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我国写作心理研究存在能力取向和过程取向两种主流观点。前人已对能力取向的写作心理研究做过综述,然而却缺乏对过程取向的写作心理研究的总述,因此从理论研究和内容研究两个维度对国内过程取向的写作心理研究进行综述评价具有实际意义。
关键词 写作心理 过程取向 研究述评
中图分类号:B8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6.06.080
Abstract There are two mainstreams about writing psychology research in our country, they are ability orientation and process orientation.Predecessors had written reviews on ability-oriented writing psychology research. However, lacking reviews about process-oriented writing psychology research. So from the two dimensions of theory research and contents research writing a review about domestic process-oriented writing psychology research will hav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Key words writing psychology; process-oriented; research summary
0 引言
写作心理研究旨在发现、总结人们在写作活动中表现出的心理特点和规律。我国写作心理研究存在两种主流观点,能力取向的观点和过程取向的观点。①能力取向的观点将写作视为能力的表现,注重写作的成果研究,过程取向的观点则将写作视为信息加工及问题解决的过程,重视对写作过程的分析研究。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我国写作心理研究受前苏联心理学的影响主要以能力取向观点作为写作心理研究的主线,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则开始借鉴和吸收西方写作心理研究成果,我国写作心理研究逐步过渡为以过程取向观点为主的研究趋势。周泓在其论文《近二十年国内写作心理研究述评》中对1984年至2003年这近20年内国内有关写作心理研究的文献进行综述,由于在其论文发表时以过程取向的写作心理研究甚少,因而他主要对能力取向的写作心理研究进行了详细的归纳评述,而过程取向的写作心理研究的综述少而不全面,如今过程取向的写作心理研究在近10年内快速发展,为了给各位研究者提供一个更为完整的国内写作心理研究现状的全貌,我们有必要对当下快速发展的过程取向的写作心理研究进行整理、总结、评价、并阐述其中存在的问题,为写作教学提供有益的建议及启示。
1 国内有关过程取向的写作心理研究
过程取向的写作心理研究基于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基础,认为写作过程实际上是一种特殊领域的问题解决过程,问题解决过程包括表征问题、确定解题计划,执行解题计划,监控与调节四个阶段。②写作作为一种特殊领域的问题解决过程也具有问题解决过程的一般特征,即写作过程同问题解决过程一样也具有四个阶段,写作过程的四个阶段可概括为明确写作任务、构思、述写、复查修改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除具有问题解决过程四阶段的一般特点外,还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在写作过程中这四个阶段不同于问题解决过程四阶段是依次进行的,在写作过程中四个阶段理论上依次进行,但在实际写作中总是相互交叉循环进行,例如修改总是发生在写作过程中的任何阶段。写作过程四阶段中每一阶段的阶段性及特点,写作者在各个阶段的认知过程、情绪情感变化,影响各阶段的因素、各阶段中写作者应具有的能力及如何提高这种能力等都是过程取向的写作心理研究的内容。笔者收集整理了有关过程取向的写作心理研究的有关文献,发现国内过程取向的写作心理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两大方面。
1.1 理论研究
写作心理理论研究对写作心理进行理论阐述时通常将其作为一个整体,从而构建写作心理的全貌,当下有关过程取向的写作心理的理论研究也从整体出发,并主要集中于对写作过程心理模式的研究,通过对各模式的内容、特点、产生背景的介绍为写作过程心理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刘淼③对国外众多写作过程心理模式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归纳出各模式的异同点并对其进行分类,为其他研究者更好的了解国外写作心理模型做出了一定贡献。刘淼提出“三段式”模式、“四阶段”模式及“三·三式”模式,“三段式”模式包括罗曼模式、阿德斯坦因和皮凡尔模式、诺德模式、布鲁斯模式“四阶段”模式包括波恰德模式、古尔德模式、马特路模式,“三·三式”模式包括埃米格模式、海斯和弗劳尔模式,除海斯和弗劳尔模式外,其他模式尽管在写作过程的阶段划分和认识程度上存在差别,但由于他们都将写作视为一个直线式加工过程,因此刘淼又将其概括为“直线式加工模式”,海斯和弗劳尔模式、安德森模式、汉姆斯模式和特罗丝模式皆认为写作过程各阶段不是直线式而是不断重复循环的,因而刘淼将其统称为“螺旋式加工模式”,此外刘淼将既认同写作过程是直线式加工又是螺旋式加工模式的称为“多重水平加工模式”。罗峥、郭德俊④等人对海斯和弗劳尔提出的写作心理模式进行了详细介绍,介绍了该模式从最初的包含任务环境、认知过程及作者的长时记忆三部分的旧模式到新模型的提出过程,并对新旧模式进行了比较。
