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经国临终前就祖国统一欲作的“交待”

来源 :档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inj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70年代末,蒋经国的身体日呈衰弱之势。毕竟年月不饶人,年近古稀之人,犹如自然界的花草树木等万物一样,已近枯败之日。
  1982年2月,蒋经国第一次住进台湾荣民总医院,由美国著名眼科专家主刀,医治视网膜出血。他患的是糖尿病,病情一天重似一天。据说是糖尿病引发了眼疾。
  3月29日,蒋经国到圆山忠烈祠主持春祭。离开大直官邸进入忠烈祠大门,在通过仪仗队致敬登上台阶那不到一百米的路程中,他身体竟有些摇晃。两位侍从人员见状趋步向前,搀扶着蒋经国走到祭堂主祭位置。仪仗队礼兵将花圈抬至他面前,他已没有气力照例亲执花圈鞠躬,只是用手简单触摸一下了事。显然,他已有些力不从心了。他心里是一定不愿让人们看到这副怏怏病态的,但电视新闻还是忠实地将他显现在百万观众面前,这再次引起了岛民的猜测和议论。
  “双十节”典礼上,蒋经国没有在总统府受礼台露面,只在阳台上致词。因他面部浮肿日益严重,像只吹满空气的气球,闪闪发亮,加上步履艰难,再在公众面前亮相恐有损领袖形象,有损“国”威。
  但从第二年的”双十节”起,蒋经国又奇迹般地出现在民众面前,不仅在总统府阳台上致词,而且还在总统府礼堂内主持了中枢“国庆典礼”,到慈湖拜谒蒋介石陵寝,接着又到金门和澎湖巡视,亲手铲土植树,“龙体”似乎日臻安康。
  据大直官邸传出的小道消息,蒋经国的康复得力于儿女亲家、前“国防部长”俞大维推荐的一位老中医之手。其中还有一段传奇般的故事。
  俞大维因这位老中医治愈了他姐姐所患与蒋经国相同的病,故而产生向亲家推荐之念。可蒋经国非平常闲人,不能随意让江湖郎中接触,而且未曾尝试过看中医服中药。为慎重起见,俞大维乃与蒋相约,安排一次蒋与这位老中医的无意中偶遇,并不直接邀请老中医诊断。在老中医这边,俞大维也如此这般安排了一番。
  1983年的某日,老中医按约先期到了俞家,早早静候。稍晚,蒋经国则以看望亲家为名乘车抵达俞家,与老中医“不期而遇”了。
  几人落座。俞大维特意将老中医安顿在蒋的身边。因不能直接询问,靠得近也好看得清爽些,以免误诊。
  蒋经国与俞大维唱主角,互相叙谈些国事家事,气氛显得轻松融和。然后,蒋经国亦向老中医兼询诸如是否到美国行过医等等无关紧要的话。老中医也见过些世面,不慌不忙,边做他的“望闻”,边答蒋的提问。
  蒋经国离开俞家后,俞大维急切地问:
  “可否看出些端倪?
  “今天我只是以中医的望、闻,而缺乏问、切的前提下谈谈初步看法。总统先生的浮肿,是长期使用胰岛素造成的皮下积水后遗症。积水又压迫到肢体各部分末梢神经,以致四肢行动欠灵。”老中医不紧不慢应声答道。“那可有什么特效之法救治,”俞大维急欲打破砂锅问到底,好救亲家一把。
  “西医西药固然日新月异,有立竿见影之功。但在用药方面只是对一症下一药,而无法解决一种药物用久了在人体之内发生的副作用,亦即所谓顾此失彼。总统先生的积水浮肿就是胰岛素用久了的副作用。救治之法只有一条,让皮下积水消除。积水没了,浮肿自然不现;神经末梢压迫解除了,自然手脚也可以灵活行动了。
  俞大维将此法一五一十告之蒋经国,蒋的侍从医生(当然是西医)听了连连称好,他正得个“医治不力”之罪名,听毕老中医的话,他赶快找来几位专家讨论老中医的论证。结果一致同意按老中医所言办理,都说只要有办法把皮下积水消除,“总统”的健康必然得以改观。于是,“总统府”正式将老中医请到总统官邸诊断,望、闻、问、切,样样不漏。末了,开出相同药剂的五副中药,交待将其中两副煎了之后送交药理和病理部门分别化验研究,要等化验报告证明这一方剂对皮下积水有消退之用后、再将其余三副煎服。
  这位老中医,自然深谙政治规则。他说:“总统先生的身份非凡人可比,不得不慎之又慎呀。”
  众人遵循老中医的说法如此这般做了。由药理、病理专家分析两副中药的性能,结果都认为对浮肿有效,即使功用不明显也无害于人体,然后才将三副中药煎了让蒋经国服了下去。
  奇迹竟然出现了,蒋经国的皮下积水消了,浮肿退了,行动也灵活了。
  自然,老中医还有医嘱,就是要更加注意健康,随时进行和缓的体能运动。蒋总统也有“遵命”的时候,愉快地接受了“医嘱”。
  到1985年,蒋经国的身体勉强维持两年后又继续发生病变。做过眼部白内障的切除术,装上了人工心脏起搏器,但仍时常感到头昏气短,难以呼吸。他已难以持久站立,以致不得不乘坐轮椅主持一些重要会议,从此进入“轮椅治台”时期,直至逝世,他都没有离开过轮椅。
  至1987年,岛内沸沸扬扬传布着蒋经国病情恶化的种种小道消息,不仅政界人士如失支柱,股票市场也受牵暴跌,一股暗流在悄悄酝酿,谁也无法预料会不会“天塌下来”。
  10月8日,台湾各大报纸登出“预告”:蒋总统将亲自出席10月10日的“国庆”庆祝活动。10月10日,蒋经国坐着轮椅进入“总统府”礼堂,准备主持各级官员参加的中枢国庆纪念典礼。在人们的翘首企盼下,蒋经国的全部讲话只有如下几句:“经国的国庆讲词,已经印出来了,就不再宣读。现在,请李副总统作专题报告。
  李登辉上台没有讲几句,蒋经国就示意随从推他离席了。
