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市植烟土壤耕层容重的空间特征及影响因素

来源 :土壤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715203s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壤容重是影响作物生长的重要土壤属性,也是土壤改良的重要依据,对土壤容重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的了解有助于生产管理及土壤改良方案的实施.本研究通过系统采样,测定了毕节市植烟区653个样点的土壤容重、机械组成及有机质含量,分析了土壤容重的空间分布特征,探讨了影响土壤容重的因素.结果表明:毕节市植烟土壤容重平均为1.20 g/cm3,变异系数为12.4%.在空间上,土壤容重以西部为高,中部略低.土壤母质及土壤类型对土壤容重影响较大,其中,红色风化壳及砂页岩类土壤容重较高,而粗晶岩发育土壤容重最小;土壤类型中,以紫色土容重最高,而水稻土最低.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土壤容重呈负相关(P<0.01).依据植物生长特性,结合土壤质地分级,本研究给出了七星关与威宁的部分地区为土壤容重改良的重点区.
其他文献
土壤中硫的氧化还原过程对砷的释放与固定具有重要的影响,但有关硫形态对三价砷(As(Ⅲ))的氧化过程的机制与贡献并不清楚.基于此,本研究以土壤中普遍存在的硫转化中间产物亚硫酸盐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对土壤中As(Ⅲ)的氧化固定机制.结果表明,亚硫酸盐显著促进了土壤中As(Ⅲ)的氧化,与对照组相比,10 h内土壤悬液中As(Ⅲ)的氧化效率提高了近30%,而土壤固相提取态As(Ⅲ)氧化更加明显,吸附态As(Ⅲ)浓度从73.53μg/L降低至35.27μg/L;与此同时亚硫酸盐的加入显著降低了溶液中总砷含量,促进了砷
土壤酸碱度是影响蓝莓树体正常生长的重要环境因子之一,量化表征土壤酸碱度变化对保持蓝莓正常生长、提高经济效益的影响幅度至关重要.本文利用Meta分析方法系统地集成国内外87篇文献,共筛选12个蓝莓品种,利用文献中已提取数据组定量化拟合土壤pH变化对不同品种蓝莓树体生长的影响差异.结果表明:根据土壤pH变化对蓝莓树体生长的影响幅度判断,蓝莓各品种的最适土壤pH分布在4.4~5.0之间;利用量化拟合关系式的|k|值,将蓝莓生长对土壤pH变化的敏感性分为高敏感型、低敏感型和迟缓型3个类型,不同敏感型蓝莓的最适土壤
农牧交错带是农耕区与草原牧区的过渡带,土壤有机质(SOM)的精确估算与变化监测对碳库估算与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研究意义.以东北典型农牧交错带为研究区,Landsat 8 OLI影像和ALOS 12.5m DEM为数据源,基于波段反射率、反射率对数、亮度指数与相关地形因子,分别利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MLSR)模型、随机森林(RF)模型和BP神经网络(BPNN)模型,构建农牧交错带SOM多光谱反演模型.结果表明:①根据重要性排序,选择Landsat8 OLI第4波段的对数、第5波段、第6波段和亮度指数作为输入量,
以土壤模式动物秀丽隐杆线虫为受试对象,研究了不同粒径、不同浓度的聚苯乙烯(PS)微塑料在短期暴露和长期暴露条件下对线虫取食偏好的影响,结果显示,1、10、100 mg/L浓度下,1μm和5μm的PS微塑料短期暴露后,线虫对B.amyloliquefaciens JX1(X1)和P.fluorescens Y1(Y1)的取食偏好并未发生明显改变;1、10、100 mg/L浓度下,5μm的PS微塑料在长期暴露条件下能够改变线虫对X1、Y1的取食偏好且使线虫取食相关基因(cat-4、egl-4、gcy-28、d