赵丽光⑤走出对国外写作过程心理模型的译介,构建了自己的写作过程心理模式将写作过程划分为写作动机、选题、拟提纲、写作、修改五个过程。但该模式是在主观思辨和经验总结的基础上建构起来的,缺乏实际验证。
程平⑥通过对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写作心理的分析,提出建构三种写作过程心理模型即体验学习写作心理模型、合作学习写作心理模型、策略学习写作心理模型,但是他只说明了建立这三种写作过程心理模型的原因,而没有说明什么是体验学习写作心理模型、合作学习写作心理模型、策略学习写作心理模型以及如何建构这些模型等问题。 1.2 内容研究
内容研究是指对写作过程中应用的方法策略、影响因素、存在的问题等一切发生于写作过程中并与写作过程密切相关的局部问题进行的研究。笔者通过对知网公开发表的相关文献的整理分析,发现近年来有关过程取向的写作心理内容研究在数量上主要集中于某几个部分,据此笔者将其分为写作策略研究,影响因素研究,存在的问题研究三类,凡不属于这三类的都归为其他这一类,在此不作论述。
1.2.1 写作策略研究
国内对写作策略的研究以英语写作过程中写作策略的运用及写作策略与写作质量间的关系研究为主。例如王俊菊⑦研究了二语写作过程中的写作策略,他将被试在二语写作过程中使用的写作策略归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弥补策略、情感策略及回避策略五大类,通过研究发现随着学生二语写作水平的提高,在写作过程中写作策略的使用频率整体呈下降趋势。弥补策略、情感策略及回避策略在写作过程中使用较少,相反认知策略构成了学生写作过程的主体部分,而且认知策略中的语码转换是学生使用频率最高的策略。路文军⑧研究了元认知策略与英语写作的关系,发现元认知策略中事先计划和选择注意类策略对英语写作影响最大。此外,高分组学习者在写作中元认知策略使用频率达到高、中水平,而低分组则处于中、低水平,并且高分组学习者的元认知策略整体运用水平高于低分组学习者。
任风雷⑨将写作策略分为准备策略、草稿策略、修改策略及监控策略四个大类,每个大类又分为若干小类,他解释了各策略之间的关系和功能,写作策略与写作水平之间的关系,提出语言水平、写作情景、写作者自身因素及母语写作水平会影响写作策略的选择与使用,优化写作策略可提高写作质量的观点。刘东虹⑩也对写作策略与写作质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他认为写作策略对写作质量的影响有“阈限”,在“阈限”以上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词汇的不足,提高写作质量。
1.2.2 影响因素研究
国内有关过程取向的写作心理研究的影响因素研究,以对英语或语文写作的影响因素的研究居多。例如有关影响语文写作因素的研究,郭莉萍 对初中生的个性心理差异对个性写作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他认为在初中生写作过程中个性心理差异影响初中生的观察、感知以及记忆的储存,影响其运思过程的进行,影响思维的物化,影响文章写作最后的修改及交流。个性心理差异由性格差异、气质差异、兴趣差异及能力差异构成,这些差异导致了初中生个性写作之间的差异。
有关影响英语写作的因素研究,陶玮 研究了人文因素对艺术专业学生的英语写作的影响,他认为人文因素包括文化底蕴、学习心理及课堂实践的有效性,写作教师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文化底蕴(认知水平、创造力、智力水平等),创作心理(学习动机、批判思维、自主学习能力等),写作实践(限时写作实践、非限时写作实践、学习策略和方法等)对艺术类专业大学生的英语写作有正面积极的作用。柴晶 对影响大学生英语写作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母语的负迁移(包括思维迁移、词汇负迁移、句子负迁移及篇章负迁移四个部分)及写作教学方法对大学生英语写作产生重要影响。
1.2.3 写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研究
当下过程取向的写作心理研究中对写作中存在的问题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写作心理障碍的研究。华颖 提出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存在写作心理障碍的问题,具体表现为畏惧心理、依赖心理、应付心理、对抗心理。出现写作心理障碍的原因在于写作目标不明确,写作要求有难度,写作内容不丰富,训练方法不灵活,写作评价少鼓励。他认为可以通过培养兴趣,加强积累与指导的方式消除写作心理障碍。张省林 认为在英语写作中学生也存在写作心理障碍,表现为焦虑、抑制、自尊心受损、动机消退等现象,提出可通过激发思维的写前准备,不受拘束的初稿起草,多层交互的意见反馈,共同合作的文章修改等方式消除写作心理障碍。张婉珍 认为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存在写作畏惧心理问题,畏惧心理的产生是由于学生写作动机的缺失、学习态度的缺失及情感的缺失引起的,针对写作畏惧心理产生的原因,他还提出了帮助学生克服畏惧心理的设想。
