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情画意,栖居课堂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uan04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古诗词教学在提升学生文化积累水平的同时,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感受古典文化中的人文意识。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低年级古诗词教学活动中,受到教学材料与学生能力的影响,教学工作依旧存在着复杂的短板问题。本文结合低年级古诗词教学活动展开论述,思考如何优化相关教学活动。
   【关键词】小学语文;低年级;古诗词教学;策略
   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体系,古诗词在我国的文化长河中熠熠生辉。古诗词从情感、历史、文化、自然环境等角度入手,向学生传递数千年前的情感与生活。做好古诗词教学活动,对于提升学生的文化表达意识,加强其文化传承能力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小学低年级古诗词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结合当前的教学中存在问题,创新教学方法,以更为自由、科学的方式解决教学矛盾。
   一、古诗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陈旧,古诗意境被破坏
   提及古诗,最为出色的特点便是其独特的“意境”。在不同的古诗词中,作者通过抒发情感、描写行为、渲染环境等方式营造不同的意境,引导学生在解读文字、解读情感的过程中跨越时间与空间的阻隔,掌握数千年前的文化内涵。针对这一特点,如果教师能够在教学活动中帮助学生解读古诗词中所展现出来的意境,学生的语文素养与文化意识必然会得到提升。但从当前的教学活动来看,当前的教学活动距离“解读意境”这一教学要求之间依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以《池上》教学为例,在发起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一般会采取“字斟句酌”的教学方式,为了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古诗内涵,教师选择对古诗中的字词进行反复解读、重复讲解,如讲解“浮萍”的释义、形状,讲解“不解”“踪迹”等词语的含义等,对于文字概念的描述远远超出正常的教学活动,学生的文化感知意识被教师压制。当“咬文嚼字”的学习环境下,学生无法理解古诗中所折射出来的情感,诗词分析活动被教师严重限制,正常的教学价值无法发挥出来。
   (二)教学流程琐碎,学生热情被消耗
   结合古诗特有的文化表现手法来看,其利用较短的篇幅便能够对事件、情感、活动进行描述,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在落实教学方案的过程中,也应遵循“轻装从简”的教学理念,将无用的繁琐理论从当前的教学活动中分离出去,为学生提供纯净的文化课堂。但事与愿违,为了帮助学生更为全面的掌握古诗内容,针对短篇幅的古诗材料,教师也依旧选择“长篇大论”。以《池上》教学为例,在这一篇幅较短、结构清晰的诗词中,教师的主要教学任务应该在于帮助学生掌握古诗词的表达手法,掌握古诗中所展现出来的文化知识。但在复杂的教学理论下,教案中所包含的琐碎内容也被导入到课堂当中,学生需要在教学周期内完成识字、解读、记忆等工作,正常的教学进度无法获得保障,繁杂的教学要求限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不仅要对古诗词中所包含的内容进行解读,还要结合教师的教学要求完成多种任务,对于学习能力尚未完全发展的低年级小学生来说,其参与语言学习的原因多与自身的学习兴趣有关,但面对教师所提出的复杂任务,学生的兴趣将被急速消磨,教学活动的进度也无法获得保障。
   (三)授课模式僵硬,文化趣味被削减
   古诗诞生于不同的文化环境与社会环境,面对复杂多变的古诗,教师也应选择多元化的教学方式配合相关教学活动,最大化的展现古诗词的情感、文化教育价值。结合古诗词的创作特点来看,千百名家各有风范,长短不一的古诗又对学生的表达能力产生影响。不同的古诗词材料中包含着作者的不同情感,作者的情感又对古诗词的表现形式产生影响,针对相关特点,根据教学材料选定相应的教学方法已经成为势在必行之事。但在当前的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活动中,“循规蹈矩”已经成为最为常见的教学方式,面对不同的古诗,教师并不会根据其情感差异、文化差异选定不同的教学模式,仅注重文字在教学环节的表达。在低年级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活动中,“阅读、记忆、翻译”已经成为最为常见的教学模式。针对古诗词中所折射出来的思想情感与文化内涵,教师并不会对其进行解读,也不会围绕有关文化内涵、思想情感发起教学活动,当教学活动逐步推进,诗词教学的质量很难得到保障。
   二、低年级古诗教学活动的创新策略
   (一)活用教学情境,借景抒情
   情感是文人墨客创作诗词的第一动力,也是学生解读诗词作品最为便利的渠道。如果能够发挥情感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在情感的角度解读相关古诗词作品,学生对于古诗词的理解必然向着更为深刻、真挚的方向发展。结合当前的教学活动来看,大部分教师仅注重学生对于古诗词释义、内容的掌握,并不会对“情感”投入过多的关注。即使部分学生在语文积累活动中形成了良好的语文意识,教师也无法为学生创造表达情感的机会。当接触情感、表达情感两大板块无法对接,古诗词教学活动的教育价值只能停留在书面层次。教师应结合诗词内容为学生创造对应的情境,依靠情境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引导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掌握古诗词的精髓。
