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葛兰西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文化霸权理论是西方文化研究中的重要热点议题,打开了意识形态研究的新局面。本文以葛兰西的《狱中札记》为研究范本,从其个人经历及其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出发,以文化霸权在东西方不同语境下的含义为前提,结合他的政治学法学思想,对其文化霸权理论的主要内容、在现代所面临的主要挑战与机遇进行论述。
关键词: 文化霸权;意识形态领导权;知识分子
当今世界,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多种文明的交流与碰撞,需要对文化本身在各方面展开深刻的研究。葛兰西是西方马克主义学派中的标志性人物之一。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强调文化的作用,突出意识形态领导权的实现,他的文化霸权理论不仅在政治学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而且在文学领域内开展了对文化研究范式的另一种途径的思考。
一、葛兰西文化霸权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
20世纪70 年代以来,随着西方“后殖民理论”的兴起,意大利安东尼奥·葛兰西关于“文化霸权”的理论成为了学界关注的热点。法国的思想家特拉西最早使用“意识形态”这一概念。他于1796年正式提出了这一概念,主要用来指法国启蒙运动的思想体系。他最初的目的是希望巩固法国启蒙运动的成果。而马克思将其创造性地借用于社会科学领域,并提出了相关理论学说体系。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首次用德语指出“意识形态”一词。他认为意识形态是相对物质实践而存在的,他认为意识形态在社会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意识形态总是和阶级联系在一起,而阶级是有局限性的。而后葛兰西又对意识形态进行探讨,改变了单一的研究方式,在世界学界均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到今天,对这一理论的研究不仅局限在政治学领域,甚至在文学、语言学、新闻学,法学等学科中均对文化霸权理论进行了深刻的思考与反思探索。
时代与社会造就了思想,葛兰西的思想也离不开当时的欧洲的社会主义革命。在表面相對平静实则暗涛汹涌的欧洲,同时葛兰西受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思想的影响,也有意大利本土思想家的熏陶,在狱中的葛兰西对文化霸权的理论进行了深刻的研究。他想通过这一研究对资本主义进行深入剖析,同时找到更好建设社会主义的路径与方式。本文通过对葛兰西的《狱中札记》中文化霸权理论进行系统整理,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对文化霸权的概念、主要内容以及这一理论在今天所面临的各种机遇与挑战等方面展开论述。
二、“文化霸权”概念解析
东西方文化具有不同的性质,“霸权”一词在不同的环境下也具有不同的内涵。在中国古汉语中,《说文解字》曰“月始生,霸然也”。霸最初的意思是指在月初出生。在春秋时代,“霸”字已经有了强权、暴力的意思。《孟子》曰:“以力假人者霸”。《史记·项羽本纪》中更有记载“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可见,“霸权”在中国语境下更多地指的是在实力的前提基础下的控制权、操纵权。在西方文化背景下,英文中的“霸权”为“Hegemony”,指的是一种不平衡的政治支配状态。而“Hegemony”来自于希腊语中的“egemony”,其含义为一个国家的领导者或领导人。[2](P202)为了避免在中国对葛兰西文化霸权这一概念进行误解,很多学者主张将“文化霸权”翻译为“文化领导权”。可以理解为两种文化上的非暴力的领导权。葛兰西哲学思想的核心是领导权理论。广义的“领导权”包括“统治”和“精神道德”,狭义的“领导权”仅指统治阶级对非统治阶级所进行的意识形态的控制。意识形态的领导权主要是通过教会、学校、工会来实现其职能。
三、葛兰西文化霸权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市民社会
葛兰西的市民社会概念与马克思从经济角度理解国家构成不同,他认为完整的“现代国家”由政治社会和市民社会共同构成。政治社会以暴力、法律为基础,市民社会则是以道德、文化为基础的伦理社会。他认为,一个政府的维持,需要强制的政治与霸权文化力量的配合。霸权文化来自于市民社会的支持,比如教会、大众传媒和学校。葛兰西认为,国家的发展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在国家发展的最初阶段,市民社会处于萌芽期,但并未成形;在国家发展的第二阶段,与市民社会相关的各种组织大量涌现,并发展成一种十分复杂的结构,这时的国家便是由“政治社会”和“市民社会”构成,是一种“完整的国家”。在国家发展的最后阶段,政治社会消亡,市民社会诞生。资本主义国家正是通过“文化霸权”使人民同意现存的政治统治,因而,资本主义国家才会一直稳定至今,正是因为其文化霸权隐秘而强大。
(二)法律意识
在葛兰西的理论中,法律是国家所宣扬的风俗与习惯的最好的途径。他认为,“在从前的原则中无法找到本质上具有创新精神的法律概念。如果每个国家都要维持和创造某种文明水平和公民类型,根据某些习俗和习气,传播另外的风俗和风尚,那么法律可以担此重任”。[3]葛兰西认为法律不仅是政治社会中依靠强力统治的工具,而且认为法律是意识形态统治的工具,在今天仍具有现实的进步意义。
(三)知识分子
葛兰西认为知识分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狱中札记》最开始时就展开对知识分子的论述。葛兰西认为,知识分子并不是一个独立的阶级,而是每一个阶级都有自己的知识分子。葛兰西将知识分子分为有机知识分子与传统型知识分子。有机知识分子是指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产方式的进步而产生的新阶级在创造和发展自身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知识分子,传统知识分子是指由以前的生产方式所产生的知识分子。葛兰西认为,美国在现代上层建筑可以占据领导和优势地位,是因为其缺乏传统型的知识分子,从而知识分子结构较简单,可以形成不同寻常的平衡。