2 评价与展望
国内以过程取向的写作心理研究,探讨了写作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影响因素等问题,对能力取向的写作心理研究的空白领域进行了补充研究,为更好地进行写作教学和提高写作者写作水平提供了帮助。我国有关过程取向的写作心理理论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写作心理模式的研究,然而我国写作心理模式的研究大部分停留于对国外写作心理模式的翻译介绍,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分类总结,只有小部分研究者构建了自己的写作心理模式,但是他们在建构该种模式时几乎都以思辨和经验总结为主,缺乏对所构建模式合理性的验证,有的即使提出了要建立某种写作心理模型的原因,但却没有建构出这种模式的具体结构,写作心理模式的建构往往是“只说不做”。这也是我国写作心理理论研究的局限性所在。有关过程取向的写作心理的内容研究主要以实证研究为主,不足之处在于其一,研究范围小,主要是对策略、影响因素及存在的问题的研究,缺乏对写作心理特点、规律等的深入研究。其二,针对英语与语文写作的单独研究较多,缺乏对部分学科的整体的写作心理进行的研究,致使写作心理的普适性、一般性的特点、规律得不到发现与概括。
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总结与思考,笔者认为未来我国写作心理研究应该注重以下方面的研究。第一,加强(下转第192页)(上接第169页)写作心理研究结果对写作教学的指导研究。将研究结果应用于写作教学实践,既有利于验证结果的科学性又有利于指导写作教学,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第二,增加对写作心理特点、规律的研究。将写作心理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的对象进行其规律、特点的探索分析,加深对写作心理的整体认识,而不是将其细分为若干学科的写作心理后进行研究。第三,构建本土化的写作心理模型。构建写作心理模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既要求研究者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又要求其对所建构的模型进行不断的验证修改。尽管构建写作心理模型不易,但我国研究者有必要走出对国外写作心理模型的译介,构建适合于我国写作者特点的写作心理模型,如此一来才能更好地指导我国写作教学的开展,提高我国学生的写作能力与水平。
注释
① 周泓.近二十年国内写作心理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2003(4):690.
② 朱晓斌.语文教学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194.
③ 刘淼.作文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50-58.
④ 罗峥,郭德俊.写作心理学理论研究概况[J].心理学探新,2000(3).
⑤ 赵丽光.大学生写作心理模式的构建[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3(12).
⑥ 程平.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写作心理分析与写作心理模型建构[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3):93-94.
⑦ 王俊菊.二语写作认知心理策略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6):62-65.
⑧ 路文军.元认知策略与英语写作的关系[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9):27.
⑨ 任风雷.英语写作策略和写作质量的研究[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77-79.
⑩ 刘东虹.写作策略与产出性词汇量对写作质量的影响[J].现代外语(季刊),2004(3):302-309.
郭莉萍.初中生写作个性心理差异调查及个性写作研究[D].福建:福建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6-8.
陶玮.影响英语写作建构过程之人文因素研究[J].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2015(3):70.
柴晶.论影响大学英语写作的因素[J].山西科技,2008(3).41-42.
华颖.消除小学生写作心理障碍的策略研究[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9(3).
