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庄子的文章想象力丰富,鲁迅先生曾说:“庄子……著书……,大抵寓言,人物土地,皆空言无事实,而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正是这种想象力奇特的文章,特别能激发人的想象力。如下面这则《浑沌之死》:
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读完这则故事,最先吸引我的不是浑沌“神奇之死”,而是其中的人名:倏、忽与浑沌。在初中人教版语文课本中,有蒲松龄的《山市》,上面有一句“倏忽如拳如豆”,“倏忽”即不一会儿。这是一个表示时间概念的词。南海之帝与北海之帝的名字连起来就是“倏忽”;而中央之帝“渾沌”,“浑沌”是传说中盘古开天辟地以前天地模糊一团的状态,指的是空间。那么这则故事就成了时间因为种种原因、种种意外,杀死了空间;而时间加上空间就是宇宙,失去了空间,宇宙也就没了。即宇宙最终会在时间中毁灭——当然,这只是我脑洞大开,突发奇想,庄子想表达这个意思的概率无限趋近于零,只能说庄子的文章很能激发人的想象力。
2
回到我之前提到的“浑沌神奇之死”上来。为什么凿了七窍浑沌就死了?凿七窍是好事呀!“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人人都有七窍,唯独浑沌没有。凿七窍让浑沌可以更清晰地了解、感受世界;但浑沌却因被凿七窍而死。为什么糊涂就活得好好的,还是“中央之帝”,清晰就死了呢?庄子要表达什么?个人以为,有两点:
第一,反智。糊涂就活着,清楚明白就死,所以糊涂好。其实反智是道家的重要思想。《老子》第五十六章:“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用智慧治理国家,是国贼;不用智慧治理国家,是国家的福气。这与我们现在截然相反:我们推崇人才,希望有才智的人治理国家,让国家兴旺发达,我们有好日子过。为什么道家会反智?道家认为:统治糊涂(其政闷闷),被统治者就淳朴(其民淳淳);统治者明察秋毫,清楚明理(其政察察),被统治者缺心缺肺(其民缺缺)。缺心缺肺就会搞事情,搞那些卑鄙下流的事,这样国家还能治理好吗?在庄子这里,只不过是说得绝对一点:糊涂活,明白死。比如曹操曹丕任用了司马懿这样的聪明人,最后曹魏王朝被司马颠覆。所以,统治者不能太聪明。
第二,己所欲,勿施于人。这个很好理解:浑沌之所以会死,就是因为倏和忽给他凿七窍。倏和忽把自己想要的,施于浑沌,浑沌死。所以庄子告诉我们,自己想要的,不要加给别人。庄子这个思想很值得我们思考。2016年3月,朋友圈里一张“小P孩作息时间表”的图引发网友热议,“小P孩”每天五点起床,一直参加各科学习,直到二十三点才能睡觉。每天学习十八个小时,睡眠六个小时,而计划制订者——小P孩的妈妈,制订这样一份作息时间表是因为她从小父亲也是这么教育她的,所以她也按照父亲的套路教育孩子。龙生九子,各有不同,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适合才是最好的。己所欲,勿施于人。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3
从中我们似乎也可以看出道家与儒家的斗争。孔子曾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自己想要的,也要帮助别人达到。庄子就站在反对的立场上,编出这样一个故事,影射孔子的错误,无声地反击着。当然,我们不能轻易地判断他们谁对谁错,他们只是角度不同而已,二者都没错。孔子针对的是国家,大多数人,大多数人都喜欢过好日子,国家当然要尽力帮助他们过好日子。但还有一小撮人,像墨子,就喜欢过苦日子,就不要强行让他过“好日子”了。
庄子文章真是奇幻,简略的文字与故事能让人充分展开联想与想象,而哲理又蕴其中,读之,真是受益无穷,令人脑洞大开!
(指导老师:程秀全)
庄子的文章想象力丰富,鲁迅先生曾说:“庄子……著书……,大抵寓言,人物土地,皆空言无事实,而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正是这种想象力奇特的文章,特别能激发人的想象力。如下面这则《浑沌之死》:
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读完这则故事,最先吸引我的不是浑沌“神奇之死”,而是其中的人名:倏、忽与浑沌。在初中人教版语文课本中,有蒲松龄的《山市》,上面有一句“倏忽如拳如豆”,“倏忽”即不一会儿。这是一个表示时间概念的词。南海之帝与北海之帝的名字连起来就是“倏忽”;而中央之帝“渾沌”,“浑沌”是传说中盘古开天辟地以前天地模糊一团的状态,指的是空间。那么这则故事就成了时间因为种种原因、种种意外,杀死了空间;而时间加上空间就是宇宙,失去了空间,宇宙也就没了。即宇宙最终会在时间中毁灭——当然,这只是我脑洞大开,突发奇想,庄子想表达这个意思的概率无限趋近于零,只能说庄子的文章很能激发人的想象力。
2
回到我之前提到的“浑沌神奇之死”上来。为什么凿了七窍浑沌就死了?凿七窍是好事呀!“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人人都有七窍,唯独浑沌没有。凿七窍让浑沌可以更清晰地了解、感受世界;但浑沌却因被凿七窍而死。为什么糊涂就活得好好的,还是“中央之帝”,清晰就死了呢?庄子要表达什么?个人以为,有两点:
第一,反智。糊涂就活着,清楚明白就死,所以糊涂好。其实反智是道家的重要思想。《老子》第五十六章:“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用智慧治理国家,是国贼;不用智慧治理国家,是国家的福气。这与我们现在截然相反:我们推崇人才,希望有才智的人治理国家,让国家兴旺发达,我们有好日子过。为什么道家会反智?道家认为:统治糊涂(其政闷闷),被统治者就淳朴(其民淳淳);统治者明察秋毫,清楚明理(其政察察),被统治者缺心缺肺(其民缺缺)。缺心缺肺就会搞事情,搞那些卑鄙下流的事,这样国家还能治理好吗?在庄子这里,只不过是说得绝对一点:糊涂活,明白死。比如曹操曹丕任用了司马懿这样的聪明人,最后曹魏王朝被司马颠覆。所以,统治者不能太聪明。
第二,己所欲,勿施于人。这个很好理解:浑沌之所以会死,就是因为倏和忽给他凿七窍。倏和忽把自己想要的,施于浑沌,浑沌死。所以庄子告诉我们,自己想要的,不要加给别人。庄子这个思想很值得我们思考。2016年3月,朋友圈里一张“小P孩作息时间表”的图引发网友热议,“小P孩”每天五点起床,一直参加各科学习,直到二十三点才能睡觉。每天学习十八个小时,睡眠六个小时,而计划制订者——小P孩的妈妈,制订这样一份作息时间表是因为她从小父亲也是这么教育她的,所以她也按照父亲的套路教育孩子。龙生九子,各有不同,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适合才是最好的。己所欲,勿施于人。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3
从中我们似乎也可以看出道家与儒家的斗争。孔子曾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自己想要的,也要帮助别人达到。庄子就站在反对的立场上,编出这样一个故事,影射孔子的错误,无声地反击着。当然,我们不能轻易地判断他们谁对谁错,他们只是角度不同而已,二者都没错。孔子针对的是国家,大多数人,大多数人都喜欢过好日子,国家当然要尽力帮助他们过好日子。但还有一小撮人,像墨子,就喜欢过苦日子,就不要强行让他过“好日子”了。
庄子文章真是奇幻,简略的文字与故事能让人充分展开联想与想象,而哲理又蕴其中,读之,真是受益无穷,令人脑洞大开!
(指导老师:程秀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