四、葛兰西文化霸权理论所面临的现代挑战与机遇
(一)葛兰西文化霸权理论所面临的现代挑战
首先,由于葛兰西本人的历史条件的局限性,他认识到各种文化在世界文明统一中的重要性,但真正的文化只有欧洲的文化,只有欧洲文化才是唯一的历史的普遍的世界文化。这种观点使他的理论很难获得普遍的认可。
其次,关于葛兰西的学术来源的质疑。正统的马克思的思想渊源主要来自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德国的古典哲学。但葛兰西的思想则主要来自两种意大利的知识意大利的知识传统:克罗齐的哲学和马基雅維利的政治观。在他的《狱中札记》中,随处可见的是对克罗齐和马基雅维利的思想的直接引用,这种理论前提,是否能让葛兰西的研究是真正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所进行的进一步的深入思考?这种在上层建筑中,对文化霸权的强调,是否与马克思一直强调的经济分析法相矛盾?加之,葛兰西的著作大多是通过对意大利历史问题的研究而展开论述,这种研究方法,在现代是否仍具有普世的价值?
(二)葛兰西文化霸权理论的现代机遇
当今世界,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多种文明的交流与碰撞,需要对文化本身在各方面展开深刻的研究。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强调文化的作用,突出意识形态领导权的实现。这一理论,既可作为西方国家的一种控制手段而存在,也可以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文化策略。在“文化”战略开始不断超越东西方传统政治理论的情况下,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必然会在学界得到更多的重视。
葛兰西是西方马克主义学派中的标志性人物之一。他的文化霸权理论不仅在政治学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而且在文学领域内开展了对文化研究范式的另一种途径的思考。通过阿尔都塞、哈贝马斯等学者的不断完善,文化霸权理论也形成了意识形态理论的新发展。由于笔者只是初读《狱中札记》,对葛兰西的整个思想体系的完整性还很难把握,对其在现代背景下的问题,如,葛兰西文化霸权理论福柯微观权力理论的异同,以及葛兰西的理论与阿尔都塞的理论前后的师承关系,以及这一理论在中国实践中所产生的新问题,都有待于笔者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2]安东尼奥.葛兰西.曹雷雨,姜丽译.狱中札记[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彭丹,安徽宣城人,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5级硕士研究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关键词: 文化霸权;意识形态领导权;知识分子
当今世界,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多种文明的交流与碰撞,需要对文化本身在各方面展开深刻的研究。葛兰西是西方马克主义学派中的标志性人物之一。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强调文化的作用,突出意识形态领导权的实现,他的文化霸权理论不仅在政治学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而且在文学领域内开展了对文化研究范式的另一种途径的思考。
一、葛兰西文化霸权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
20世纪70 年代以来,随着西方“后殖民理论”的兴起,意大利安东尼奥·葛兰西关于“文化霸权”的理论成为了学界关注的热点。法国的思想家特拉西最早使用“意识形态”这一概念。他于1796年正式提出了这一概念,主要用来指法国启蒙运动的思想体系。他最初的目的是希望巩固法国启蒙运动的成果。而马克思将其创造性地借用于社会科学领域,并提出了相关理论学说体系。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首次用德语指出“意识形态”一词。他认为意识形态是相对物质实践而存在的,他认为意识形态在社会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意识形态总是和阶级联系在一起,而阶级是有局限性的。而后葛兰西又对意识形态进行探讨,改变了单一的研究方式,在世界学界均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到今天,对这一理论的研究不仅局限在政治学领域,甚至在文学、语言学、新闻学,法学等学科中均对文化霸权理论进行了深刻的思考与反思探索。
时代与社会造就了思想,葛兰西的思想也离不开当时的欧洲的社会主义革命。在表面相對平静实则暗涛汹涌的欧洲,同时葛兰西受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思想的影响,也有意大利本土思想家的熏陶,在狱中的葛兰西对文化霸权的理论进行了深刻的研究。他想通过这一研究对资本主义进行深入剖析,同时找到更好建设社会主义的路径与方式。本文通过对葛兰西的《狱中札记》中文化霸权理论进行系统整理,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对文化霸权的概念、主要内容以及这一理论在今天所面临的各种机遇与挑战等方面展开论述。
二、“文化霸权”概念解析
