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峪和娘娘山花岗岩体位于华北陆块南缘小秦岭地区,侵位于太古宇太华岩群中,主要岩性为二长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文峪和娘娘山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体形成时间分别为(135±7)Ma和(139±4)Ma,普遍含有大量继承锆石。两个岩体均属于具有高硅(SiO2=64.80%~73.30%)、高铝(Al2O3=14.24%~19.21%)、富碱(K2O+Na2O=7.66%~9.37%)、低镁(MgO=0.21%~0.73%)特征的高钾钙碱性、准铝质到过铝质花岗岩(ACNK=0.93~1.24),富集轻稀土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ΣLREE/ΣHREE=13.7~21.8)。除文峪岩体第5期侵入体外,两个岩体均具有弱Eu负异常-Eu正异常(δEu=0.64~1.27,平均0.82),富集Sr、Ba,亏损Y、Yb。文峪晚期侵入的第5期侵入体具明显的Eu负异常(0.63~0.70,平均0.66),中等的Sr含量,亏损Y、Yb。地球化学特征表明,除文峪岩体第5期侵入体外,两个岩体均属于高Sr、低Yb含量的埃达克质花岗岩,源区残留石榴子石而无斜长石残留,形成于压力较高的加厚下地壳;文峪第5期侵入体的低Sr、Y含量的特征表明源区除石榴子石外还有斜长石残留,形成于加厚地壳向正常地壳减薄的环境。文峪岩体岩浆锆石的εHf(t)=–19.92~–12.25,两阶段Hf模式年龄为1961~2442 Ma,反映物质来源以古元古代陆壳物质为主;娘娘山岩体的岩浆锆石εHf(t)值,除一个点为–8.08外,其余点介于–29.74~–20.18之间,两阶段Hf模式年龄除一个点为1699 Ma外,其余点主要集中于2460~3057 Ma之间,物质来源以新太古代陆壳为主。两者的继承锆石的εHf(t)值和tDM2年龄也均表明其来源于古元古代和新太古代的地壳物质,与太华杂岩解体的古元古代和新太古代两个部分时限一致,也与华北克拉通主要的地壳增长历史基本一致。结合两岩体地球化学特征和区域地质演化历史,认为文峪和娘娘山岩体形成于幔源岩浆底侵加热,促使下地壳部分熔融。从早期侵入体到晚期侵入体,反映了花岗岩岩浆活动的源区或岩浆房逐渐向浅部迁移,及地壳从挤压加厚向伸展减薄转换的过程。