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该文针对“丝绸之路”世界遗产-新安函谷关遗址的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安全评估进行了分析阐述。在对岩土文物进行遗址概况、病害现场调查、病害成因分析等工作基础上,评估作为遗产载体的边坡安全性评估,以为保护传承遗产价值提供安全保障。
关键词:世界遗产、函谷关遗址 岩土勘察、边坡、病害、安全风险
一、函谷关遗址概况
新安函谷关遗址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城关镇东关村,北距黄河60千米,西邻镇区,东距洛阳市区23千米。公元前114 年(西汉元鼎三年),西汉楼船将军杨仆将原设在河南省灵宝市的秦函谷关移建于此,史称汉函谷关。
汉函谷关是中国历史上建置较早的具有重要军事作用的重要关隘,也是对东西方文明交流有着重大意义的丝绸之路的第一关,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对研究我国古代历史、经济、文化、军事以及丝绸之路等方面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一处非常珍贵的历史文化遗存。2014年汉函谷关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项目的一处遗产点,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汉函谷关遗址北依凤凰山,南眺青龙山,西有奎楼山,东望八陡山;关东为涧河,皂涧河流经汉函古关南与涧河交汇。函谷关遗存主要包括东西向座落的关楼、南北两侧的夯土关墙和阙台遗迹,以及关墙外向南北两侧延伸的长墙遗迹,关楼遗址东西两侧发现有总长约 400 米的古代道路遗迹,东侧发现 1 处建筑基址。汉函谷关关楼遗址与南北两侧的夯土关墙遗迹呈“H”形连接,整体东西长约 270 米,南北宽约 80 米,两座阙台建筑基址 在其东侧南北对峙,二者之间为通关古道路。南北两侧汉代长墙遗迹分别与两阙台遗址相连,南侧墙体遗迹残长 150米,残宽 2-7米;北侧墙体遗迹残长 270米,残宽 6-13米。
二、风险安全勘察
本项目不同于一般的岩土边坡的保护,具有一定的工程特殊性,如边坡作为丝绸之路世界遗产的载体,同时边坡又作为陇海铁路的路基存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保障遗产载体的安全和尽可能最少干预。
1.勘察内容与标准
根据国家现行相关规范及招标文件要求,结合本项目遗产特点,制定本次勘察内容与标准如下:
(1)对函谷关遗址周边环境进行不良地质作用调查与评价,并对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做出评价。
(2)查明场地周边环境现状特点、地形地貌、地层结构、分布规律,对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进行分析评价,对场地土均匀性、压缩性等作出评价。并提供各土层的承载力特征值与满足设计、施工所需的岩土参数。
(3)查明场地地下水的类型、埋藏条件及变化幅度。
(4)判定场地水、土的腐蚀性。
(5)提供场地抗震设防基本烈度,判明场地类别,进行抗震地段划分,查明场地内有无液化地层并对液化可能性作出评价。
(6)对场地内南护坡病害情况进行调查,查明病害类别、规模、危害程度,并分析病害原因,绘制病害图。
(7)评价场地内南边坡的稳定性,并提出可行的治理措施与建议。
2.边坡病害现状特征
通过现场调查,采用地质灾害方法对岩质坡面上的灾害点位置、类型、现状进行了详细工程地质测绘。工作区内的岩体病害类型主要表现为4种;破碎崩塌、风化凹槽、宽大裂隙发育、坡脚河水冲蚀。
(1)崩塌
