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视角:变文研究新思维

来源 :出版广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xiaoshenshan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该书中,我们不仅可以从文化的层面将变文作为佛教与汉文化交融的个案进行理解和思考,为理解变文提供一种新的研究思路。更宝贵的是,还可以从探讨文学发展与文化传播模式关系的角度,来思考文学的研究方式方法。
  
  公元1900年,在西北边陲小镇敦煌,道士王圆箓在一个佛教石窟中意外发现了数万卷古代遗书。这些遗书内容丰富,包含着中古时期的宗教思想、社会文化等丰富的内容。这些遗书经卷的发现预示着“敦煌学”的产生。文学史中曾经遗漏的一种重要文学样式也随之浮出水面,而诸如词的起源、话本小说的来历、宝卷的缘起等一些长期悬而未决的文学疑案也由此得到了完全或部分解决。这种文学样式就是“变文”。
  对于变文,现在的研究成果非常丰富。但目前主要偏重于对作者和作品两因素的研究,从文学价值或文化价值来评判变文。而这种思路却容易忽略变文作为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结合过程中的文化产物在文化交流中的独特意义。河北大学的胡连利教授所著的《敦煌变文传播研究》就力图从文学与文化传播的多角度对变文进行新的思考,拓展了变文研究的视野范围。
  《敦煌变文传播研究》名为传播研究,但实际上远远超越了一般的文学传播研究。在书中作者合理运用了文学、传播学、文化社会学、美学等多个理论对变文进行研究。同时又重点突出了“传播”这条主线。并将传播学理论中的“意见领袖”、“把关人”、“面对面媒介”等传播理论引进来,较好地将传播学研究方法和文学研究方法结合起来,丰富了文学研究思路。
  作为出发点,该书充分认识到变文传播是复杂的社会互动过程,变文的传播背景、传播者、传播方式、内容、受众与传播效果等方面都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在这些方面要素的分析上,作者考据甚详,并进行了独立深入的思考。比如在变文的产生背景上,隋唐之前,佛教业已传入汉地。然而汉梵语言、文化差异使得佛教的教义宣讲出现困难,“对于初涉佛理的中国民众来说,宗教本身的神秘性、不可言说性及文化背景的差异性使佛教在接受上有了相当难度。”于是,佛教的讲经声律,内容释义逐渐向符合汉地的习惯衍变,佛教的世俗化趋势大规模出现了。变文则为这场佛教世俗化运动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对于变文的传播者,该书也进行了详细的勾勒和梳理。俗讲僧人和民间艺人是变文主要的传播者,在对他们史料考据的基础上。该书创造性的将传播学中的“把关人”理论引入到分析中来。在变文传播中,俗讲僧人和民间艺人为了达到目的,对佛家经书进行了变文的改造,将深奥的佛理经义变得通俗化、趣味化,以便招揽更多的听众。同时,他们结合自身的具体特点,根据受众反映,不断对变文加以修改,如加入一些历史故事和现实内容,或将说表与唱诵结合一体,从而创造出了“内容雅,外表俗”易于民间传播的变文形态。而这种民间性和宗教性的统一,娱乐性和说教性的结合也成为变文传播内容的重要特点。
  尽管变文传播的对象较为丰富,但不同对象对于变文的态度是不同的,变文对于他们的传播效果也是有别的。在该研究中,把变文的受众分为宫廷、文人、民众三个受众层面,并从这三个层面进行了考证。唐代统治者出于政治目的,对变文主要采取默许的态度,促进了变文的蓬勃发展。而变文的传播也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维护封建王朝的统治。而文人在三教并立的文化局面下,也成为变文的重要受众。变文凭借佛教题材的宣讲和对百姓生活的贴近,受到广大民间受众的喜爱,并得以兴盛发展。
  作为沟通传统文化与异质文化的载体,变文的发展壮大是历史的必然,但自身的传播特点也决定了它的式微与消亡。变文作为一种说唱文学,仅仅停留在口头传播上,始终未能形成系统的文字类文学。尤其是在传播中缺乏“意见领袖”的适度传播和改造,特别是文人的系统改造。加之自身艺术形式上的不足与落伍,因而它的式微也成为必然。特别在变文的传播后期,由于过度的民间化和世俗化,变文被加上了低俗惑众、有碍教化的罪名,从而遭到了官方的禁绝。这严重阻碍了的变文传播和发展,并导致其最后的消亡。
  纵观该书,胡连利教授的这本《敦煌变文传播研究》对变文传播的背景,传播过程各要素,变文的影响与消亡等问题进行了翔实的考证和深入独到的分析,显示了作者善于结合创新的研究特点和理论追求的勇气和能力。从该书中,我们不仅可以从文化的层面将变文作为佛教与汉文化交融的个案进行理解和思考,为理解变文提供一种新的研究思路。更宝贵的是,还可以从探讨文学发展与文化传播模式关系的角度,来思考文学的研究方式方法。
其他文献
[摘 要]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10所高校共192本专业必读书目作为样本,通过内容分析法对编辑出版学硕士研究生必读书目进行统计,归纳5个大类、9个一级编码领域和12个二级编码领域,从中提取编辑出版学硕士研究生专业知识体系的基本面貌。研究发现,编辑出版学硕士研究生的知识体系存在着知识的广度不足、视域狭窄,实践性知识比重低以及知识内容缺乏时代性与前沿性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提升知识更新速度、运用融合