为探明豫中植烟土壤pH和有机质对微量元素有效态含量的影响,在豫中许昌市的建安、禹州、襄城和漯河市的城区、临颍和舞阳6个植烟县(区)采集了191个典型烟田耕层(0~20 cm)土样,测定了微量元素(有效铜、铁、锰、锌、钼)含量、pH和有机质含量,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与曲线回归方法分析了有效态微量元素含量与pH、有机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有效铜、铁、锰、锌和钼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20、49.24、84.80、1.71和0.02 mg/kg,有效锰总体上充足,有效钼整体极为缺乏,个别样点有效铜、铁和锌
为了把握土壤种子库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研究前沿动态,客观反映各个国家、机构及研究者在该领域的影响力,本文基于文献计量学分析方法,对Web of Science数据库1999—2020年和中国知网数据库1983—2020年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领域的科研成果在国内外的发文趋势不同,国外期刊论文逐年上升,但国内论文自2009年以后开始下降.在发文量的国家排序中,美国排名第1,澳大利亚和中国分别位列第2和第3.国家间合作关系密切程度不大,相比较而言,美国的合作贡献量最大.中国科学院在该领域的发文量最
基于滨海盐碱区典型植被白茅、盐地碱蓬和裸地的土壤性状调查,开展了不同矿化度咸水(0、5、10 g/L)在上述典型地块中的水分入渗试验,以分析滨海盐碱区典型植被对土壤结构特征、咸水入渗特性、水盐分布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①裸地、盐地碱蓬地和白茅地土壤容重和含盐量依次降低、土壤大粒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依次增加;②同一地块初始入渗率、稳定入渗率和累积入渗量均随咸水矿化度的升高逐渐增大,相同矿化度咸水入渗下,稳定入渗率和累积入渗量由大到小依次为白茅地、盐地碱蓬地和裸地;③入渗前土壤表层含盐量由高到低的地块依次为裸地
回归反应实际氮肥与产量效应的函数,并通过合理分析边际成本组成计算出适宜的氮肥最佳施用量,是肥料效应函数法氮肥施肥推荐的关键.以13年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化肥氮处理分别为0、45、90、120、180、240 kg/hm2,利用2015 ~ 2017年平均产量,建立长期试验的氮肥产量效应函数,求最佳氮肥推荐量.计算的边际成本包括:氮肥边际成本、小麦和玉米吸收磷营养边际成本、小麦和玉米吸收钾营养边际成本.吸收磷、钾营养成本为等价化肥磷、钾.用长期定位试验相对稳定产量数据,得出氮肥与小麦、玉米产量效应方程,回归
为了探讨氮(N)、钾(K)互作对长江流域棉花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以及适宜的施肥水平,于2017年在武汉市黄陂区武汉市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实验基地和2018年在湖北荆州大同湖农场进行大田试验,分别于7月上旬、8月上旬、10月上旬在每处理小区挑选3株代表性植株,分类采集茎、叶、蕾铃等各个器官并测定其氮素含量和产量,研究N、K肥料配施对棉花产量及N肥利用效率(NUE)的影响.结果 表明:在不施用K肥时,棉花施用N肥的平均增产率为58% ~ 89%,而在施用K肥时,棉花施用N肥的平均增产率高达65%~ 141
哺乳动物性别控制技术是指通过人为手段对哺乳动物的正常生殖过程进行干预,使得雌性动物生产出符合人们期望性别后代的生物技术.随着现代畜牧业的快速高质量发展,高效精确的性别控制技术已成为提高家畜生产经济效益的重要研究方向.文章对家畜性别控制理论研究进展及性别控制主要方法,如X、Y精子分离(流式细胞仪分离法、免疫学分离法)、胚胎性别鉴定、调节母畜生殖道环境、不同温度解冻冻精、分子生物学技术(RNA干扰、基因敲除)进行综述,分析各种不同性别控制技术的优缺点和应用范围.随着生命科学领域的快速发展,人们将能够进一步阐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