本次调查共发现崩塌12处,编号为BT01~BT12。目前这些崩塌规模较小,大约为 0.05 ~0.80m3。崩塌后的危岩体处于基本稳定状态,破裂面直立。详见照片1-1至1-6。
(2)裂隙发育
根据现场调查,坡体上裂隙发育,经统计其中宽张裂缝(裂缝宽度≥5mm)约有12条,详见照片2-1至6-6。编号为L-01~L-12。裂隙延展方向为顺坡体,无充填。裂隙对岩体稳定性影响较大,不仅破坏了岩体完整性,同时成为空气、水气、水循环通道。对岩体稳定性起控制作用。
(3)风化凹槽
根据现场勘察,在坡体上存在因含泥量较大的砂岩体先行风化形成的凹槽4处,详见照片3-1至3-4。编号为F-01~F-05。多分布于D区。凹槽高约0.3~0.5m,进深约0.20~0.50m,凹槽累计总长约80m。风化凹槽使上部岩体局部临空,上方岩体垮塌可能性大,其危险性大,潜在损失大。
(4)河水冲蚀
坡脚断断续续发现有3条累计总长约80m的一段岩体根部残蚀。根据前文涧河河水淹没高度分析,残蚀主要由河水冲蚀产生,编号为HS-01~HS-03。多分布于D区。详见照片4-1至4-2。冲蚀凹槽高约0.8~1.5m,进深约0.30~0.70m,凹槽累计总长约210m。多处出现残毁使根部支撑丧失,易导致上方岩体垮塌,其发展趋势对边坡稳定极为不利,正如所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三、边坡病害原因分析
根据现场工程地质调查与分析,引起場地内南坡岩体病害的原因存在以下几种:
1.内因——岩石本质
边坡主要岩层为巨厚层泥钙质胶结的中~细粒钙质长石石英杂泥质砂岩。该岩层主造岩矿除石英外,强度低、不耐风化的长石、方解石、胶结物含量高达40%。该岩层易吸水软化,自然状态易风化,岩体强度低,易破坏。
2.地质构造切割
岩石边坡存在一组水平层理,结构面组合切割破坏了岩体稳定性,易使“X”正下方被切成棱形法结构体失稳,形成崩塌隐患(见6.1.1节)。另外,尚有因节理裂缝风化形成开口缝,导致水沿缝渗入。水的渗入不仅加速裂面风化,而且可能在夏天雨季因裂缝储水产生水的静压力破坏。
3.动荷载影响
陇海线位于在南坡坡体顶部。铁路列车在运行时,将产生高强度、高频率、施载周期短、影响时间长的特殊振动,随着时间的流逝,该种特殊振动将对铁路下面边坡坡体的稳定造成不利影响。 4.风蚀作用
风蚀是南坡岩体表面侵蚀破坏的自然因素之一。新安县“冬冷风多”,强风强烈冲击和剥蚀岩体表面,在含泥量较大的岩体的表面形成大量的风蚀凹槽。
5.水的侵蚀
岩石中的水包括结合水和自由水,它们对岩体的作用主要是改变岩体的物质成分和结构形态,以及产生的空隙水压力减少粒间有效接合力两方面。
(1)楔劈作用:水分子在浸润作用下,挤入细微裂缝中,对裂缝两壁施加一定的压力,使裂缝增大,岩石体积膨胀,产生一定的膨胀压力,岩石强度有所下降,发生更多地微观破坏;
(2)润滑作用:水进入各种裂隙中,形成结合水膜;当裂隙两壁发生相对剪切位移时,水分子将固体表面隔开而起到润滑作用,使岩体摩擦力减少;尤其砂岩中长石风化变成高岭土、伊利石、蒙脫石等矿物。这些矿物具有吸水减阻,摩擦力迅速下降特点;
(3)溶解作用:有可溶盐或泥质胶结的岩石浸水时,可溶盐或泥质成分迅速水化或水解,使原来较强的胶结连结变为较弱的水胶连结,连结力减弱,摩擦力降低,岩体强度降低。
(4)潜蚀作用:岩石中自由水可将岩石中的可溶物质溶解带走,有时将岩体中的细颗粒冲走,这种潜蚀作用大大的降低了岩体强度,扩大裂缝宽度和深度,增大其变形量;
(5)水、岩、应力间的耦合作用:岩体中的渗透水流沿各种结构面流动,而结构面的渗透对应力是极为敏感的。应力的作用极大地影响着岩体的渗透性,而渗透性的变化又反过来影响岩体中的应力分布,进而影响岩体的强度和稳定性。
水对岩体的影响往往是几种作用同时发生。饱水后,岩体的强度和变形模量都降低,常用软化性来表征饱水后水对岩石强度影响。由于水的影响,岩体的力学性质下降。