张省林.英语写作心理障碍及其调试——过程写作法教学中的积极情感因素培养[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5):25-26.
张婉珍.克服学生写作畏惧心理培养良好写作心态[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0:18-23.
关键词 写作心理 过程取向 研究述评
中图分类号:B8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6.06.080
Abstract There are two mainstreams about writing psychology research in our country, they are ability orientation and process orientation.Predecessors had written reviews on ability-oriented writing psychology research. However, lacking reviews about process-oriented writing psychology research. So from the two dimensions of theory research and contents research writing a review about domestic process-oriented writing psychology research will hav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Key words writing psychology; process-oriented; research summary
0 引言
写作心理研究旨在发现、总结人们在写作活动中表现出的心理特点和规律。我国写作心理研究存在两种主流观点,能力取向的观点和过程取向的观点。①能力取向的观点将写作视为能力的表现,注重写作的成果研究,过程取向的观点则将写作视为信息加工及问题解决的过程,重视对写作过程的分析研究。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我国写作心理研究受前苏联心理学的影响主要以能力取向观点作为写作心理研究的主线,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则开始借鉴和吸收西方写作心理研究成果,我国写作心理研究逐步过渡为以过程取向观点为主的研究趋势。周泓在其论文《近二十年国内写作心理研究述评》中对1984年至2003年这近20年内国内有关写作心理研究的文献进行综述,由于在其论文发表时以过程取向的写作心理研究甚少,因而他主要对能力取向的写作心理研究进行了详细的归纳评述,而过程取向的写作心理研究的综述少而不全面,如今过程取向的写作心理研究在近10年内快速发展,为了给各位研究者提供一个更为完整的国内写作心理研究现状的全貌,我们有必要对当下快速发展的过程取向的写作心理研究进行整理、总结、评价、并阐述其中存在的问题,为写作教学提供有益的建议及启示。
1 国内有关过程取向的写作心理研究
过程取向的写作心理研究基于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基础,认为写作过程实际上是一种特殊领域的问题解决过程,问题解决过程包括表征问题、确定解题计划,执行解题计划,监控与调节四个阶段。②写作作为一种特殊领域的问题解决过程也具有问题解决过程的一般特征,即写作过程同问题解决过程一样也具有四个阶段,写作过程的四个阶段可概括为明确写作任务、构思、述写、复查修改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除具有问题解决过程四阶段的一般特点外,还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在写作过程中这四个阶段不同于问题解决过程四阶段是依次进行的,在写作过程中四个阶段理论上依次进行,但在实际写作中总是相互交叉循环进行,例如修改总是发生在写作过程中的任何阶段。写作过程四阶段中每一阶段的阶段性及特点,写作者在各个阶段的认知过程、情绪情感变化,影响各阶段的因素、各阶段中写作者应具有的能力及如何提高这种能力等都是过程取向的写作心理研究的内容。笔者收集整理了有关过程取向的写作心理研究的有关文献,发现国内过程取向的写作心理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两大方面。
1.1 理论研究
写作心理理论研究对写作心理进行理论阐述时通常将其作为一个整体,从而构建写作心理的全貌,当下有关过程取向的写作心理的理论研究也从整体出发,并主要集中于对写作过程心理模式的研究,通过对各模式的内容、特点、产生背景的介绍为写作过程心理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刘淼③对国外众多写作过程心理模式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归纳出各模式的异同点并对其进行分类,为其他研究者更好的了解国外写作心理模型做出了一定贡献。刘淼提出“三段式”模式、“四阶段”模式及“三·三式”模式,“三段式”模式包括罗曼模式、阿德斯坦因和皮凡尔模式、诺德模式、布鲁斯模式“四阶段”模式包括波恰德模式、古尔德模式、马特路模式,“三·三式”模式包括埃米格模式、海斯和弗劳尔模式,除海斯和弗劳尔模式外,其他模式尽管在写作过程的阶段划分和认识程度上存在差别,但由于他们都将写作视为一个直线式加工过程,因此刘淼又将其概括为“直线式加工模式”,海斯和弗劳尔模式、安德森模式、汉姆斯模式和特罗丝模式皆认为写作过程各阶段不是直线式而是不断重复循环的,因而刘淼将其统称为“螺旋式加工模式”,此外刘淼将既认同写作过程是直线式加工又是螺旋式加工模式的称为“多重水平加工模式”。罗峥、郭德俊④等人对海斯和弗劳尔提出的写作心理模式进行了详细介绍,介绍了该模式从最初的包含任务环境、认知过程及作者的长时记忆三部分的旧模式到新模型的提出过程,并对新旧模式进行了比较。