  “国庆”活动是要接受外国使节祝贺的。蒋经国的轮椅又被推到“总统府”大会客室,准备接受各国外交“使节”和夫人的祝贺。
  在外宾面前,蒋经国也无法掩饰自己的病态。按外交礼仪,宾主双方应握手致意,并象征性交谈几句。但蒋经国只是稍稍抬一下右手,让外宾轻轻触摸一下过去了。老外对蒋的病情也早有耳闻,有备而来。因此也应付得从容自如,见怪不惊。之后,蒋经国坐着轮椅出现在“总统府”阳台上,向民众致词,实现报纸上的“预告”。人们看到的是一个暮年体衰,无力支撑的老年人形象,再不是生龙活虎的“小蒋”了。
  1月13日,蒋经国早晨起床时突感身体不适,无法支撑。随侍医生赶快扶他躺下,但仍不住恶心,还呕吐酸水。蒋一直住在大直官邸,没有送进医院。
  这一天是蒋家共进午餐的团圆日,蒋孝文、蒋孝勇、徐乃锦都来到官邸,见父亲这副病态,心情都大受影响,而且见惯了多次。没有当回事,就各自离去了。
  1点55分,蒋经国忽然进入休克状态,大量的血从他口腔、鼻孔喷出。随从医生忙用吸引器帮他吸血,但他的颈部大动脉已经破裂,血涌不止,整个脑袋几乎七窍流血。
  专家医疗小组被从台湾南部紧急召回台北。这支台湾最优秀的医疗队包括荣民总医院副院长姜必宁、美籍心脏病专家余南庚,著名胸外科专家,长期担任蒋介石“御医”的陈耀翰等。但等他们一行到达时,蒋经国已回天乏术。
  获悉蒋经国去世的消息,中共中央向国民党中央发去唁电,电文如下:
  惊悉中国国民党主席蒋经国先生不幸逝世,深表哀悼,并向蒋经国先生的家属表示诚挚的慰问。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同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发表谈话,对蒋经国的逝世表示悼念,重申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不变。他说:“中国国民党主席蒋经国先生不幸逝世,我们深表哀悼。蒋经国先生坚持一个中国,反对台湾独立,主张国家统一,表示要向历史做出交待,并为两岸关系的缓和做了一定的努力。”当此国民党领导人更替之际,我们重申,我党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和政策是不会改变的……”“我们由衷地期望台湾局势稳定、社会安宁,经济继续发展,人民安居乐业。”
其他文献
当今时代是信息时代。整个世界被巨大的信息流笼罩着、包围着。信息传播技术飞速发展。传播手段新颖多样化,传播渠道立体多元化,多种媒体竞相施展拳腿。这些,足以对报纸这一传统
通过反复报道某类新闻,从而强化该话题在公众心目中的重要程度,新闻议程设置已经成为报纸等传统媒体实现传播效果的常用方式。同时,人们也注意到,许多重要的、热门的话题越来越多
怎样使电视事业这个火红事业更加火红,独具的优势更加优势,正确认识和处理电视人和看电视人的关系,平等互动就是其中重要问题之一。一、定位主体这个问题似乎是个很容易说清的问
随着我国新闻改革的不断发展和市场化的逐步深入,新闻媒体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各新闻媒体都在努力从内容到形式上设法吸引受众的目光。如今,新闻娱乐化是
广播频率专业化、电视频道专业化是近年广播、电视改革的热点,也是广播电视界深入研究广播电视传播规律,满足不同受众的收听、收看需求,经过不断发展,逐步走向成熟的一个标志。目
鲁迅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和革命家.也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5岁入学,在绍兴、南京、日本求学20年.而后担任过浙江两级师范学堂生理学化学教员、绍兴府中学堂教员兼监学
最新的调查分析显示,目前我国上网用户总数为8700万,而上网用户中经常使用游览新闻这一网络服务功能的占62.1%。由于网络传播的自由性、交互性和开放性,使以往在传统新闻传媒上无
在电视台自办的各类节目中,电视专题片可谓是最具影响力的,因为她是展示该台节目制作水平与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要想拍摄制作出高水平的电视专题片,除其它条件外,声效创作也
1947年6月前后,中央为确保在革命年代形成大量档案资料的安全保管和合理利用,由中央秘书处收集整理了此前中秘、中机、中组、总政等党政机关文件材料,并编写了《中央材料保管委员会材料目录》,而在这个目录中大量出现了“周公”这样的字样,这代表了什么?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它有着什么样的特定历史意义,它的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秘密呢?其实,“周公”指代的便是周恩来,“周公”的叫法是中共中央机关在延安时人们对周恩
最近,辽宁日报要闻版连续推出了《远看辽宁装备制造业》、《近看辽宁装备制造业》、《横看辽宁装备制造业》、《辽宁国企改革生态报告》、《辽宁国企改革路径选择》、《辽宁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