新安县属北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热雨大,多为暴雨、大雨,年均降水量642.4毫米。暴雨、大雨,易形成泾流,冲刷坡面岩石;雨水渗入节理,形成较高的静水压力、渗透压力,破坏岩体;水溶解岩石中的可溶盐成分和胶结物;使砂岩在接近饱和时损失15%的强度。同时,裂缝存水在冬天结冰。
6.空气污染作用
大气环境质量的恶化,也是岩质边坡损环的因素之一。大气污染虽然对岩石材料的破坏作用在一般情况下比较缓慢,不易被人们所察觉。但它确实每日每时都在发生。有害气体与大气中洁净程度有关。
新安境内矿藏资源十分丰富,已探明的矿种达20余种,煤炭、硫铁、铝矾土、石英石以其储量大、品质高、易开采等特点,被誉为新安四宝。新安煤炭总储量18亿吨,是全国100个重点产煤县之一;硫铁矿储量2.2亿吨;2012年硫磺产量、质量均居全省第一位;铝矿石及耐火粘土总储量3.8亿吨,为河南铝土工业主要原料基地之一。
随着工业的发展,新安县大气污染问题会日益严重,有害气体对岩质边坡的不利影响也就日趋突出。
四、边坡稳定性评价
由于地质构造运动、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岩体中形成了许多的裂隙。
现已查明南坡岩体坡面上有两组较大的裂隙。节理裂隙对岩体稳定影响较大,不仅破坏了岩体完整性,同时成为空气、水气、水循环通道。
1. 危岩体节理产状统计分析
经对所测得70条节理产状进行统计发现,节理点密度主要集中在100~110°、260°~270°区域,而走向约10°~20°左右的较为发育。具体详见附录11“节理裂隙等密度图、玫瑰图”。
2.边坡稳定性地质方法分析
(1)本勘察采用地质方法对本边坡稳定性进行分析,根据边坡存在以下问题:
1)岩质边坡陡峭,坡角82~90°,存在反坡现象;
2)节理组合切割破坏了岩体整体性,存在可向下滑移的棱形结构体;
3)坡脚存在崩塌块石堆集;
4)近年不断发生垮塌坠石现象。
五、结论
本次勘察采用赤平极射投影作图法对边坡稳定性组合计算分析,结果表明为边坡组合基本稳定,边坡处于基本稳定状态。
(作者单位:陕西省文化遗产研究院古建设计一所1洛阳市文物局关林管理处 2)
关键词:世界遗产、函谷关遗址 岩土勘察、边坡、病害、安全风险
一、函谷关遗址概况
新安函谷关遗址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城关镇东关村,北距黄河60千米,西邻镇区,东距洛阳市区23千米。公元前114 年(西汉元鼎三年),西汉楼船将军杨仆将原设在河南省灵宝市的秦函谷关移建于此,史称汉函谷关。
汉函谷关是中国历史上建置较早的具有重要军事作用的重要关隘,也是对东西方文明交流有着重大意义的丝绸之路的第一关,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对研究我国古代历史、经济、文化、军事以及丝绸之路等方面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一处非常珍贵的历史文化遗存。2014年汉函谷关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项目的一处遗产点,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汉函谷关遗址北依凤凰山,南眺青龙山,西有奎楼山,东望八陡山;关东为涧河,皂涧河流经汉函古关南与涧河交汇。函谷关遗存主要包括东西向座落的关楼、南北两侧的夯土关墙和阙台遗迹,以及关墙外向南北两侧延伸的长墙遗迹,关楼遗址东西两侧发现有总长约 400 米的古代道路遗迹,东侧发现 1 处建筑基址。汉函谷关关楼遗址与南北两侧的夯土关墙遗迹呈“H”形连接,整体东西长约 270 米,南北宽约 80 米,两座阙台建筑基址 在其东侧南北对峙,二者之间为通关古道路。南北两侧汉代长墙遗迹分别与两阙台遗址相连,南侧墙体遗迹残长 150米,残宽 2-7米;北侧墙体遗迹残长 270米,残宽 6-13米。