   以《村居》教學为例,教师可在教学环节向学生创设情境:同学们已经经历过了春天,那么结合你的记忆说一下,春天有哪些特点?结合生活经验,学生会给出答案:春天草长莺飞,风和日丽,农民在土地里劳作;春天微风习习,天气回暖,儿童们在野外游戏。当不同的学生结合自身的活动经验给出答案之后,全体学生已经陷入了对于春天的回忆当中,教师可提出新的学习问题:在平凡人的眼中,春天是花花绿绿且充满生气的,那么在古代伟大的诗人眼中,春天又是什么样的呢?并导入教学材料《村居》。在教学环节,教师可针对相关教学内容进行解读: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这描绘的是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美丽景象。而“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则对孩子们的娱乐活动进行了记录。结合教师的解读,学生能够依靠由远及近、由高到低的方式构建虚拟图像,营造美妙的自然风光。在这一环节,虽然没有对作者的情感进行剖析,但在深入情境之后,作者的情感与学生的思想相互碰撞,学生抒发感想的热情也会被调动起来。    (二)尊重儿童意识,因材施教
   个体思维的差异必将引发情感上的差异。在古诗词教学活动当中,教师应摒弃“一概而论”的错误教学模式,为每个学生都提供学习、成长的机会。低年级小学生的文化积累水平比较有限,在相关教学活动中,学生很难对教学知识与理论作出即时性的回应,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结合小学生的学习能力、情感特点为每个学生烹饪独特的文化盛宴。小学生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不同,思考方式不同,对于古诗词的解读也存在差异。教师应尊重这种因个人能力而产生的教学矛盾,通过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以《所见》教学为例,针对学生文化水平、学习能力的差异,教师应尝试选定不同的教学方法:部分学生已经在幼儿教育活动中、家庭教育活动中掌握了一定的古诗词知识,该类通俗直白的古诗词对于该类学生来说难度较低,教师可直接将《所见》传递给学生,引导学生对古诗词的内容、所描写的事件进行整理,而对于缺乏古诗词积累的学生,在古诗词阅读学习活动中,“情感”才是其分析古诗内涵的第一手段,教师可向学生播放多媒体教学视频、音频,通过直观的展示帮助学生了解古诗的文化内涵,缩短其与第一类学生之间的差距。在阅读之后,教师可发起古诗词交流活动,引导学生将古诗词内容转化为白话小故事,并在班级内进行讲述。在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进行表达的过程中,其他学生的文化解读能力也在随之提升。当学生给出准确的答案之后,教师应帮助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进行表达,依靠来自于学生的语文灵感,提升古诗词教学的质量。
   (三)逐步推进教学,因势利导
   古诗词的创作遵循情感的发展规律、事物的发展规律,在发起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有关教学活动也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基本特点,针对学生的认知能力、语文素养逐步推进。部分教师依旧没有改正“急功近利”的错误思想,在发起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以古诗词的背诵、朗读为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方式,在学生刚刚了解古诗词的情况下便已经导入了后续的教学活动。当教学任务不断推进,学生的能力、思维和学习态度开始受到影响,过快的教学进度反而会影响学生对于古诗词材料的正常解读。教师应逐步推进教学活动,针对低年级小学生学习能力差、表达能力差的特点落实教学计划,从文化积累、情感表达、资源互动等角度入手,重新发起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技能、应用文化的机会。
   以《池上》教学为例,教师可设置逐步推进的教学模式,针对古诗词的文化水平、创作思想逐步落实教学活动。在教学环节,教师可引导学生发起朗读、默读等活动,消除学生的认知矛盾,为后续的语文表达创造良好的条件。在学生完成阅读任务之后,教师针对《池上》提出思考问题:《池上》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结合“小儿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一个顽皮活泼的孩童形象跃然于纸上。“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作者对于小儿的喜爱也展现出来。当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掌握了古诗词的创作情感之后,教师可发起文化交流活动:导入你所學的与《池上》相近的古诗词,比较二者之间的异同。在已学材料《池上》的引导下,学生会将《所见》、《宿新市徐公店》等诗词作品引入到教学活动当中,依靠对比加深对于古诗词教学的记忆。
   总之,在古诗词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说、记、读,更要引导学生感悟情感,品味文化,将学生的态度与作者的思想结合起来,通过多元活动调动学生的文化表达意识。
   【参考文献】
   [1]张娟芳.小学低年级古诗词教学策略谈[J].甘肃教育,2019(18):136.
