
   第二条,满译本将“恶少年环如墙堵”译为“ehe asihata figa seme torhoho be sabufi”,即“一群恶少密环”之义,这里没有译出“墙堵”一词的对应意思。但奇怪的是,译本对应满文旁标有汉文“恶少年环如墙堵”,这与青本相同。
   第三条,“hūlaci geterakū”中的“hūlaci”,其汉译为“唤”,但满译本对应文字的旁译为“呼”,这亦从青本。虽然“呼”和“唤”都能表达“呼喊”的意思,但满译本也随青本作“呼”。
   第四条,“emu juwu gurjen”其本身汉义为“一两头”,但是其旁则标为“三两头”,亦随青本。
   通读全书,类似以上译文稍有差异,旁标汉文与青本完全相同的例子寥寥无几。这无碍于我们判定满译本《聊斋志异》和青本间极为密切的文献渊源关系。为更加科学地、明确地确定满译本《聊斋志异》和青本之间的关系,下面再制表(表4)分析一下青本前8卷和满译本篇目编次上的异同。为直观明晰地展示未译篇文,在其下方用下划线加以强调。
   从上表列的对应目录可知,满译本较青本少《小官人》《伏狐》《蛙曲》《鼠戏》《小人》《梁彦》《李司鉴》《诸成某甲》《戏缢》《保住》《番僧》《小髻》《丐僧》《蛰龙》《又》《金陵女子》《汪士秀》《犬灯》《郭秀才》《新郎》等20篇文章。但是其他篇目与青柯亭刻本前八卷基本吻合。可以认为译者翻译的时候选择性地删节了上述20篇文章。
   據满译本《聊斋志异》和青柯亭刻本正文内容和篇目之对应内容间的关系,我们可以认定满译本《聊斋志异》与其汉文原著诸版本中的青柯亭刻本的渊源关系最为密切,故满译本《聊斋志异》译自青柯亭刻本是毋庸置疑的。
   综上一系列的参互比堪,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其一,《聊斋志异》满译本的底本为青柯亭刻本,其只择译青本之前八卷的129篇。其二,满译本《聊斋志异》和青柯亭刻本对应内容的相同密度看,满译本是较忠实于底本的译作。其三,满族入主中原,形成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后,安定的社会环境促进了满汉民族间广泛的文学与文化交流。满汉民族间的文学交流有力地促进了满汉民族间的相互了解与共荣。故《聊斋志异》满译本研究不仅是满族翻译文学史研究的重要史料,也是清代满汉文学交流史研究的一项极具学术意义的课题。
  参考文献:
  〔1〕〔2〕〔4〕〔5〕张宪春.《聊斋志异》版本叙录[J].蒲松龄研究,1993(Z2).
  〔3〕刘杰,宁稼雨.《异史》改名换姓的《聊斋》抄本[J].蒲松龄研究,2020(03).
  〔6〕王丽娜.《聊斋志异》的民族语文版本和外文译本[J].文学遗产,1981(01).
  〔7〕王丽娜.中国古典戏曲小说名著外国外[M].上海:学林出版社,1988.
  〔8〕黄润华.满文翻译小说述略[J].文献,1983(02).
  〔9〕黄润华,王小虹.满文译本《唐人小说》《聊斋志异》等序言及译印《三国演义》谕旨[J].文献,1983(02).
  〔10〕季永海.清代满译汉籍研究[J].民族翻译,2009(03).
  〔11〕秀云.蒙古国国立图书馆所藏满译明清小说版本述略[J].满族研究,2016(03).
  〔12〕周健强.中国古典小说满、蒙、朝译本研究述略[J].民族文学研究,2018(05).
  〔13〕晓春.与笑、哭有关满语拟声拟态词研究——以《择翻聊斋志异》为例[J].满族研究,2019(01).
  〔14〕晓春.“S”词首的满语拟声、拟态词研究——以《择翻聊斋志异》为例[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19(05).
  〔15〕晓春.《择翻聊斋志异》满语拟声词研究——以sar/ser/sir/sor/sur为例[J].满语研究,2019(01).
  〔16〕蒲松龄著,扎克丹译.择翻聊斋志异[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藏本.
   (责任编辑 曹彩霞)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健康管理能否发展为独立学科。方法: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采集健康管理领域文献题录数据和部分全文数据,利用文献计量法、文本挖掘法、内容分析法、社会网络分析法、二模网络分析法从文献增长、研究主题、研究方法、核心作者群和学术共同体5个层面分析该领域研究现状和趋势。结果:文献增长和研究主题是健康管理发展为独立学科的有利因素,研究方法、核心作者群和学术共同体是健康管理发展为独立学科的不利因素。结论:健康管理目前作为独立学科的条件尚不充分,但具有发展为独立学科的潜力
摘 要:当代历史小说以其特有的文化内蕴与传统因素而享誉文坛,这其中唐浩明晚清题材小说所表现出来的敬畏历史的文史求真态度、立足全球化的民族文化自信以及开放包容的文化传承视野,对于今天的历史小说创作而言仍有着无可替代的文化意义。   关键词:唐浩明;晚清题材;历史小说;文化意义   历史小说作为融合历史真实和文学虚构的特有文体类型,因其独特的思想追求与古典的审美蕴含,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留下了厚重的一笔
在研究参考《美国国防部体系结构框架》(DoDAF)2.0版数据规划技术基础上,理清了国防科技管理大数据的需求线和数据结构,设计了国防科技管理大数据资源的总体框架体系。借鉴DoDAF 2.0版中的元模型构建思想,重点研究了国防科技管理大数据的元数据技术及元数据交换规范,以推进我国国防科技大数据体系的建设,提高我军基于数据的精准管理和决策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