赵丽光⑤走出对国外写作过程心理模型的译介,构建了自己的写作过程心理模式将写作过程划分为写作动机、选题、拟提纲、写作、修改五个过程。但该模式是在主观思辨和经验总结的基础上建构起来的,缺乏实际验证。
程平⑥通过对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写作心理的分析,提出建构三种写作过程心理模型即体验学习写作心理模型、合作学习写作心理模型、策略学习写作心理模型,但是他只说明了建立这三种写作过程心理模型的原因,而没有说明什么是体验学习写作心理模型、合作学习写作心理模型、策略学习写作心理模型以及如何建构这些模型等问题。 1.2 内容研究
内容研究是指对写作过程中应用的方法策略、影响因素、存在的问题等一切发生于写作过程中并与写作过程密切相关的局部问题进行的研究。笔者通过对知网公开发表的相关文献的整理分析,发现近年来有关过程取向的写作心理内容研究在数量上主要集中于某几个部分,据此笔者将其分为写作策略研究,影响因素研究,存在的问题研究三类,凡不属于这三类的都归为其他这一类,在此不作论述。
1.2.1 写作策略研究
国内对写作策略的研究以英语写作过程中写作策略的运用及写作策略与写作质量间的关系研究为主。例如王俊菊⑦研究了二语写作过程中的写作策略,他将被试在二语写作过程中使用的写作策略归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弥补策略、情感策略及回避策略五大类,通过研究发现随着学生二语写作水平的提高,在写作过程中写作策略的使用频率整体呈下降趋势。弥补策略、情感策略及回避策略在写作过程中使用较少,相反认知策略构成了学生写作过程的主体部分,而且认知策略中的语码转换是学生使用频率最高的策略。路文军⑧研究了元认知策略与英语写作的关系,发现元认知策略中事先计划和选择注意类策略对英语写作影响最大。此外,高分组学习者在写作中元认知策略使用频率达到高、中水平,而低分组则处于中、低水平,并且高分组学习者的元认知策略整体运用水平高于低分组学习者。
任风雷⑨将写作策略分为准备策略、草稿策略、修改策略及监控策略四个大类,每个大类又分为若干小类,他解释了各策略之间的关系和功能,写作策略与写作水平之间的关系,提出语言水平、写作情景、写作者自身因素及母语写作水平会影响写作策略的选择与使用,优化写作策略可提高写作质量的观点。刘东虹⑩也对写作策略与写作质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他认为写作策略对写作质量的影响有“阈限”,在“阈限”以上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词汇的不足,提高写作质量。
1.2.2 影响因素研究
国内有关过程取向的写作心理研究的影响因素研究,以对英语或语文写作的影响因素的研究居多。例如有关影响语文写作因素的研究,郭莉萍 对初中生的个性心理差异对个性写作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他认为在初中生写作过程中个性心理差异影响初中生的观察、感知以及记忆的储存,影响其运思过程的进行,影响思维的物化,影响文章写作最后的修改及交流。个性心理差异由性格差异、气质差异、兴趣差异及能力差异构成,这些差异导致了初中生个性写作之间的差异。
有关影响英语写作的因素研究,陶玮 研究了人文因素对艺术专业学生的英语写作的影响,他认为人文因素包括文化底蕴、学习心理及课堂实践的有效性,写作教师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文化底蕴(认知水平、创造力、智力水平等),创作心理(学习动机、批判思维、自主学习能力等),写作实践(限时写作实践、非限时写作实践、学习策略和方法等)对艺术类专业大学生的英语写作有正面积极的作用。柴晶 对影响大学生英语写作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母语的负迁移(包括思维迁移、词汇负迁移、句子负迁移及篇章负迁移四个部分)及写作教学方法对大学生英语写作产生重要影响。
1.2.3 写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研究
当下过程取向的写作心理研究中对写作中存在的问题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写作心理障碍的研究。华颖 提出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存在写作心理障碍的问题,具体表现为畏惧心理、依赖心理、应付心理、对抗心理。出现写作心理障碍的原因在于写作目标不明确,写作要求有难度,写作内容不丰富,训练方法不灵活,写作评价少鼓励。他认为可以通过培养兴趣,加强积累与指导的方式消除写作心理障碍。张省林 认为在英语写作中学生也存在写作心理障碍,表现为焦虑、抑制、自尊心受损、动机消退等现象,提出可通过激发思维的写前准备,不受拘束的初稿起草,多层交互的意见反馈,共同合作的文章修改等方式消除写作心理障碍。张婉珍 认为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存在写作畏惧心理问题,畏惧心理的产生是由于学生写作动机的缺失、学习态度的缺失及情感的缺失引起的,针对写作畏惧心理产生的原因,他还提出了帮助学生克服畏惧心理的设想。