其他文献
【摘 要】如何围绕“议题”、创设情境,在活动中培育学生的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的核心素养,对学生实行全面的过程评价,实现“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核心素养、增强社会理解和参与能力的综合性课程”的定位,是当前摆在教师面前的一大课题。本文以教学中的若干案例,从三个方面阐释在核心素养视域下的教学设计,以期加深对新教材的解读:1.围绕议题,从探究活動出发,获取新知并能实现价值引领;2.走出
期刊
【摘 要】高中政治学科的传统教学模式历来存在“过分注重知识灌输”的弊病,而随着课程改革,当前的政治教学更加强调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这就需要政治教师积极引入实际案例,创设教学情境,构建综合性的政治课堂。虽然目前许多高中政治教师已然意识到情境教学的重要性,但还没有彻底将新课改的教育理念充分落实。在实际教学中仍旧习惯性的为学生标注重点知识,让学生死记硬背,导致高中生对政治学科逐渐消弭了学习兴趣。对此,本
期刊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中强调,“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锻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深厚的力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也是中华文化中生生不息的命脉。这样教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就应该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并把爱国情怀、优良传统、人格修养
期刊
【摘 要】班集体是学校教育中的最基本单元。从根本性管理工作来说,它既像一个“大家庭”,又是一类“小社会”。在校园内班主任扮演“兵头将尾”的重要角色,其工作即在于“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作为这个基本单元中的“家长”或“引路人”,诚可谓责任在肩、任重道远。那么,面对一个生动活泼、个性各异的学生群体,班主任应当以怎样的智慧、情感和艺术来加强教育、引领与管理呢?这是一项有利于促进教学相长的重大实践课题
期刊
【摘 要】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渗透美育教育是学生快乐学习的前提,用创新的思维、自主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发现数学的规律及数学中的美。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还要做到“以美育人,寓美于教”,让每堂课都有“课眼”,并让其闪光。本文作者从如何创设美的教学情境、挖掘数学知识的内在美、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揭示美、让学生在学以致用中感受美、让学生在评价中体会美,并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浅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期刊
【摘 要】当下我国部分地区小学教育仍然保留着传统的“教师讲课,学生听课”的教学模式,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开展素质教育产生了阻碍。“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出现是素质教育体系改革的重点,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本文深入调查包括江苏洋思小学、山东禹城解放路小学等数十个小学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开展“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实践成果,总结发现此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升小学生学习知识的主动性,养成良好的听
期刊
【摘 要】中学德育必须创新,如以经典诵读为呼吸,浸润学生;以情境班会为平台,滋养学生;以现实印证为契机,锻造学生。因为经典文化和情境中活泼、新颖、形象的一面,恰恰是孩子们感兴趣的,经典文化和情境中“高效、快捷、无痕”之特点,恰恰是对“霸道、尖锐、刚硬”之无效德育的有力回应,因而颇受师生的青睐。但愿,中学德育能够以这样的创新面孔出现,但愿与此相关的德育人生能够焕发出迷人的光彩,延伸到未来和更大的时空
期刊
【摘 要】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也称作问题式学习。PBL教学法以问题为导向,使学习者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来解决问题。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从而形成自主学习的强烈欲望和动机。“和大人一起读”是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一年级《语文园地》中新设的重要板块。在教学实践中,通过PBL项目式学习,让大人陪伴孩子走向“我想读,我要读”的自主阅读之路。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利用图式理论可以显著提升阅读教学的效果和质量,能够解决当前的阅读教学难题。结合图式进行阅读教学,能够加快学生的理解过程,让学生能够顺利完成阅读材料评析、加工和理解的過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巧用“金针”织锦绣,利用图式理论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图式理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图式指的是学生头脑中有组织的知识,有利于促进学生形成完善的知识结构。结
期刊
【摘 要】单元整体教学强调整体性,以“单元”为教学单位,聚焦语文要素,构建贴近儿童生活的、真实的任务情境场,让学生的学习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高效发生并逐层深入,引导学生自主构建深度学习,在有趣的活动中促成学生语文素养的达成。   【关键词】单元整体;大情境;大任务;讲故事   单元整体教学要求教师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理解教材,将教学内容看作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每个单元都有各自的人文主题,而单元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