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崇华:绿建筑有创意就能省钱

来源 :中国经济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zzzz123z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9月,“国际太阳能建筑设计竞赛”首次在北京亮相。在一长串承办单位中,“台达环境与教育基金”作为一家由企业赞助的冠名单位吸引了最多的目光。该基金的创办人,是世界第一大交换式电源供应器制造商,台湾台达电子集团(以下简称台达电子)董事长郑崇华先生。
  年过七旬的郑崇华是个“环保狂热分子”,从80年代创业初期,他就一心致力于节能环保的研究,被台湾媒体称做“节能教父”。一个生产电源的企业,偏偏想尽办法让人们少用电,大力开发太阳能等可再生资源。人们不禁疑惑:他难道不想赚钱了?
  企业与环保似乎注定“只能曾经拥有,无法天长地久,”但在责任与利益的平衡之间,郑崇华带来了与众不同的故事。
  
  “绿建筑追求长远效益”
  
  2006年,台达电子在台南建起了台湾省第一个获黄金级表彰的绿建筑新厂。绿建筑也称为节能建筑,台达的这座工厂是台湾第一座完全满足节能、生物多样性、绿化量、二氧化碳减量、水资源及污水垃圾等九项指标的绿建筑,可以说是一个小型的自然循环系统。
  这座工厂安装有可以发电的太阳能光电板,保留了可供鸟类和昆虫栖息的沼泽。工厂内种植了各种乔木及灌木,都是台湾原生树种,每年可提供1万多只鸟类与120万只昆虫的食物来源。经过改造的停车场,安装有自然通风系统,采光用自然光,完全没有我们平时进入停车场压抑阴森的感觉。
  绿建筑的成本一直是人们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对此郑崇华表示:“实际上成本再增加也不会超过20%,虽然从短期看,‘绿建筑’的费用比较高,但长期而言,其实可以节省更多的能源,因此做环保与追求发展并不冲突。做绿建筑要整体去考虑,比如墙壁做得很好,空调可能就不需要了。把各种设备的费用整体来算的话,是可以省钱的。”
  据台达提供的资料显示,台南的这座工厂通过太阳能光电板发电一年可节省20万度的电,折合46万台币(10多万元人民币)的电费。另外,透过雨水回收系统,每年可以回收4100吨的水量,用在浇灌、厕所、生态池等方面,一年约省下三个月的用水。
  “现在基本上最大的(成本)增加是建材需要进口,比如你到德国去买一个双层玻璃,加上税金就会很贵,因此我们就想很多点子,(退而)求其次,使用当地的玻璃,现在台湾已经有镀膜的玻璃,效果也不错。”
  郑崇华十分同意世界绿建筑协会的Cath女士所说的,“绿色建筑需要一点创意,动动脑,到处都可以节能,省钱。”
  他还给记者举了许多从国外考察得来的经验,比如德国绿建筑为了保暖,根据当地的气候设计墙壁厚度,里面是空的,塞上经过处理的防霉抑菌的破布条,试验证明保温效果很好。另外,在玻璃上贴一些吸热的贴纸,利用地热取暖,在屋顶的集热器上开孔灯来照明等都是便宜又实用的方法。
  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曾在2006年公布过一项统计数据,消费者购买了达到节能60%标准的绿建筑,造价只是在原来建筑的造价基础上增加5至7个百分点,而且增加的造价预计在5到8年的时间内就可以收回。
  
  “起步阶段需要政府激励机制”
  
  郑崇华特别强调,在绿建筑的起步阶段,政府的作用不容忽视。比如德国和日本等国,对太阳能发电都有相应的补贴和奖励机制,除了补贴建设的费用,另外还有把老百姓用太阳能发的电进行回购等等措施。
  据郑崇华介绍,在我国,台湾对绿建筑的知识普及和宣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政府除了拿出几百万台币鼓励绿色建筑的设计和生产外,还设有相应的评价体系,对绿建筑的环保和节能程度评定星级,这对企业和业主起到了很好的激励作用,因此也得到积极的响应。此外,台湾还有很多建筑节能指标是强制性的,这也确保了执行效果。
  “未来,集团在全球的新盖厂房都会是绿建筑。”郑崇华对绿建筑的未来有着美好的期待。
其他文献
针对油田井下作业大修施工技术,在明确技术内容与特点的基础上,对其应用与意义进行了深入分析,最后得出油田井下作业大修施工技术的应用,在保证井下开采安全、质量、效率及连
自20世纪起,井斜控制技术开始得到重视及蓬勃发展,然而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各种弊端日渐突出,严重影响到各项事务的正常运行.新时期定向井旋转钻井发展中,强化井斜控制技术显得
最近,在国务院城市住房工作会议和“24号文件”(《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的新闻发布会上,建设部副部长齐骥的一句话引起了震动:“中国城市住房私有率的比例恐怕在全世界不是第一,也是第二,反正是靠前的。”  中国城市居民的住房状况,真的如此“高水平”吗?让我们来看一下事实。     世界第一,依据何在?    据齐骥副部长透露,中国城市住房私有率“数一数二”,是根据他所掌握的
回首一年前,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成功举行,谱写了中非关系发展的新篇章。胡锦涛主席代表中国政府宣布了加强中非务实合作、支持非洲国家发展的8项政策措施,受到非洲国家的热烈欢迎,赢得国际社会的积极反响。一年来,我国有关部门密切协作,本着互利共赢、友好协商、高效务实的原则,根据非洲国家的需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认真落实北京峰会8项政策措施,推动中非经贸关系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果。    8项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