期刊
尽管营销机制创新是个老话题,各种模式的探讨与实践也层出不穷,但从产业发展的角度看,仍然有许多深层次的问题需要我们去探究、去思索,尤其企业面临体制改革转型时期,更显得刻不容缓。    大多数人都能认识到图书营销部门是出版社自身产品完成经营过程、实现有效销售的重要枢纽,也越来越肯定其职能的专业化特征。近几年,更是把营销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来进行产业布局、流程设计与人才配置。不可否认,营销理念的
期刊
我到作家社后,提出了“为作家出书”、“出作家好书”、“向读者奉献最好的书”的理念,这是我对作家社的定位。文化不能完全像商人那样操作,文化要不断提供原创作品,培养青年作家。    何建明,著名作家,其创作的《共和国告急》、《落泪是金》、《中国高考报告》、《根本利益》、《国家行动》等多次获“五个一工程奖”、鲁迅文学奖等重要奖项,任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环境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作家》杂志主编。
期刊
图书编校质量事关图书的生命力和品牌,事关出版社的竞争力和声誉。在文化迎来大发展大繁荣的今天,以科学发展观的新视角,寻求新策略,解决图书编校质量下滑问题,势在必行,未有穷期!    2005年新闻出版总署抽查全国少儿图书编校质量,不合格率为22%。2006年总署对58种教辅读物的编校质量进行专项检查,不合格率为29.3%,差错率高达5.3/10 000。《咬文嚼字》编辑部公布的数据称,对382种出版
期刊
[摘 要] 图书选题决策制度是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出版社的重要管理制度。本文梳理两所大学出版社出版决策制度确立、完善的历程,决策机构的职能、组成及运作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由知名教授组成的出版决策机构严格审核选题和书稿,并做出是否出版的决策;严格的出版决策制度保证了两所大学出版社始终致力于出版高质量的学术著作,同时也避免了因人事变动或其他因素而对出版社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从而成长为世界一流的学术出版社
期刊
《政道:仇和十年》的热销,既得益于时代大背景下大众对时政图书的内在需求,也为时政图书市场的进一步发育、壮大,注入了活力和养料。    《政道:仇和十年》自2009年1月出版后,受到业界及读者的关注和好评,短短五个月,加印五次,总发行量达到14.5万册,并在持续热销中,给时政图书市场增添了一丝亮色。这一销售数字在畅销书中虽是一个小数,但在传记和时政类图书中,也是一个值得一提的数字。《政道:仇和十年》
期刊
也许编辑工作是平凡的,但既然选择了就要努力接受它,试着爱它,心理状态的转变,会使编辑真地喜爱自己的工作,才能也就会在工作中得到充分的发挥。    出版业竞争的加剧、繁杂的工作对象、高负荷的工作压力、管理者的不当管理以及编辑自身的认知偏差、个性弱点等因素,使编辑在工作中产生了职业压力和职业倦怠。“职业倦怠”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弗登伯格(Freuden Berger)于1974年提出的,他认为职业倦怠是指
期刊
无论是成人读物“走出去”,还是儿童读物“走出去”,总体形势和格局,诸多困难和阻力都差不多,关键是我们不能只讲问题,只是纸上谈兵。我们希望所有有志于少儿图书“走出去”的人士从不同的层面和角度,作出各自的努力,进而形成强大的合力,推动这项意义重大、前景美好的事业。在这块希望的田野上播下种子,收获硕果。    少儿图书“走出去”个案分析    一、接力出版社“淘气包马小跳”为何能够走向世界    “淘气
期刊
《中医药文化》杂志对期刊经营的尝试还刚起步,很多地方尚处于摸索阶段。立足于服务,就有很多事情可以做。或许,传统期刊与数字期刊化出版过渡的衔接点大约就在于“读者服务”。    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下属有三个学术期刊,除中医药核心期刊《上海中医药杂志》、《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外,还有以传承中医药文化为办刊宗旨的《中医药文化》杂志。  《中医药文化》杂志是一个学术期刊,有20多年的办刊历史,由于读者面相
期刊
[摘 要]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我国一些风光秀丽的乡村陆续出现了以旅游为导向的乡村书店。这些乡村书店在乡村振兴中表现积极,不仅带动了乡村旅游的发展,还将一部分城市文明和优质资源带到乡村,为实体书店行业的转型探索新的发展路径。本文以先锋书店旗下四家乡村书店为例,立足文化旅游视野,围绕文化旅游活动的主体—旅游者对乡村书店的旅游体验感知展开研究,探究旅游者对此类乡村书店的形象感知,通过游客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