东西方文化具有不同的性质,“霸权”一词在不同的环境下也具有不同的内涵。在中国古汉语中,《说文解字》曰“月始生,霸然也”。霸最初的意思是指在月初出生。在春秋时代,“霸”字已经有了强权、暴力的意思。《孟子》曰:“以力假人者霸”。《史记·项羽本纪》中更有记载“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可见,“霸权”在中国语境下更多地指的是在实力的前提基础下的控制权、操纵权。在西方文化背景下,英文中的“霸权”为“Hegemony”,指的是一种不平衡的政治支配状态。而“Hegemony”来自于希腊语中的“egemony”,其含义为一个国家的领导者或领导人。[2](P202)为了避免在中国对葛兰西文化霸权这一概念进行误解,很多学者主张将“文化霸权”翻译为“文化领导权”。可以理解为两种文化上的非暴力的领导权。葛兰西哲学思想的核心是领导权理论。广义的“领导权”包括“统治”和“精神道德”,狭义的“领导权”仅指统治阶级对非统治阶级所进行的意识形态的控制。意识形态的领导权主要是通过教会、学校、工会来实现其职能。
三、葛兰西文化霸权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市民社会
葛兰西的市民社会概念与马克思从经济角度理解国家构成不同,他认为完整的“现代国家”由政治社会和市民社会共同构成。政治社会以暴力、法律为基础,市民社会则是以道德、文化为基础的伦理社会。他认为,一个政府的维持,需要强制的政治与霸权文化力量的配合。霸权文化来自于市民社会的支持,比如教会、大众传媒和学校。葛兰西认为,国家的发展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在国家发展的最初阶段,市民社会处于萌芽期,但并未成形;在国家发展的第二阶段,与市民社会相关的各种组织大量涌现,并发展成一种十分复杂的结构,这时的国家便是由“政治社会”和“市民社会”构成,是一种“完整的国家”。在国家发展的最后阶段,政治社会消亡,市民社会诞生。资本主义国家正是通过“文化霸权”使人民同意现存的政治统治,因而,资本主义国家才会一直稳定至今,正是因为其文化霸权隐秘而强大。
(二)法律意识
在葛兰西的理论中,法律是国家所宣扬的风俗与习惯的最好的途径。他认为,“在从前的原则中无法找到本质上具有创新精神的法律概念。如果每个国家都要维持和创造某种文明水平和公民类型,根据某些习俗和习气,传播另外的风俗和风尚,那么法律可以担此重任”。[3]葛兰西认为法律不仅是政治社会中依靠强力统治的工具,而且认为法律是意识形态统治的工具,在今天仍具有现实的进步意义。
(三)知识分子
葛兰西认为知识分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狱中札记》最开始时就展开对知识分子的论述。葛兰西认为,知识分子并不是一个独立的阶级,而是每一个阶级都有自己的知识分子。葛兰西将知识分子分为有机知识分子与传统型知识分子。有机知识分子是指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产方式的进步而产生的新阶级在创造和发展自身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知识分子,传统知识分子是指由以前的生产方式所产生的知识分子。葛兰西认为,美国在现代上层建筑可以占据领导和优势地位,是因为其缺乏传统型的知识分子,从而知识分子结构较简单,可以形成不同寻常的平衡。
四、葛兰西文化霸权理论所面临的现代挑战与机遇
(一)葛兰西文化霸权理论所面临的现代挑战
首先,由于葛兰西本人的历史条件的局限性,他认识到各种文化在世界文明统一中的重要性,但真正的文化只有欧洲的文化,只有欧洲文化才是唯一的历史的普遍的世界文化。这种观点使他的理论很难获得普遍的认可。
其次,关于葛兰西的学术来源的质疑。正统的马克思的思想渊源主要来自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德国的古典哲学。但葛兰西的思想则主要来自两种意大利的知识意大利的知识传统:克罗齐的哲学和马基雅維利的政治观。在他的《狱中札记》中,随处可见的是对克罗齐和马基雅维利的思想的直接引用,这种理论前提,是否能让葛兰西的研究是真正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所进行的进一步的深入思考?这种在上层建筑中,对文化霸权的强调,是否与马克思一直强调的经济分析法相矛盾?加之,葛兰西的著作大多是通过对意大利历史问题的研究而展开论述,这种研究方法,在现代是否仍具有普世的价值?
(二)葛兰西文化霸权理论的现代机遇
当今世界,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多种文明的交流与碰撞,需要对文化本身在各方面展开深刻的研究。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强调文化的作用,突出意识形态领导权的实现。这一理论,既可作为西方国家的一种控制手段而存在,也可以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文化策略。在“文化”战略开始不断超越东西方传统政治理论的情况下,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必然会在学界得到更多的重视。
葛兰西是西方马克主义学派中的标志性人物之一。他的文化霸权理论不仅在政治学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而且在文学领域内开展了对文化研究范式的另一种途径的思考。通过阿尔都塞、哈贝马斯等学者的不断完善,文化霸权理论也形成了意识形态理论的新发展。由于笔者只是初读《狱中札记》,对葛兰西的整个思想体系的完整性还很难把握,对其在现代背景下的问题,如,葛兰西文化霸权理论福柯微观权力理论的异同,以及葛兰西的理论与阿尔都塞的理论前后的师承关系,以及这一理论在中国实践中所产生的新问题,都有待于笔者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2]安东尼奥.葛兰西.曹雷雨,姜丽译.狱中札记[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彭丹,安徽宣城人,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5级硕士研究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