二、风险安全勘察
本项目不同于一般的岩土边坡的保护,具有一定的工程特殊性,如边坡作为丝绸之路世界遗产的载体,同时边坡又作为陇海铁路的路基存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保障遗产载体的安全和尽可能最少干预。
1.勘察内容与标准
根据国家现行相关规范及招标文件要求,结合本项目遗产特点,制定本次勘察内容与标准如下:
(1)对函谷关遗址周边环境进行不良地质作用调查与评价,并对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做出评价。
(2)查明场地周边环境现状特点、地形地貌、地层结构、分布规律,对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进行分析评价,对场地土均匀性、压缩性等作出评价。并提供各土层的承载力特征值与满足设计、施工所需的岩土参数。
(3)查明场地地下水的类型、埋藏条件及变化幅度。
(4)判定场地水、土的腐蚀性。
(5)提供场地抗震设防基本烈度,判明场地类别,进行抗震地段划分,查明场地内有无液化地层并对液化可能性作出评价。
(6)对场地内南护坡病害情况进行调查,查明病害类别、规模、危害程度,并分析病害原因,绘制病害图。
(7)评价场地内南边坡的稳定性,并提出可行的治理措施与建议。
2.边坡病害现状特征
通过现场调查,采用地质灾害方法对岩质坡面上的灾害点位置、类型、现状进行了详细工程地质测绘。工作区内的岩体病害类型主要表现为4种;破碎崩塌、风化凹槽、宽大裂隙发育、坡脚河水冲蚀。
(1)崩塌
本次调查共发现崩塌12处,编号为BT01~BT12。目前这些崩塌规模较小,大约为 0.05 ~0.80m3。崩塌后的危岩体处于基本稳定状态,破裂面直立。详见照片1-1至1-6。
(2)裂隙发育
根据现场调查,坡体上裂隙发育,经统计其中宽张裂缝(裂缝宽度≥5mm)约有12条,详见照片2-1至6-6。编号为L-01~L-12。裂隙延展方向为顺坡体,无充填。裂隙对岩体稳定性影响较大,不仅破坏了岩体完整性,同时成为空气、水气、水循环通道。对岩体稳定性起控制作用。
(3)风化凹槽
根据现场勘察,在坡体上存在因含泥量较大的砂岩体先行风化形成的凹槽4处,详见照片3-1至3-4。编号为F-01~F-05。多分布于D区。凹槽高约0.3~0.5m,进深约0.20~0.50m,凹槽累计总长约80m。风化凹槽使上部岩体局部临空,上方岩体垮塌可能性大,其危险性大,潜在损失大。
(4)河水冲蚀
坡脚断断续续发现有3条累计总长约80m的一段岩体根部残蚀。根据前文涧河河水淹没高度分析,残蚀主要由河水冲蚀产生,编号为HS-01~HS-03。多分布于D区。详见照片4-1至4-2。冲蚀凹槽高约0.8~1.5m,进深约0.30~0.70m,凹槽累计总长约210m。多处出现残毁使根部支撑丧失,易导致上方岩体垮塌,其发展趋势对边坡稳定极为不利,正如所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三、边坡病害原因分析
根据现场工程地质调查与分析,引起場地内南坡岩体病害的原因存在以下几种:
1.内因——岩石本质
边坡主要岩层为巨厚层泥钙质胶结的中~细粒钙质长石石英杂泥质砂岩。该岩层主造岩矿除石英外,强度低、不耐风化的长石、方解石、胶结物含量高达40%。该岩层易吸水软化,自然状态易风化,岩体强度低,易破坏。
2.地质构造切割
岩石边坡存在一组水平层理,结构面组合切割破坏了岩体稳定性,易使“X”正下方被切成棱形法结构体失稳,形成崩塌隐患(见6.1.1节)。另外,尚有因节理裂缝风化形成开口缝,导致水沿缝渗入。水的渗入不仅加速裂面风化,而且可能在夏天雨季因裂缝储水产生水的静压力破坏。
3.动荷载影响
陇海线位于在南坡坡体顶部。铁路列车在运行时,将产生高强度、高频率、施载周期短、影响时间长的特殊振动,随着时间的流逝,该种特殊振动将对铁路下面边坡坡体的稳定造成不利影响。 4.风蚀作用