2 评价与展望
国内以过程取向的写作心理研究,探讨了写作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影响因素等问题,对能力取向的写作心理研究的空白领域进行了补充研究,为更好地进行写作教学和提高写作者写作水平提供了帮助。我国有关过程取向的写作心理理论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写作心理模式的研究,然而我国写作心理模式的研究大部分停留于对国外写作心理模式的翻译介绍,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分类总结,只有小部分研究者构建了自己的写作心理模式,但是他们在建构该种模式时几乎都以思辨和经验总结为主,缺乏对所构建模式合理性的验证,有的即使提出了要建立某种写作心理模型的原因,但却没有建构出这种模式的具体结构,写作心理模式的建构往往是“只说不做”。这也是我国写作心理理论研究的局限性所在。有关过程取向的写作心理的内容研究主要以实证研究为主,不足之处在于其一,研究范围小,主要是对策略、影响因素及存在的问题的研究,缺乏对写作心理特点、规律等的深入研究。其二,针对英语与语文写作的单独研究较多,缺乏对部分学科的整体的写作心理进行的研究,致使写作心理的普适性、一般性的特点、规律得不到发现与概括。
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总结与思考,笔者认为未来我国写作心理研究应该注重以下方面的研究。第一,加强(下转第192页)(上接第169页)写作心理研究结果对写作教学的指导研究。将研究结果应用于写作教学实践,既有利于验证结果的科学性又有利于指导写作教学,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第二,增加对写作心理特点、规律的研究。将写作心理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的对象进行其规律、特点的探索分析,加深对写作心理的整体认识,而不是将其细分为若干学科的写作心理后进行研究。第三,构建本土化的写作心理模型。构建写作心理模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既要求研究者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又要求其对所建构的模型进行不断的验证修改。尽管构建写作心理模型不易,但我国研究者有必要走出对国外写作心理模型的译介,构建适合于我国写作者特点的写作心理模型,如此一来才能更好地指导我国写作教学的开展,提高我国学生的写作能力与水平。
注释
① 周泓.近二十年国内写作心理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2003(4):690.
② 朱晓斌.语文教学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194.
③ 刘淼.作文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50-58.
④ 罗峥,郭德俊.写作心理学理论研究概况[J].心理学探新,2000(3).
⑤ 赵丽光.大学生写作心理模式的构建[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3(12).
⑥ 程平.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写作心理分析与写作心理模型建构[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3):93-94.
⑦ 王俊菊.二语写作认知心理策略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6):62-65.
⑧ 路文军.元认知策略与英语写作的关系[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9):27.
⑨ 任风雷.英语写作策略和写作质量的研究[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77-79.
⑩ 刘东虹.写作策略与产出性词汇量对写作质量的影响[J].现代外语(季刊),2004(3):302-309.
郭莉萍.初中生写作个性心理差异调查及个性写作研究[D].福建:福建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6-8.
陶玮.影响英语写作建构过程之人文因素研究[J].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2015(3):70.
柴晶.论影响大学英语写作的因素[J].山西科技,2008(3).41-42.
华颖.消除小学生写作心理障碍的策略研究[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9(3).
张省林.英语写作心理障碍及其调试——过程写作法教学中的积极情感因素培养[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5):25-26.
张婉珍.克服学生写作畏惧心理培养良好写作心态[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0:1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