风蚀是南坡岩体表面侵蚀破坏的自然因素之一。新安县“冬冷风多”,强风强烈冲击和剥蚀岩体表面,在含泥量较大的岩体的表面形成大量的风蚀凹槽。
5.水的侵蚀
岩石中的水包括结合水和自由水,它们对岩体的作用主要是改变岩体的物质成分和结构形态,以及产生的空隙水压力减少粒间有效接合力两方面。
(1)楔劈作用:水分子在浸润作用下,挤入细微裂缝中,对裂缝两壁施加一定的压力,使裂缝增大,岩石体积膨胀,产生一定的膨胀压力,岩石强度有所下降,发生更多地微观破坏;
(2)润滑作用:水进入各种裂隙中,形成结合水膜;当裂隙两壁发生相对剪切位移时,水分子将固体表面隔开而起到润滑作用,使岩体摩擦力减少;尤其砂岩中长石风化变成高岭土、伊利石、蒙脫石等矿物。这些矿物具有吸水减阻,摩擦力迅速下降特点;
(3)溶解作用:有可溶盐或泥质胶结的岩石浸水时,可溶盐或泥质成分迅速水化或水解,使原来较强的胶结连结变为较弱的水胶连结,连结力减弱,摩擦力降低,岩体强度降低。
(4)潜蚀作用:岩石中自由水可将岩石中的可溶物质溶解带走,有时将岩体中的细颗粒冲走,这种潜蚀作用大大的降低了岩体强度,扩大裂缝宽度和深度,增大其变形量;
(5)水、岩、应力间的耦合作用:岩体中的渗透水流沿各种结构面流动,而结构面的渗透对应力是极为敏感的。应力的作用极大地影响着岩体的渗透性,而渗透性的变化又反过来影响岩体中的应力分布,进而影响岩体的强度和稳定性。
水对岩体的影响往往是几种作用同时发生。饱水后,岩体的强度和变形模量都降低,常用软化性来表征饱水后水对岩石强度影响。由于水的影响,岩体的力学性质下降。
新安县属北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热雨大,多为暴雨、大雨,年均降水量642.4毫米。暴雨、大雨,易形成泾流,冲刷坡面岩石;雨水渗入节理,形成较高的静水压力、渗透压力,破坏岩体;水溶解岩石中的可溶盐成分和胶结物;使砂岩在接近饱和时损失15%的强度。同时,裂缝存水在冬天结冰。
6.空气污染作用
大气环境质量的恶化,也是岩质边坡损环的因素之一。大气污染虽然对岩石材料的破坏作用在一般情况下比较缓慢,不易被人们所察觉。但它确实每日每时都在发生。有害气体与大气中洁净程度有关。
新安境内矿藏资源十分丰富,已探明的矿种达20余种,煤炭、硫铁、铝矾土、石英石以其储量大、品质高、易开采等特点,被誉为新安四宝。新安煤炭总储量18亿吨,是全国100个重点产煤县之一;硫铁矿储量2.2亿吨;2012年硫磺产量、质量均居全省第一位;铝矿石及耐火粘土总储量3.8亿吨,为河南铝土工业主要原料基地之一。
随着工业的发展,新安县大气污染问题会日益严重,有害气体对岩质边坡的不利影响也就日趋突出。
四、边坡稳定性评价
由于地质构造运动、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岩体中形成了许多的裂隙。
现已查明南坡岩体坡面上有两组较大的裂隙。节理裂隙对岩体稳定影响较大,不仅破坏了岩体完整性,同时成为空气、水气、水循环通道。
1. 危岩体节理产状统计分析
经对所测得70条节理产状进行统计发现,节理点密度主要集中在100~110°、260°~270°区域,而走向约10°~20°左右的较为发育。具体详见附录11“节理裂隙等密度图、玫瑰图”。
2.边坡稳定性地质方法分析
(1)本勘察采用地质方法对本边坡稳定性进行分析,根据边坡存在以下问题:
1)岩质边坡陡峭,坡角82~90°,存在反坡现象;
2)节理组合切割破坏了岩体整体性,存在可向下滑移的棱形结构体;
3)坡脚存在崩塌块石堆集;
4)近年不断发生垮塌坠石现象。
五、结论
本次勘察采用赤平极射投影作图法对边坡稳定性组合计算分析,结果表明为边坡组合基本稳定,边坡处于基本稳定状态。
(作者单位:陕西省文化遗产研究院古建设计一所1洛阳市文物局关林管理处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